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带出高绩效团队:破窗理论引发危机思考

带出高绩效团队:破窗理论引发危机思考

【摘要】:第一节由“破窗理论”引发的危机思考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可能源于对细小事件的不够重视,人必须具有危机意识,对“第一扇被打碎的玻璃窗”应采取积极警觉的态度,并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玻璃窗”。

第一节 由“破窗理论”引发的危机思考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一周之后仍完好无损。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数小时车就不见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在这项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窗户玻璃,而又没有及时得到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窗户的玻璃。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可能源于对细小事件的不够重视,人必须具有危机意识,对“第一扇被打碎的玻璃窗”应采取积极警觉的态度,并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玻璃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可以发现一些类似“破窗理论”现象:当你拿着垃圾,不知道往哪儿扔的时候,如果你发现走廊边有一小堆垃圾,你便会把垃圾扔到那里;当有一个人带头摘取商店门口摆放的鲜花,其他人就会纷纷效仿,将花篮中的鲜花一抢而空……

“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它对企业管理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拿一个团队来说,如果个别成员出了问题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问题就会扩大化,最终发展到了难以解决的地步。

也就是说,“破窗”行为不能及时被纠正,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危机。

在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任何企业都不能保证自己在任何时候都立于不败之地,及时发现并修好企业破碎的“玻璃窗,”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是明智之举。

这就要求管理者在日常的员工管理中,注重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发挥员工主动性、创造性。管理者在培养员工危机意识时必须认识到几点。

一、树立危机管理意识,使员工不想“破窗”

企业应设立危机预警系统,使企业能根据预先显现的危机信号,及时发现破窗或即将破碎的那块玻璃窗。管理者应加强员工危机意识培训,使团队形成良好的危机文化氛围。当员工们缺乏危机意识时,就会轻视对手以及漠视竞争压力。

许多著名公司曾经因为忽视对员工危机意识的培养,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电脑界的蓝色巨人IBM公司当年在小型电脑上的“惨败”就是一个鲜活的实例。

IBM公司在大型电脑的研发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型电脑也为IBM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就在IBM公司为自己取得的辉煌欢呼雀跃时,消费者已经开始关注和青睐小型电脑。然而,IBM公司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并不予理睬,依然把重金投入大型电脑的研发,对小型电脑的态度比较冷淡。IBM公司根本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降临,最终当小型电脑风靡全球的时候,也就是IBM“惨败”的时候。(www.chuimin.cn)

管理者在向手下员工灌输危机意识时应做到:必须将目前存在的危机状况告诉企业全体员工,使员工有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激发员工斗志,使大家无所畏惧;积聚大家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寻找危机突破口。

二、健全危机管理制度,不给“破窗者”机会

很多企业虽然已认识到建立危机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但在制度建设方面并不理想。管理者应建立应对危机的组织,并制定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策略和计划,从而确保危机汹涌而来时能够理智冷静,胸有成竹地应对。

维护制度对于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任何一个违反制度的行为,哪怕是极其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行为都会对管理秩序造成损害。违反程序的结果往往是造成无序,破坏约束机制,不仅有害于企业,也有害于自己。因此,企业管理者要高度警觉那些看似偶然的、轻微的违章。管理者在维护制度上要起到重要的榜样和监督作用,保障制度的一贯有效性。当危机管理制度十分完善时,破坏者将无机可乘。

三、对“小奸小恶”小题大做是绝对必要的

管理者应教育员工“勿以恶小而为之”,对员工的“小奸小恶”行为要及时根除。管理者可以把这些“小奸小恶”作为典型,组织员工进行讨论和学习,这样可以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对其他员工起到警醒作用。

管理者对员工的“小奸小恶”行为,要引起充分的重视,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积重难返。如果对“小奸小恶”不作出及时处理,就可能演变为“大奸大恶”。对于那些触及核心价值观念的“小奸小恶”小题大做是绝对必要的,决不能姑息养奸。

四、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危机发生后,管理者是否可以任由它发展?当危机发生后管理者是否可以撒手不管?当然不行,危机应对越晚,损害会越大。出现危机后,管理者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努力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玻璃”才是应对危机的明智之举,否则“剩下的玻璃”将会接连被打坏。

每个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困难,这些困难会给企业带来危机。面对危机,有的企业遭到失败,但有的企业却把它转化为发展动力,让它激励员工的士气,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遇到危机并不可拍,可怕的是员工危机意识淡薄。

危机意识不但可以医治员工的惰性和自满,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推动力。富于前瞻性、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危机意识,可以有效引导员工发展,强化团队凝聚力,提高员工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