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目标管理,工作量化培养优秀员工不难,只要完善好制度平台,让员工长期在平台上运作,就会产生好的人才。首先,在科学管理方面,制度化、标准化、模板化、精细化在企业管理中得到极大的强化,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这方面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也就是说,效率与技术是不断硬化的趋势。一般来说,在目标管理的三种方法中,最常用的是第一种。......
2024-02-23
第一节 目标管理是程序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提出了“目标管理”这个概念,此后,目标管理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彼得·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恰恰相反,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
目标管理是指管理者围绕企业的发展确定相关目标,并对目标的开展与执行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建立高绩效团队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团队才会看清要努力的方向。目标是团队存在的理由,也是团队运作的核心动力。
明确的目标是优秀团队共有的特点。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必然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企业目标,把这个目标分解成一系列的子目标,并把这些目标融入每一个员工的心中,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中。
但是,现在有些企业管理人士否定目标管理,推崇戴明管理,所谓戴明管理,就是运用统计学过程控制学(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和统计工程学(Statistical Engineering),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模式进行分析,寻找出最佳运作模式。
他们认为,企业是一个为实现目标组织起来的系统,就像一辆汽车,它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决定了它的速度,要想提高极限速度,只有改进系统,而奖罚驾驶员只会损坏汽车,这就是为什么要放弃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原因。目标管理、目标、评分或排名绩效考核(控制管理)无法做到公平准确,如果目标不恰当,就会制造谎言、失败者、恐惧、不公平、怨气、不合作、不帮助、破坏团队精神和领导力。
我认为,目标管理与戴明理论都很有道理,但是不能片面地看待企业管理问题。的确,目标管理的困难在于合理目标的确定,而戴明理论的成功在于精确地描述了生产过程,成为范式。遵从这个范式,而非遵从不切实际的目标,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从行为科学的角度而言,人是需要目标牵引的,没有目标,而且没有一定压力的目标,人们很难产生好的工作状态。导致很多团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标定得模棱两可或没有将目标有效地进行具体分配。
目标是在一定时期内团队活动期望的成果,是团队使命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化,是衡量团队活动有效性的标准。由于团队的整体目标是个体目标的有效组合,因此,只有当团队中各个成员的目标实现,团队目标才可能实现。
但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员工的目标意识很淡薄,很多管理者对此一筹莫展。如何使全体员工、各个部门积极主动、想方设法为企业的总目标努力工作是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关键。管理者可以运用有效的方法使员工具有目标意识。管理者在目标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和依靠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可以从两方面来实现。
一、共同制定目标
在绝大多数企业里,制定目标只是企业高层的事,而与普通员工无关。通常情况下,员工在某项企业决议计划出台之前是毫不知情的。然而在目标制定后的第一时间里,员工却被要求立刻彻底高效地执行。在目标制定过程中,员工完全是被动的任务接收者,管理层只是将自行设计好的目标和工作任务强加给员工,在员工对这些强加的目标充满抵触的情况下,员工及其部门的绩效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弄不好,的确还会出现如戴明所说,员工弄虚作假,欺骗企业的情况。
目标管理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的关系,这就要求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制定目标。(www.chuimin.cn)
目标是工作的导向,让执行者参与目标制定,有利于目标的接受与实施。员工参与目标制定后,就会为实现这个目标全力以赴,因为目标实现会使他们拥有成就感。
员工由于工作在第一线,所以对实际工作中的细节更清楚,也更了解具体困难,这是领导所缺少的。因此,员工的参与将使制定的目标更加实际、有效。制定目标的过程既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又是不断沟通的过程,这有利于全体员工达成共识。在员工参与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上级要尊重下级,平等待人,耐心倾听下级意见,帮助下级发展一致性和支持性目标。
据说,韩国一家公司实施了一种独特的管理制度——一日厂长制。公司每周一会挑选一名职工做一天厂长,在这一天里,各部门主管都要向这个“一日厂长”汇报工作情况,一日厂长还拥有处理公务的权利。
那一天,呈报厂长的所有文件必须经一日厂长签名批阅,厂长如果要更改其意见必须先征求他的意见,不得擅自更改。他有权对工厂的管理提出批评意见,各部门的主管必须听取其批评意见,整理好的批评意见将在干部会议上宣读,经过大家讨论及改善后正式在部门实行。
一日厂长制通过员工对企业管理的深度参与,增进了员工对企业制定目标和计划流程的了解,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当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介入目标的制定后,他们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目标的内涵,明白目标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应在哪些方面为实现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每位员工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对整个组织的价值贡献,所有成员目标一致,共同努力,才能获取巨大成功。
二、确定彼此责任
很多管理者抱怨:企业的目标制定得很明确,制度也制定得很完善,可员工的工作态度就是不积极,员工在工作中经常推诿、扯皮。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企业中的员工缺乏个人责任意识,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管理者就必须明确彼此责任。
团队就像一台运转的机器,由许多零部件组成,虽然每一个部件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但都承担着确保整台机器的良性运转,提供充足动力的责任。如果有一个部件出现故障,直接会影响到整台机器的良性运转,甚至瘫痪。很多人都知道木桶理论,木桶装水多少要看那块短板,在团队中也一样,如果那块短板没有处理,或者处理不好,他与长板差距越大,组织的浪费越大。这是木桶原理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权责分明是团队高效运作的前提。目标管理要求团队在目标确定后,明确成员分工,确定成员的责任。目标管理要求每一个分目标都有确定的责任主体。因此预定目标之后,需要重新审查现有组织结构,根据新的目标分解要求进行调整,明确目标责任者和协调关系。部门主管要对部门的业绩负总责,部门中一些主要或关键任务应由主管承担或负责。部门成员的目标是主管目标的延伸和进一步细化,因此主管要明确下属的职责。
目标管理要求管理者应该定期向员工通告目标的完成情况,让他们感受到目的阶段性到达带来的欢愉。让他们对照标准衡量自己的工作成果,看他们的工作是否符合目标的要求。反馈的信息将帮助员工,更好地把握工作进程,及时作出调整和改变。当管理者和员工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个目标,整个团队的业绩、荣誉、成就感都会得到提升。
目标管理使得管理者有更多的时间以从事计划与思考,也让下属有更多学习、发展的机会。所以,目标管理是有效发挥团队合作、提升团队绩效以及培育下属才能的领导方式之一。
有关带出高绩效队伍的文章
第一节目标管理,工作量化培养优秀员工不难,只要完善好制度平台,让员工长期在平台上运作,就会产生好的人才。首先,在科学管理方面,制度化、标准化、模板化、精细化在企业管理中得到极大的强化,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这方面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也就是说,效率与技术是不断硬化的趋势。一般来说,在目标管理的三种方法中,最常用的是第一种。......
2024-02-23
第一节企业核心员工中的“人财”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资本、人力、时间是企业的三大资源,但真正的资源只有一项,就是人。”核心员工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人财在我国并不是虚幻的名词和概念,只是存在于社会和企业中的极少数群体中。我从多年EMBA课程教学和做企业咨询、培训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人财”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企业目前渴望的“人财”大概有五类。营销高手是企业最耀眼的人财。......
2024-02-23
第七节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流程管理精益求精据统计,我国企业人均工作时间每年要比荷兰人至少多1000小时,而企业人均单位时间内创造的财富,还不到最高值国家的1/6。这样的管理思想,是推行精益生产方式成功的关键所在。意识决定着行为,要想推行精益生产方式,首先要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否则,很难收到效果。......
2024-02-23
自我否定是一个改进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一生就是自我否定的一生,他辉煌的一生与他具有自我否定的精神密不可分。爱迪生正是在自我否定的精神指导下一步步走向了完美。通过自我否定,松下电器公司的产品不断革新升级,引领市场的发展潮流。同时管理者应把自我否定的意识灌输给员工,提高员工的上进心。......
2024-02-23
执行必须到位,这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公认的理念。员工做到执行到位,绝非一人之力或一时之功可为,需要团队的其他成员共同配合和给予帮助。究其原因,这和执行者自身的素质密切相关。......
2024-02-23
第一节培养自觉创新意识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提升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创新意识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成功要素。管理者不仅自己要时刻保持创新意识,还要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带动员工一起创新。一个企业,能否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取得成功,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2024-02-23
第一节提高员工的情商提到员工的核心能力,首先要有一般能力,也就是素质。素质无关于职业,有一定的大众标准——智商和情商。对于员工来说,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匆忙而懵懂,缺乏对情商的认知,所以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认识情商,提高情商。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能够察觉的情商观念均以自我认知为开端。为下属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方便了领导与员工的时常交流,还能够帮助他们提高情商以及工作效率。......
2024-02-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