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枫丹白露,留学伊始1920年2月,林风眠从法国枫丹白露开始了留学,打工,半工半读的生涯。枫丹白露是距巴黎60公里的一个小镇,却并非普通的小镇,怀抱壮观的宫殿,静谧的森林,还有那数不清的林林总总的故事。枫丹白露的法文原意是“蓝色的泉水”,是因这里有一汪清澈的泉水而得名。......
2024-03-29
8.入选沙龙,携眷归国
1924年《生之欲》、《摸索》被同时选入两年一度的1924年巴黎秋季沙龙展览会。“巴黎沙龙展览会”是当时国际最高层次的展览,就是西方颇有影响的大师也是很难入选的,林风眠能入选两幅作品,说明林风眠早在20年代就已进入世界美术界的圈子了。
在1925年巴黎万国工艺博览会上,《生之欲》又独占鳌头,蔡元培先生赞叹道:“得乎技,进乎道矣!”
自从罗达过世后,林风眠变得郁郁寡欢,林文铮看到也很难过,常常设法陪伴林风眠谈心,但是于事无补,于是,善良真诚的小老弟开始为哥哥物色新的女朋友,希望能尽快解除林风眠的痛苦。1925年夏,果然在林文铮帮助下,林风眠在万国工艺博览会上又邂逅了法籍第戎美术学院雕塑系女同学阿丽丝·瓦当(Alice Vattant)。林风眠与阿丽丝·瓦当再续前缘,作为未来的雕塑家的阿丽丝,深深地被林风眠的艺术感动,因此,她不顾家族的反对,爱上了这位富有个性的中国画家。她想尽办法主动热情地向林风眠表示爱慕,林风眠也慢慢地接受了阿丽丝·瓦当的爱情,因为,她毕竟也是个艺术家,有天然的缘分。林风眠对这次婚姻,觉得只是作为任务完成,他没有同罗达热恋的过程,也没有震撼人心的激情了,这势必给林风眠的婚姻埋下阴影。但是,阿丽丝·瓦当对林风眠还是一往情深,热切追求不减,她要嫁给一个“支那人”。林风眠准备回国了,他想,如果完成了婚姻大事,回国就好一心一意从事艺术教育,艺术运动了。因此,秋天里林风眠和阿丽丝·瓦当提前举行了简单的婚礼。阿丽丝的双亲和亲族没有参加婚礼,婚后他们迁居第戎郊外,过着简朴的生活。幽静的乡间生活更有利于创作了,虽然距回国仅半年时间,林风眠在这里却画了许多画。“1925年夏季,林风眠和法国夫人迁居外省第戎乡下。蔡先生再次偕夫人由巴黎往访林风眠伉俪,寄宿三天,畅谈而别。由于知道林风眠当时生活困难,临别以一千法郎相赠。”①1925年12月阿丽丝又毅然决然离开爱她的父母,跟着丈夫远行中国。
1925年秋临回国前,林风眠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专程到第戎美术学院向扬西施先生辞行,他想:“中国法国远隔万里,关山重重,此次与恩师这一别也许是永别了。”辞别恩师后,他又到巴黎郊外平民墓地,向第一位夫人——爱妻艾丽丝·方·罗达和儿子告别:“罗达你和儿子安息吧,我要回国了,请原谅我,我实在没有能力带你们走。以后我会回巴黎看你们的……”没想到这一别就是五十六年。(www.chuimin.cn)
林风眠打点好七年创作、写生的几大捆油画、人体习作,还有两箱速写,包括从博物馆收集的资料,还有五箱子书籍,带着法籍太太阿丽丝·瓦当,准备回国了。
蔡元培凭着和林风眠的相知相契:对美术教育的使命有共同的见解;对国内原有的几所美术学校缺少创造活力而深感遗憾。蔡元培在欧洲考察期间就在物色人才,觉得林风眠无论德才都具备遴选条件。因此,在林风眠即将结束旅欧学习之前,蔡元培就向教育部推荐他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校长。于是,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易培基立即发电到巴黎聘请林风眠回国就任。1925年冬,林风眠偕夫人阿丽丝乘“爱纳克”号邮轮回国了。
注释
有关林风眠的文章
2.枫丹白露,留学伊始1920年2月,林风眠从法国枫丹白露开始了留学,打工,半工半读的生涯。枫丹白露是距巴黎60公里的一个小镇,却并非普通的小镇,怀抱壮观的宫殿,静谧的森林,还有那数不清的林林总总的故事。枫丹白露的法文原意是“蓝色的泉水”,是因这里有一汪清澈的泉水而得名。......
2024-03-29
1930年齐藤佳之建议学校教授旅行,因此暑假期间,用杭州艺术教育考察团的名义,以我为团长,潘天寿、李朴园、王子云、袁慰辰等人到东京去旅行,并在东京开学校绘画展览会。......
2024-03-29
2.归国首次画展——各家评说林风眠曾将他在欧洲留学期间的绘画作品四十余幅在北京作了一次公开的亮相。这个画展于1926年3月在北京国立艺专校内举行。林风眠画展是于1926年3月10日正式开幕。①而张鸣琦的评论文章《观画小记》②已于3月7日见报了。然而,张鸣琦认为在这批作品中最具冲击力的是一幅裸女。文中,首先对林风眠的油画《蔡孑民先生之今昔》给以高度的评价。......
2024-03-29
7.申城探索——不被理解的艺术自1951年最终辞去杭州艺专的教授职务到1977年移居香港,林风眠在上海生活了二十七个春秋。在这二十七年里,除了失去自由的四年六个月之外,林风眠将精力再次集中在艺术实践的探索上。林风眠的探索,仍突出地表现在对视觉表达之综合形式的创建上。而在西方的古典绘画中,线条并不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要件。⑨林风眠的线条是对中国画传统笔墨气韵的高度精练。......
2024-03-29
4.再别杭州——三辞教授职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了,林风眠丢掉了所有的行李,以飞机最大磅限,只带了七年间画的没有托裱的画离开了重庆,同艺专师生一道回到了阔别七年的杭州。1946年10月10日艺专正式开学,林风眠仍然受聘为西画系教授。有两次弃官辞职经历的林风眠,此时愉快地接受了一个普通教授的职务。①1951年春天林风眠第三次辞去教授之职。50年代初期,杭州艺专的师资队伍是由三方面的教师组成的。......
2024-03-29
6.开启一扇窗梅州中学为林凤鸣开启了一扇窗子,他又有幸遇到清末著名美术教育家梁伯聪先生。凤鸣被《文选》中那绚丽多彩的诗文所吸引,含英咀华,启心益智。梁先生坚定地信仰他的伦理学,努力向凤鸣及其他学生灌输一种公正的、道德的、正义的、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念。林先生也住在西门内,上学时一定经过李画师的门口,他每逢林先生经过时就不绘画,并关窗掩户,不肯给林先生寓目。......
2024-03-29
1.“画画机器出来就好啦”——堂弟的微笑78岁的林风眠于1977年10月离开了奋斗、挣扎了七十八年的内地。10月26日在广州白云机场,由学生、朋友、故旧送行,当天下午抵达香港。年近八旬的“老画画机器”被“寄以厚望”,这是何等的黑色幽默。林风眠稍稍休息几天就开始在这样的环境下在香港九龙弥敦道油麻地中侨国货公司顶楼寓所里勤奋画画了,成了名副其实的“老画画机器”。......
2024-03-29
1.“梅江边的一个山村里”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出生在广东梅县西阳堡(白宫镇)阁公岭村。林风眠“少小离家”,却因种种无奈没能“老大归”,他生前没有回过梅州,再也没有回过那“梅江边的小山村里”。②林风眠一生多次写回忆文章怀念他的故乡,多次回忆说我出生在“梅江边的一个山村里”,思乡之情没有改变,而且乡音益发浓烈,乡情益发炽热,这是因为,童年的生活着实影响他的一生。......
2024-03-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