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枫丹白露,留学伊始1920年2月,林风眠从法国枫丹白露开始了留学,打工,半工半读的生涯。枫丹白露是距巴黎60公里的一个小镇,却并非普通的小镇,怀抱壮观的宫殿,静谧的森林,还有那数不清的林林总总的故事。枫丹白露的法文原意是“蓝色的泉水”,是因这里有一汪清澈的泉水而得名。......
2024-03-29
3.母亲
人云:“母亲是孩子第一个老师”,是有其道理的,小凤鸣的妈妈同世界上一切伟大的母亲一样,是林风眠艺术生命的给予者和重要启蒙老师。小凤鸣降生后村民们非常关心他的成长,他妈妈阙阿带也不时自豪地将孩子聪明过人的小故事,讲述给亲朋好友们。尤其是凤鸣周岁“抓宝”时,在铺满床上琳琅满目的各种物品中,他居然伸出小手抓到了远在床边的一把大“提斗”,会刻石碑的爷爷,擅长画画的爸爸,精于刺绣的妈妈不约而同心领神会,乐在其中了。聪明过人的孙子小凤鸣的出生,使老石匠沉浸在幸福中。
白宫人和梅州人一样是从中原南迁的汉族,属于客家人的支脉之一。①据史书记载,从中原南迁的汉族多是文人士大夫,或达官显贵。他们一是不甘于作异族统治的奴隶,二是逃避战乱和苛政,他们的集体大迁徙,带来了宝贵的中原传统文化。因此,白宫在民情风俗和传统意识上,都是中原文化的承传。他们在长期的特殊环境和不断迁徙中形成了客家人独有的生活、文化习性。“白宫人崇尚礼仪,讲究规矩,不但称号有格,待人接物也极讲谦恭有礼。白宫人在宴请、晤面、交谈、告辞、行路等礼仪有一整套约定俗成的规矩。”②至于节日习俗、生日礼俗、婚丧嫁娶更是繁缛。在旧社会的婚俗,自然也离不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一套。林氏家族是村中大户,就更不例外了,“门当户对”,“明媒正娶”,“花花大轿”,是他们操办婚姻的基本准则。
林风眠的爷爷林维仁,是一个善良而又富有智慧的老石匠,只生养了林风眠父亲林伯恩(又名雨农)一个独生子,在儿子婚姻上,他是颇费心思的,虽然没有博古通今的学识,未必懂什么遗传基因,但也深深知道“一世无好妻,十世无好子”的民谚蕴涵的道理和经验,同时这老石匠也知道近亲、近族通婚的害处。于是就花了一辈子的积蓄,从远处苗寨买了美丽聪明、贤惠善良的苗家女阙阿带给儿子做妻。
作为少数民族的阙氏一进林家门就对林家的烦琐的族规很反感,进而发现丈夫性格过分木讷,一天劳动归来,在家除了写字,画画以外,实在少言寡语。再加上夫妻之间汉、苗语言的障碍,因此,夫妻很少交流,也很难交流。丈夫更无法与苗寨那些开朗活泼,能歌善舞的小伙子们相比。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多才多艺、天真浪漫的苗女阙阿带新婚不久,就觉得与这个汉族丈夫实在没有共鸣,精神上开始郁闷、失望、思乡。但是,这种困惑很快就被另一种希望取代了,阙氏怀了身孕,于是就开始为没有出生的小宝宝设计、准备各种衣物。
阙阿带是个善唱山歌,又会刺绣一手精致苗绣的才女。她每天满怀希望地为未出生的宝贝绣呀绣呀,小兜肚、小虎头鞋、小花被,琳琅满目,家里如同小工艺美术馆似的。她的绣品传到远近村子,姐妹们翻山越岭赶来看,她绣的凤,展翅欲飞;绣的龙,栩栩如生。她虽然不懂什么叫胎教,却也知道心情愉快孩子会健康、聪明、性格活泼,于是每天都登上山冈,唱几首山歌,甜美的歌喉也很快闻名遐迩。
孩子出生后,阙阿带每天将小凤鸣装在背篓里背着,到小河旁洗衣,到山上采茶、采菜,边劳动边唱着山歌,小凤鸣也咿咿呀呀地跟着妈妈学唱着。③他非常喜欢妈妈的苗绣,小手不停地摩挲着小兜肚、小虎头鞋、小花被,小嘴不停地咕哝着。妈妈的山歌和苗绣,是小凤鸣最早的艺术启蒙。阙阿带虽然没有“孟母三迁”的修养和“岳母刺字”的壮举,可她所具有的中华民族优秀妇女的美好品质,平凡而卓越,给幼小的凤鸣树起了影响一生的路标。小凤鸣的妈妈性格开朗,富有见地,这一性格影响了林风眠一生。据林风眠学生们回忆他在生活中总是发出“哈哈哈!哈哈哈……”爽朗的笑声,再大的压力也难以让他郁郁寡欢。小凤鸣刚咿呀学语,妈妈就教他唱山歌,教他画绣样上的花,她要把儿子培养成能歌善画的艺术家。
凤鸣很快3岁了,宽广的额头,深邃的丹凤小眼已显露出聪慧刚毅的个性,他从不依赖妈妈,甚至磕破头,碰坏脚从不哭泣,他也不喜欢和村子里同龄孩子玩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兴趣从妈妈的苗绣渐渐移向了美丽的大自然,他开始注意到阁公岭的美丽,家里门前的池塘,屋旁的翠竹,和那快速急行的孤鹜,给凤鸣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永恒的印记。那疾风中的孤鹜、芦苇是林风眠一生中抒发孤寂情感的题材。(可惜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现在早已看不到那种叫鹜的鸟类了。)鸟语花香的田园牧歌陶冶了有艺术天赋的小凤鸣。山上的树林、山间的小溪、村旁小河里一块块石头,每天都吸引他去尽情玩耍。他常常乐而忘返,经常独自坐在树下,把小脚伸到树旁边的小溪里,听知了一声声歌唱,看蜂蝶上下翔舞。到了四五岁,他就能到小河里捉鱼了,常常把活蹦乱跳的小鱼拿到家里养起来。他还喜欢养八哥,他会给聪明智慧的八哥编造精美的“宫殿”,他编织的鸟笼机关讲究,样式繁缛,是同龄孩子望尘莫及的,更令那些大孩子羡慕不已。他每日教八哥咿呀学语,日日和大自然融合一体,幼小的心灵充盈着诗情画意,这种诗情画意又幻化为一种魔力,滋养着他领悟艺术的慧心。家乡的一切,都构成了他生命的组成部分,童年的记忆幻成永生的记忆,致使林风眠一生中,多次深情地回忆、怀念他的家乡。连绵的远山、森森的林木、啁啾的飞鸟、淙淙的溪水、逶迤的乡路,无不给凤鸣插上幻想的翅膀。山村虽小,却给小凤鸣构筑了一个童年的伊甸园。在这个伊甸园里,到处隐藏着他童年的身影。后来,不管到什么地方旅行,他都情不自禁地从车窗向外张望,哪怕只是一闪即逝的一棵小树,一条小河,一座小山,都投去深情的一瞥。这种对大自然的亲和状态,成为他的生命组成部分。长此以往,凝聚成他的形象积累、情感积累、语汇积累,最终成为他风景画创作的源泉。
梅县是侨乡,男子外出,下南洋谋生是常事,有的刚结婚就分开几年,甚至几十年。有的男子从外地写信回来,委托乡亲找个媒人,相亲时只有一张相片为凭,婚后,新娘只是挂个虚名,有的至死也未见到丈夫一面。阙阿带比起这样的婚姻还算幸运,可是对精神世界有追求的她,还是要靠唱山歌聊以自慰,她很快就学会了唱客家山歌,而且唱腔远远胜过客家的姑娘媳妇们。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客家人劳作时的口头创作,即兴唱诵的一种民歌。客家山歌由来已久,它随着客家先民南迁而来。上承《诗经》之遗风,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字句平仄也较讲究,以客家口语组词,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琅琅上口,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我国民间文学中独树一帜。
梅城素有“山歌之乡”之称,它的山歌,或曲调高亢,刚健豪放;或柔润婉转,旋律悠然,情意绵绵。内容上包含爱情、婚姻、家庭、劝善、盼望、安慰、戏谑等等,但又以恋歌为主。凤鸣的妈妈很快就成为当地著名的山歌手之一,而且,通过唱歌看出她是一个敢于追求自由幸福的女性。她以唱山歌的方式表示对封建社会包办婚姻的不满,不但自己唱,而且还鼓励村子里其他受包办婚姻之害的姐妹们起来同封建思想斗争。一天,阙阿带同几个姐妹们在村头的山坡上,纵情高唱一首客家情歌:
郎系蜜蜂飞上天,
妹系蜘蛛挂檐前。
有朝一日来入网
入了我网脱身难。④(www.chuimin.cn)
歌声如同长上了翅膀,一下子飞到了邻村阿哥们的心窝里,他们当即回敬了一首。这时村子里的其他姐妹们听到阙阿带的歌声,都放下手里的活计,纷纷来到阙阿带所在的小山坡上,在阙阿带的领唱下,全村的妇女齐声唱起了抗婚的山歌,震荡了山谷,邻村的姐妹们也来了。阙阿带领头使村子里一些妇女起来反抗不幸的婚姻,引起族长和男人们的愤恨,他们准备伺机报复阙阿带。族长和村里的一些男人们感到威胁,他们认为阙阿带带头打破了他们几千年形成的买卖婚姻的规矩,颠覆了封建传统。在那愚昧落后的时代,妇女们哪有自由,封建严酷的礼教和族规哪能容阙阿带带领村子妇女,追求自由。
没多久,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小凤鸣自幼就喜欢色彩,他自己常到村头的一家染坊看染布,虽然那是一处很简陋的小店,只有靛青等几种颜色,但他看见农民们原本粗陋、破旧的衣服经过染色,顿时焕然一新时,常常觉得神奇不已。凤鸣想应该让爱好艺术的妈妈也来看看,于是有一天,他拉着妈妈来到染坊。没想到年轻漂亮的苗族姑娘居然与染坊年轻的掌柜一见钟情,可恶的族叔们原本就对富有新思想的阙阿带恨之入骨,这回终于抓到了把柄。族长和族叔们认为阙阿带败坏了林家的门风,按族规应施行“沉猪笼”的酷刑,就是将女人装到一个箱子里,坠上一块大石头,沉到湖里。族长念她一身才华,又年轻漂亮,暂时留下她一条命。阙阿带被族叔们五花大绑,捆绑在林家祠堂前的屈辱柱上,用树枝、竹条抽打她,把山蚂蚁抖在她身上脸上咬她,她发出一声声惨叫,在山里回响。生性怯懦的丈夫林伯恩,见了这个凄惨的场面已经又羞辱又害怕,蜷缩在屋里向隅而泣,他确实无能力保护妻子。6岁的小凤鸣看到这一切没有哭,他知道怯懦的爸爸,年迈的爷爷都无能力解救妈妈,这时只有自己必须冒死救妈妈了。据阁公岭林风眠的族亲回忆:“这时小凤鸣提着家里锋利的宰猪刀跑出大门外,大喝一声:‘谁再打我妈妈,我就杀死他全家选’族叔们知道小凤鸣的倔强个性,可不敢轻视这6岁的孩子,于是便停止了对阙阿带的打骂。”
这天夜里,小凤鸣没有回家睡觉,他约了比他大五六岁的两个小伙伴——虎子和二狗,在关押妈妈的祠堂附近隐藏起来,准备深夜救妈妈。因为二狗的妈妈就是被族里处了“沉猪笼”的酷刑,虎子妈妈被逼悬梁自尽,同命相连的三个小伙伴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头。
这天夜里是月黑头,阁公岭万籁俱寂,大约三更天小凤鸣和虎子、二狗从壕沟里蹿出来,使出吃奶的力气打开了祠堂大门。小凤鸣摸到了昏死过去的妈妈,用柴刀割断捆缚妈妈的绳索,遍体鳞伤的妈妈苏醒过来,一把搂住小凤鸣,母子俩抱头痛哭,虎子和二狗急忙催促:“快跑!快跑”!
“妈妈,你快走,逃条活路吧!”小凤鸣一边推着妈妈,一边急切地说。
妈妈一下子抱起小凤鸣,亲了又亲……小凤鸣挣脱了妈妈说:“快跑啊!妈妈!我长大了一定去找你,给你报仇……”妈妈终于狠了狠心,逃出了那个罪恶的深渊,消逝在漆黑的夜色之中……
那年月,一个弱女子能跑多远,即使插翅也是难飞呀。天刚亮,族叔们就发现阙阿带跑了,不多时,就派人把她追了回来。族叔羞辱她,让她游街,在村子里游来游去。她很刚烈,几次想用头撞石碑,一死了之,可又想到头顶“两颗文曲星”的小凤鸣,内心又充满了希望。阙阿带没想到,厄运又降临到了她的头上。第二天夜里,族叔领来了人贩子,先用一团破布把阙阿带的嘴堵住,眼睛蒙上,然后再用粗粗的绳子把她的双手牢牢地绑住,在那漆黑的深夜中由人贩子带到了远方……小凤鸣没想到他与亲爱的妈妈永别了。
据林风眠的老朋友柳和清回忆,林风眠生前给他讲述过关于他母亲的悲剧故事,柳先生说“据林先生回忆,就在族人殴打他母亲的时刻,年仅6岁的他忽然有了感应,原本被关在家中的他奋不顾身打破了窗户,及时赶到祠堂,护着母亲鲜血淋漓的身躯,大声怒吼:‘谁处死我的娘,我就跟谁拼命!’最终,母亲在他的呼叫下幸免一死,但当夜还是被逐出家门,卖到异乡。年幼的林先生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自己的母亲。他大病一场,半年之后方能下地走动。心灰意冷的他从此沉默寡言,每天只重复着一件事情:爬上家门后的山头,静静地看着太阳升起、落下,观察峰峦的阴晴明暗,斑驳的水光山色,雨雪风霜的四时变化……久而久之,对于他的色彩观,有了很大的启发。后来,林先生笔下常常被人所称道的秋景山水,就是源于孩提时代的色彩启蒙。而他画的那些丹凤眼微微向上翘的仕女形象,也都是寄托着他对母亲美好印象的怀念。在我的收藏中,就有这样一幅颇为特别的仕女,画面上,美丽女子的头上还有另一个美女的幻影,林先生解释说:那天他梦到了自己的妻子,又梦到了自己的母亲,因此根据梦境画成了这幅作品。”⑤凤鸣妈妈充满希望的微笑,永生不能从他的眼前抹掉。
此后,村里人再也没有见到阙阿带。不久听人说,她死了,死得很惨,但是,小凤鸣始终坚信他刚强的妈妈还活着。后来林风眠长大以后,归国回来虽奔忙于艺术运动和艺术教育,可是他从来没有忘记母亲,他自己不愿意相信或面对母亲谢世的残酷现实,他还寄以一线梦幻般的希望,母亲还活着。他在杭州做校长期间曾派人去家乡一带寻找过母亲,直到再一次得到母亲早已不在人世的确切消息,他才死心。
注释
①②④梅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梅州县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③此传说除了来自梅县,林风眠还常常讲给他的学生们。1998年6月造访南京苏天赐、凌环如私邸。
⑤柳和清《回忆我的朋友林风眠》,《新民周刊》2008年36期。
有关林风眠的文章
2.枫丹白露,留学伊始1920年2月,林风眠从法国枫丹白露开始了留学,打工,半工半读的生涯。枫丹白露是距巴黎60公里的一个小镇,却并非普通的小镇,怀抱壮观的宫殿,静谧的森林,还有那数不清的林林总总的故事。枫丹白露的法文原意是“蓝色的泉水”,是因这里有一汪清澈的泉水而得名。......
2024-03-29
7.申城探索——不被理解的艺术自1951年最终辞去杭州艺专的教授职务到1977年移居香港,林风眠在上海生活了二十七个春秋。在这二十七年里,除了失去自由的四年六个月之外,林风眠将精力再次集中在艺术实践的探索上。林风眠的探索,仍突出地表现在对视觉表达之综合形式的创建上。而在西方的古典绘画中,线条并不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要件。⑨林风眠的线条是对中国画传统笔墨气韵的高度精练。......
2024-03-29
附录二致全国艺术界书全国艺术界的先生们、女士们:在过去十余年中,艺术运动上我们所作的工夫,是专致力于“力行”方面的。彼时以为,中国之缺乏艺术的陶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真正创造的艺术品。......
2024-03-29
附录四林风眠劫后余生谈艺录在1999年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纪念林风眠先生百岁华诞的活动之际,我获得一函先生70年代的手稿。其中有出狱后的日记片断,有未完成的世界绘画史的手稿,以及学生、朋友的信札、速写,其中10页为先生与学生多次对话时的亲笔记录。......
2024-03-29
1930年齐藤佳之建议学校教授旅行,因此暑假期间,用杭州艺术教育考察团的名义,以我为团长,潘天寿、李朴园、王子云、袁慰辰等人到东京去旅行,并在东京开学校绘画展览会。......
2024-03-29
二、论文手稿陈慧津整理《主持开幕式林风眠台北答客问》,见《雄狮美术》,1989年第十一期林风眠《东西艺术之前途》,见《东方杂志》第十三卷第十号,1926年5月25日许江《湖殇——写在〈西湖论艺——林风眠及其同事艺术文集〉辑集之时》,郑朝主编《西湖论艺——林风眠及其同事艺术文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李树声《访问林风眠的笔记》,1957,《美术》1990年2期吴冠中《百花园中忆园丁》,......
2024-03-29
8.星落香江青山静默,若披缟素;香江幽咽,长歌当哭。这是一个黯然的日子——中国艺坛巨星陨落香江。《港闻》1991年8月12日特稿“中国艺术大师林风眠,走过与世纪同龄的漫长道路后,已于本月12日与世长辞,长眠香江”。于1991年8月12日10时,病逝于香港港安医院,享年92岁。1991年8月12日这天上午,香港港安医院,无数双眼睛,无数颗心,在紧张而深情地关注着一代奇人林风眠的呼吸,人们不忍心一代旷世巨擘的离去。......
2024-03-29
4.再别杭州——三辞教授职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了,林风眠丢掉了所有的行李,以飞机最大磅限,只带了七年间画的没有托裱的画离开了重庆,同艺专师生一道回到了阔别七年的杭州。1946年10月10日艺专正式开学,林风眠仍然受聘为西画系教授。有两次弃官辞职经历的林风眠,此时愉快地接受了一个普通教授的职务。①1951年春天林风眠第三次辞去教授之职。50年代初期,杭州艺专的师资队伍是由三方面的教师组成的。......
2024-03-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