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企业核心员工中的“人财”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资本、人力、时间是企业的三大资源,但真正的资源只有一项,就是人。”核心员工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人财在我国并不是虚幻的名词和概念,只是存在于社会和企业中的极少数群体中。我从多年EMBA课程教学和做企业咨询、培训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人财”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企业目前渴望的“人财”大概有五类。营销高手是企业最耀眼的人财。......
2024-02-23
第二节 用价值观融合手段,把团队成员间的矛盾冲突减到最小
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影响着企业员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和经营目的以及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准则。
许多成功企业,其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够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企业文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企业全体员工在价值观上能够达成一致。企业的目标越大,就越需要统一核心价值观、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个人行为与企业行为统一起来,使企业制度规范为行为规范,变外在约束为内在约束。
企业价值观正确与否以及能否被全体职工所接受,直接关系到企业命运的走向。“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说:高尚的企业价值观可以把全体员工的思想引导到自身意想不到的高境界,产生意想不到的激情和工作干劲,这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根本。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斯也曾指出:大多成功的企业,源于员工能够分解、接受和执行企业的价值观,认为企业的成败取决于价值观的正确性及其清晰度。
一般而言,管理层与员工个人之间的价值观差异越大,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小,存在的分歧、矛盾就越多,工作和交往中的阻碍、争执和冲突也就越频繁;反之,价值观差异越小,就越容易达成共识。管理者在塑造企业文化时,不能将企业和员工的价值观剥离开来考虑,不能只考虑企业的价值观而忽视员工个体的价值观。因此在发展企业文化时,管理者必须了解员工的价值观并且吸收其精华,建立起员工认可和拥护的价值观。
前面讲过,管理层的价值观和员工的价值观不一致性大于一致性。所以管理层与员工的价值观必然存在矛盾。但管理者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把价值观的矛盾冲突减少到员工能够接受的程度。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提炼共同价值观的内涵——企业内的理念识别
企业理念识别是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综合体现,是企业经营的观念和指导思想。松下幸之助在回顾自己的经营活动时说:“在60多年的企业经营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经营理念的重要性。一个公司在经营理念上必须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基本想法。”在他的倡导与影响下,松下公司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松下理念”。IBM公司把“尊重个人”作为其理念。麦当劳的企业理念是“时间、质量、服务、清洁、价值”。下表是三家著名企业的经验理念:
当然,要想把自己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提炼出来,还必须依靠科学方法和员工最大限度的参与。具体做法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成立企业文化研究小组之类的运营团队,组织你的团队开始调查分析现有文化状况,了解企业的文化历史和环境条件,以一定的标准来诊断公司文化建设现状。这里我们提供给读者一个判断自己核心价值观的七大要素如下表:
企业核心理念定位的七大要素(www.chuimin.cn)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将在多大程度上涉及这七大要素,以及在员工、市场、行业、企业家等综合因素下,可以把这七大要素归结为理念的“强度”如何。
第二步,分析公司的行业特征、使命、远景与战略,通过对“企业文化七要素”的界定,对组织的核心理念进行再定位;第三步,成功定位企业文化之后就可以提炼科学、简练、准确的核心价值观了,这就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
二、不断“灌输理念”,潜移默化地“洗脑”
很多企业的员工一大早就在操场上或唱,或跳,或喊口号。他们唱的是什么?喊的又是什么?这就是企业经过反复提炼而成的企业理念。
其实,管理者要求他们反复演绎、反复诠释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地给员工“灌输”,希望员工能够和自己的价值观一致。
在我们进行灌输的时候,员工会不会反感呢?反感是肯定的,因为员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但是通过反复灌输,员工的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被管理层改变。这无疑对企业的发展大有益处。
三、理念落地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不是靠理念,也不是靠思想,而是靠制度。所以我们要把给员工灌输的理念变成制度,理念是靠制度落地的。
我们在进行制度设计的时候,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分制度模块推进。我们来看下图:
在上图中,最为重要的是“员工形象标准”的塑造,我们把理念变成约束员工行为的制度,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方面作出反应。特别是在员工招聘(选择)、员工绩效考核、日常表现评估、补偿和奖励、职业发展、员工培训方面,依据制度完善员工,描绘出企业优秀员工的雏形,并不断从企业制度实践中找出活生生的员工榜样,给以重奖和提升。长此以往,就会在企业中形成基于先进理念的正确的“行为导向”,这是我们管理者梦寐以求的。如果我们长期坚持这样做,管理者的想法跟员工的想法将逐渐趋于一致,当管理层思维变成员工思维,形成员工习惯时,那么我们对下级的管理岂不变得更容易?
有关带出高绩效队伍的文章
第一节企业核心员工中的“人财”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资本、人力、时间是企业的三大资源,但真正的资源只有一项,就是人。”核心员工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人财在我国并不是虚幻的名词和概念,只是存在于社会和企业中的极少数群体中。我从多年EMBA课程教学和做企业咨询、培训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人财”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企业目前渴望的“人财”大概有五类。营销高手是企业最耀眼的人财。......
2024-02-23
第七节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流程管理精益求精据统计,我国企业人均工作时间每年要比荷兰人至少多1000小时,而企业人均单位时间内创造的财富,还不到最高值国家的1/6。这样的管理思想,是推行精益生产方式成功的关键所在。意识决定着行为,要想推行精益生产方式,首先要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否则,很难收到效果。......
2024-02-23
自我否定是一个改进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一生就是自我否定的一生,他辉煌的一生与他具有自我否定的精神密不可分。爱迪生正是在自我否定的精神指导下一步步走向了完美。通过自我否定,松下电器公司的产品不断革新升级,引领市场的发展潮流。同时管理者应把自我否定的意识灌输给员工,提高员工的上进心。......
2024-02-23
执行必须到位,这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公认的理念。员工做到执行到位,绝非一人之力或一时之功可为,需要团队的其他成员共同配合和给予帮助。究其原因,这和执行者自身的素质密切相关。......
2024-02-23
第一节培养自觉创新意识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提升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创新意识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成功要素。管理者不仅自己要时刻保持创新意识,还要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带动员工一起创新。一个企业,能否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取得成功,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2024-02-23
第一节提高员工的情商提到员工的核心能力,首先要有一般能力,也就是素质。素质无关于职业,有一定的大众标准——智商和情商。对于员工来说,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匆忙而懵懂,缺乏对情商的认知,所以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认识情商,提高情商。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能够察觉的情商观念均以自我认知为开端。为下属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方便了领导与员工的时常交流,还能够帮助他们提高情商以及工作效率。......
2024-02-23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同时也是一种随时准备奉献的精神体现,更是一种力量。以蒙牛集团为例,更好的发展和更强大的实力使蒙牛能够为客户、员工、社会提供更好的回报,而这一切都源于感恩,又回归于感恩;都始于责任,又回归于责任。这就形成了蒙牛的“感恩——责任——财富”的价值循环。......
2024-02-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