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解决初中生发展问题指南

解决初中生发展问题指南

【摘要】:晶晶的美术很好,有一次学校要举行美术比赛,晶晶也很想报名参加。放学回来以后,妈妈问她有没有被选上,晶晶很沮丧地说没有。如果“偷钱”的孩子只是个小学生的话,那这种行为算不上是偷。

五、初中生发展问题指导

1.“笨嘴拙舌”的孩子

晶晶是一个不太会表达的孩子,不会争取自己的权益,总是被同学排挤。晶晶的美术很好,有一次学校要举行美术比赛,晶晶也很想报名参加。放学回来以后,妈妈问她有没有被选上,晶晶很沮丧地说没有。妈妈急忙询问她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次的选拔不是通过实际的画作进行的,而是要几名平时画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先描述一下自己想要画的内容,再由其他同学评选谁的构思比较好。这样一来,晶晶就吃亏了,虽然她画得很好,可是却没办法把自己的构想描述出来,没办法让同学们想象出她的画作的美丽,因而很遗憾地落选了。

妈妈该如何帮助晶晶呢?最重要的就是告诉孩子不要为了这种事情而沮丧,拥有“韧性”、“毅力”和“恒心”要比得到一张奖状更重要。接下来就要教会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学会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比如,每一次在画画之前,妈妈都应让晶晶先描述一下自己要画什么,等画出来以后再来比较一下画作和语言描述是否一致。对于这一次的事件,妈妈可以在家里教导晶晶如何描述自己的构思,之后让她到学校和老师、同学商量一下,能不能给她一个机会重讲一次,选拔不上没关系,重要的是可以让她得到一次锻炼的机会。

当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的时候,当孩子因为说不出自己的想法而被别人排挤的时候,不要只是简单地指责他,这样的做法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每一次孩子因为“嘴笨”而吃亏之后,告诉他该如何解决,该说什么话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样孩子在下次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会知道该怎么办了。

2.偷家里钱的孩子

“为什么孩子会偷钱?”“他长大会不会变成小偷?”几乎所有的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家长很着急,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样,也不知道该如何教导孩子。

如果“偷钱”的孩子只是个小学生的话,那这种行为算不上是偷。孩子只是认为他可以从妈妈的钱包里拿钱用,因为妈妈也是那么做的。

而对于初中的孩子,很多时候,当父母气急败坏地责怪孩子“你为什么偷钱”的时候,孩子拿钱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只是以前父母没太在意,等到次数多了才想起来问孩子,孩子一“招供”就引来父母的勃然大怒。这个时候,孩子通常会觉得很委屈:“为什么以前拿钱都没人说,现在就说我是偷?”这样,孩子就不可能听进去父母的批评。那么,该怎么让孩子改掉随便拿钱的习惯呢?

爸爸妈妈在平时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告诉孩子不可以一声不吭地就把钱拿走,在拿钱的时候一定要和爸爸妈妈说一声并告知拿这些钱干什么用。一般小孩子都不会拿钱去买什么贵重物品,最多也就是买些小零食、小玩具等东西,请同学吃东西或者和同学一起玩。这时要告诉孩子,因为他们自己还没有挣钱,所以不应该请同学吃吃喝喝、向别人借钱或借钱给别人。如果孩子确实需要什么东西,可以告诉父母帮助购买。另外,父母一定要管好自己的钱包,不要随便放在孩子能看到并随手拿到的地方,因为那种诱惑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是难以抗拒的。

爸爸妈妈还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告诉孩子不要用金钱去笼络别人而获得友谊,只有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获得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父母要适当给孩子一些零用钱,也可以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来换取零用钱,并告诉他们如何计划消费、如何用有限的钱做更多的事情。

总之,要想杜绝孩子随便拿钱的情况,就要让他知道:只要他有合理的要求并和父母说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可以给他钱的。

3.容易受欺负的孩子

初中孩子与同学和同伴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在家里是唯我独尊的宝贝,所以在学校里总会不可避免地与同学发生矛盾和冲突。当双方的力量不对等时,处在劣势一方的孩子就免不了要受欺负。受欺负是孩子们不得不经历的精神创伤之一,几乎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有两种欺负人的方式:语言上的侮辱和身体上的伤害。

img287受欺负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孩子经常受欺负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会导致情绪抑郁、注意力分散、孤独、试图改变自己的形象、变得爱生气、爱寻衅滋事、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失眠、把自己封闭起来等,严重的会导致自杀。所以家长对此不应该视而不见,也不应该简单地告诉孩子这是他的问题、必须学会自己应付。

img288孩子受欺负的原因

令人难过的事实是:孩子什么都不做也可能被欺负,可能只是因为他的长相或者他看欺负人的人时的眼神不对。如果你的孩子非常聪明,也有可能受欺负,因此他可能会故意在班上落后以免出风头、受到老师的关注而被欺负。

在一个电视节目中,欺负人的人在谈起被欺负的对象时说:“他看上去似乎有种优越感。”这个理由就足以揍他、冲他吐口水、揪他的头发、堵他的路。这种情况,很明显是欺负人的人感到自卑,而被欺负的人还没有学会怎样处理这类问题。

如果孩子在学校经常受欺负,其实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img289孩子对人际关系和沟通方式把握不好,社交技能较差。

img290孩子的性格太软弱,遇到问题喜欢退缩,不能积极面对,不懂得寻求外援力量。

img291孩子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明辨是非。

img292孩子的胆子比较小,害怕遭到报复,被人欺负时不敢反抗。(www.chuimin.cn)

img293如何帮助易受欺负的孩子

img294注意孩子行为的变化,及时发现孩子是否被欺负 孩子在外面受到了欺负,有可能因为被恐吓而不敢告诉家长。如果家长怀疑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可以和孩子一起回忆家长自己小时候被人欺负的经历,以此把话题转到受人欺负这个问题上来,耐心引导孩子讲出经过。有些老师也会欺负人,如果你的孩子觉得不能告诉你而你又怀疑他受了欺负,那么可以跟他的好朋友聊一下,间接地了解所发生的事情。

img295找到孩子被欺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家长在面对孩子受欺负的问题时,先要和孩子好好谈谈,了解他被欺负的经过和真相,帮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看看孩子是否有责任,看看是那个欺负人的孩子不分青红皂白地谁都欺负还是只欺负你的孩子。如果是前者,那问题肯定在他人;如果是后者,那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妥引起了别人的反感。

img296问问孩子自己准备怎么办 在找到孩子受欺负的根源后,家长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应启发孩子想一想该怎么办。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尝试自己解决身边出现的问题。不能凡事都由父母拿主意,否则孩子很难独立。

img297告诉孩子不要一味逃避 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所在的时候,更要教给他具体的应对方法。如果是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不足,就要教给他必备的与人相处的技巧;如果是孩子个性上太内向,就设法扩展其人际关系,让他活泼开朗些;如果是孩子性情暴躁、喜欢攻击其他小朋友,就要找出引起他不满、不安的因素,并设法消除。很多孩子被同学欺负了,不是找家长诉苦就是想退学不上了,从来不仔细思考对方为什么要欺负自己、怎么能跟对方改善关系等问题。

img298有时进行还击很有用 你可以和孩子商量,让他学会一种武术进行自我保护。这样他至少可以保护自己,通常也可以吓退别人。我们都有权利保护自己,但是记住:进行还击常常也会使这种情况持续下去。

img299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应对受人欺负很重要的一步是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你不可能替他打每一场仗,最终他还是要学习自己应对,所以树立信心是关键。你应该比任何人都了解你的孩子,能够判断出什么时候你应该介入、什么时候该让他自己解决问题。不要只是简单地帮助孩子处理问题,而是要指导孩子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处理问题的思路,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总是出面的话,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熟。很多孩子跟父母说起学校的事情时只是希望有人能倾听和理解,其实他们并不期望父母亲自出面去解决问题。

img300如果孩子确实在学校受了欺负,家长要去学校找老师或校领导沟通解决 如果你的孩子逃课或总是找借口不愿去上学,那么他一定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很可能就是受欺负;当然也可能是学业问题,但如果是这样,他仍然需要特别的帮助,以便能赶上功课、完成作业。

img301需要一个自信、有责任感的成年人介入,以确保欺负人的事不再发生 对处于弱势、受欺负的一方,成人权威的介入会有一定的作用。一般来说,学校会采取让双方保持距离、不互相谩骂、不冒犯身体、不讲彼此的坏话的措施,因为让他们成为好朋友的可能性太小。

img302教孩子学会宽容 有些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采用了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甚至很护犊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过度防范的心理,不允许别人对他有一点点的侵犯,同学无意中碰他一下或和他开个玩笑,他都会很紧张。这种孩子很容易成为其他孩子的嘲弄对象。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的毛病其实都是家长惯出来的。一个积极乐观、宽容豁达的家长不仅能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为人处世之道。

4.爱欺负人的孩子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孩子爱欺负人,他们爱用暴力解决问题,甚至有个别孩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以欺负人为乐。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否则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在孩子的心里可能不认为那是欺负别人,他就是想引起同学或者老师的注意,或者想用这种方式表现自己的强大。对此,家长应告诉他在同学中树立威信的正确方法,光靠训斥和打骂是不行的。如果孩子爱欺负人,家长不妨采取以下几个方法试试:

img303坚决制止

对孩子欺负人的行为一经发现应该立即制止、严厉批评,表明家长在这一问题上的坚决立场,让孩子明白他的这种行为是没有任何支持者的。另外,要让他明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道德的行为,一个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是不会欺负比他弱小的人的,家人、老师、同学都喜欢扶助弱小者而不喜欢持强凌弱者,以此引导他做一个好孩子。

img304认识后果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首先要让孩子去理解别人的痛苦,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会直接伤害他人的身心,不要让自己的言行使他人感到痛苦。

img305学会关心

仅仅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严重后果是不够的,还应让孩子用自己的行动去弥补自己的错误,尽量去关心他人、安慰他人,帮助他人克服痛苦,在这方面家长不妨为孩子创设一些情境和机会。

img306及时激励

当孩子做了一些关心他人的事后,家长要大加赞扬,让他充分感觉到由于关心他人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信心,让他明白大家都欢迎一个关心他人的孩子。

img307查找原因,总结经验

爱嘲弄、愚弄别人和道德败坏是有区别的。要认真查找孩子欺负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父母应看看自身是否有暴力压服孩子的现象,是否有溺爱过度造成孩子蛮横任性的现象,或看看是否有不良社会影响等,以便彻底杜绝类似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