2.枫丹白露,留学伊始1920年2月,林风眠从法国枫丹白露开始了留学,打工,半工半读的生涯。枫丹白露是距巴黎60公里的一个小镇,却并非普通的小镇,怀抱壮观的宫殿,静谧的森林,还有那数不清的林林总总的故事。枫丹白露的法文原意是“蓝色的泉水”,是因这里有一汪清澈的泉水而得名。......
2024-03-29
附录二 致全国艺术界书
(1927)
全国艺术界的先生们、女士们:
在过去十余年中,艺术运动上我们所作的工夫,是专致力于“力行”方面的。
彼时以为,中国之缺乏艺术的陶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真正创造的艺术品。绕在国人眼前的那些缺乏生命的赝造品,都不能引起国人对于艺术的赏鉴趣味,致使艺术在中国的地位,一天一天低落下去。这种艺术地位低落的结果,逼得国内艺术家不得不走向无望的死路,而前之所谓赝造品的,乃愈衰颓而至不成东西。国人亦正因没有东西可赏鉴,愈卑视艺术而至不谈艺术。如此,艺术既愈趋愈下,人心亦愈趋愈不肯受艺术的陶冶,前途危殆,真是不堪设想。欲救此种危殆,则非有肯牺牲一时名利的艺术家,奋其腕力,一方面以真正的作品问世,使国人知艺术品之究为何物,以引起其赏鉴的兴趣,一方面为中国艺术界打开一条血路,将被逼入死路的艺术家救出来,共同为国人世人创造有生命的艺术作品不可。
抱定此种信念,以“我入地狱”之精神,乃与五七同志,终日埋首画室之中,奋其全力,专在西洋艺术之创作,与中西艺术之沟通上做工夫;如是者六七年。在此六七年的短期中,虽因天才不逮之故,未见有多少之成效,只此奋斗不已,无时或忘艺术运动的苦心,自问亦复差堪告慰。
归国以后,直接与中国社会接触,凡所闻见,多足证明昔日之观察为不误,而事实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故在忝长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之初,即抱定一方致力在欧工作之继续,一方致力改造艺术学校之决心,俾能集中艺术界的力量,扶助多数的青年作家,共同奋斗,以求打破艺术上传统模仿的观念,使倾向于基础的练习及自由的创作;更以艺人团结之力,举办大规模之艺术展览会,以期实现社会艺术化的理想。感谢艺专热心艺运的朋友们,虽在政府财源异常涸竭之下,仍使可爱的艺专,能保持其蒸蒸日上的朝气。便是北方的民众,在这一年多的时期中,也有了对于艺术的朦胧的感觉。
不期横逆之来,不先不后,偏于此艺术运动刚有复兴希望时来到,于是,费尽多少心血的,刚刚扶持得起的一点艺术运动的曙光,又被灭裂破坏以去!这是艺术运动中多么可悲的事啊!
受到这样无端的打击,我们感到,在此种恶势力的范围之下,艺术运动,万难有重行建筑起来的可能,只能以决然的态度,向新的方向,继续努力。伴此而得的感想:大概是艺术的言论方面没有做到工夫吧?为什么为学西画者所绝不可缺的人体模特儿的临写,会被指为有伤风化呢?
南下以来,一方面因时间匆促,一方面昔日相信需要“力行”的观念未除,故对艺术运动上的主张与方法,仍少有具体之言论。便在这个时期,引起了不少南方艺术界同志们的误会,有的形诸文字,有的闻诸口传,一似我们从南下以后,便同其它诸大人先生一样,专意在得高位拿巨俸上做工夫,完全忘记了艺术运动的职志!艺术界的同志们这样热心的为艺术运动而警告我们,使得我们更感到便是为了纯洁的艺术运动,仍有时时说话的必要。
此地,姑且把我个人所见到的,同艺术界的同志们一谈。从此,我们把艺术运动的信条,于努力“力行”之外,更须加上“宣传”一项。
一 感情的安慰
谈到艺术便谈到感情。艺术根本是感情的产物,人类如果没有感情,自也用不到什么艺术;换言之,艺术如果对于感情不发生任何力量,此种艺术已不成为艺术。
依照艺术家的说法,一切社会问题,应该都是感情的问题。
中山先生四十年努力国民革命,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而以博爱之精神,企望世界之大同。自由、平等、博爱以及世界大同之企图,哪一种不是感情上的事?盖以中国人而受制于满族之外族,而受到于列强之帝国主义,自己有话不敢说有路不敢走,是多么不痛快的事啊!同样是人,彼皇族也,生活特别优益,气势动辄压人;我小民也,牺牲精神财力以博欺我者之欢心,又是多么不痛快的事啊!积此种种不快,为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国民革命的伟力举而铲除之,此中山先生的人格之所以特别伟大,其伟大亦正因建筑在能为中国人满足其求痛快之感情。
……谓社会之组成,在于彼此间之契约者,应知人而不喜有此契约者,无论契约根本不能产生,即能产生,其信亦必不能坚定耐久;谓社会之进化,在于生产分配之转变不同者,应知人之所以感到生产必须进步,与夫根本之必须平等者,恶生产之缺乏故欲其进,恶分配之不均故欲其平也,亦感情之事也;即如中国古所谓修身正心治国平天下者,所谓亲亲而后仁民,仁民而后国治云云,其表明感情为人类之第一需要也甚明;最著者,如巴枯宁、克鲁泡特金辈,则直欲以互助友爱为解决社会问题之第一种手法!
今姑置各大哲已成之言论,而以我们自己的眼睛,把人间的事实观察一下,亦可多得此处说法之助。不管什么样的人,于人我相对之下,总免不了各种的比较。你如果拉住几个站在革命战线上的志士,一一详讯之,你可以见到,有些人是因为自己的衣服不如人,因连累而及于其它,故起而为革命运动,以求为凡作如是感者找一个快意的方法;有些人是因为自己的饭食不如人,因连累而及于其它,故起为革命行动,以求为凡作如是感者找一条满足的路;种种说法,种种想法,大概都因感情上最初一点小事不快活,因而杀身成仁,因而马革裹尸!为什么要修马路?因为马路不好,走起来不舒服;为什么要装自来水?因为井水河水不好,吃起来会生病,生病便不舒服!因感到不舒服,而努力于求舒服。马路好了,自来水好了,建筑物好了,衣饰用具都好了,一个市政也办好了。由一市推之一县,由一县推之一省、一国、一世界,可以说都是这样办法,而其办法之初,总是根据于感情的激动!
骤然看来,科学家仿佛比政治家还要冷静得多,似乎用不到什么感情了!实则,且不论其衣食住行如不佳,很能影响于他的思辨力,只他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苦心钻研一问题,便立刻会想到求知欲的满足问题。如果他不以求得某种难题的解答为快意,不以求得某种发明为快意的话,他早就很远很远地躲了开去,谁肯费心去找苦吃?人原是要活命的,所以活命不得的人,便一天天在那里求活命;能够活命之后,又要问何以活,活是什么!所以一般衣食足的人,便又一天天在那里求活的道理!要活,求活是感情,求活的原由亦是感情的作用!
人类为求知识的满足,所以有哲学之类的科目,为求意志的满足,所以有政治之类的方法;为求感情的充实,故于文哲政法之外,又有艺术。——艺术,一方面创造者得以自满其情感之欲,一方面以其作品为一切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之助!
艺术是感情的产物,有艺术而后感情得以安慰!
二 宗教的信仰
安慰为人类第一生命的感情者,艺术却是后起之秀,最初的方法是对于宗教的信仰。
缪勒(Max Mūller)说:“宗教是一个勉强的努力,用以解释那些不可解释的事物,满足那些不可满足的热望的。”所谓“热望”,便是非如何如何不快意的那种欲望。
原来人类这怪物,他的欲望比什么都大,他不特要在自身之外,寻求解释,寻求所谓“宇宙观”,并且对自身,亦有同样寻求解释的要求,所谓“人生观”便是。在宗教的原始时代,外间奇形怪状的事物正多,其来去生灭的渊源正渺,加以彼时的人类悟性亦正幼稚,举凡推想不及,忆想不到的事事物物,在事实上不能求得圆满解答者,不能不用种种自骗的方法救之,以免于失望悲哀之苦。因此,初则归之于各物有各物之神,终则一归于万能之上帝。
为求此种臆造的假象之愈益坚定不变计,又不得不借助于感情的扶持:在动作上,造成许多诵经膜拜祈祷种种特别仪式,以求在筋觉上帮助其信仰的情绪;在音乐上,造成许多赞美歌谱种种特别的音调意味,以求在听觉上帮助其信仰的情绪;在建筑上,造成偌大崇高的形体,造成幽静暗淡的光线,以求在气氛上帮助其信仰的心情;在绘画同雕刻上,又造成光怪陆离的图形与颜色,以求在视觉上帮助其信仰的情感,诸如此类的设置编制,都是有意的,用感情来维持宗教的信仰的。
宗教为安慰人类而起,借了感情的方法,增加他的力量,以求满足感情之终极。
人类的热望是有加无已的,所以宗教对于信仰的维持,亦不能不日求进步,即宗教之需要于激动感情的艺术,亦不得不日求进化;故在人类知识已有相当进步的时候,由简单的神的观念,造成各种耸动人情的神话,如《使徒行传》及希腊神话之类是;再进而有各种伟大的建筑与绘画,如希腊、罗马各处之大教堂是。
不管是世界的哪一国,我们都能第一个想到他们的宗教;不管是哪一个国内的宗教,我们能第一个找到他们的艺术成分。人类是感情特胜的,安慰感情的第一工具是宗教,维持宗教的信仰者,第一个利器是艺术。
三 艺术代宗教
宗教同艺术自始便结下了不解缘。
在原始人类所居的地穴中,所发现的绘画涂绘的地位,多半在日常生活很少接近的地方,意在避免或禁止妇女稚童与外来生客的接近,以为妇女稚童是不洁的,外来生客是易起侮慢之举的,都不宜于接近这些东西,因为这些艺术作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更据毕歇尔(Bechelette)的调查,在澳洲及美洲的蛮民,把猛兽视作保护之神,所以对于这些东西都非常崇拜,便成了拜物教;此教由生动的兽类之崇拜,因袭变化而为偶像。——偶像便是雕刻的始形;换言之,雕刻的初形,曾被视作神圣。
再看埃及的艺术,最显著的如金字塔,却是寄存尸身之坟墓。他们因为相信有神,故谓人死之后,仍须保持其尸体之完整,以待灵魂之归来,故把葬身的坟墓,视作与神庙一般无二;其坟墓之建筑,与石洞中之雕像,表现的神秘,正同宗教的意味。
至于希腊的艺术,则比较的倾向于人的方面。——此亦无他,因希腊人之宗教思想以人为本位,而作家之选题又非常自由的缘故。希腊艺术发达之动机,虽是受各方面的影响,但其心目中神的意味,总有相当的存在,亦为其艺术能长久进步的主因。
他如罗马与哥特的各种建筑及雕刻,其意味中之宗教的成分,总很明显。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原始的宗教,便是原始的艺术;可以说宗教因艺术而起,也可以说艺术因宗教而生;或说,在人类的初期,艺术与宗教是相因而生的。
前一节已经说过,宗教家为维持其信仰计,利用了艺术的方法,由人类的感情下手,把宗教的意义深入人心,因而造为种种仪式,造为种种诗歌,造为种种雕像同建筑,造为种种装饰及绘画。此种利用,恰好提高了艺术的地位,促进了艺术的发展。
在信念上,艺术是表现神的东西,因为对于神的崇拜,连累而及于艺术,艺术便成为亚神圣而亦神圣的东西了。加以古代以艺术品为神像之过去的历史,于是艺术在人间的地位,便因之益高。
在威力下,欧洲古代的教皇,是与政治无大区别的,教皇为保持其个人的威权,不得不将宗教的权威扩大,为了制造艺术作品及保存艺术品之故,往往雷厉风行,权威倾于帝王。因此,艺术在人类心目中的威严,也骤然剧增。
在财力上,常人所不能办或不敢办的绝大的工程,因了宗教之故,往往易如反掌。如欧洲之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甚至用教皇的威命,把多少有名的艺术家,或几年或几十百年地在为一件工作做工;这是任何样的巨富大家,也做不起来的大工程。
有名的艺术作家,在文艺复兴以前的,他所遗留下来的鸿篇巨制,除一点点不足轻重的玩意儿而外,因以得名的,总是表现宗教的精神,供献给宗教的作品!
据此,我们知道,文艺复兴以前的宗教,把后来代他而兴的那艺术,提撕养育到有自立能力的程度了!文艺复兴以前的宗教,利用艺术的功用深入人心,艺术亦因宗教之提撕而进步。
前一时期,艺术附属于宗教而发达;后一时期,艺术脱离宗教而趋于人生的表现,独当一面的直接满足人类的感情。例如西洋的艺术,在文艺复兴之前,充满着神秘与宗教的意味;文艺复兴之后,多描写人生的故事,而倾向于普遍的人生的方面。艺术则初与宗教相因而生,继与宗教同时发展,再进而与宗教分化,终则代宗教而起了。
艺术与宗教忽然发生了分化的作用,其主要原因:仍在两方方法之不同;而此所谓方法,正是何以为人类解释宇宙同人生的哑谜的方法,仍是用以满足人类求知的欲望,与感情的归宿的方法。
宗教所用的方法,是用种种乌何有的欺骗的手法,造出种种蒙蔽人的智慧的谣言,期以瞒过人的理知,以导入于正当之途。此种办法,在科学发达,科学方法日见高强之下,便不免一天天露出破绽;终以科学益形进步之后,凡宗教昔日用以欺骗人的手法,多半被科学家用事实同人工证出了错误。——于是宗教的信仰,便已日见堕落。
宗教原无必能引人信仰之能力,科学发达之后,其已有之一部分,已被证出错误。所余一部分,则又多半系借助于艺术的功用而成的。这一部分中,除艺术的本力以外,所余只有各种仪式。而所谓仪式者,在昔人类理性尚未十分发展时,尚有其相当的威力,及人类理性已经有相当的发展,此种仪式,亦渐见其板滞干燥的缺点;其亟不但不能帮人亲信宗教,反致引起人们对宗教的危惧!
宗教的弱点既如此;而返观艺术,则恰恰与之相反。
宗教自把艺术扶持培养成功之后,艺术的魔力,转比宗教伟大。艺术的表现工具是形象,颜色,或声音,这种东西不但不怕科学来摧残,乃以科学日见发达,反使艺术的表现工具,也突然的得到非常的进步,如形象的变化,颜色的分析,以及声音的日渐复杂,可说全是科学之赐,这一点,已经比宗教胜过一筹了;艺术虽同为建基于人类感情的安慰,而艺术的表现方法,很自由,很抒情,决无宗教那样板滞的仪式。
正当这宗教威力一天一天衰颓,艺术的威力反一天一天增高的时候,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到了成熟期,宗教与艺术的分裂,便到了时机!
文艺复兴的主要意义,是希望思想之复活,所谓人的发现,实际的生活发现是领导这个复兴的高潮者,如达·芬奇、如拉斐尔、如米开朗基罗,却又都是些艺术家。——艺术的魔力,已经能把活泼泼的人,从神的铁掌下拖了出来,使他们走上活的路,便是艺术从宗教下解放出来的原力了。
据此,我们又可以知道,艺术在文艺复兴之初,是同宗教已经分家的时候。此后,维持人类感情的重责,便不得不由宗教家的手里,转移到艺术家的肩上来了。
四 艺术的影响
人类最大的秘密,除科学家已经解释者外,便是“人生有什么意义?”和“到底有什么归宿?”这个问题。人类最大的悲哀,除衣食诸事能由科学或人事满足者外,便是找不到此生的归宿,不晓得此生的意义。
在宗教还能保持其尊严的时候,人类还可以把前一个问题归之于神,把后一个问题归诸皈依上帝。到宗教在科学的显微镜下溜去的时候,昔之用以自诓的宗教已去,而人类向前的要求却不曾已,且实际上,每与此种锋利的要求以异常的打击。这种打击,使人类生活,起了绝大的变动,感情上骤然增加了无限的悲哀与失望。——于此,负着安慰,调和这种冲突之责者,便只有艺术。
艺术的第一利器,是他的美。
美像一杯清水,当被骄阳晒得异常急躁的时候,他第一会使人马上收到清醒凉爽的快感!
美像一杯醇酒,当人在日间工作累得异常惫乏的时候,他第一会使人马上收到苏醒恬静的效力。
美像人间一个最深情的淑女,当来人无论怀了何种悲哀的情绪时,她第一会使人得到他所愿得的那种温情和安慰,而且毫不费力。
艺术把这种魔力挂在他的胸前,便任我们从哪一方面,得到哪一种打击,起了哪一种不快之感,只要遇到了他,他立刻把一种我们所要的美感,将我们不快之感换过去!只要一见到艺术的面,我们操纵自己的力量便没有了,而不期然的转到他那边!
艺术的第二种利器,是他的力!
这种力,他没有悍壮的形体,却有比壮夫还壮过百倍的力,善于把握人的生命,而不为所觉!
这种力,他没有利刃般的狠毒,却有比利刃还利过百倍的威严,善于强迫人的行动,而不为所苦!
这种力像是我们所畏惧的那命运之神,无论生活着怎样的生活方法,他总会像玩一个石子一样,运用自如地玩着人的命运,东便东,西便西!
艺术,把这处力量藏诸身后,便任我们想用什么方法,走向哪一方面,只要被他知道了,他立刻会很从容地,把我们送到我们要去的那条路的最好的一段上,增加了我们的兴趣,鼓起了我们的勇气,使我们更愉快地走下去!
艺术,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
我们应该认定,艺术一方面调和生活上的冲突,他方面,传达人类的情绪,使人与人间互相了解。
托尔斯泰说:“如要给艺术一个正确的定义,当先不要把他看作快乐的源泉,应当认他为人类生活中一个条件;这样观察,便可见出,艺术是人类间互相传达的一种方法。”又说:“言语传达人类的意思,为人类联合的一个法则,艺术也是这样,不同的地方,人用言语来传达自己的意思给另一个人,用艺术传达自己的情绪给另一个人。”
我们日常所最需要的不是同情吗?艺术能把彼此的甘苦交换过,最能唤起此种同情;知道有同情的文明社会之所以为福地,便可见到艺术影响的一般了。
引起人与人间种种纠纷的不是各人的自私吗?艺术能把他的感情及美,浸入赏鉴者的心肺,使这种下贱的我见,完全在同情与美感下消灭;人类舍却其各个的自私之见,人类社会的各种纠纷与苦恼,大半可以不再发生了!
只要大家没有不平的戾气,只要大家都有了工作的勇气与兴趣,只要大家没有损人利己的下贱行为,只要大家都存着大公无私的同情心,人类社会还会有什么战争,还会有什么不自由,不平等的吗?孔子是最讲求实利主义的,但对礼乐书数御骑射并没有好大区别,奈何此刻反有看不起艺术的中国人呢?(www.chuimin.cn)
艺术,是人间和平的给与者!
五 中国的艺术
艺术在别处也曾被人蔑视过,而特别在中国被侮辱到不可言说。——虽然艺术是人间生活的调剂者,是人间和平的给与者!
大儒如斯宾塞,便把艺术小视过!他以为,艺术对于人生的根本问题,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关系,艺术的作用,对于人生,并不负任何重大责任!
据他的意思,好像艺术只是人类剩余的生活力上一种无味的游戏一样,是个诱人的魔女!
这种论调,未免言之太偏!游戏在人类一切动作中,自是无所谓的一种茫然的表现。——如游猎,赛跑之类,在客观方面,既没有多少快感可生,也没有引起同情的能力,谓之曰无味,谁也不见得反对。至于艺术,正如上文所举,是同游戏全然不同的东西,怎样能够相提并论呢?
至于中国,虽则较之孔子的时代,已经进步了多少年,对于昔为孔子所重视的艺术之类(自然讲不到纯真的艺术)却又大大的侮蔑起来!
艺术在现代多数中国人眼光中,恰同斯宾塞一样,认为它和人类或社会,从不曾发生任何重要的关系。——或因中国人现在所需要的是物质上的粮食,是米,是菜,是麦面,是牛肉和大葱;不需要精神上的粮食,不需要优美的情感,不需要焕发的勇气,不需要人间的同情,不需要安逸的和平?
中国的艺术,在这种错误的观念统治之下,不要说因社会的蔑视而没有人来研究艺术,即使有之,一面既没有同志的接济,一面仍须受环境上各种无意识的压迫,便要产生也无可产生了!因此,中国之所谓艺术家者,便不得不婢膝奴颜地向恶劣的暗示妥协,有所制作,不特不能引起人类精神生活向上的倾向,而且愈趋愈下,日渐变为卑劣丑恶的娱乐品,或专以刺激性欲的东西!
中国现时所流行的,为多数人所喜悦,而特别认定为艺术的,如旧剧,如古画,如音乐,雕刻,及建筑诸类,我们试一略加思考,便可觉到无限的凄凉!
且不必多举,我们但以旧剧一项试试看。
旧剧在中国社会上,可算是最普遍的娱乐之一种。(可怜,中国过去的艺术,只可称作娱乐之一种!)旧剧的内容,多描写历史上忠君爱国,贞妇孝子的故事,或简单到十二分可怜的,一种下等的游戏。形式方面,难为他们这千百年中历炼出来的精彩,比较有价值的,当然是装饰上的均齐的意味,如战舞的姿态,几何式的步法,涂绘的颜面,如此而已!
在现代这个社会,旧式的忠贞节孝的意义,只不过是取其形似而遗其实质的伪仪而已,只不过是封建思想同奴隶思想的代表而已,自然早已用不着了!如用之,只有反时代的遗老遗少之流;这些人是该消灭的,表现这种意义的东西同样该被消灭!
从历史的观点说,装饰与游戏的戏剧,在原始人类,或现在的未开化的民族中为最发达,所以表现这种趣味的东西,至少也应在屏诸四夷之列!这种数百千年传统下来的老玩意儿,要他何用?
其它如关于歌唱的方面,腔调之简单,亦可怜到不可思议!这大概在于中国音乐不进步,一方面一直从古代抄袭到如今,不曾有一些儿新乐的创造;一方面却把古代的许多的方法失掉了!其中男男女女所发出的那变态的怪声,可怕的中国人,居然还保持着狂热的嗜好!
总之,中国人对旧剧以及其它的艺术,都当作娱乐的玩意儿,只可用以消倦,不做别用!
然而这样,还是清高一点的动机呢!更有种种恶劣下贱的意味,更能直接危及世道人心!
呜呼,中国的艺术!
六 恶劣的影响
请看今日的中国社会,还有一点比较过得去的地方吗?
以言民情,则除蒙蒙无知,不知国家社会以及人类为何物者外,便只有贪狠毒辣的惨杀或被惨杀,以及血枯汗竭的断喊凄嘶!情挚意强者,受不过此种饥苦的压迫,流而为盗匪,成群结队以扰于乡里,多少可怜的同胞们,都断送在他们手里。胆小力衰者,一本其忍苦听命的祖传家训,不死于盗则死于兵,不死于病则死于穷。至其极,则死于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之强掠苦索鞭楚刑烙之下!
以言经济,一面是贪官污吏以及军阀走狗们的腰缠十万,厚榨民脂,以供其花天酒地,长大疮,养大疮,医大疮为用。一面是农工商人的汗流浃背,辛苦奔波,以其所有供给官吏兵匪之豪用,家则妻啼儿号,己则茹苦尝辛!
以言政治,在军事则年有战,月有战,日日有战,无时不战,而终无干戈底定之一刻!在政务则贪险者为民上,无所不用其极,阴谋勾结,弄得昏天地黑,一塌糊涂!转视为军阀借口以保其安宁,为贪官借口以苏其积悃之小民,则已如火益热如水益深矣!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中国之政治经济社会情形既如此,自己把自己看得不当人,就无怪帝国主义者那些野兽们的日事侵略,必候食尽中国人之膏骨而后止了!
可怜的中国人!帝国主义者暗伸巨掌于我国境之后,军阀效其毒恶,日以同胞的膏血,换得帝国主义者的毒炮,复向我们的小民毒攻,逞其惨酷自私的毒志。官僚仿其顽劣,日以一己的奴膝,换得军阀的高官,专向我们小民剥削,逞其自肥媚上的贼志。小民之顽强者,亦日以一己之性命,换得眼前的安乐!从此,凡为中国的小民者,其生命财产命运,更无半丝之保障,随时随地可以死矣!
谁不爱生命?然在中国的小民,生命实不值半文钱!
此无他,中国自来无所谓宗教,又无艺术以代宗教而维持其感情的平衡之故!
在欧战时期,法国人以雍容镇静之态度,临机应变,毫不张皇,绝不以目前之小利害而动其心,卒以备战仓卒之国,战胜兵多将勇的德意志。蔡孑民先生说,这种态度,是渊源于该国多年的艺术之陶养的。在蔡先生所著《美术起源》一文中,他说,无论在哪一时代,艺术同社会的关系,都是很显著的。在教育主张上,从柏拉图提出美育主义后,多数的教育家,都认为美术是改造社会的利器。最近在南京,蔡先生曾有一段演说词,说文明社会分工的机械工作太枯燥了,应该提倡艺术化的劳动!我在前文中,已把人类如何需要感情的安慰,以及宗教如何能把握人类的感情,而宗教又如何交代他的安慰感情的责任给艺术,归结到艺术如何能为人类所重!
像中国现刻的这种情况,我们试一留心地检查,立刻可以发现这完全因为感情的不平衡!
在中国,学校教育既不普及,社会教育又完全没有,小民间所恃以得到一点点模糊不分明的人的观念者,以战舞淫靡著称的旧剧而外,只有土匪与大兵的杀人放火所给与的印象最深。加以,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只是束缚闭塞的故型,人非死人,哪个不觉得困疲已久,总有大声叱咤一下的必要;况自帝国主义者入主中国以来,急潮怒波,又激得他们无所而可!这大概已经够使一般生命力强的同胞们起而为残民以逞的强者的条件了。——又没有艺术以传播被残者之苦情以启其同情心!
另一方面,孔夫子的礼教早为后世野心家变质成为有毒质的东西。其遗毒,教小民以忍让为上。宋儒诸大老的性理渊源,又教小民以听天由命。历代帝王的专制流毒,教小民以服从强权!这大概已经够使一般禀赋不强的同胞们伏而为见威而服的弱者的条件了。——又没有艺术以鼓其勇武坚毅的感情!
强者益强而暴,冷酷残忍而无一丝之同情,专以杀人肥己的自私为心;弱者益弱而衰,懦怯卑鄙,因无半点之勇气,专以饮泪哀号的自残为生。——综此以观,哪一点不是旧艺术的恶劣与新艺术缺乏的影响?
是的,中国现代的艺术,已失其在社会上相当的能力,中国人的生活,精神上,亦反其寻常的态度,而成为一种变态的生活。人与人间,既失去人类原有的同情心,冷酷残忍及自私的行为,变为多数人的习惯,社会前途的危险之爆发,将愈趋愈险恶而不可收拾!
这不是别的影响,全是艺术不兴的影响,补偏救弊亦在于当今的艺术家!
七 补救的方法
补偏救弊,首在搜寻偏之所自,弊之所生。
我们试一周视,全中国国立的艺术教育机关,经费充足,人才健全,成绩昭著的,有一个吗?在以前,无论如何地经费困难,无论如何地人才缺乏,无论如何地成绩不多,总算还有一个国立的艺术学校!然自北洋残余军阀盘踞京都以后,蒙昧可怜的同胞们,为了看不惯人体模特儿,竟至伙同军阀走狗,把艺专诬蔑得无所不至。结果,这个惟一的国立艺术教育机关,竟被他们蹂躏殆尽!
试观国内出版界,所谓艺术的出版品,如国外艺术家的言论与史略之介绍,如国内建筑、雕刻、音乐、戏剧、绘画之研究及论著,共总有了几本?定期刊物有几种?所谓几种几本者,其高明的程度为如何?其销路为如何?
试观国内的文化运动,我们自不必把中国上下前后的种种困难置之度外,而一意诋毁中国人文化运动的才长进,即在提倡文化运动、社会运动的人,把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流的艺术,究竟记得了没有?
试观国内的四万万同胞们,哪些人会认清了艺术的真力量真面目?哪些人不在那里痛诋臭骂,把艺术看作亡国的靡靡之音?
呜呼!中国的艺术,既没有宗教的伟大威力提撕之于先,又没有狂热的同胞重之于后,略一赏识艺术的帝王,且被后世诋为亡国之君!赌博娼妓淫词艳语流行于市,实足以大妨艺术之发展,而模特儿乃反被国人诋毁为艺术的诲淫!
我始终以为,欲救此种错误的现象,第一要注意的,仍是真正艺术作品的创造!必如此,而后小之可以使昔之误认淫逸萎靡的游戏为艺术,而一以其罪归于艺术者,知何者为艺术的真面目,何者为艺术的障碍物;大之可以使昔之骄奢淫逸者,知人间尚有更高洁的趣味,而一矫其荒唐之恶习!
中国人是被上司指挥惯了的,不是上司口中之是,大家很不容易说是,不是上司口中的非,大家也很不容易便非!下而之于民间,他们就不知道何者为是非!因此,中国的事,不管怎样,仍有从上层做起的必要。——艺术运动如果想很快的发生一点作用,国立的艺术教育机关是必须有的,国办的大规模艺术展览会之类,亦是必须有的!
所谓国立的艺术教育机关,不但能提醒国人对于艺术的重视,亦且可以养成多数的艺术人才,为国内多产生一些真正的艺术作品,也是十分必需的!
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何以单把致力艺术运动的方法,拘在个人创作一方面呢?真正艺术作品的产生,与其所生的影响,自然很大。如果大多数人没有懂得艺术的理论,没有懂得艺术的来历的话,单有真正的艺术作品,又有谁懂得鉴赏呢?我以为,不但我自己要多添一项艺术运动的工作,所有艺术界的同志们,先生们,女士们,都应该把发表艺术的言论,看作一件要事!
便是在以前北京的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我们何尝不是忘了整顿艺术的理论,广播艺术的宣传之故,才被人那样的误会,说我们用裸体女人诲淫呢?这是前车之覆,艺术界的同志们应该留意的!
此外,如大规模的艺术展览会,也是现在必需的!我们只管说艺术艺术,如果没有个公开的机会,使大家看一看艺术的真相,亲一亲艺术的甘吻,艺术品都藏在艺术家的画室里有什么用?我们只管说旧艺术如何如何不好,他本身有什么不好?只是没有进步,不再尽其艺术上的责任罢了!只管说进步,如果没有个公开的机会,使大家看一看哪一种是最进步最适合时代需要的方法时,艺术究竟该向哪一方面进行呢?
虽然仍有人在那里侮蔑艺术大会,在我个人,始终觉得这种方法是对的。就现在拉到一个在北京住过的人,问他怎么晓得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他立刻回答你,说他曾看过他们的艺术大会!
但此处,却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大问题——艺术界自身团结的问题!
全国艺术界的同志们,请大家平心静气地想想看,我们艺术界的情形,够多么混乱啊!我相信,凡是诚心学艺术的人,都是人间最深情,最易感,最有清晰的头脑的人,艺术家没有利己的私见,只有利他的同情心,艺术家无所谓利禄心,只有为人类求和平的责任心!在中国的社会情形这样紊乱的时候,在中国的民情正在互相倾轧的时候,在中国人的同情心已经消失的时候,正是我们艺术家应该竭其全力,以其整副的狂热的心,唤醒同胞们同情的时候!惜乎许多我们艺术界的同志,却走错了道路,把这样有用的精神,不用在拯民救国的工作上,却用在互相嫉妒互相诋毁的阋墙的恶斗上!诚然,艺术家是比任何样人都加倍地嫉恶如仇的,同时在艺术界,真亦难免有被人误会的所在;但无论如何,这到底是小而又小的小事,值不得我们如此战斗的。——我们所应嫉的恶,是人类整个儿的大恶,我们所应战的敌人,是致全国或全人类于水火的大敌,不是人间的小疵!
全国艺术界的同志们,过去的,我们私斗的错误还不够吗?
要知道,艺术的地位一日不得提高,便是私人怎样想表现自我,也只是无聊的妄想而已!只要艺术的真面目一天不为国人所识,便怎样去咒骂自己的同志,也只是把艺术踹进泥里去而已!
全国艺术界的同志们,请停止了这种可怜的工作,把我们的精力,用在艺术界的团结的努力上吧。我们的敌人,是摧残艺术的各方面的多数人,不团结是不够同他们苦战,不苦战是不够把艺术从困境中救出来的!
必须艺术界自己团结起来,才能够担负广大的艺术工作,使它获有精彩的成绩!
必须艺术界自己团结起来,才能够产生多量的艺术创造品,集中国人对艺术的视线!
必须艺术界自己团结起来,才能够为艺术界产生许多精彩的理论,给艺术一个普遍的宣传!
必须艺术界自己团结起来,才能够有大规模的艺术展览会,在数量同质量上增加他的力量的充实!
也必须艺术界自己团结起来,才能够为全国的艺术教育筹出些良好的方法,增加艺术界同志们的数量,增加社会上对于艺术的认识!
全国艺术界的同志们,现在是我们自己团结起来,一致向艺术运动的方面努力的时候了!
九年前中国有个轰动人间的大运动,那便是一班思想家、文学家所领导的五四运动。这个运动的伟大,一直影响到现在;现在无论从哪一方面讲,中国在科学上、文学上的一点进步,非推功于五四运动不可!但在这个运动中,虽有蔡孑民先生郑重的告诫,“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术”,但这项曾在西洋的文化史上占领了不得地位的艺术,到底被五四运动忘掉了;现在,无论从哪一方面讲,中国社会人心间的感情的破裂,又非归罪于五四运动忘了艺术的缺点不可!
不论“五四”在文学同科学上的功劳多大,不论“五四”在艺术上罪过好多,到底“五四”还是文学家、思想家们领导起的一个运动!全国的艺术界同志们,我们的艺术呢?我们的艺术界呢?起来吧,团结起来吧!艺术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中占了第一把交椅,我们也应把中国的文艺复兴中的主位,拿给艺术坐!
至于我个人,我是始终要以艺术运动为职志的!便是这次到南边来,也完全是为了艺术运动而来,绝不是因我个人的如何如何而来的!我以为,担起艺术的重担,自非我一个人所能胜任的,必须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即或不幸,不为艺术界的同志们谅解,我同三五同志,也要一样地担负这种工作!即再不幸,连三五同志也不肯谅解,只我一个人,也还要一样地负担这种工作!
话虽这样说,我始终相信,艺术界的同志们绝不会放弃大家的责任的!
以上,我把我对于艺术运动的见解与主张,把我十余年来对于艺术运动的努力的经过,把我对于全国艺术界同志们的希望,统统写了出来,知我罪我,一任同志们的裁判吧!
这篇文字是民国十六年写的,当时曾印成专册分送。现在看来,文字底形式和内容,不免有许多可议的处所。不过,这差不多是本人回国后最大片断的一个言论,且从中可以看出些八年前艺术界的情况,所以也一并收在这里。
民二十四 风眠志
注释
①林风眠《致全国艺术界书》,《艺术丛论》,南京,正中书局,1936。
有关林风眠的文章
2.枫丹白露,留学伊始1920年2月,林风眠从法国枫丹白露开始了留学,打工,半工半读的生涯。枫丹白露是距巴黎60公里的一个小镇,却并非普通的小镇,怀抱壮观的宫殿,静谧的森林,还有那数不清的林林总总的故事。枫丹白露的法文原意是“蓝色的泉水”,是因这里有一汪清澈的泉水而得名。......
2024-03-29
1930年齐藤佳之建议学校教授旅行,因此暑假期间,用杭州艺术教育考察团的名义,以我为团长,潘天寿、李朴园、王子云、袁慰辰等人到东京去旅行,并在东京开学校绘画展览会。......
2024-03-29
7.申城探索——不被理解的艺术自1951年最终辞去杭州艺专的教授职务到1977年移居香港,林风眠在上海生活了二十七个春秋。在这二十七年里,除了失去自由的四年六个月之外,林风眠将精力再次集中在艺术实践的探索上。林风眠的探索,仍突出地表现在对视觉表达之综合形式的创建上。而在西方的古典绘画中,线条并不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要件。⑨林风眠的线条是对中国画传统笔墨气韵的高度精练。......
2024-03-29
4.再别杭州——三辞教授职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了,林风眠丢掉了所有的行李,以飞机最大磅限,只带了七年间画的没有托裱的画离开了重庆,同艺专师生一道回到了阔别七年的杭州。1946年10月10日艺专正式开学,林风眠仍然受聘为西画系教授。有两次弃官辞职经历的林风眠,此时愉快地接受了一个普通教授的职务。①1951年春天林风眠第三次辞去教授之职。50年代初期,杭州艺专的师资队伍是由三方面的教师组成的。......
2024-03-29
3.母亲人云:“母亲是孩子第一个老师”,是有其道理的,小凤鸣的妈妈同世界上一切伟大的母亲一样,是林风眠艺术生命的给予者和重要启蒙老师。阙阿带虽然没有“孟母三迁”的修养和“岳母刺字”的壮举,可她所具有的中华民族优秀妇女的美好品质,平凡而卓越,给幼小的凤鸣树起了影响一生的路标。这种对大自然的亲和状态,成为他的生命组成部分。......
2024-03-29
9.南方艺术运动社“艺术运动社”1928年8月18日①由林风眠、林文铮等组织创办成立。“艺术运动社”是以杭州艺专教师为基础成立的全国性艺术学术团体。于是在1928年8月的一天,林风眠和教务长林文铮将艺术院最优秀的艺术家、理论家二十几人,邀请到自己家中,就是要倡议组织“艺术运动社”,大家一拍即合。“艺术运动社”制定了严格的典章,其宗旨是:“团结全国艺术界的新生力量,致力于艺术运动,促成东西方之新兴艺术。”......
2024-03-29
1.“梅江边的一个山村里”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出生在广东梅县西阳堡(白宫镇)阁公岭村。林风眠“少小离家”,却因种种无奈没能“老大归”,他生前没有回过梅州,再也没有回过那“梅江边的小山村里”。②林风眠一生多次写回忆文章怀念他的故乡,多次回忆说我出生在“梅江边的一个山村里”,思乡之情没有改变,而且乡音益发浓烈,乡情益发炽热,这是因为,童年的生活着实影响他的一生。......
2024-03-29
6.开启一扇窗梅州中学为林凤鸣开启了一扇窗子,他又有幸遇到清末著名美术教育家梁伯聪先生。凤鸣被《文选》中那绚丽多彩的诗文所吸引,含英咀华,启心益智。梁先生坚定地信仰他的伦理学,努力向凤鸣及其他学生灌输一种公正的、道德的、正义的、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念。林先生也住在西门内,上学时一定经过李画师的门口,他每逢林先生经过时就不绘画,并关窗掩户,不肯给林先生寓目。......
2024-03-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