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就是“专业化”或“专职化”。员工的职业化体现在四个方面。各职业的专业技能不同,但总结起来都是以客户需求为目标。......
2024-02-23
第三节 让员工善于总结
员工的核心能力不仅包括一般素质和职业化的能力,还包括行业经验。互联网发展至今,职位招聘已经充斥网络,但是面对一个个需要行业经验的招聘信息,许多人困惑了——行业经验从何而来?所谓经验,就是来自积累,经过总结,再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成为员工自己的行业经验。俗话说聚沙成塔,行业经验便是由此而来。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总结,这也是管理者最方便切入的部分。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总结就是反思,就是自我完善,就是把好的东西上升为经验,把不好的东西归结为教训。没有总结就没有经验教训,就没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没有提高。俗话说:“小总结,小收获;大总结,大收获;不总结,不收获。”
柳传志就很善于总结,而且他把总结的习惯带给了他的下属,使整个队伍都特别善于总结。在一次开会时他表扬了杨元庆等三个人,赞扬他们“善于总结、认真总结、去寻找规律”的优点。会前他特意将那三个人的工作总结报告和部门里的总结都找了出来,发现都是“厚厚的一叠”。正是总结的习惯,让他带出了队伍的核心能力。
总结是一种归纳能力,可通过后天培养。方法就是从已有的事实资料里寻找规律,寻找为什么会成功,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失败。由此判断对错,辨明是非,形成行动准则,指导以后的工作。这样就能使自己以更好的方法展开工作,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更为重要的是,总结可以使我们不必重复别人试错的过程,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重复是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问题,重复使资源配置苦无成效,使劳动价值一贬再贬,使智慧没有发挥空间。唯有总结可以使我们跳出现有框架,站到一个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研究对策。
有很多企业员工没有总结的习惯,或者不得要领,不善于总结。这种情况致使他们工作效率低下,简单的错误一犯再犯,工作流于形式,这样下去哪里有行业经验可谈。管理者要培养员工善于总结的习惯,需要特别注重四点。
一、总结要从实际出发
经验教训的有效性在于它的真实性,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它与实际情况符合的程度。因此,总结经验教训不能弄虚作假,必须从实际出发,分析事实。员工如果在总结中掺杂私心,把点上的成绩夸大为面上的成绩,或把重大错误说成一般性问题,就会导致经验教训的失真,对工作的促进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邓小平在讲话中也曾谈到,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可见从实际出发对有效总结的重要性。
那如何让员工从实际出发做总结呢?要让员工在工作中养成理清事实的习惯。比如,当员工完成一项工作之后,管理者一般都会要求他写份报告来陈清事实,说明他是如何做的。这个时候就不能让这个报告流于形式,如果报告不详、不尽、不实,一定要让员工重新写,把实际情况说清楚。养成习惯以后,员工再写报告就容易理清事实了。
再比如,员工要进行一项工作之前,要求他尽量广泛地做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广泛的调查研究可以帮助员工理清事实,使他对将要进行的工作有更多更切合实际的想法,也就更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更常用的办法是督促员工做工作总结。比如,一周一次,或者一月一次。因为时间不长,及时做工作总结可以使员工更清晰地总结前段时间的工作。总结也就更容易贴近事实,从实际出发了。
二、总结要区别经验和教训
工作有好坏,经验教训也要一分为二。既要总结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又要总结“败走麦城”的教训,分析错误的原因,形成改进的措施。(www.chuimin.cn)
毛主席曾对人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吸取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继续前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才能轻装上阵,继续前进。成功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错误和失败的教训也是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既要让员工实事求是总结正面的经验,又要让其实事求是地总结反面的经验。
在实际工作中,员工不论是提交报告或是作工作总结往往是阐明做了什么,一般都不会总结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很好,应该发扬,什么地方做得有问题,应该处罚。这就需要管理者来帮助员工总结经验,分析教训。
最合适的情况当然是开会的时候,管理者当着所有下属的面,总结一部分员工做得好的地方或有利于工作的方法,作为经验,广而告之;再把一些员工工作中不恰当或者影响工作效率的做法提出来,详细分析,引以为戒。小会小总结,大会大总结;小会不奖不罚,大会再奖再罚。管理者要尽量以良性循环的方式使员工加深对经验教训的认识。
三、总结要带着问题思考
《柳传志说:做正确的事》中有一段话:“既然总结是必需的能力,那么怎样去总结呢?我们特别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另外一点就是我们要一眼看到底。怎么能看到底呢?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把‘为什么’一层层地往下问,就能够把事情看得更透。”
柳传志说的要问“为什么”,就是我们说的带着问题思考。也就是说,要针对问题进行总结。有问题才有的放矢,以点带面作出的总结才更有实用价值,推广起来也更有效。
有些新员工起初不会写总结,容易把工作总结写成流水账似的东西。这类员工需要管理者进行合适的引导和指点,让他们针对问题进行总结。
另外,开会的时候,管理者可以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情况提出来让员工讨论,或者抛出一个问题,让员工发表看法,以此带动员工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四、要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
有的人认为,各人情况不同,总结经验教训只要全面总结自己的就行了。这种想法很片面,我们读书读的是什么?就是前人的经验!别人经过无数次的试错找出正确的道路来,我们当然可以借他的路继续走下去。
人无完美,月有圆缺。一个人思考,总有一些东西是想不到的。总结别人的经验教训,就可以补充完善自己的想法,使工作做得更好,计划更全面。通过总结别人,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这个道理。
管理者可以督促员工相互学习同事的经验教训。比如,营造较为宽松的工作气氛,使员工间多一些工作上的经验交流;对于员工报告和总结做得比较好的,或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成果的条目,可以挑出来供其他员工学习;开会的时候对于要提的问题,尽量给员工留出讨论的余地,等等。
另外,管理者可以找一些优秀同行的方法标准等,把握较为恰当的尺度要求自己的下属做到。也可以把同行业的佼佼者作为榜样来督促员工,让员工总结这些行业明星工作中的高效经验,再讨论研究,找出有利于自己工作的,并学以致用。
有关带出高绩效队伍的文章
书中主人翁黛比是个凡事亲历亲为,主要时间忙于“救火”,忙于修补“漏洞”的人。后来,黛比经过培训,转变了观念,最终成为深受下属爱戴、信任,自愿服务于员工的优秀管理者。这才是员工发挥核心能力的最佳条件。......
2024-02-23
管理层在守、员工在望。然而,我们通过分析发现,不良因素发生的根本原因正是管理者和员工违反制度、躲避制约,而这些不良因素本可以通过遵守制度来规避。汉文帝遵守制度给手下人做出了榜样,而周亚夫严格执行制度保证了政令畅通。管理者与员工在企业制度面前应处于完全等同的地位。而当和自己关系一般的员工违规时,管理者常常会严厉处罚,借此以做效尤。......
2024-02-23
管理者在向员工“推销”思想前应先了解员工的情况,知道他们心中的想法,以便有的放矢地向他们推销正确的意识。管理者想要向员工推销思想取得完美的效果,就必须从五个方面入手。管理者在向员工推销思想时应根据员工的性格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
2024-02-23
第五节使员工成为不折不扣的执行者畅销书《把信送给加西亚》中的主人公罗文,在接受给古巴起义首领加西亚送信的任务时,既没有问加西亚将军在什么地方,也没有提出任何条件。在决议形成之后员工要做的是把它不折不扣地执行好,而不是去讨论决议的好坏。打折扣的执行等于没执行,只有不折不扣的执行才能达到效果。员工的执行力是可以提高的,管理者想要使员工成为不折不扣的执行者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2024-02-23
第一节企业核心员工中的“人财”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资本、人力、时间是企业的三大资源,但真正的资源只有一项,就是人。”核心员工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人财在我国并不是虚幻的名词和概念,只是存在于社会和企业中的极少数群体中。我从多年EMBA课程教学和做企业咨询、培训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人财”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企业目前渴望的“人财”大概有五类。营销高手是企业最耀眼的人财。......
2024-02-23
向外发布信息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向同级通报。所谓里程碑就是任务的阶段性结束。在每一个里程碑的时候,管理者都应当把任务的终极目标,根据自己的理解,不断地向下属进行描述。随着里程碑的推进和管理者的强化,所有团队成员对任务的终极目标就会越来越清晰,这个过程在管理学中叫做“......
2024-02-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