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林风眠:突破学院约束,迈向现代派

林风眠:突破学院约束,迈向现代派

【摘要】:3.冲破学院的牢笼,转向现代派1921年4月,林风眠来到了法国中部的小城第戎,在第戎美术学院开始了素描的基本功训练。林风眠就是在扬西施指引下冲破了学院的牢笼,转向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表现派等现代派。扬西施不仅引领林风眠转向现代派,还启发林风眠去向丰厚的中国传统学习,这无疑对林风眠日后对东西艺术的关注,融合,以及中西合璧开阔的学术眼光起了重要作用。

3.冲破学院的牢笼,转向现代派

1921年4月,林风眠来到了法国中部的小城第戎,在第戎美术学院开始了素描的基本功训练。他有幸在这里再遇法国良师扬西施(Yancesse)。林风眠就是在扬西施指引下冲破了学院的牢笼,转向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表现派等现代派。扬西施不仅引领林风眠转向现代派,还启发林风眠去向丰厚的中国传统学习,这无疑对林风眠日后对东西艺术的关注,融合,以及中西合璧开阔的学术眼光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使林风眠能走向大师有两个关键的老师,儿时的中国老师梁伯聪,青年时的法国老师扬西施。

院长扬西施是著名的浮雕家,也是优秀的教育家。他还是位善良、谦恭、博学的基督徒,是个人文主义者。他对东方文化,尤其对汉学有很深的造诣。因此,他这个西方的伯乐及时发现了东方的林风眠,而且又能及时地将他从学院派的桎梏中拯救出来。从此,林风眠正式开始在这样一位具有丰厚学养和精神内涵的西方老师教导下学习绘画了。他孜孜以求,宵衣旰食,在艺术的征途上发出跫然足音。有一天,扬西施先生看到他的一幅色彩写生画十分惊讶。这是一幅对自然界光和空气颇有研究的作品,他那处理光线和空气细节的才能,暗示了超人的艺术特质,画面色彩响亮,感觉细腻深厚,扬西施简直无法想象它出自于一个刚刚学西画的东方孩子之手。扬西施当即收藏了这幅画,并付给了林风眠一笔法郎,以资助其拮据的生活。而且扬西施断定,这个东方学生将会成为美术星空中一颗最亮的星,因为他具有超常的感悟能力和艺术精神。

林风眠在第戎美术学院学习虽然只有半年,却结交了女朋友——法籍雕塑系女同学阿丽丝·瓦当(Alice Vattant)。两人虽然很是相爱,但是他们的爱情遭到了阿丽丝父母的坚决反对,最后还是以林风眠转学巴黎而暂时搁浅,他们相约各自完成学业再向前发展,林风眠想,到那时他的岳父、岳母大人就不会嫌弃他这个其貌不扬的“小支那人”了。

林风眠在第戎虽然仅学了半年素描,进步速度惊人。扬西施觉得林风眠在自己的门下是有碍飞跃了,进一步提携他,已是力不从心,就决定推荐他另从高师。扬西施对林风眠后来成为美术教育家而开辟中西合璧之艺术道路,起了重要的作用。

1921年9月,在扬西施先生的推荐下,林风眠破格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Beaux-Arts)学习,这是他在艺术道路上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林风眠无比仰慕扬西施先生这位良师,其音容被终生铭刻于心。林风眠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告别了扬西施先生,告别了第戎美术学院,走向人生的又一个新的里程。林风眠63岁时,还深情地怀念其法国启蒙老师浮雕家扬西施。他说:

扬西施(Yancesse),是我最初学习美术的法国国立帝戎美术学院院长。听说这位浮雕家在未成名时很是贫苦,因此他对一些清寒学生都很同情,也特别加意培养。有一次,他在课堂里看到了我的作品,很为赞赏,于是介绍我到巴黎美术学院,拜在著名的油画家哥罗孟门下学习。当时我在艺术创作上完全沉迷在自然主义的框子里,在哥罗孟那里学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多大进步。有一天扬西施特地到巴黎来看我,叫我拿作品给他看。谁知他看了很不满意,批评我学得太肤浅了。他诚恳地然而也是很严厉地对我说:“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可知道你们中国的艺术有多么宝贵的、优秀的传统啊选你怎么不去好好学习呢?去吧,走出学院的大门,到东方博物馆陶瓷博物馆去,到那富饶的宝藏中去挖掘吧选”还说:“你要做一个画家,就不能光学绘画,美术部门中的雕刻、陶瓷、木刻、工艺……什么都应该学习;要像蜜蜂一样,从各种花朵中吸取精华,才能酿出甜蜜来。”说来惭愧,作为一个中国的画家,当初,我还是在外国,在外国老师指点之下,开始学习中国的艺术传统的。(www.chuimin.cn)

在扬西施先生指引下,林风眠重新修正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学院基本上只在上午有课,他几乎每天下午都要经过巴黎最繁华市区到博物馆或图书馆去进行独立的学习和研究。

林风眠的朋友柳和清先生说:“林先生是一位知恩图报的君子,他一直在感激扬西施先生。常常带着美好的回忆跟我叙说当年在法国求学的往事。那是在1921年,二十出头的他还在法国第戎美术学院求学,有一次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写生作业,林先生决定选择罗马柱作为写生对象。当时,罗马柱在欧洲是极为常见的建筑形式之一,几乎每幢房子上都有。但在之前从未见过罗马柱的林先生看来,却觉得‘伟大得很’,他十分喜爱罗马柱独特的造型与丰富的质感。于是,他极为认真地连续画了两幅‘罗马柱’,表现罗马柱在不同的视角和不同光线下的独特感觉,倾注了自己强烈的情感。正在那时,校长扬西施先生来班级里视察,他看了这两幅作品很感兴趣,就找林先生面谈,扬西施校长开始还以为他是日本人,后来经林先生自我介绍才得知他是中国的穷乡村农民出身,兼以石匠为副业。可能是林先生的法语不够熟练,扬西施校长误以为林先生是学雕塑的了,林先生赶紧再三解释,坚持说自己只是个石匠而非雕塑家,这使得扬西施校长对林先生的诚实真挚更为欣赏。真所谓‘机遇只留给勤奋的有心人’,扬西施校长这位法国‘伯乐’对林先生欣赏有加,并将他推荐进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深造,使年轻的林风眠在法国的学业更上了一个台阶。当时在巴黎高等学院的艺术环境是现代的、开放的,各种艺术流派竞相吐艳。林先生如饥似渴地吸取各种艺术营养,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等各种不同的绘画流派。也知道了什么叫‘海纳百川’,什么叫‘思想自由’,什么叫‘包容兼蓄’。”也由于扬西施的关键性的教诲,使林风眠能在东西艺术的比较研究中,也许更易发现自己,辨认自己的前途,较准确地定位自己的研究目标。

注释

①《回忆与怀念》,发表于1963年2月17日《新民晚报》,可与1989年写的《自述》参阅。朱朴编著《现代美术家画论作品生平林风眠》,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

②柳和清《回忆我的朋友林风眠》,《新民周刊》2008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