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人人皆伪:再造自我模块论的探讨

人人皆伪:再造自我模块论的探讨

【摘要】:再造某人的“自我”这里总结一下我对模块论的理论背景的讨论。在该书的一个未发表的草稿中,明斯基这样写道:头脑就像一群“代理”。我们想象头脑有很多“小人”,或者“内部代理”,它们彼此互动着。还有研究者质疑:“IAT反应的认知比自我报告更真实吗?”我顺便注意到这又是一个把“个人”当成是“说话的部分”的例子,他们说“IAT和自我报告的差异在于个人没有意识到一些内隐测量的关系”。

再造某人的“自我”

这里总结一下我对模块论的理论背景的讨论。这些概念在理解心理学的很多问题时都很有用,这些问题包括自我欺骗、策略性无知和虚伪,我们将在接下来几章讨论这些问题。关键的思想是,人脑就像一个“iMind”,很多杀手应用程序绑定在一起。我们的祖先也面对过特殊的适应性问题吗?当然,随之也就有了相应的适应性。

以研究人工智能闻名于世的出奇聪明的马文·明斯基,在其1976年的《心智社会》(Society of Mind)一书中对这个观点进行了最佳的概括。在该书的一个未发表的草稿中,明斯基这样写道:

头脑就像一群“代理”。每个“代理”的权力有限,并且只能与其他特定的代理交流。头脑的力量来自于这些代理的互动,而每个代理本身并没有很强的智力……我们想象头脑有很多“小人”,或者“内部代理”,它们彼此互动着。解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如看见一张图片或者回忆看到它时的感受,都可能要十几个甚至更多(可能非常多)代理们来分工协作。一些代理知识丰富,一些代理对待别的代理很有策略,一些代理对于别的代理工作情况施以警告或者鼓励。还有一些代理关心纪律问题,阻止或者审查其他代理以免它们有不该有的想法。

我认为我的总结不可能比这更好。《心智社会》在未来的20年之内依然会是非常好的读物。这本书不仅写得非常棒,而且更概括来讲,它就是非常棒,我喜欢它是因为明斯基用非常美妙而简洁的手法指出了巴斯问题:“存在一个单独的中心自我的想法根本解释不了任何现象。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事物孤零零的没有任何构成部分,我们也无法用它提供解释,因为解释本身就不是一团整体。”他很明白,很多简单的小机器合在一起可以造出一个聪明的大机器。我认为他本人就是有史以来最聪明的机器。明斯基认为,在考虑代理或者模块时候,应该考虑到它们的功能。但是就我说,在这一点上他没能更进一步地想到要考虑模块的进化了的功能,而这对于回答很多问题都很有帮助,如:为什么一些模块用来避免得到可能有用的信息?为什么一些模块会做出系统性的错误推论?还有,当然,为什么(其他)人都是十足的伪君子?

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于生物有机体来说,知道事情的真相是有益的。但是很多案例都表明,收集真实的信息也会对某些进化系统的功能带来消极影响。

【注释】
(www.chuimin.cn)

[1]第七季,第11集,“内部移位”(Internal Displacement),首播时间为2006年1月15日。

[2]想想看,让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的电影《霹雳钻》(Marathon Man)中饰演的人物对于“安全吗?”这样的问题建立无知是多么的有用啊!

[3]在《模块和社会意识:心理学家太自私吗?》(Modularity and the Social Mind: Are Psychologists Too Selfish?)[载于《个性和社会心理学评论》(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2007年第11期]一文中,我称之为“社会认知界面”(Social Cognitive Interface),这里我坚持称这个系统为“新闻秘书”。

[4]“战斗或逃跑”反应,1929年美国生理学家沃尔特·坎农(Walter Cannon)所创建。坎农发现机体经一系列的神经和腺体反应将被引发应激,使躯体做好防御、挣扎或逃跑的准备。——编者注

[5]当然我并不认为进化塑造了寻求肉圆的模块本身,但我确实认为,一些系统的作用是让我们在良久没吃东西并且又有食物存在的时候促使我们去寻找食物并且吃掉它。这个技术术语叫作“饥饿”。

[6]莱恩(Lane)等在一篇论文中写道:“一个人的IAT分数与其说是他或她的“真实”态度不如说是对于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反应。”还有研究者质疑:“IAT反应的认知比自我报告更真实吗?”(他们当然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我顺便注意到这又是一个把“个人”当成是“说话的部分”的例子,他们说“IAT和自我报告的差异在于个人没有意识到一些内隐测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