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林风眠学生们痛哭良师,发表唁电《齐声痛哭良师》

林风眠学生们痛哭良师,发表唁电《齐声痛哭良师》

【摘要】:9.痛哭良师当林风眠的学生们惊悉恩师在香港逝世的噩耗,犹如失去父母之悲恸。①苏天赐、凌环如夫妇夜里听到噩耗,夫妻抱头痛哭,坐到天明。④广州画家黄笃维和林风眠的学生谭雪生、徐坚白当即联名拍发唁电,并联名写下《齐声痛哭良师》,发表在《羊城晚报》上。⑥林风眠于九泉之下该是欣慰的,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们的拥戴,齐声痛哭对恩师的无限敬仰和深深怀念。

9.痛哭良师

当林风眠的学生们惊悉恩师在香港逝世的噩耗,犹如失去父母之悲恸。当即纷纷向香港拍发唁电,写悼念文章等,以各种方式寄托哀思,这样的师生情谊在中外教育史上是不多见的。

1991年8月12日夜,当噩耗传至吴冠中的耳畔时,他说:“我崇敬的老师,中华民族现代绘画宗师,一颗闪亮的巨星突然陨落香江,我一时耳聋眼暗,难于允诺悼文或接受采访。彻夜未眠,黎明至林间坐到石头上,想写悼文,何须我来唱颂歌。”

苏天赐、凌环如夫妇夜里听到噩耗,夫妻抱头痛哭,坐到天明。苏天赐曾写下一篇情深意浓的悼念恩师的文章《回首仰望高峰》。

裘沙说:“现在已经记不得是哪一天、是怎样得悉的这迟来的噩耗。”由于没有人告诉裘沙林先生在香港的地址,连托朋友送一册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精美画册都未能如愿,更谈不上亲自去香港看望了!然而他绝不辜负恩师的期望!决心踏着恩师摸索而痛苦的人生之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用自己的成绩来悼念恩师(1991年9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鲁迅的画展,在国内外又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且“力争在中国美术史上用鲁迅思想给恩师一个公正的评价!”

被誉为敦煌文物守护神的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得知恩师在香港去世的消息,在瑟瑟秋风中,站在遥远的敦煌莫高窟默默地向林风眠致哀:“老师,你安息吧!”

潘其鎏与恩师有神奇的感应,他说:“1991年8月11日晚七时半,我住宅客厅挂着的一幅老师旧作《死水》突然掉落在瓷砖的地上,一声巨响,镜框玻璃竟没有破碎,惊动当时客厅里四五位国内来的朋友,大家都感奇怪,而我则心惊肉跳,这不祥之兆。第二天清早接到噩耗电话,‘你香港老师去世了’。平时我虽不迷信,但我仍感到这是我和老师几十年之间情谊的一点沟通吧,老师,你安息吧!许多你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我不会把他写出来,你留下的作品我会很好的保存,这是你生前的嘱咐,我不会忘记。安息吧,我的恩师!”

艾青用他特有的美丽动人诗篇讴歌恩师的艺术

画家和诗人,有共同的眼睛。通过灵魂的窗子,向世界寻求意境

色彩写的诗,光和色的交错。他的每一幅画,给我们以诱人的欢欣。

肖峰说:“1991年8月13日晨,急促的电话铃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友人传来了难以置信的消息:‘林风眠先生昨日在香港去世!’我惊呆了,怀疑是耳朵的幻觉,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一事实……风眠师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谁能料到他竟去得这么突然!他原来就患有心脏病,又感染了肺炎,虽经医生精心护理、治疗,终因年老体弱,以致不起,在香港安然去世,离开了这动荡纷争的尘世。”肖峰先生当即向香港发了唁电:“天下桃李,悉列门墙。”并写下了悼念文章《魂兮归来——怀林风眠老师》。

广州画家黄笃维和林风眠的学生谭雪生、徐坚白当即联名拍发唁电,并联名写下《齐声痛哭良师》,发表在《羊城晚报》上。他们说:“林先生在美术园地默默耕耘了七十多个春秋,终年九十多岁,他的逝世是中国画坛一大损失。林先生的作品在国内收藏不多,出版宣传也有限,黄笃维、谭雪生、徐坚白等相信,有关部门一定会引起重视,一定会对林先生做出正确评价,使林先生的艺术发扬光大。”

学生郑为也深情地写下了《生的奉献》怀念老师。他说:“1991年8月一个深夜,我接到南京同学苏天赐和凌环如夫妇的电话,告诉我林先生过世了。心里很惘然,我平生最敬爱的三位绘画业师——关良、吴大羽、林风眠在两三年竟相继过世……当然他们的晚年,要数林先生的遭遇最苦、最凄惨。”林风眠入狱后,郑为和妻子思念不已,每天都向他的阳台张望,一天突然发现阳台上所有的花都死了,唯独一盆虎刺虽几年无人浇水,却顽强地活着。他说,虎刺象征着林风眠老师。直到1998年11月初赵无极先生在上海画展的开幕式上,郑为夫妇还同苏天赐夫妇及其他老同学们又回忆起这件往事。

翁祖亮怀念说:“林先生的平民思想,艺术家的真诚精神,不求虚华为艺术献身的精神,都在他的民主思想上升华。林风眠不愧是位杰出的、可敬的探索者。”(www.chuimin.cn)

林风眠于九泉之下该是欣慰的,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们的拥戴,齐声痛哭对恩师的无限敬仰和深深怀念。他在漫长的人生旅程,刻下了自己坚实的足迹,每一足迹,都是闪亮的诗行。有这样的恩师,他的学生们真是三生有幸。

2008年82岁的凌环如在林风眠创办的学校80岁华诞之时,再次回忆起她的老师,她说:“林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七年了,他那充满快乐的笑声还不时地响在我耳边,就仿佛在昨天……林先生已经远去了。他那为艺术事业百折不挠的战斗的一生;对他那饱经磨难而依然诙谐、幽默、乐观的一生,我们会永远永远深深地怀念。”

李霖灿在加拿大养病期间得知恩师谢世,更是万分悲痛,他说:“可告慰的是,我师的心血没有白费,现今在巴黎扬名世界的,有你的学生赵无极和朱德群,你有识人的眼光,一毕业,就留下他们作助教,他们也不会辜负你的期望,都在世界之都巴黎,卓然有成。另一位助教,则是李可染先生,他本来是投考艺专的,你一见他的造诣,立刻给了他助教的职位,他在中国画的改进上卓有成就,我知道你一定十分高兴,因为你早已预先认识了他的天才和功力。最使你感觉到得意的,当是近年来崛起艺坛的吴冠中了。他也是你的好学生,一生作画,从不停止,他最近画的黄土高原高昌故址等祖国河山图,既抽象空灵,又笃实豪迈,直把你所标榜的中国画改良,从一个角度予以完成。老师!你应该满意:人生难得有几个好学生,百年鼎鼎如电速,一世纪中,你既然揭橥正义于先,又自己以身作则,当了一辈子的画家,更培植得春风桃李布满天下,为中国艺术的发展作了时代的见证;这地位没有别人可以跻及。我们做学生的师恩不忘,永远以在你门下亲聆教诲为荣!愿你老人家如不老常青树,永为我们做学生的千秋嵩标,我们一个个也都矢志不移,跟着你的脚步,脚踏实地地为中国艺术尽个人的全部力量。”

八旬校友追忆那远去的国立艺术院教授群体(左汪瑾、中凌环如、右翁祖亮)(2008年刘世敏摄影中国美院杭州象山校区)

注释

①吴冠中《雁归来——悼念林风眠老师》,1991。

②裘沙提供,2008年4月于北京。

③潘其鎏《侨居异国忆恩师——恩师林风眠辞世六周年祭》,1998,金尚义提供,1999。

④见郑朝主编《林风眠研究文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

⑤2000年11月广东梅州林风眠、李金发学术研讨会上谭雪生口述。

⑥翁祖亮《杰出的探索者林风眠》,郑朝《林风眠研究文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

⑦凌环如《怀念我的老师林风眠》,2008。

⑧李霖灿《忆林风眠老师—当代的艺术教育家和他改革中国画的成就》,1996,见刘菊清等编著《外西湖时代》p.525—528,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