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枫丹白露,留学伊始1920年2月,林风眠从法国枫丹白露开始了留学,打工,半工半读的生涯。枫丹白露是距巴黎60公里的一个小镇,却并非普通的小镇,怀抱壮观的宫殿,静谧的森林,还有那数不清的林林总总的故事。枫丹白露的法文原意是“蓝色的泉水”,是因这里有一汪清澈的泉水而得名。......
2024-03-29
5.卖画神童
林风眠虽然自幼离开了可爱的妈妈,可也没有影响童年的教育。转眼间,凤鸣7岁了。他被爸爸送进蒙馆学画学字,进行启蒙教育。在家里,爸爸还教他临摹《芥子园画谱》。①并教导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人生哲理,因此,7岁的小凤鸣就懂得刻苦学习,深刻思考了,并且已显露了小艺术家的气质。
小凤鸣8岁时进入了旧制的立本小学,开始学习古书,吟诵《诗经》、《山海经》、《名贤集》,边读书边画画。西方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不到7岁就写出了第一首圆舞曲。无独有偶,东方9岁时的小凤鸣,画了一幅神奇的中堂《松鹤图》,栩栩如生的仙鹤引起全村人的惊诧。消息不胫而走,传到梅州县城,有几个好奇的商人专程到阁公岭来看这神童之画。《松鹤图》就这样被一位华侨巨商高价买走了,这便是他平生卖出的第一幅画。从此,在远近乡里小凤鸣是出名的小神童。这无疑给林家带来了希望,也给小凤鸣以极大的鼓舞,从此,他开始有长大当大画家的理想了。光阴荏苒,转眼妈妈已离家四年了,杳无音信,有人说她碰碑死了,有人说她被卖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四年来凤鸣度过了多少个思念妈妈的日日夜夜啊,可怜老实厚道的爸爸,也常常唉声叹气。看到爸爸孤独的身影,懂事理而又早熟的小凤鸣想,爸爸也不能总是一个人生活啊,可是家里又无钱为爸爸娶妻,他想把卖画这笔钱派上用场。他对爷爷说“爷爷这回家里有钱了,再为爸爸买个妈妈吧”。爷爷被懂事的孙子感动得流下了老泪。老人真的采纳了凤鸣的建议,又为儿子买了一房妻子邱氏,邱氏到林家又生了两个儿子,即绍英、绍惠。
爷爷和父亲很注重对孩子的培养。这样一个清苦石匠家的孩子,虽然没有什么家学渊源,可是,“祖父的训诫”,父亲的言传身教,妈妈民间艺术的熏陶,无疑为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爸爸劳作之余,每天都教凤鸣练书法,画国画,讲故事。尤其是爸爸讲的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用脚趾画画的故事,还有明代大画家徐文长幼年时学画的传奇,凤鸣都默记在心。
凤鸣读到高小时,父亲就开始向从南洋回来探亲的侨属借来南洋的书,给他看。书中西洋画的插图吸引了小凤鸣,他常常拿着放大镜,临摹书上的插图,这也就是他最早的西洋画启蒙。凤鸣十分懂得珍惜时间,也会支配时间,既聪明又刻苦,学习成绩非常突出。在阁公岭也能接受一些新式教育,学习到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但是,西方新学接触得还是太少,阁公岭毕竟是山村,这时已养不住这个胸怀鸿鹄之志的小凤鸣了,他要飞向更广瀚的宇宙空间。
1914年,小凤鸣高小毕业了,由于渴望新的天地,便到梅县去求学。他光着脚板,独自步行了38里山路到县里赶考。功夫不负有心人,凤鸣一举考取了省立梅州重点中学。(www.chuimin.cn)
凤鸣是长孙,爷爷视为掌上明珠。爷爷担心家境贫寒,孙子长大后无法成亲,就在凤鸣8岁那年从邻村领来一个比他大3岁的小姑娘做童养媳。在凤鸣14岁考上梅州中学那年,由爷爷做主,择个良辰吉日,为他圆了房。凤鸣到梅州中学读书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妈妈苦难经历的刺伤,第一个假期回家,他没有同家里大人商量,就对那个女孩说:“我们在一起不合适,今后我还要到更远的外面去读书,我不想让你当‘隔山讨’,②你走吧,你去寻找自由吧!”于是,那个女孩依依不舍地走了。这便是林风眠所谓的第一次婚姻。
注释
①林风眠回忆:“我原籍广东梅县,1900年生。七八岁时开始学画,是以‘芥子园’开头的,掌握了中国画的规律,工笔、山水都会画,学会了中国画的科班。”见李树生《访问林风眠的笔记》,1957,《美术》1990年2期。
②过去,梅州农村,沿袭一种残忍而特殊的婚俗,叫“隔山讨”。男人娶个妻子留在家里守空房,这就是女子以假结婚为名,为人看家,或在“丈夫”家里照看父母。
有关林风眠的文章
2.枫丹白露,留学伊始1920年2月,林风眠从法国枫丹白露开始了留学,打工,半工半读的生涯。枫丹白露是距巴黎60公里的一个小镇,却并非普通的小镇,怀抱壮观的宫殿,静谧的森林,还有那数不清的林林总总的故事。枫丹白露的法文原意是“蓝色的泉水”,是因这里有一汪清澈的泉水而得名。......
2024-03-29
1924年5月21日“中国美术展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莱茵河宫隆重开幕,蔡元培亲自主持开幕式。蔡元培又一次给中国留学生指出方向。“中国美术展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成功,这也是海外艺术运动社的首次战果。蔡元培偕夫人周养浩到玫瑰别墅街6号公寓亲自访问了林风眠。从此蔡元培和林风眠结下了忘年之交,这是林风眠初识蔡元培。24岁的林风眠凭自己的实力、才华感动了誉满中外的“教育之神”56岁的蔡元培。......
2024-03-29
1930年齐藤佳之建议学校教授旅行,因此暑假期间,用杭州艺术教育考察团的名义,以我为团长,潘天寿、李朴园、王子云、袁慰辰等人到东京去旅行,并在东京开学校绘画展览会。......
2024-03-29
7.申城探索——不被理解的艺术自1951年最终辞去杭州艺专的教授职务到1977年移居香港,林风眠在上海生活了二十七个春秋。在这二十七年里,除了失去自由的四年六个月之外,林风眠将精力再次集中在艺术实践的探索上。林风眠的探索,仍突出地表现在对视觉表达之综合形式的创建上。而在西方的古典绘画中,线条并不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要件。⑨林风眠的线条是对中国画传统笔墨气韵的高度精练。......
2024-03-29
4.再别杭州——三辞教授职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了,林风眠丢掉了所有的行李,以飞机最大磅限,只带了七年间画的没有托裱的画离开了重庆,同艺专师生一道回到了阔别七年的杭州。1946年10月10日艺专正式开学,林风眠仍然受聘为西画系教授。有两次弃官辞职经历的林风眠,此时愉快地接受了一个普通教授的职务。①1951年春天林风眠第三次辞去教授之职。50年代初期,杭州艺专的师资队伍是由三方面的教师组成的。......
2024-03-29
6.开启一扇窗梅州中学为林凤鸣开启了一扇窗子,他又有幸遇到清末著名美术教育家梁伯聪先生。凤鸣被《文选》中那绚丽多彩的诗文所吸引,含英咀华,启心益智。梁先生坚定地信仰他的伦理学,努力向凤鸣及其他学生灌输一种公正的、道德的、正义的、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念。林先生也住在西门内,上学时一定经过李画师的门口,他每逢林先生经过时就不绘画,并关窗掩户,不肯给林先生寓目。......
2024-03-29
1.“画画机器出来就好啦”——堂弟的微笑78岁的林风眠于1977年10月离开了奋斗、挣扎了七十八年的内地。10月26日在广州白云机场,由学生、朋友、故旧送行,当天下午抵达香港。年近八旬的“老画画机器”被“寄以厚望”,这是何等的黑色幽默。林风眠稍稍休息几天就开始在这样的环境下在香港九龙弥敦道油麻地中侨国货公司顶楼寓所里勤奋画画了,成了名副其实的“老画画机器”。......
2024-03-29
1.“梅江边的一个山村里”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出生在广东梅县西阳堡(白宫镇)阁公岭村。林风眠“少小离家”,却因种种无奈没能“老大归”,他生前没有回过梅州,再也没有回过那“梅江边的小山村里”。②林风眠一生多次写回忆文章怀念他的故乡,多次回忆说我出生在“梅江边的一个山村里”,思乡之情没有改变,而且乡音益发浓烈,乡情益发炽热,这是因为,童年的生活着实影响他的一生。......
2024-03-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