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带出高绩效队伍:优化企业执行力模型

带出高绩效队伍:优化企业执行力模型

【摘要】:第一节企业的执行力模型美国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两位教授的《执行力》一书被引进中国以后,在国内企业界引起了较大反响。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执行力不好,应该从企业内部寻找问题,从自己和员工身上找出路。因此,管理者在员工的执行动机方面负有很大责任。

第一节 企业的执行力模型

美国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两位教授的《执行力》一书被引进中国以后,在国内企业界引起了较大反响。究其原因,我分析道理有三:一是目前市场竞争十分残酷,企业已经不能靠某个部门的单方面能力应对,因而企业的所有能力迫切需要在内部进行整合,形成合力;二是国内企业大多都已经完成了制度建设阶段,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管理平台”,但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制度的理解和运用,普遍存在较大随意性和模糊性,导致员工对许多企业制度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产生质疑,管理平台“风雨飘摇”;三是执行力是横跨管理和领导两大类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是企业管理者最为关切的事情。

一、企业执行力模型的提出

一个企业的执行力与众多因素有关。在纷繁复杂的因素中,我认为,以下五大因素最为关键,属于“纲举目张”之列。这五大因素如下:

(1)员工和自身的执行能力;

(2)员工对企业工作的完成(执行)动机;

(3)员工日常的工作(执行)态度;

(4)企业的制度平台建设;

(5)管理者的领导力

它们的关系可以通过下图来表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企业制度的有效控制和管理者的有效促进之下,员工的执行能力将促进其执行动机的产生,进而端正执行态度,最终将执行力有效落实。

二、员工的执行能力

一般认为,企业各阶层的执行能力基于企业人员的素质和经验,也与现代化手段有关,即:执行能力=人员基本素质+工作经验与心得+有效掌握与运用管理工具+有效掌握与运用技术。

首先,素质不够的人,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就应该把住关。在工作岗位上的培养,是要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而不是提高他们的素质。这个观点很重要。一般来说,总犯低级错误的人,素质相对较低。什么叫做低级错误?就是反复犯,反复讲却仍然犯的错误。

另一方面,“活好还要家什妙”,也就是说,现代管理工具的掌握能力非常重要。如果员工不会,或者掌握现代工具的能力很低,那么,这个员工即使再努力,他的工作也只能是3分,连4分都达不到。因此掌握现代工具是企业员工的一项基本技能。

很多管理者在谈到员工的执行能力时,总是希望借助外部力量来改变,实际上这是无法做到的。因为,本企业的工作流程当然是本企业的员工和自己最清楚,每天执行的工作多数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在这种状态下,没有任何外力能比自己内部的培养、培训、思考、改进和提高来得有效。

在企业管理中,执行力不好,只有自己求自己。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执行力不好,应该从企业内部寻找问题,从自己和员工身上找出路。

三、员工的执行动机

一个人仅仅会做还无法完成工作,还要有工作意愿(动机),即要“肯做”。所谓的“肯做”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尽一切努力与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而且,如果是基层管理与操作人员,还一定要有挽起衣袖来做事情的实干精神。

在不少企业中,有些人执行能力很好,但却不是企业的骨干,反而成为与管理层作对的“意见领袖”。其实这样的人还不如没有执行力,因为执行力是有方向性的,他的力的方向和管理层背道而驰。(www.chuimin.cn)

员工的执行动机来源于他对企业的判断,而这个判断并非马上就能形成,这是由该名员工在企业中的自我定位决定的。员工对企业的判断,来自于管理者和员工的互动。管理者如果能够让员工感到公平,那这个员工在企业中的幸福指数就会比较高,因为他知道,只要他按照企业所指引的方向工作,就会获得企业的青睐和关照。因此,管理者在员工的执行动机方面负有很大责任。

为了提升员工的执行动机,管理者有三方面要做:一是做好制度设计,特别是奖惩制度,形成企业内的正确行为导向;二是树立执行力的典型,让员工有制度上的参照标准;三是加强领导力,特别是加强非正式的领导力,即专业权力和领导者个人魅力。

四、员工的执行态度

执行态度即对待工作的态度与标准。据说,中国最好的报纸之一《南方都市报》有一个口号,叫做“态度决定高度”。的确,如果一个人会干,也想干,但态度不认真、不端正,那他的执行力最多也就五六十分。

我在大学教书,经常看到一些男同学,很聪明,但是一考试只有六七十分,为什么?因为他们秉承“六十分万岁”的原则,能够及格就可以了。

2009年,我教两个班的“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是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大家都知道,管理学原来主要讲的是四大环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大多数内容是定性的,定量的东西很少,都是概念性、论理性的知识。

到了期末考试,有一个男同学竟然只考了38分。我很诧异,这样的课程,自主发挥的余地很大,怎么会这样呢?于是我把他的卷子拿出来复查,结果发现,他很多题目只写了个题号,连一个字都没有写,当然很多题目只能得零分了。

我很气愤,就通知班长把这个同学请到我的办公室。我把他的卷子拿出来给他看,问他为什么一个字都没有写。他说他没来上课。我问他为什么不来上课,他说他没有时间。

我听了他的回答,既诧异又气愤,一个学生说没有时间来上课,与一个工人说没有时间做工,一个农民说没有时间种田,一个军人说没有时间站岗不是一个意思吗?在我的追问下,他才说他是一个技术水平很高的电脑操作者,每个月的外快收入有二万元。显然,这个孩子很聪明。

这个班里面还有一个女同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次下课,我收拾教案准备离开,这个女同学叫住我,说:“老师,你刚才讲横向和纵向,我没有明白,什么是横向纵向啊?”我听到这个问题,人都僵住了,心想:这哪是大学生问的问题啊,因此没有好态度地马上回答她说:“你现在站着就是纵向,躺下就是横向。”结果旁边的同学一下就笑了,这位同学脸马上就红了。回到办公室后,我心理忐忑不安,对自己刚才的态度悔疚不已。于是,马上请这个同学到我办公室来,并向她道歉,我还特别画了一个坐标轴……

后来我记住了她的名字,开始关注她:每次上课她都坐在靠前的位置,非常认真地听课,考试的时候,她的管理学得了93分。

一个38分,一个93分,哪个人聪明?但是为什么那么聪明能干的人,成绩却那么差,为什么不那么聪颖的人成绩反而那么好?

没错,就是态度!态度决定高度。用到执行力上就是:执行能力、执行动机、执行态度,决定了一个员工的执行力。

五、对执行力的有效控制

在企业中,员工的执行力是好还是坏,到位还是不到位,由企业内的管理平台控制。当然,这个平台是由企业各种规章制度组成的。管理者不仅要好好塑造这个平台,还要不断维护这个平台。

企业的这些基本制度包括营销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设备管理制度、采购制度,等等。这些制度搭建成了企业日常运作的基本管理平台,而这个管理平台的搭建有三个原则:一是制度的系统化,即各项制度配套有机联系,形成整体,制度和制度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反映企业的根本需求和管理层意愿;二是制度的一致化,它反映管理层对企业内部公平的强烈感知,凡是企业管理层能够一碗水端平的,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态度都比较好;三是制度的权威化,它来自于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制度的熟悉和认知程度,如果一项制度管理层都不熟悉,谈何执行?又或一项企业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因人因事,频繁修改,这样的制度还是不要为好,以免员工认为企业是因人而设计制度,而不是因事而设计制度。

执行力有效控制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纠偏”,也就是,管理者用制度和标准动态的调整执行者的行为和控制事情的发展不偏离正确轨道。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的有效控制就是不断地纠偏。在管理风格上,管理者应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行动而没结果、面对不良的结果不改善与不处理等现象。

六、对执行力的有效促进

对执行力的有效促进是管理者行为,或者说是领导行为。这就好比一个交响乐团,大家都是音乐家,但还是需要有人指挥。因为,虽然没有指挥大家也可以演奏出动听的乐曲,但节奏可能会出问题,强弱可能把握不好,情感不能充分表达……所以需要领导来统筹,关于领导力方面的问题,前面已经论述过,这里不另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