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杭州沦陷艺专迁徙,第一次毁画1937年杭州艺专正筹备建校十周年庆典时,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了。⑦杭州艺专迁徙之前,林风眠带领全校师生用各种方法艰苦卓绝地抗日救国,艺专大队人马冒着敌人炮火,辗转迂回,长途跋涉向后方迁徙。“11月中旬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侵略者的炮声宣告了杭州的陷落。”林风眠计划将原哈同花园旧址的杭州艺专及带不走的学校财产,连同自己的所有画作都委托给留下守门的工作人员。......
2024-03-29
7.二任校长职——多元共荣创办杭州艺专
翻开中国美术学院《校友名录》,①杭州国立艺专时期教师队伍名册同样值得骄傲。他们是因林风眠西湖办学时期,为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保障的根本而载入艺术教育史册的学术团队。林风眠在上一世纪30年代,以多元共荣,海纳百川的学术眼光继承了蔡元培“为事择人”,“能者在职”的方法,不拘一格任用人才。蔡元培晚年说:“我六十一岁至六十二岁(十六年至十七年)任大学院院长。大学院的组织,与教育部大概相同,——大学院时代,设国立音乐学校于上海,请音乐专家萧君友梅为校长(第一年萧君谦让,由我居校长之名)。增设国立艺术学校于杭州,请图画专家林君风眠为校长。”②
林风眠与杭州国立艺专教师们踏春,上世纪30年代初期,(前排左起:林风眠太太阿丽丝、林风眠女儿林蒂娜、潘天寿、吴大羽、蔡威廉、林文铮,第二排左起:林风眠、刘开渠、李朴园、方干民,第三排左起:郁达夫、左三王子云、左四杜劳、左五克罗多。)(金尚义1998年提供)
林风眠遵照蔡元培的主张,麇集了上世纪20年代初期中外杰出的艺术家来杭州办学,留洋派有林文铮、王代之、吴大羽、李金发、蔡威廉、刘开渠等,本土派有潘天寿、黄宾虹、丰子恺、王悦之等,外国教授有法国克罗多,日本教授斋藤佳三,英国教授魏达等。这个艺术家群体,有许多人包括后来他们培养的学生,都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成就卓著的大师或某领域的开拓者。杭州艺专的教师们既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又是学生们启迪心智的领路人。
蔡元培1928年手书《国立艺术院》校碑,现在中国美院南山老校区(2008刘世敏摄影)
“从十八世纪开始,艺术教育作为西学东渐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始为中国人所知。在世纪之初短短二十余年中,中国出现了早期美术教育机构。1928年,国立艺术院在西湖创立,标志着中国新式美术教育趋向成熟。首任院长林风眠和他的同事们组成艺术运动社,遵循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蓄的治校精神,潜心艺术教育的创制,成为艺术院创建和发展的核心力量。”③对于“中国出现了早期美术教育机构”,西方人早有评价。牛津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史研究学者迈克尔·苏立文(Michael Sulivan),在多篇林风眠研究论文中,充分肯定林风眠艺术教育成就和国际地位。他在研究亚洲艺术教育史时认为:
亚洲地区,第一所现代的艺术学院于1876年成立于东京,中国西画艺术学院直到1906年才产生。当时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北洋师范学校,都是根据西洋美术学校的模式而设立艺术系。不久,上海地区开始出现一些私人画院,都是仿照巴黎的私人画院来招募学生。事实上,这些私人画院并非中国画家亲自到法国观摩,他们主要依据日本的模式来设立。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北平、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区纷纷成立艺术专科学校。一些比较幸运的学生全涌向巴黎,在那里他们受到后期印象派毕加索及马蒂斯的影响。1920年代中期,徐悲鸿返回南京,刘海粟回到上海,林风眠回杭州。此时中国沿海各大城市的艺术发展蓬勃,所谓西画,事实上与传统的绘画一样,都趋向西洋学院派的作风;不管国画或油画,都是根据保守的传统而发展。当时的上海法租界很像巴黎的蒙马特(Montmartre),与中国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完全脱节。在杭州,林风眠与学生开始发展一种新风格,虽然是应用中国的笔墨与技巧,然而却能表现现代的精神。④
西方学者认为林风眠在中国二十世纪初众多办学者中,有其新风格和现代精神,林风眠既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更没有盲目地崇拜洋人。他没有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他以中国文人特有的历史观突破创新创办出中西结合,兼容并蓄的办学特色。
二十世纪30年代新生的杭州艺专,在传统和现代交汇中,站在古老和未来的十字路口上。林风眠遵照教育家蔡元培“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主张,在杭州艺专进行了大胆革新的实践,学生们能在这苏格拉底式的学园里,自由徜徉,采摘那属于自己的智慧之果。“学校决定成长。……当时杭州艺专拥有一大批为艺术献身的老师,这自然激励着同学们对艺术不懈地追求。同学也把老师看作自己未来的化身。因此同学们不仅向老师学习绘画技巧,也学习他们的人品和为人。老师们从巴黎携回了欧洲现代派绘画技法,为的是使中国绘画的古老传统获得新生,他们的理想也就成了同学们向往的目标。二三十年代,出国留学不是去巴黎,就是去日本,日本也是向巴黎学的,因此巴黎更成为青年人心目中的艺术圣地。”⑤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蔡元培任“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时年62岁的蔡元培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⑥随后聘请林风眠任大学院艺术教育主任委员,聘请李金发为秘书,⑦林文铮为委员兼秘书。蔡元培刚一上任,便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制定了《大学院组织条例》,⑧其中成立杭州国立艺术院就是其中一项。条例第一条规定:“中华民国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机关,承国民政府之命,管理全国学术及教育行政事宜。”第八条规定:“本院将设劳动大学,图书馆,博物院,美术馆,音乐院,艺术院等国立学术机构。”蔡元培亲自起草制定了《创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⑨第一条“重要理由”中提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及鉴赏的知识,而普及于社会。是故东西各国,莫不有国立美术专门学校、音乐院、国立剧场等之设立;以养成高深艺术人才,以谋美育及实施与普及;此各国政府提倡美育之大概情形也。中国鼎革以来,各种学校日渐推广;唯国立艺术学校,仅于民国七年在北京设立一校,然几经官僚之把持,军阀之摧残,已不成其为艺术学校矣;况经费困难,根部组织即不完善耶!我国民政府,为励行革命教育计,尤不可不注意最富革命性之艺术教育,急谋所以振兴之。除北伐成功,将北京学校收回扩大,以为发展华北艺术教育之大本营外;以中国地域之广,人口之众,教育当务之急,应在长江流域再设一所国立艺术大学,以资补救,而便提倡;此本会向中华民国大学院建议创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最大理由也。”⑩
在《提案》第二条选择“适当地址”中注重“除适当之课程外;尤应注意学校的环境,以引起学者清醇之兴趣,高尚之精神。”是关于选址西湖办学问题。蔡元培认为,美育是近代教育的主流,美育的实施要靠艺术教育,要培养高层次的美术人才,必须仰仗高等艺术学校,这也是东西方各国政府均应重视的事。1927年12月通过《创办国立艺术大学院之提案》,蔡元培派林风眠、林文铮、王代之去选址、考察、筹备。林风眠选择了远离南京政治中心的南宋故都,秀丽明媚的杭州西湖中的孤山之麓。静谧幽雅天堂般的环境最适合浪漫的艺术家们生存,创作。正像许江院长所描述的,在西湖“孤山南麓,白堤西端,与跳出湖面的石平台相邻,有一条绿影绰约、水色佳丽的狭长湖畔。本世纪的初年,这里是一座名为罗苑的私家花园,从小瀛洲北归的湖面上回望,这片灰白相间、民间飞檐与欧式廊柱错落有致的楼阁,似点点画舫,很有一番江南民舍的情致。”
美丽的西子湖是杭州艺专与生俱来的优势,学校自由民主的学风深深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艺术青年,杭州艺专成了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1928年春3月,国立艺术院正式成立,蔡先生任命林风眠为院长,林文铮为教务长。
1928年3月1日,国立艺术院正式开学,林风眠宣誓就职。3月8日《晨报》杭州通信栏目:“艺术院长——林风眠已就职”。告知社会杭州艺专开学,学校名称以及林风眠就职,聘任教授,校址选定,办学经费等等,详细经过:“中华民国大学院委托艺术教育委员会准备之西洋国立艺术院原定三月一日开学,院长林风眠至是日晚专始偕业已聘就之教务长林文铮,中画教授潘天授,西洋教授吴大羽同来,已于二日下午三时,在哈同花园大礼堂,行就职礼,届时教职员齐集会场,由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秘书王代之代表艺术教育委员会,报告该会筹备经过,大致谓国立艺术院原为艺术教育委员会所提议,原名国立艺术大学,后经艺术教育委员会通过时改为今名。(杭州国立艺专)关于院址,二月二十四日始将哈同花园全部接收,同时由第三中山大学(浙大前身)帮忙,将本院对面之苏白二公司,三贤祠,照胆台,收归艺院借用,现已着手修理,由美术建筑家刘既漂监督装饰。关于经费,大学院原议以本年一二月两月经费共一万二千元为筹备费,以后月□六千元为经常费,此次(四次)艺术教育委员会开会时,大学院蔡院长在座,已允许如筹备不足时,尚可□加增补云云……亲授国立艺术院印记与国立艺术院院长林风眠,再次由林宣誓,就国立艺术院院长职。”因为宿舍所限,第一年只招生三百余人。
林风眠3月1日就职不久,就发生闹学潮风波。《申报》报道了这一事件:“西湖国立艺术院,发生罢课风潮,时逾多日,迄今尚未解决,……”林风眠说:“1928年春,国立艺术院开学之后,当时的校舍是哈同花园和关帝庙,很不适合教学之用。因此有许多进步学生对学校不满,对教员也不满意,因此发生风潮,在风潮发生后,杭州浙江大学校长蒋梦麟说已经通知省政府教育当局,派人查获共产党组织的名册并给我两个学生的名字,我回校后即开除这两个学生(姓名记不起来了)。后来蔡元培到杭州来说,要闹风潮的学生可自动退学。”三周后的3月27日,蔡元培偕同夫人专程到杭州艺专平定学潮,并且,“补行隆重的开学典礼”。“西湖国立艺术院,此次发生罢课风潮后,学校当局对学生提出条件,一无容纳,致相持多日,犹未解决,杭州学联会于八日召集各校学生代表会,一致起而援助,大学院长蔡孑民与女公子于七日晚由沪来杭,调节此次风潮,该院已定于九日上午,举行开学典礼,蔡孑民亲往训辞,并宜于最短时间,解决此次风潮云。”
蔡元培开学致辞见1928年4月11日《申报》报道:
西湖罗苑国立艺术院于九日上午十时许,举行开学典礼,同时举行教职员作品展览会,到有来宾吴稚晖、马夷初、般汝熊等四十余人,行礼如仪后,院长林风眠致辞,旋请蔡孑民训辞:略谓西湖有许多人来,一为游览,一为烧香,前者为此地风景好,自然美所吸引而来,后者为拜佛,其实佛在心,何必远道来拜,盖亦仰慕西湖之美故也,人心不知足,而在美上,尤不知足,故有自然之外的创造,这就是设立艺术院的原因,此时正在革命空气紧张之中,有人以为不必来干这件事,但革命是为实现三民主义,主义中之民生,就是为改善人民生活,生活问题,有物质与精神二种,一种为事实所需要,如北伐,必须军人具有美的精神,然后可胜,如法国在战争时的精神,如希腊等处之美的作品,都是激起人的壮美之工具、原来人类有二欲,一为占有欲,为需要而进取,乃科学之事;一为创造欲、以理想之天国,使之表现出来。艺术家大都很苦,而仍能努力下去,即求其满足此欲,大学院设立此院,即望提倡此项创造精神云云。次蒋梦麟吴稚晖相继演说,庄谐并作,满座为之兴趣盎然云。
蔡元培手书“杭州国立艺术院”校碑,树立于艺术院门口。重庆时期教务长谢海燕回忆:“国立艺专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学校,我荣幸地在那里工作了两年。1928年春,由蔡元培先生倡导创办、林风眠先生首任院长的国立艺术院聘请的教员,几乎集中了全国艺术界的精华,教授风格各异。学校既重视基本功,又鼓励学生在艺术上敢于开拓,敢于创造,因此人才辈出,殊多建树。”林文铮也认为:“艺术院的经费虽然微不足道,但师资却是十分可观的,教授:西画系有吴大羽、蔡威廉、李超士、方干民、克罗多(法国画家);国画系有潘天寿、李苦禅等;雕塑系有李金发;图案系有刘既漂、孙福熙、雷圭元、斋藤(日本人)等;音乐系有李树化、周荇青及俄国教师;语文有钟敬文、张天翼;法语有黄纪兴、杨士达;解剖学有姜丹书等。真是人才济济,不愧为全国最高艺术学府之称。这对当时的新艺术运动确实起了先驱作用。”“林风眠任国立艺术院院长,年方二十八岁,壮怀激烈,一片雄心,要把学院办成全国艺术运动的中心。他决意聘请一批既有真才实学,又有先进思想的文艺家来院任教。林文铮任教务长,吴大羽任西画主任教授,李金发任雕塑主任教授,刘既漂任图案主任教授,法国人克罗多任研究部导师。教授还有李超士、蔡威廉、孙福熙、陶元庆等,助教有刘开渠、雷圭元、张天翼、钟敬文等。”
杭州艺专在课程和学制上追求的则是贯通中西,在引进西方学制和文化的基础上,提倡“学术自由”为核心,以求得中国学术的自主发展,而不是在形式上对西方亦步亦趋,或沦为西方教育的附庸。因学贯中西的林风眠向他的学生们灌输,学习艺术是学习一种批判精神,一种创造思维,和具有创造文化的能力。林风眠忠实地贯彻着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遵循其“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方针。林风眠和林文铮共同制定了严格的校规和适合当时国际化标准的《艺术教育大纲》。以培养专门艺术人才,倡导艺术运动,促进社会美育为宗旨,提出“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为学院创造了宽松、自由的学术气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在绘画创作实践方面,追求在充分发挥绘画形式因素基础上,表现艺术家个人的人文主义思想。林风眠90岁时回顾说:“我当时在西湖创办国立艺术院的制度,同巴黎的艺术学院差不多。我是主张不要临摹,要写生,要写实。学校里有动物园,你要画鹭鸶再说嘛!要有一点艺术上的基础嘛选先学一点西洋画向自然描写的一种写生基础,……对自然能够写生的好,以后到国画去,拿传统,拿古人历史上的经验,同现代写生经验融合。……办学校的时候,我是主张把所有有用的东西,能够写生的东西,移到自然去,能够自然了解,然后再去创造。”
在二十世纪20年代中华民族内部军阀割据,外部列强猖獗,中国需要具有民族精神和个性的人才。林风眠知道艺术教育能比其他教育更有优势,于是,他作了大胆尝试,培养出一大批国际顶尖级艺术家、诗人、美术史家、音乐家等,同时也培养出一大批富有创造力,思辨力,能从多元角度思考问题,具有开拓型、前瞻性的各大艺术院校举世瞩目的学科带头人。多数学生也成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开拓者和各个艺术院校及艺术机构的领导者。杭州艺专的教学实践证明,开放和前卫的办学理念,使杭州艺专的学生具备足够的学术准备和崭新的思想理念,在国内又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到国外留学时自然方便与国际教育接轨,他们几乎个个杰出优秀。教务长林文铮在1984年回顾林风眠主持杭州艺专时期的成就时指出:“杭州艺专从1928—1937年,为期不过十年,而已为祖国培养了不少杰出的艺术家。而今全国美术院校林立,到处都有杭州艺专老校友在任教和作主力军。”像赵无极、朱德群、艾青、赵春翔、李霖灿、吴冠中、席德进、苏天赐、裘沙、王朝闻、段文杰、王子云、彦函、罗工柳、傅天仇、张泉等等。
1928年林风眠杭州办学伊始,就注重学生的精神思考为大学灵魂。林风眠想通过艺术教育,唤醒沉睡的民族,期望能唤回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精神和力量。仅以“国立杭州艺专纪念周讲演”为题,就作过两次重要演讲。林风眠在《我们要注意》中告诫青年学生们,要有振兴民族艺术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应富有与世界艺术积极对话的理性精神。在另一篇演讲中说:“无疑的,国人懂得艺术的是太少了,无论乡村与都市,多数人所欣赏的还是很丑陋的月份牌这类东西;……特别是以礼乐为尚的中国,历史又已演变到五千余年之久,比较后进国的文艺都已突飞猛进到光华灿烂的时候,我们反而没有人懂得艺术,多数艺术家所制造出来的又都不是真的艺术品”。林风眠的莘莘学子是他的知音,林风眠的呼唤是有回应的,而且延伸到学生们一生的艺术实践中,也奠定了中国现代美术基础。
1928年秋,增设艺术研究部,招收全国各地美校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为研究生,以克罗多为导师。1930年夏季,国立艺术院奉部令改称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由原来四年制改为三年制。当时为了学制改而不影响教学质量,立即增设“艺术高中三年制”,加上专科,杭州艺专实际上反而由四年制增为六年制了,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在同年秋天,艺术院还作了大胆的改革,即把国画系和西画系合并为绘画系,“其目的是为了融合中西画双方之基础及其优点,进而培养出兼长中西画法而能创造新作风的艺术人才。”
林风眠1932年说:“西湖之创造美,则自西湖国立艺术院成立以来,始见有焕发之气象。民国十七之春国立艺术院举行第一次开学典礼时,那时的大学院院长蔡孑民先生,有这样几句话:‘自然美不能完全满足人的爱美欲望,所以必定要于自然美外有人造美。艺术是创造美的,实现美的。西湖既然有自然美,必定要再加上人造美,所以大学院在此地设立艺术院。’蔡先生诚不我欺矣选本校原设有绘画、雕塑及工艺艺术三系,本年秋季添设音乐系;并拟于明年秋季加设建筑系。”林风眠自信地向社会宣称:艺专学生以德艺双馨,体魄康健为特色,他说:“本校教员均为积学敦品之学者,读者当已于历年本校在上海南京及日本所举行之展览会中目睹其作品。惟孜孜于学业之进步,其势殆有不可侮者。本校于艺术之技巧练习与思想表现,时以精悍焕发之风度为旨趋;于体育之提倡,亦不敢后人。读者设曾亲睹本校之展览会,当知本校同学之艺术作风,每现有英明迈进之气;读者设留意杭州体育消息,当知本校同学之体育声誉,有驾凌杭州各校之势选”林风眠客观地向社会介绍了杭州艺专校风校貌,办学专业特色,办学宗旨,甚至还自信地宣告了艺专的体育声誉,从而反映出他注意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
杭州艺专教授们的风采,不但在学生们的心中是神圣的,在全国艺术界也是首屈一指的。作为旁观者的黄苗子晚年深情地回忆说“记得1932年我流浪到上海,后一两年我有机会到杭州西湖,看到杭州艺专的青年学生在湖边欢蹦乱跳地唱歌画画。对于这些泡在水光山色和艺术气氛中的年轻人,我觉得他们太幸福了,简直是神仙生活!那时我才二十出头,由于爱好艺术,早就看到杭州艺专出版的《阿波罗》杂志,对于林风眠、李金发、蔡威廉等的言论风采,已十分倾倒。可惜思想矛盾了半年,终于不敢相信自己的艺术天才,而没有到西子湖畔去充假神仙,无缘当上林风眠先生的弟子。赵无极、吴冠中、李可染、彦涵、谢景兰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权等,曾经是林先生哺育过的学生;都永远不忘这位老校长的风范。他们永远不忘在西湖、在抗日战争流徙中的湘西沅陵,林先生和他们一起画画谈天的情景。我知道林先生早年的一点生活风貌,主要是从林先生这些‘门下士’得到印象。”
学校罗苑斜对面就是西湖十景的“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学生在课余时间,可到“三潭印月”桥上碑亭中流连,欣赏康有为亲笔书写的长联:
岛中有岛,湖外有湖,能以九折画桥,览沿堤老柳,十顷荷花,食莼柔香,如此园林,四州游遍未尝见。
霸业硝烟,禅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春煦秋阴,山青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概更何之。
学生们还可在那皎洁之月夜,远眺那高阁凌波,那绮窗临水,曲栏画槛,九曲石桥梦幻世界的“平湖秋月”。同学们或画速写,或色彩写生,或同林风眠聊天、争论,有时一聚就到深夜。学生们不愿离去。林风眠在课余时间和同学们如父兄般亲密无间。他时常和同学们互相看手相,然后是婚姻、事业云云,之后是哈哈大笑,学生也给他看手相。1999年11月在上海召开纪念林风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休会时林风眠的几位老学生还在一起回忆,谈起艺专读书时的往事。曹曾明先生风趣地说:“林先生手心中间一道横纹,和别人不一样”。“更有意思的是学生们给他画漫画,他居然不生气。”学生们记忆犹新,王朝闻回忆:“……那就是蔡振华画展里一幅带漫画意味的速写,画的是林校长和他夫人的背影。林校长不及他夫人的身材高,这种对比形态的描绘给同学们一种幽默感。我当时很注意林校长看了这幅作品时的反应,多少有点担心学生的习作会不会使他感到有损于校长尊严。事实表明我的顾虑不符合他的民主作风和性格,他与夫人看画时笑得那么天真和大度。正因为这样更引起同学们对他的尊敬,这一经历也可证明真正的权威不是可以自封的。”漫画的大意艾青回忆:“……他老婆是法国人,在杭州艺术院的时候就有人画漫画。因为他个子矮,他老婆个子高,他爬上梯子同老婆‘KISS’。学生画的,他不生气。杭州艺专胸怀大度的好师长,给学生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李霖灿多次回忆道:“林风眠先生是我们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但是在我们要毕业那一年,他指导我们主科油画,亲自教我们擎油画板,调颜色,在帆布上用刷子挥油绮丽。师恩永不能忘。……说真话,我们从来没有把您当作校长来看待,尊敬一点不减,但亲切却温煦异常。西湖边上、沅江水旁,我们时常藉草而坐或依栏而立,纵谈四周景色和绘画意境,时常一谈就是半个小时以上。您不但是一位好校长,而且是一位好老师,更重要的,是一位真真实实的大艺术家。校长室就挂着您的油画巨作《海滨归舟》,沉重而凝实的黯然色调,许多家人聚集在海边翘首天际,盼望渔夫自海上归来。当没有客人来访时光,我们时常来这里赞赏、思维、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负笈巴黎,学得来这么好的笔触、气魄、神采!那时候林老师穿着法国式的大衣,时常踱着轻快的步伐沿着湖滨走过来,然后爽朗地踏过台阶直入校长室去,我们都说这是法国派头。却不曾加上艺术家等字样,一来这是最贵重的人世称谓,二来我们自以为本身也是艺术家,只不过是时间有早有晚而已。记得那时思维幼稚而单纯,全没有什么世俗的荣华富贵,亦没有什么权势得失,谁的绘画成绩好,谁就到处得人尊敬,谁就是天之骄子。好像校规生来就是如此,没有一点可以商量或怀疑。”
时光荏苒,逝者如斯,如今林风眠所办的学校仍然成就卓著,蜚声中外。当年受业林风眠的许多老学生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和林风眠的教育艺术精神,也相继追随他们的恩师远去了。
中国美术学院七十周年生日时许江院长说过:“历史,借助林风眠和他的同事们,为中国新式美术教育的图景,描绘了辉煌的一页。”“林风眠等先师们在七十年前所奋力追求的精神理想,开创了一条道路,一条既不是传统中国式的,又不是盲目照搬西方的‘东方新兴艺术’之途。”
1999年林风眠百岁诞辰时许江院长又说:“历史不会忘却。当我们穿越七十一年的时空,细细拂去世事迁变的烟尘,就会从那些留存的往事和文物之中,感受到林风眠先生为首的艺术家集群在创校10年中所闪现出来的生命光彩,感受到那西湖苍茫景色裹藏着的沉重的创业历程以及第一代创业者的同样沉重而又执拗的足音。”“山河依旧,西湖依旧,林风眠先生和他的同事们那年轻而意气风发的生命,连同他们的画作,他们的文字,他们的业绩一道,将深深地镌印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历史中,融为一代代青年投身艺术事业的志向和抱负,融为西湖绵长的历史中一道隽远而深沉的文化风景,融为中国民族文化精神宝库中一份珍贵的艺术遗产。”
群贤荟萃,教授群体。(此肖像群包括国立艺术院、杭州艺专时期的优秀教授们)中国美院80华诞杭州象山校区(2008刘世敏摄影)
2008年4月,中国美术学院迎来八十周年华诞。正如院长许江所说:她“几易其名,数迁其址,而精神不灭,薪火相传。”“1928年,国立艺术院。1929年,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58年,浙江美术学院。1993年,中国美术学院。80年前,杭州国立艺术院的成立揭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篇章,是为中国美术学院之肇始。”
“她始终站在时代艺术的前沿,饱含振兴民族艺术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充满与世界艺术积极对话的理性精神和大学灵魂。八十年间,她聚集和培养了二十世纪中国乃至国际有影响的众多杰出艺术人才,林风眠、吴大羽、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刘开渠、江丰、莫朴、王朝闻、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犹如熠熠群星,照亮了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天空。八十年间,一代代学子秉承着艺术理想探索前行,一代代学子为国美家园而深深自豪……”然而,中国美术学院迎来八十华诞的今天,老校友何启陶先生抚今追昔,无限感慨地回忆:“美院在外西湖原校址,如今那里当年的老校舍已荡然无存,变成了美术馆漂亮的新楼。那块孕育了无数艺术家,哺育他们成长的摇篮宝地,如今唯有那棵硕大的老樟树还是像当年那样迎风招展,四季常青。在它旁边屹立着蔡元培、林风眠及园内的莫朴青铜塑像,他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孤山外西湖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共同见证着母校光辉灿烂的历史进程。桃李满天下,盛名誉全球。”
注释
①郑朝主编《漫歌怀艺——中国美术学院八十华诞·校友名录》(中国美术学院校友总会编)p.001,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www.chuimin.cn)
②《蔡元培自述》p.141,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③许江《湖殇——写在〈西湖论艺——林风眠及其同事艺术文集〉辑集之时》,郑朝《西湖论艺——林风眠及其同事艺术文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④迈克尔·苏立文(Michael Sulivan)《中国艺术史》p.297。翻译者曾堉。台北,南天书局,1985。
⑤阂希文《旅法著名抽象画家朱德群》,1997,郑朝主编《漫歌怀艺——中国美术学院八十华诞回忆录》(中国美术学院校友总会编),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⑥“大学院的组织,与教育部大概相同,因李君石曾提议试行大学区制,选取此名。大学区的组织,是模仿法国的。”见《蔡元培自述》p.140,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⑦《李金发传》,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⑧《大学院组织条例公布》,“本报南京特约通讯”,1928年2月5日《晨报》星期日第六版。
⑨《创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孙常炜《蔡元培全集续编》p.1104,台湾,商务印书馆,1991。
⑩蔡元培《创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一、“重要理由”,在相当一部分文章引用中不够完整,甚至错误,笔者从孙常炜《蔡元培全集续编》中找到原文,将“重要理由”全文转载。
许江《湖殇——写在〈西湖论艺——林风眠及其同事艺术文集〉辑集之时》,郑朝《西湖论艺——林风眠及其同事艺术文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1928年3月8日《晨报》第七版星期四艺术界栏目。
《申报》1928年4月5日教育消息专电《国立艺术院罢课风潮尚未解决》。
林风眠《在第一看守所写的自传》,1971,金尚义《风眠全书》,杭州,半瓶斋印行,1999。
《申报》1928年4月9日教育消息专电《蔡元培到杭调节艺术院风潮——参与今日该院开学典礼》。
《艺术院开学典礼纪——蔡孑民致训辞》,《申报》1928年4月11日。
蔡元培讲话在相当一部分文章中,说法多样,笔者从《申报》中找到原文,为防止断章取义,故将《艺术院开学典礼纪——蔡孑民致训辞》全文转载。
郑朝、金尚义《林风眠论》,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
曹增明《燕先生谈艺专往事》,1986,郑朝《漫歌怀艺》,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林文铮《蔡元培先生与杭州艺专》,1984,郑朝《漫歌怀艺》,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绥之(吴茀之)《艺苑逸史》,郑朝《漫歌怀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刘西林《林风眠与美术教育》,郑朝《林风眠研究文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
林文铮《蔡元培先生与杭州艺专》,郑朝《漫歌怀艺》p.3—6,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林风眠《我们要注意——国立杭州艺专纪念周讲演》,1928,《艺术丛论》p.91南京,正中书局,1936。
林风眠《徒呼奈何是不行的——国立杭州艺专纪念周讲演》,1928,《艺术丛论》p.99,南京,正中书局,1936。
林风眠《美术的杭州》,1932,《艺术丛论》p.146,南京,正中书局,1936。
黄苗子《西子湖恋情——记林风眠先生》,郑朝《林风眠研究文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
李霖灿《我的老师林风眠》,郑朝、金尚义《林风眠论》,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
李霖灿、苏天赐已分别于1999、2006年过世。
潘公凯、傅新生《世纪传薪——中国美院七十周年纪念》,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
许江《湖殇——写在〈西湖论艺——林风眠及其同事艺术文集〉辑集之时》,郑朝《西湖论艺——林风眠及其同事艺术文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网上资料来源:中国美院提交者:skyx日期:2007年10月16日。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建校八十周年校庆致海内外校友的邀请函》,2007年12月8日,毛雪非,http:/80anni.caa.edu.cn。
刘菊清等编著《外西湖时代》p.481,中国美术学院五十年代校友会编,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有关林风眠的文章
11.杭州沦陷艺专迁徙,第一次毁画1937年杭州艺专正筹备建校十周年庆典时,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了。⑦杭州艺专迁徙之前,林风眠带领全校师生用各种方法艰苦卓绝地抗日救国,艺专大队人马冒着敌人炮火,辗转迂回,长途跋涉向后方迁徙。“11月中旬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侵略者的炮声宣告了杭州的陷落。”林风眠计划将原哈同花园旧址的杭州艺专及带不走的学校财产,连同自己的所有画作都委托给留下守门的工作人员。......
2024-03-29
4.再别杭州——三辞教授职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了,林风眠丢掉了所有的行李,以飞机最大磅限,只带了七年间画的没有托裱的画离开了重庆,同艺专师生一道回到了阔别七年的杭州。1946年10月10日艺专正式开学,林风眠仍然受聘为西画系教授。有两次弃官辞职经历的林风眠,此时愉快地接受了一个普通教授的职务。①1951年春天林风眠第三次辞去教授之职。50年代初期,杭州艺专的师资队伍是由三方面的教师组成的。......
2024-03-29
2.枫丹白露,留学伊始1920年2月,林风眠从法国枫丹白露开始了留学,打工,半工半读的生涯。枫丹白露是距巴黎60公里的一个小镇,却并非普通的小镇,怀抱壮观的宫殿,静谧的森林,还有那数不清的林林总总的故事。枫丹白露的法文原意是“蓝色的泉水”,是因这里有一汪清澈的泉水而得名。......
2024-03-29
12.二辞校长职——师生沅江泪下1938年4月林风眠再次辞去校长、教授之职。与北平艺专合并后,出现了严重的派系纠纷,有的在觊觎林风眠的校长权力。宣布罢课,学潮持续了两个月,震惊了教育部,迫使教育部不得不作出让步,让赵太侔离校、林风眠复职。兹幸两校员生均已安全抵达,新校亦已组织就绪。......
2024-03-29
2.潘天寿复请林风眠1944年潘天寿任国立艺专校长,志于复兴艺专,于是向教育部打报告,要求恢复30年代杭州艺专时的面貌,将林风眠时期包括林风眠在内的失散的教授们请回来。潘天寿和谢海燕在弹子石住了两天,说服林风眠回艺专上课,又派赵无极、关良去请。当时在盘溪开设的人体画室有4个,即林风眠、李超士、方干民和吕霞光教室。......
2024-03-29
1930年齐藤佳之建议学校教授旅行,因此暑假期间,用杭州艺术教育考察团的名义,以我为团长,潘天寿、李朴园、王子云、袁慰辰等人到东京去旅行,并在东京开学校绘画展览会。......
2024-03-29
6.直陈教育总长刘哲,一辞校长职1927年5—6月的“北京艺术大会”虽然使林风眠在中国画坛上声名鹊起,然而却使他的政治处境走向险恶。仅教育总长刘哲①那里就收到控告林风眠投诉信件一百多封。时任教育总长兼京师大学堂校长的刘哲,虽毕业于北京大学,并曾留学日本,但信守孔儒,推崇中华古代风范。林风眠对这三种指责逐一申辩。当林风眠对于财政方面的谣言予以澄清时,刘哲说出表示理解的话。......
2024-03-29
3.玉泉别墅的聚散位于杭州西子湖畔,植物园旁边的林风眠的玉泉别墅,给他的学生们留下了一生都难以磨灭的特殊记忆。1945年,林风眠回到杭州后,马上到上海接回了分离八年的妻子女儿,又住在了30年代自己设计、建筑的玉泉别墅里。他在玉泉别墅度过了几年平静而快乐的时光,那时妻子、女儿还在身边。凡是到过林风眠玉泉别墅的学生,无不发出深深留恋和美好回忆的慨叹。......
2024-03-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