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创造高绩效团队

创造高绩效团队

【摘要】:但在企业里,算得上敬业的员工非常少,能够做到使敬业成为习惯的员工更是凤毛麟角。只要管理者坚持不懈地培养员工的敬业意识,敬业就会变成员工的习惯。

第三节 让敬业成为习惯

员工的敬业精神表现为对工作的热爱和忠诚,一个员工热爱并忠于他的本职工作,就会尽心尽力,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投入工作中。一个敬业的员工一定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不管有人监督还是无人监督都能主动出色地完成工作而不是推卸责任。这就是高质量、高效率的执行力

提高执行力,敬业精神是保障。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是提高执行力的内在动力,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当员工有了敬业意识后就会自觉担负起各项责任,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地执行各项工作。管理者想要带动团队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使员工养成敬业的习惯。

一个人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那么,要战胜困难就要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提高执行力的一个重要职业品性。一个人如果在工作上敬业,并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任何任务都能高效完成。

拿破仑·希尔说:“敬业为立业之本,不敬业者终究一事无成”。具有敬业精神并不一定成功,但缺乏敬业精神一定不会成功。敬业可以使能力一般的员工变得优秀,可以使优秀的员工走向更辉煌的领域。任何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必然需要一大批具有敬业精神和责任心的员工,从这一点看,敬业的员工永远是最受公司欢迎的人。

但员工的敬业精神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管理者用心去培养。其实,要做到敬业并不难,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并坚持下去,就是敬业。但在企业里,算得上敬业的员工非常少,能够做到使敬业成为习惯的员工更是凤毛麟角。企业中的员工更多的是不安心本职工作,对工作敷衍了事,有的只求完成任务,不管工作质量;还有的尽管技能水平很高,但在工作中仍经常出差错……

管理者要想提升员工的敬业精神,应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态度决定一切

中国足球队前主教练博拉·米卢蒂诺维奇曾说:“态度决定一切。”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他带领中国足球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杀入世界杯的决赛。态度的重要作用由此显现。同样,在企业中,员工如果没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就根本不可能做到敬业。

实践证明,能够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员工几乎都拥有端正的态度,因为他们能从工作中学到比别人更多的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这些正是他们向上发展的基石。

员工在工作中端正态度,有利于企业发展,但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员工本身。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一个端正的工作态度是任何人取得成功的前提。当散漫、马虎、不负责任的做事态度深入一个人的意识和潜意识里时,他做事就会随随便便,如果这个人一直保持这种工作态度,成功的几率必然十分渺茫。因此,管理者必须下大力气帮助员工端正工作态度,为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打下基础。

二、干一行,爱一行

任何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一个不重视自己工作的员工绝不可能尊重他人,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只有把职业当成事业,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才会去钻研、去努力、去探索,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唯有那些对事业怀有高度敬业精神的人,才能成就事业。

“干一行,爱一行”就是要爱岗敬业。有句话说得好:不爱岗就会下岗,不敬业就会失业!爱岗敬业具体说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

一个工作岗位,既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每个人都希望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同时还要求工作环境好、待遇高。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找到理想职业的人必定是少数,对于多数人来说,必须面对现实,从事社会所需要而并非自己向往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就很难干好这一行。

很多员工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说不上热爱。管理者应帮助这些员工培养工作的热情,使他们认识到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不断提高能力,自己的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www.chuimin.cn)

三、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很多员工潜意识里会有这样的观念:自己只是老板挣钱的工具,企业效益的好坏与自己无关,没必要为了别人而兢兢业业地干活。员工主人翁意识的缺失,是导致员工缺乏敬业精神的重要原因。

管理者应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员工认识到他们不仅仅是在为企业工作,更重要的是在为自己工作。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员工的薪水肯定得不到保障,弄不好还会失业,最终受到损害的是员工自己。

只要管理者坚持不懈地培养员工的敬业意识,敬业就会变成员工的习惯。员工养成敬业的习惯之后,或许不能立刻显现它的功效,但长久下去企业将会大大获益。

敬业是团队和企业走向成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求得生存的机会,离不开敬业员工的支撑。

敬业意识的强弱决定了执行力的强度,也直接影响到上级政策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有敬业精神,执行力的实施过程才富有生命力。

敬业故事

老木匠晚节不保

一个小伙子十七八岁就进了一个建筑公司做木匠。这个小木匠脾气有点怪,人家别的木匠做活不挑木料,他挑得厉害。比如,人家把梁运过来,他就会说,这种木头不能做房梁,必须用什么什么木头;人家其他木匠开隼歪了一点,用木槌锤几下就敲进去,外表也看不出来,他不成,一定要重新开隼,把原来的木料废掉……

一时间,整个团队怨声载道,不断有人向领导告状。但是,小木匠依然我行我素,和领导讲:“让我干,我就这样干,不让我干,那算了。”对此,领导非常生气,很想把他开除了事。但是领导后来冷静下来想想,觉得把这样的人开除不合适,因为他的那些要求都没有为他自己,而且还给他自己添了很多麻烦,他这样做是为了房子的质量,说到底还是为公司好,把这样的人开除了不利于公司发展。

就这样,小木匠就留了下来,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小木匠变成了老木匠,也变成了公司的品牌。凡是有老木匠参与的房子,客户都愿意买,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房子的质量肯定是最好的,用料也是最好的。

老木匠干到了60岁,还有三个月就要退休了,他知道领导要返聘他,他就提前来找领导,他和领导说:“领导,我给公司干了一辈子,我太累了,我还有三个月就要退休了,我不要接受返聘,我要回家养老,你要让我安度晚年。”

领导听了说:“老木匠,你对公司贡献巨大,我们一定让你安度晚年,但是,你能不能再给我们盖最后一所房子啊?”老木匠一听,生气地说:“领导,你知道盖房子周期最短都要半年,我从来都没有和公司张过嘴,就是要求按时退休你都不给我面子……”

领导笑而不答,反过来给老木匠作揖说:“就算我求你,干完再走吧?”老木匠很生气,一甩袖子走了,而且怎么想也想不通。于是,为了赶快退休回家,老木匠一改以往的态度,无论是用料还是技术,都应付了事。由于老木匠手艺高超,所以5个多月房子就盖完了。

房子盖完后,老木匠又来找领导办退休手续。这次领导爽快地答应了,并从抽屉里面拿出一串钥匙说:“公司董事会早就作出决定,你给公司作了那么大的贡献,公司决定奖励你一套房子,就是你刚刚完工的房子……”

老木匠拿着这串钥匙百感交集:自己一辈子盖的都是最好的房子,但是都是给别人住的,有生以来盖的质量最差的房子,没想到是给自己住的,真是晚节不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