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二辞校长职——师生沅江泪下1938年4月林风眠再次辞去校长、教授之职。与北平艺专合并后,出现了严重的派系纠纷,有的在觊觎林风眠的校长权力。宣布罢课,学潮持续了两个月,震惊了教育部,迫使教育部不得不作出让步,让赵太侔离校、林风眠复职。兹幸两校员生均已安全抵达,新校亦已组织就绪。......
2024-03-29
6.直陈教育总长刘哲,一辞校长职
1927年5—6月的“北京艺术大会”虽然使林风眠在中国画坛上声名鹊起,然而却使他的政治处境走向险恶。一方面,文化艺术界的封建保守派们对林风眠发起攻击陷害,编造谣言罗织罪名。仅教育总长刘哲①那里就收到控告林风眠投诉信件一百多封。另一方面,当时主政北京的北洋政府对艺术大会中出现的诸多“打倒”口号,深感恐惧和威胁,主张对“激进”,“赤化”的林风眠予以严惩。根据《晨报》所载《刘哲昨与林风眠谈话》一文推断,林风眠在当年的第二学期之始即遭解聘。②
此时,林风眠如同一只啸吼于山林的老虎,突然被猎人射伤,舔舐自己的伤口,虽然痛苦,但骁勇犹存,仍要重振雄风。林风眠“感谢艺专热心艺运的朋友们,虽在政府财源异常涸竭之下,仍使可爱的艺专,能保持蒸蒸日上的朝气。便是北方的民众,在这一年多的时期中,也有了对于艺术上的朦胧的感觉。”③他的《致全国艺术界书》,④就是剧痛中的蕴蓄,血色微茫中的呼喊。
无论是对艺专的教学改革,还是对艺术大会的策划,林风眠不过是在真诚地实践他所宣称的“抱定一方致力在欧工作之继续,一方致力改造艺术学校之决心。”⑤想不到阻力重重,甚至祸从天降。他感慨说:“不期横逆之来,不先不后,偏于艺术运动刚有复兴希望时来到,于是,费尽多少心血的,刚刚扶持得起的一点艺术运动的曙光,又被灭裂破坏以去选这是艺术运动中多么可悲的事啊选”⑥林风眠苦苦地思索着,冷静地观察,分析中国当时的艺术教育状况:“我们试一周视,全中国国立的艺术教育机关,经费充足,人才健全,成绩昭著的,有一个吗?在以前,无论如何地经费困难,无论如何地人才缺乏,无论如何地成绩不多,总算还有一个国立的艺术学校!然自北洋残余军阀盘踞京都以后,蒙昧可怜的同胞们,为了看不惯人体模特儿,竟至伙同军阀走狗,⑦把艺专诬蔑得无所不至。结果,这个唯一的国立艺术教育机关,竟被他们蹂躏殆尽!”⑧林风眠酝酿着东山再起。此时的林风眠虽然酷似那古代亚述王国浮雕名作《濒死的牝狮》,负了重伤的牝狮,虽已乱箭穿心,后腿已无力地拖在地上,可是它前爪挣扎直立,高昂吼叫,不甘受辱。
1927年9月2日,林风眠曾约见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刘哲。对这次谈话,北京的《晨报》、《国民新报》、《世界日报》等均有报道。其中《世界日报》⑨《晨报》⑩全文发表了林风眠与刘哲的这次谈话,并加了编者按。
时任教育总长兼京师大学堂校长的刘哲,虽毕业于北京大学,并曾留学日本,但信守孔儒,推崇中华古代风范。据“互动百科”资料显示,刘哲不仅国学修养深厚,并精通诗词歌赋和书法。他的书法在当时达官显贵中颇为流行,被认为与于右任居正齐名。在他的家乡吉林,他被品评为“自幼聪颖,品格端庄,行为稳健,颇知礼仪”。
他的治学和处世原则是“人不可不遵古,古之风范乃数千年演化而成,已成定格,岂能随意更动乎。”
可以说刘哲不仅仅作为一名主管教育的行政官员,他更是一个孔孟思想和传统文化艺术的守护者。他与林风眠的这次对话,我们固然可以将之视为上级主管对下级工作状况的一次问责或干预。然而从文化史的层面,或从东西两大学理的角度来审视,则不难领会在那文质彬彬的三个多小时的会谈中所反映出的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前卫,守护与颠覆之间针锋相对的冲突。它既是林刘之间不同个性和不同文化选择的冲突,也是中西文化历史性冲突的沧海一粟。
这次对话主要是刘哲收到对艺专和林风眠的投诉信一百多封而引起的。对此,林风眠将这些攻击总结为三种:(一)谓艺专借艺术大会宣传赤化;(二)谓艺专实行公妻;(三)谓风眠卷款潜逃。林风眠对这三种指责逐一申辩。而刘哲的态度也颇为公允,并未以势压人。他说:“关于艺专事件,余虽不甚明白,但亦非全然不晓。第自九校改组令下,敝处所收攻击专信件不下百余封。有具名的,也有匿名的,察其内容,教职员方面似有两三派,彼此互哄,实属令人不明真相。余对此均概置之不理,惟就事实下判断,绝无私意,存乎其间,至于攻击足下函牍虽多失实之处,然人言凿凿,亦非不因。余只好从缜密考查上做去。”当林风眠对于财政方面的谣言予以澄清时,刘哲说出表示理解的话。“此项办法,本欠公允。据称既有不得已情形,自亦不便过于责难。足下为艺术界不可多得之人才,如有意见,请随时与鄙人谈论,决可尽量容纳。”
甚至当刘哲证实了林风眠与革命党有瓜葛时,也表示出容纳的态度。他说:“有人谓足下系蔡元培、李石曾死党。然办学以人才为前提,足下既为艺术界人才,无论有无党派关系,只要能实心办学,与学生前途不生妨碍,余当然置之不理。”
然而,当谈到艺术大会与画裸体模特两个问题时,则各持己见,互不相容。刘哲认为:“如前次艺术大会打倒字样,到处粘揭,使青年脑筋中布满此种打倒不合作之刺激名词,必收不良之结果。盖某事可以打倒,其它无不可打倒也。故余初闻此讯,即派刘司长(风竹)到校查勘,并令撕去。”而林风眠则辩解说:“艺术之范围至广,所谓打倒者,系以铲除旧约,促进新的为主。当时因打倒二字易惹人注目,故袭用此语,绝无别的作用。”
让刘哲最难以接受的大概是艺专画裸体模特这一事实。在他的概念中,这将足以引起礼义廉耻与道德的颠覆,并成为招致“公妻”舆论的原因。刘哲指出:“惟有两事不得不为足下说明,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听说艺专现有学生,男生占全校十分之四,女生占十分之六。寻常画裸体画,大都男露阳物女露阴户。此种办法,实足引起人类之性欲。在中国社会上,实不相宜。外间攻击艺专公妻,未必不由此而起。我年近五十,本一旧人,但时代潮流,不可不察。盖非保护私生子之国家,不能沿用此私生子之制度也。”而林风眠的回答则根本不从中国文化特征和社会影响着眼。而是站在一个西方艺术传播者的立场上,强调“美术专门”并与“医学”相比拟。“阴阳露骨校中绝无此事,请总长调查。至于裸体画之采用,系始自美术专门,并非由我所发明。余到校后,对于学校画裸体画时,一律禁人窥伺,曾开革听差数名,绝不放任。且艺专以审美为主,譬如学医,非实行解剖某处,何以知某处病源。”
而刘哲在此处却不通融,而进一步指出:“医学解剖,系悲观的,裸体露骨,系乐观的,不能相提并论。”
在谈话相持不下时林风眠表示:“余自今以后,拟切实研究学术,著书自活,并无想在艺专讨生活之心。”而刘哲表示:“听足下所言,实系老成人。如果续办艺专,必须借重,但希望对学风特别注意。”
这篇对话大概是最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林风眠在艺术领域中的革命精神与封建意识形态之间的根本冲突。正如谈话中反映出来的,林风眠之革命精神并非建立在某种政治革命的理想上,而是建立在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论上。以“反叛”为特征的西方现代艺术理论与林风眠的天性相结合,成为他终身的艺术个性。对此,历代当权者,包括当时的刘哲、张学良也都看得清楚。因此,才有刘哲对林风眠的“赤化”问题并不深究,也因此才有张学良对林风眠“一介书生”的保护。但是,余威尚存的封建意识形态又岂能甘心容忍在艺术领域中对它的挑战与藐视?可以说,林风眠1927年被迫辞职南下是必然的。他后来在政治风浪中的屡屡受挫也是必然的。每每与当局的意识形态采取不合作态度,还指望有什么仕途上的结果呢?然而,也许正是这种敢于藐视正统思想的个性,才成就了林风眠卓尔不群的伟大艺术。(www.chuimin.cn)
注释
①刘哲(1880—1954),字敬兴,1927年6月18日出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兼京师大学堂校长、京大美专部学长。1928年3月1日出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同张作霖是故交。
②这是林风眠第一次辞去校长、教授之职。《刘哲昨与林风眠谈话——匿名信所攻击林者全已了解》,原载《晨报》1927年9月3日星期六第七版。
③④⑤⑥⑧林风眠《致全国艺术界书》,1928,《艺术丛论》南京,正中书局,1936。
⑦《美专停止裸体写生——孙传芳与刘海粟之往来函》,《晨报》1927年7月12日星期二第六版。
⑨《艺术专门部或不致停办……林风眠昨晤刘哲》,原载1927年9月3日《世界日报》,(裘小鲁辑录)。
⑩《刘哲昨与林风眠谈话——匿名信所攻击林者全已了解》,原载《晨报》1927年9月3日星期六第七版。
《刘哲》http:/www.hudong.com/wiki。
《刘哲昨与林风眠谈话——匿名信所攻击林者全已了解》,《晨报》1927年9月3日星期六第七版。
有关林风眠的文章
12.二辞校长职——师生沅江泪下1938年4月林风眠再次辞去校长、教授之职。与北平艺专合并后,出现了严重的派系纠纷,有的在觊觎林风眠的校长权力。宣布罢课,学潮持续了两个月,震惊了教育部,迫使教育部不得不作出让步,让赵太侔离校、林风眠复职。兹幸两校员生均已安全抵达,新校亦已组织就绪。......
2024-03-29
附录五刘哲昨与林风眠谈话——匿名信所攻击林者全已了解《晨报》编者按:自九校改组问题发生后,外间对艺专颇多攻击匿名信投寄教长刘哲,刘对此事,最终因议论纷纭,迄未决定办法。②注释①《刘哲昨与林风眠谈话——匿名信所攻击林者全已了解》,原载《晨报》1927年9月3日星期六第七版,影印合订本第四十二卷,澳大利亚国家大学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分别典藏。......
2024-03-29
2.枫丹白露,留学伊始1920年2月,林风眠从法国枫丹白露开始了留学,打工,半工半读的生涯。枫丹白露是距巴黎60公里的一个小镇,却并非普通的小镇,怀抱壮观的宫殿,静谧的森林,还有那数不清的林林总总的故事。枫丹白露的法文原意是“蓝色的泉水”,是因这里有一汪清澈的泉水而得名。......
2024-03-29
1930年齐藤佳之建议学校教授旅行,因此暑假期间,用杭州艺术教育考察团的名义,以我为团长,潘天寿、李朴园、王子云、袁慰辰等人到东京去旅行,并在东京开学校绘画展览会。......
2024-03-29
7.申城探索——不被理解的艺术自1951年最终辞去杭州艺专的教授职务到1977年移居香港,林风眠在上海生活了二十七个春秋。在这二十七年里,除了失去自由的四年六个月之外,林风眠将精力再次集中在艺术实践的探索上。林风眠的探索,仍突出地表现在对视觉表达之综合形式的创建上。而在西方的古典绘画中,线条并不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要件。⑨林风眠的线条是对中国画传统笔墨气韵的高度精练。......
2024-03-29
4.再别杭州——三辞教授职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了,林风眠丢掉了所有的行李,以飞机最大磅限,只带了七年间画的没有托裱的画离开了重庆,同艺专师生一道回到了阔别七年的杭州。1946年10月10日艺专正式开学,林风眠仍然受聘为西画系教授。有两次弃官辞职经历的林风眠,此时愉快地接受了一个普通教授的职务。①1951年春天林风眠第三次辞去教授之职。50年代初期,杭州艺专的师资队伍是由三方面的教师组成的。......
2024-03-29
7.二任校长职——多元共荣创办杭州艺专翻开中国美术学院《校友名录》,①杭州国立艺专时期教师队伍名册同样值得骄傲。时年62岁的蔡元培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⑥随后聘请林风眠任大学院艺术教育主任委员,聘请李金发为秘书,⑦林文铮为委员兼秘书。蔡元培刚一上任,便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制定了《大学院组织条例》,⑧其中成立杭州国立艺术院就是其中一项。......
2024-03-29
6.开启一扇窗梅州中学为林凤鸣开启了一扇窗子,他又有幸遇到清末著名美术教育家梁伯聪先生。凤鸣被《文选》中那绚丽多彩的诗文所吸引,含英咀华,启心益智。梁先生坚定地信仰他的伦理学,努力向凤鸣及其他学生灌输一种公正的、道德的、正义的、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念。林先生也住在西门内,上学时一定经过李画师的门口,他每逢林先生经过时就不绘画,并关窗掩户,不肯给林先生寓目。......
2024-03-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