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林风眠百幅风景画作品展-艺专首次大型画展

林风眠百幅风景画作品展-艺专首次大型画展

【摘要】:附录一林风眠年谱1900年庚子,1岁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初一诞生于广东梅县西阳堡(白宫镇)阁公岭村。1920年庚申,21岁1月31日抵达法国马赛港。扬西施收藏了林风眠一幅风景画。10月扬西施专程到巴黎看望林风眠。1926年丙寅,27岁2月6日同夫人归国到上海。3月10日在艺专举行归国后首次大型个人画展。3月15日鲁迅到艺专观看林风眠画展。2月,同林文铮共同制定《艺术教育大纲》。在香港大学举办林风眠个人画展,展出作品百余幅。

附录一 林风眠年谱

1900年庚子,1岁

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初一诞生于广东梅县西阳堡(白宫镇)阁公岭村。为林家长房长孙,名绍琼。祖父林维仁,石匠。父亲林伯恩,石匠兼画师。母亲阙阿带,苗族,擅长苗绣和山歌

1904年甲辰,5岁

父亲指导临摹《芥子园画谱》。

1907年丁未,8岁

入旧制立本学堂,起学名凤鸣。

1908年戊申,9岁

画中堂《松鹤图》,被商人购买,首次卖画。

1911年辛亥,12岁

入高级小学。

1914年甲寅,15岁

高小毕业,考入省立梅州中学。幸遇图画老师梁伯聪先生。

1917年丁巳,18岁

就读梅州中学,同林文铮、李金发等组织“探骊诗社”,为副社长。

1919年己未,20岁

梅州中学毕业。同林文铮、李金发一同赴上海报名参加留法俭学会,参加法文补习班。12月搭乘邮轮奥德雷纳蓬号赴法。同船有蔡和森、蔡畅、向警予及蔡母葛建豪。

1920年庚申,21岁

1月31日抵达法国马赛港。做油漆杂工,半工半读,到枫丹白露中学补习法文、数学。改凤鸣为风眠。

1921年辛酉,22岁

3月,入法国第戎美术学院,在浮雕家扬西施门下学习素描。扬西施收藏了林风眠一幅风景画。

9月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由扬西施推荐,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入学院派代表名家哥孟画室学习素描及油画人体。

10月扬西施专程到巴黎看望林风眠。冲破学院的牢笼,转向现代派。

1922年壬戌,23岁

油画《秋》入选巴黎秋季展览会。父亲林伯恩病故。

1923年癸亥,24岁

巴黎美术高等学院毕业。春,游学德国。在柏林创作巨幅油画《摸索》,还创作《咖啡屋》、《渔村暴风雨之后》、《平静》、《古舞》、《克里阿巴之春思》、《罗朗》、《金字塔》、《战剽于恶魔之前》、《唐又汉之决斗》等作品。冬,与德国籍艾丽丝·方·罗达(Elise Von Roda)结婚。

祖父林维仁病故。

1924年甲子,25岁

春,回巴黎,同罗达居住巴黎玫瑰别墅街6号。

春,与李金发、刘既漂、吴大羽、王代之、曾一鲁、唐隽、林文铮等在巴黎共同发起组织“霍普斯学会”(亦即阿波罗学会,后改称海外艺术运动社),5月,参加在外省阿尔萨斯首府斯特拉斯堡莱茵宫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会,即中国留学生在法国举办的美展。

初识蔡元培

7月,夫人方·罗达病逝巴黎。

10月,油画《摸索》、水墨画《生之欲》入选巴黎秋季沙龙展。

1925年乙丑,26岁

春,参加巴黎万国博览会。

秋,与法籍阿丽丝·瓦当结婚。

冬,由蔡元培推荐任北京国立艺专校长兼教授。

偕夫人阿丽丝返国就职。

1926年丙寅,27岁

2月6日同夫人归国到上海。

3月2日宣誓就职北京艺专校长。

3月10日在艺专举行归国后首次大型个人画展。

3月15日鲁迅到艺专观看林风眠画展。

发表《东西艺术之前途》论文,提出中西融合艺术主张。

6月修正教学大纲。

10月聘请法国克罗多教授到北京艺专任教。

1927年丁卯,28岁

元旦,在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新年同乐会上作演讲:《艺术的艺术与社会的艺术》,同年发表。

齐白石到北京艺专任教。

5月,发起组织“北京艺术大会”。

7月,第一次辞职,辞去北京艺专校长、教授等职。

8月,女儿蒂娜诞生。

9月,直陈教育总长刘哲。

10月赴南京受蔡元培之聘,任国民政府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发表《致全国艺术界书》。

12月筹建国立艺术院。

创作油画《人道》。

1928年戊辰,29岁

1月,参加南京第一届艺术展,展出《人道》等作品。同年,在上海举办个展。

3月,任杭州国立艺术院院长兼教授。

4月11日,蔡元培偕夫人专程从南京来杭州参加国立艺术院开学典礼。

夏,发起成立全国艺术运动社。

10月,国立艺术院院刊《亚波罗》创刊。

发表论文《原始人类的艺术》、《我们要注意》、《徒呼奈何是不行的》。

创作油画《金色的颤动》、国画《白鹤》。

1929年己巳,30岁

1月,“西湖一八艺社”成立。

2月,同林文铮共同制定《艺术教育大纲》。

3月,发表《中国绘画新论》。

4月,参加教育部举办第一届全国美展,展出油画《贡献》、《海》、《南方》,并任评选委员。兼任西湖博览会艺术馆主席,主办西湖博览会艺术馆。

5月,西湖博览会在杭州开幕。

8月,参加国立艺术院在上海举行的“艺术运动社”首届美展。

10月,奉教育部令,国立艺术院改为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为纪念熊君锐牺牲创作油画《痛苦》。

组织成立“亚波罗”社,出版《亚波罗》杂志。

1930年庚午,31岁

暑假作为团长组织潘天寿、李朴园、王子云、袁慰辰等教师赴日考察教育,并在日本东京举行艺术运动社及杭州艺专教授作品展。

为《前奏》月刊撰写发刊词。

1931年辛未,32岁

春,艺术运动社作品在南京举行第三次展览。

《亚丹娜》创刊。

5月,蔡元培发表《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对国立杭州艺专的创建作了充分肯定。

1932年壬申,33岁

由蔡元培介绍,加入国民党

发表《美术的杭州》。

1933年癸酉,34岁

发表《我们希望的国画前途》。

1934年甲戌,35岁

发表《什么是我们的坦途》。

创作油画《悲哀》、《构图》等。创作国画《细语》、《白羽》、《春雨》等。

3月,参加国立杭州艺专在上海中法友谊会举行的第四届展览会。

1935年乙亥,36岁

继续“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教学实践。

编译出版《一九三五年的世界艺术》,包括15篇论文,商务印书馆

1936年丙子,37岁

出版《艺术丛论》,南京正中书局。其中包括1926年至1934年写的9篇论文及1篇自述。

1月,在蔡元培七十寿辰宴会上,与沈钧儒、黄炎培、马寅初、于右任林语堂、朱屺嶦、王昆仑、李四光、丁西林、刘海粟等人提出捐款办孑民美育研究院。

发表《知与感》。

冬,在上海公学举行画展,展出油画、国画作品百余幅。

1937年丁丑,38岁

抗日战争爆发,杭州艺专迁徙,先至浙江诸暨,江西,后到湖南长沙

油画被日本军用作雨布,第一次毁画。

4月,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

香港大学举办林风眠个人画展,展出作品百余幅。

1938年戊寅,39岁

教育部将北平艺专、杭州艺专两校合并,迁到湖南沅陵,被委任为主任委员。

4月学校改组,被迫辞职,并为学生题词“为艺术战”。

1939年己卯,40岁

春,在上海法租界法国总会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100幅。

由上海经香港、海口、越南河内,再转往昆明,到达重庆,出任国民政府政治部设计委员,担任抗日宣传任务。

1940年庚辰,41岁

开始隐居重庆嘉陵江南岸弹子石,开始中国画变革的探索。

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展出一批抗日宣传画。

1941年辛巳,42岁

潜心研究中国画变革。

1942年壬午,43岁

破水墨八股,继续探索国画变革。

1943年癸未,44岁

继续探索国画变革。

1944年甲申,45岁

受邀到重庆国立艺专演讲,主讲中国画如何改良问题。

1945年乙酉,46岁

潘天寿任国立艺专校长,受聘回校任教授。学校实行教室制。林风眠教室的学生有苏天赐、席德进、李承仙等人。

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展出水墨画《猫头鹰》。

参加重庆现代绘画展,展出作品《少女》、《百合花》。(www.chuimin.cn)

抗战胜利。随学校复原回杭州,继续在杭州任教。与家人团聚。

自动退出国民党,拒绝了国民党重新登记。

1946年丙戌,47岁

在杭州艺专任教,常与傅雷、赵无极来往。画现代美女、猫的水墨画,在上海法文协会举办个人画展。

10幅作品参加巴黎东方博物馆主办的“中国现代画展”。

1947年丁亥,48岁

辞去教授之职,与夫人、女儿同住杭州玉泉住宅,潜心作画。

1948年戊子,49岁

又被杭州艺专聘任,主持林风眠画室,苏天赐任助教。做学术报告《关于毕加索与现代绘画》。

1949年己丑,50岁

在杭州艺专做教授。

1950年庚寅,51岁

边在杭州艺专做教授,边继续探索中国画变革。

1951年辛卯,52岁

杭州艺专改称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三辞教授职。

1952年壬辰,53岁

迁居上海南昌路53号,开始欣赏京剧、越剧,创作大量戏剧人物画。

1953年癸巳,54岁

立体主义《西游记》。

1954年甲午,55岁

4月21日华东美术家协会在上海成立,当选为理事。

1955年乙未,56岁

太太阿丽丝与女儿移居巴西。

蛰居探索。

1956年丙申,57岁

出席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的座谈会,讨论国画问题。

继续独立探索,采用立体主义手法画戏剧人物。

创作《宇宙锋》、《南天门》、《芦苇荡》、《宝莲灯》、《闹天宫》。

1957年丁酉,58岁

继续关注中国美术界。

发表《美术界的两个问题》、《要认真地做研究工作》。

1958年戊戌,59岁

编著《印象派绘画》,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后因此受批判。

下乡深入生活。上黄山写生。

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林风眠画集》,收入作品12幅。

1959年己亥,60岁

发表《跨入一个新时代》、《老年欣逢盛世》。

数次去舟山渔场写生,创作《捕鱼》、《霸王别姬》。

1960年庚子,61岁

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国家画廊收藏其作品。赴京参加第二届全国文代会。

任中国美术家上海分会主席。

看京剧、越剧,画戏剧人物。

1961年辛丑,62岁

夏,上海美术馆举办“上海花鸟画展”,并转往北京展出,展出林风眠《秋鹜》等4幅作品。

画家米谷写《我爱林风眠的画》,发表于1961年《美术》杂志第5期,后遭批判。

1962年壬寅63岁

发表《抒情、传神及其他》、《丰富多彩的越南磨添艺术展》。

1963年癸卯,64岁

上海美协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林风眠画展”,展出作品近七十幅。后在北京中央美院陈列馆展出。

发表《回忆与怀念》。

1964年甲辰,65岁

在香港大会堂举行“林风眠画展”。

1965年乙巳,66岁

继续在上海探索。

1966年丙午,67岁

文化大革命开始。第二次毁画,无奈将作品国画一千余幅做成纸浆,从马桶冲掉,部分油画用火炉烧掉。

被红卫兵抄家七次,时间最长的多达十几个小时,将大部分手稿及画稿掠去。

1967年丁未,68岁

劳动改造,进牛棚。

1968年戊申,69岁

8月被上海公安局以“日本特务”、“特嫌”罪名拘捕,后转入上海南市第一看守所,开始长达四年半的狱中生涯。

1972年壬子,73岁

11月28日从上海南市第一看守所获释。

1973年癸丑,74岁

托着病躯,继续探索。

1974年甲寅,75岁

4月15日至5月4日,在上海美术馆上海革命委员会组织批“黑画”的内部画展,《山村》被定为黑画,林风眠被定为“黑画家”,在上海大报刊上批判。

学生赵无极归国举办展览,访问林风眠。

1977年丁巳,78岁

10月19日获准移居香港,10月26日抵达香港。

1978年戊午,79岁

3月1日由香港赴巴西探望夫人、女儿。

4月24日由巴西返回香港。继续作画,准备赴巴黎举办个人画展。

《林风眠画集》出版。

创作《群舞》。

1979年己未,80岁

7月,上海展览馆举办“林风眠画展”,展出作品127幅,12个瓷盘画。

5月,与学生席德进会面。

8月,应法国政府邀请,在巴黎东方博物馆举办“林风眠画展”,展出作品80幅。

10月,《林风眠画集》由台湾雄狮出版社出版,席德进编著。

年底又赴巴西探亲。

1980年庚申,81岁

创作《痛苦》。

1981年辛酉,82岁

悼念席德进撰文《老老实实做人,诚诚恳恳画画》。

发表《关于冯叶之画》。

1982年壬戌,83岁

夫人阿丽丝在巴西逝世。

1983年癸亥,84岁

1月,回巴西探望女儿蒂娜。

夏,回香港作画。

香港《美术家》33期介绍林风眠画作,学生吴冠中撰文《百花园中忆园丁》。

1984年甲子,85岁

赴日本参加义女冯叶东京画展开幕式。

1985年乙丑,86岁

继续在香港作画(开始画巨幅油画、国画)。

1986年丙寅,87岁

由日本大桶贵支女士引荐,应日本西武集团总裁堤义明先生之邀,赴东京举办个人作品展览。

1987年丁卯,88岁

为吴冠中在香港画展签展目、画集及海报并参加开幕式。

1988年戊辰,89岁

先后赴泰国、韩国旅游。

为中国美院建院六十周年校庆题词“永葆青春”。

出版《现代美术家画论作品生平林风眠》,朱朴编著,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

4月,该书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创作《基督》。

1989年己巳,90岁

爱国华侨实业家姚美良为建林风眠纪念馆捐赠100万元人民币,将此款转捐中国美院成立“永芳艺术基金会”。

9月,荣宝斋出版《林风眠人物山水静物》,吴冠中作序。

在香港撰写自述《我还在探索》。

10月,台北历史博物馆庆祝林风眠九十寿辰,举办“林风眠九十回顾展”。

在香港创作《噩梦》组画,包括《痛苦》、《火烧赤壁》、《屈原》、《南天门》等。由台湾出版豪华本画册。

1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林风眠个人画展,展出作品60幅;中国美协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召开林风眠艺术研讨会。

12月,在梅州举办林风眠画展,展出作品80幅。

1990年庚午,91岁

第二次应日本西武集团之邀,再度赴东京举办个人画展。

10月,浙江美院出版社出版《林风眠论》,郑朝、金尚义编著。

创作《夏》。

1991年辛未,92岁

3月22日,被台湾“政务院”授予文艺金质奖章及美术特别贡献奖。

8月12日晨10时,因心脏病肺炎并发症,病逝于香港港安医院,享年92岁。

8月17日,遗体在香港哥连臣角火葬场火化。骨灰寄存于香港某道观。

8月22日,上海举行艺术大师林风眠先生追悼会。

9月19日,北京召开座谈会缅怀、纪念林风眠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