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以学习者为中心,高度重视学习者的积极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学生都是带着一定的经验进入学习情境的。......
2023-11-28
网络学习中的游离现象与控制策略
李自美
摘 要: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但同时又给学习者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即要求学习者必须能高度自律。稍有不慎,学习者就会偏离原本的学习目的,产生学习中的游离现象。本文对网络学习中的游离现象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网络学习 游离 控制
一、网络学习
信息时代既给我们创造了空前便利的条件,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新知识的大量涌现,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旧知识很快过时,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这使得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现有的知识以求生存和发展。
显然,传统的学习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信息社会中知识的爆炸式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要求。许多知识还没等到学生把它学会,可能就已经过时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即网络学习。根据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技术白皮书》的权威论述,网络学习主要是指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网络学习构造了一种终身学习体系。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内容需要去学习。互联网使全世界的信息和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共享和交流。所以在基于网络的学习中,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尽情选择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人们接受新知识的机会越来越多、可以选择的学习内容也更为广泛。这些传统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也赋予了学习者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自由。
二、游离现象
与传统课堂学习相比,网络环境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特点以及个人喜好进行自主化学习,如学习者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及学习进度,可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等等。
然而,网络和信息的高速发展,使我们处于一个高速旋转的信息旋涡之中,稍有不慎,就会在网络中迷失方向,沉浸在垃圾信息旋涡之中却还不自知,或者即使意识到了也无法自拔。
鉴于整个网络环境的信息复杂度以及较强的干扰性,网络学习给学习者提供了这种高度自治的环境,从另一个方面又同时给学习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即要求学习者必须能高度自律。稍有不慎,处于互联网中的学习者就很容易发生偏离原本学习目的的现象,即网络学习中的游离现象。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的游离,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学习的最终结果,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并不像广播电影、电视节目那样单向线性传播,而是呈现梯级结构,每一个窗口都可以分成无数次级窗口,每一个次级窗口又都可以成为别的窗口的下位窗口,窗窗相连,层层叠加,以至无穷。它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意愿、它所独有的超级链接能力,使得浏览者不管从哪里出发,只要上了信息公路,几乎都能在几秒钟内登录任何一个网上站点。如果你愿意,可以不间断地把成千上万的网页的内容收入眼底,也可以和远近的网友建立联系。网络环境的这些结构特点给学习者提供了巨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性,但是反过来,这些灵活性同时又产生一种离心力,使得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极易发生游离。在传统课堂中的学习游离,很容易经老师提醒后回归到学习中来。但在网络学习中的游离现象不具备这种优势。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使网络学习产生一种凝聚力,从而让学习者始终围绕最初的学习目标活动,或者即使偶尔发生游离现象也能使其及时地回归到学习中呢?
三、学习者内部归因分析
在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之前,我们不妨先对网络学习游离现象进行归因分析。归因是社会认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归因与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根据归因理论,人们通常将所产生的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这也是归因的两个基本维度。在这里我们也将网络学习中出现的游离现象进行内因和外因两个维度的归因。其中外因可大致归结为:网络教学平台的性能。性能良好的教学平台,能对学习者产生一种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学习游离。反之,则极易引起游离。另外,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的交互程度也是产生游离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外因,所以课程内容设计及呈现方式是否适合也尤为重要。当然还有其他的一系列的干扰因素,但在网络学习环境下,自主学习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既然给了学习者高度的自由,当然也要使学习者充分认识到如何自治,故以下主要分析学习者的内部归因,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游离现象发生的内部因素,以便于学习者在本人可控的情况下,防止游离现象的发生,或及时回归到学习中。
(一)动机
学习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而动机是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动力,它推动、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学习动机就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
如果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则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调控学习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更有针对性,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但是如果学生欠缺学习动机的驱动,则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特别是在没有教师对学习内容的重点强化与监督的情况下,学生就很容易发生游离。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学习动机对网络学习的影响更为直接。主要是由于网络学习缺乏课堂学习中的固定因素,学习者的动机主要依赖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来维持,针对学习者不同的个性特征,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学习动机强度小,学生就容易半途而废;强烈的学习动机则可以使学生严格自律、积极调控学习行为。所以在网络学习中对学生的动机及其保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个体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中的表现的一组或多组程序,是个体的认知工具。学习策略既有一般性的,也有具体性的,不同类型的问题适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容易在网上冲浪,在其好奇心的驱动下漫无目的地不停浏览或闲聊,而面对丰富的资源不知如何筛选和利用,在网络学习中不会提问也不关注别人的问题,这些游离现象也充分反映了学习者的网络学习习惯和策略还没有养成。
首先,学习者自我监控策略的缺乏极易使学习者的学习偏离网络学习的方向,降低学习的效率;同时,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容易迷失于网络虚拟空间不能自拔,导致思维能力下降,分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更加薄弱,从而出现游离状态。
另外,自我指导策略缺乏会使学习者懒于动手和动口,把多感官参与的学习简单化为单一的浏览网页信息,在这种状况下,学习就会变得极为枯燥而乏味,从而直接导致学习的游离。
除此之外,自我评价策略缺乏也会使学习者不善于也不主动在网络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自我评价,致使学习效果不能及时得到验证,学习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从而使学习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三)学习效能感(www.chuimin.cn)
效能感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的自我把握与感受。在网络学习中的学习效能感,是指个体的网络学习信念,它能够激发和维持行为的持续性,并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它是决定行为趋向的先行因素,所以也是引起网络学习游离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有较低网络学习效能感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常伴随有对其使用计算机及因特网的技能不满意、出现焦虑感、对自己进行网络学习的能力没有信心等心理状态。特点是当学习者认知超载时,会感到自己没有能力处理繁杂的信息并获得知识,这时常会逐渐降低自己的责任感,游离于学习任务之外。相反,具有较高网络学习效能感的学习者,则较少有焦虑感出现,且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维持学习状态的耐力。与学习效能感较低的学习者相比,学习效能感较高的学习者还会更多地使用认知策略,更好地管理时间和学习环境,更密切地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从而有效地避免发生学习游离现象。
四、游离控制策略
(一)动机激活和维持
动机理论指出,我们可以用提高成就行为的方法来激活学习动机。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在某些情况下,成功的概率太高对动机是有害的,因为当个体发觉这种行为肯定能成功时,他反而不去努力,产生懈怠,出现游离现象。只有当成功的概率处于适中状态时,才会有最强的动机。
另外,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者,是由传统学习者即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其实他们在开始学习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机需求。但这只是网络学习的开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者把社会和个体的客观要求变为自身内在的学习需要,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激活和维持学习动机。
如果学习者在单独学习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游离的情况,不妨尝试一下竞争和合作学习,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培养学习者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的学习品质;它能够作为一种鼓励进取、反对懈怠的诱因去调动学习者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动机需求,并使其活跃起来。
(二)把学习者培养成策略型学习者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最终目的是把学习者培养成为策略型学习者。策略型学习者能认识到学习策略对自己的影响,并有意识地利用有效的学习策略防止学习的游离,而不是把责任放在他人(如教师)身上。
策略型学习者首先应该具备敏感的信息捕捉策略,即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判断、整理和加工,不至于使自己在巨大的信息旋涡之中迷失。
学习者还可以运用心理暗示法,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个人的消极情感,自觉地、果断地排除那些影响课程学习的种种不健康内容的干扰,努力调动身心的潜力,保证自己始终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主动地学习,从而培养自我监控策略。
另外,学习者还要学会利用聊天室或其他网络技术手段与人进行即时或延时的信息交流。正如我们传统课堂上所注重的参与教学一样,对网络的利用重点也是主动地参与,形成一种主动参与的、交互式的学习过程。除了阅读别人的信息资料,学习者也可以在网上展示自己,为别人提供有用的信息,可通过建个人网上主页或运用Blog来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从而将网络所具有的优势充分地利用起来,改变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这种主动参与的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防止学习游离。
(三)增强学习效能感
对于由技能引起的学习效能感低下,可以通过培训提高自己使用计算机、因特网的能力来解决。在进行网络学习之前,使自己具备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避免因预备知识和技能的缺乏而导致的对网络学习的焦虑甚至恐惧。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增强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效能感。
另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层次递进的教学目标。这一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使自己在经过努力后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消除或减少失败所带来的焦虑和困惑,增强自信心。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避免因没有信心解决问题而出现学习游离现象。
五、小结
互联网的发展给教育和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网络学习作为一种终身学习的最佳方式,充分发挥了网络环境的优势,让学习者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但同时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可能发生的游离现象,并对其提早防范,有效地加以控制,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从根本上提高网络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冯锐,张浩.关于网络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策略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5(2).
[2]李宏利.计算机使用中的自我效能感[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
[3]郑桂华.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4]衷克定,闰海连.学习动机激发与教学材料组织[J].中国远程教育,2003.
[5]Jonassen,Beverly.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M].丁兴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6]BarbaraL.McCombs,James E.Pope.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M].伍新春,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7]A.Bandura,E.N.Adams.Analysi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Connictive theory and research,1997(1).
有关探索与创新: 保山学院教师学术论文选集的文章
建构主义以学习者为中心,高度重视学习者的积极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学生都是带着一定的经验进入学习情境的。......
2023-11-28
第二环节:老师补充介绍参考:1.“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年画和剪纸在我国民间被视为“吉祥物”,过年过节时贴在墙上和窗户上。正月初一,为春节之始,古称“元旦”,又称“新正”“大年初一”,为绍兴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2023-08-14
MOOC学习成果认证是指给予在线MOOC学习者在完成课程要求以后学分或凭证的过程。对MOOC提供者而言,认证同样重要,因为关系到对课程大量投入的利益回报或预期效应的实现。目前,国内外对MOOC学习成果认证的理论研究也如火如荼,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MOOC学习成果认证的类别和模式。此外,也有学者关注MOOC学习成果认证的过程质量监督和把控与高等院校课程融合和学分互换的实践等。......
2023-10-23
第一环节:初读感知1.文章标题中“礼赞”一词是什么意思?从中能很清楚地看出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参考: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二环节:再读探究默读课文,思考:1.围绕着对白杨树“不平凡”的赞美,作者展示了几幅优美的图画?资料助推:《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
2023-08-14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主要是运用内省+追溯的策略来对自身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九)目标性资源管理策略自主学习是需要目标性资源管理策略的,因为网络资源模态的多种多样和无限性是网络自主学习的优点,没有该策略的话,自主学习很可能会迷茫、会没有思路。内省策略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高低,是由使用自主学习课堂的次数决定的。......
2023-10-26
研究路径与方法本书属于经验研究,既有描述性分析,也有解释性说明,是经验归纳到理论分析的过程,篇章结构为四个章节和结语部分。通篇写作按照这样的逻辑展开:经验研究、经验研究与理论表述、理论的扩展。此次研究中运用了个案研究方法,使用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等具体方法收集和整理资料。由于实地研究的经验不足,深访对象人数有限,所以在方法上会有漏洞,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