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的读者群是由期刊本身的性质和内容范围决定的。通常,我们从期刊的自我介绍中可以得到有关期刊本身的性质和内容范围的信息。建议在某个领域初次发表论文的作者比较该领域内几种不同期刊的上述信息,找到最适合自己论文内容和读者群的期刊。还有另一个更加简单的方法,作者可以选择自己经常阅读的文献所发表的期刊,因为既然这些文献与你的研究工作密切有关,那么其所在的期刊的内容范围应该适合你的论文内容。......
2023-07-08
第三节 诗圈与读者群
古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现实生活中,读者队伍正如黑格尔所说,他们“在文化教养,兴趣,习惯的文艺趣味,嗜好等等方面都各不相同”(9),正是这种各不相同使读者能划分为不同群体。但读者之间也存在着文化教养、经历、习惯、兴趣比较接近的情况,存在着审美经验的某种程度的一致性,正是这种一致性,才使不同的读者个体有可能结合成一个接受视界大体相近或相似的读者群。这是划分读者群的客观依据。
诗歌读者群的形成有诸多不一定是同一层次的原因,因而对读者群的划分标准也是多样的。
最高层次的划分是诗圈的划分。所谓“诗圈”,狭义的讲,是指那些有一定宗旨的诗界人士的有组织或无组织的聚会、集合、接触、交往方式,构成一种宽松的圈子;广义的讲,是指文化层次、教育、素养、趣味相似,社会人生态度相近的读者,不一定举行沙龙、集会,甚至可以天南海北,素不相识,但是,共同的或相近的文化心理结构把他们联结在一起,在社会上构成一种相近的文化倾向、要求与心态,这些人就被划分为广义的“诗圈”。诗歌读者群应当按广义的“诗圈”来划分。一般说来,同一圈内的人们,往往属于同一个读者群,或分属于虽非同一个、但却比较接近的若干个读者群。当然,反过来也有同一个读者群中的人分属于相近但不同的诗圈的情况。
诗圈一般可分为高层次、中间层次和低层次三大层次,每一层次中又可分若干类型的圈子。这里只就与三大层次的诗圈相对应的三大层次的诗歌读者群谈一下。
一般说来,高层次的诗圈指那些有着相当高的文化程度,知识面较宽,文化视野较开阔,具有较高雅的审美情趣与一定的诗歌艺术鉴赏能力的人群。这样一个圈所组成的读者群,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比较高,他们期待诗歌作品具有较大的思想容量和较高尚的情志,对生活有真知灼见、有独特发现,能给人以较深刻的启示;在诗艺上希望作品有追求、有创新,形式上能精雕细刻,力求有所突破,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从而能给人以较高雅的审美享受和精神乐趣,而不仅是感官的愉悦和刺激。这样一种接受要求可以说是“阳春白雪”。与此相反,低层次的诗圈是指那些文化程度较低、知识面较窄,文化视野较褊狭,审美趣味较低俗,诗艺素养较欠缺,欣赏能力较薄弱的人群。这样一个圈中的读者群,一般说来诗歌阅读的要求较低。他们并不追求作品有较高的思想情操境界,也不期待从作品中获得某些对生活的真知或人生的启示,更不善辨识艺术上的良莠优劣、粗细文野,而满足于从某些带有新奇和刺激性的书写之中获得某种纯消遣性的快乐,消遣是他们阅读诗歌作品的主要目的。这种接受要求可以比作“下里巴人”。中间层次的诗圈则是介于高低两个层次之间的人群,他们的组成较为复杂,有的比较接近于高层次,有的则比较接近于低层次。这个读者群,总起来说,有一定的文化水准和知识面,有一定的艺术常识和阅读能力,但都不高不精,平平而已;他们对作品的阅读,倒也不全停留在纯然消遣或寻求刺激上,他们也要求作品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魅力,能给人以某些教益,给人以某种审美的愉快,但他们对诗歌作品也没有更高的要求,对低层次的接受要求也不决然排斥。这是一个中介层、过渡层。
上述这种三个诗圈和读者群层次的简略描述,肯定是不那么准确、科学的,只是大体勾画个轮廓而已。从数量上看,这三个层次从高到低,人数是由少到多,呈金字塔形。低层次的读者群数量最大,涉及面最广;高层次的读者群人数最少,是诗歌接受的精英,代表着一个时代读者的阅读水准;中间层的读者群人数也居中,且呈两极分化趋向,或向高层次靠拢,或向低层次贴近,不是那么稳定。就三个层次的阅读个体而言,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低层次可以升入中间层次,甚至可能跃入高层次;高、中层次自然也不是不可能降到中、低层次,但一般说来,阅读队伍素质总是趋向于逐步提高的,由低变高可能性大,由高变低则可能性小。
除了大圈子的划分外,还可以有以下几种划分读者群的尺度(在每一层次的文化圈内也可按某些尺度再加以划分)。
一是民族。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内,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大都也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各民族之间的读者,即使处在同一文化层次上,其审美经验、习惯、情趣的差异都是巨大的。所说,实际上,就民族特性而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读者群。譬如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原先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较低阶段,他们的神话文学相对比较发达,另外纯朴的口头诗歌(劳动山歌、情歌)也深入村寨,家喻户晓。这些民族的读者富有想象力,往往人人都会作诗对歌,可以说是淳朴的、有泥土气息的诗的民族;又如藏、蒙族在高山草原上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培育起了一种剽悍的英雄气质,他们流传下来的口头文学——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所歌颂的无畏精神成为这两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的一个独特的文学接受标志。至于中西之间民族文化的巨大差异,更造成了极其不同的审美习惯和视界,形成了叛然有别的诗歌接受群体。
二是地域。由于地理环境不同,以及在不同地域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模式不同,也造成不同地域的读者群的差别。首先,最大的地域差别是城乡差别(不是经济或分工意义上的差别),都市与乡村处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都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不同模式(即使在发达国家城乡经济的差别基本上消除之后,仍有两种不同形态的文化),也造成了具有不同欣赏要求的读者群。其次,由于地域的自然条件的差别,以及与此差别有关的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与特点,造成了各地域间的文化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诗歌读者群。
三是职业。在划分读者群方面也是一方面的标尺。不同的职业,实际上是不同的劳动、工作方式,不同的行为、思维方式。长期的职业差别会造成人们性格、视野、兴趣、心理上的种种差异,这种差异也会微妙地影响到诗歌接受上,有时会影响到读者群的组合上。最大的职业区别莫过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是体力劳动者,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他们之间的差别很大,在诗歌阅读的需求上显然不同;工人与农民虽都是体力劳动者,但其职业差别甚巨,社会生产条件大不一样,一个是社会化大生产,一个是集体或家庭的小生产,所以他们的文化视界与精神需求差距很大,反映到诗歌接受上,审美眼光也不一样,总起来说,工人较易接受具有现代意识的诗歌作品,农民更乐意阅读有传统特色的诗歌作品。工人内部,产业工人与非产业工人,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工人,重工业与轻工业工人等等,也都有某些不同的接受特点,虽不一定独特到足以构成独立的读者群,但也多少影响到读者群的组合。知识分子中,文艺界人士与大专院校师生,教师中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之间,也都有很大差别,有时在诗歌接受上差异相当明显,这也是形成不同读者群的因素之一。
四是年龄。年龄所造成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心态的差异,是不同读者群形成的又一重要原因。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制度的国家里,这都是一个划分读者群的最普通尺度。各个年龄层的读者都有自己的文化心理特点与需求,因而分为不同的读者群是再自然不过的。少年儿童读者群、青年读者群、中年读者群、老年读者群各有自己的审美心理和期待视界,各有自己的艺术爱好与精神寄托,正如各年龄层都有自己服饰打扮的独特要求一样。近年来人们常说的老、中、青之间的“代沟”,其中有些是由年龄引起的文化心理上的“代沟”,是不可能也不必填平的。在诗歌接受上,以多姿多彩的适合于各年龄层的作品,满足他们的各自需要就是了。
上面所举划分读者群的几个尺度恐挂一漏万,并不完全。这些尺度实际上也是读者群形成的多元因素。而这些因素并不全处在同一层次或角度上,而是从各个层次、各个角度即以多维视野去作全方位考察才能发现的。正由于多元因素的交叉作用,所以读者群的组合形成的实际情况也是极复杂的;而且,各读者群也处在不断的分化与组合中;因此,我们不能仅用上述因素中的某一个作简单化的判定,否则,必然会犯削足适履、以偏概全的错误。(www.chuimin.cn)
读者群的问题,涉及一个时期某种阅读趣味、欣赏心理上升为“时髦”的潮流,而造成某些作品一时“走红”等重要诗学现象,所以,值得我们予以重视和研究。
【注释】
(1)〔英〕泰勒:《原始文化》,转引自庄锡昌、顾晓明等编:《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9~100页。
(2)同上,第116页。
(3)亚里士多德:《诗学》第六章。
(4)缪朗山:《西方文艺理论史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6)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卷三·叙小修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7)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六三》》,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8)梁启超:《饮冰室诗话(自由书·惟心)》第二册,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有关接受诗学的文章
期刊的读者群是由期刊本身的性质和内容范围决定的。通常,我们从期刊的自我介绍中可以得到有关期刊本身的性质和内容范围的信息。建议在某个领域初次发表论文的作者比较该领域内几种不同期刊的上述信息,找到最适合自己论文内容和读者群的期刊。还有另一个更加简单的方法,作者可以选择自己经常阅读的文献所发表的期刊,因为既然这些文献与你的研究工作密切有关,那么其所在的期刊的内容范围应该适合你的论文内容。......
2023-07-08
改变层次关系可以将现有单元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版图层/器件组成一个独立的单元,也可以将一个单元分解。图3.50 Make Cell命令操作示意图图3.51 Flatten命令对话框Flatten命令为单元层次下移命令,即打散。Flatten命令流程:1)选择想要打散的所有的器件组合;2)选择命令Edit→Hierarchy→Flatten;3)选择打散模式;4)单击“OK”完成Flatten命令,如图3.52所示。......
2023-06-26
陶渊明和阮籍都属魏晋风流中的名士,两个人都有因酒而为官的经历。但在另一方面,两人在饮酒时的状态和对社会的态度又多有不同。首先,饮酒状态不同。“逾多不乱,任怀自得,融然远寄”虽然表面上是写孟嘉的酒态,其实也是陶渊明的自述,他是从本真即内在上享受饮酒的乐趣,这里面不会有功利的心态,也不会掺杂世俗凡尘,是心灵与自然真正的契合。......
2023-11-02
很多人把人脉比作“储蓄”、“存折”,以此来强调人脉资源在每个人一生中的重要性。但你要知道,人脉不是“储蓄”起来就可以万事大吉的。社会上的一些人因交友不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以致自己的前程、理想事业全部化为乌有。不可否认,朋友是每个人人生的一部分,也是人们生活的重心之一。......
2023-08-17
文题三参照本单元学过的任意一首诗,自己仿作一首。如模仿《我爱这土地》《乡愁》,创作一首同题诗歌;模仿《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以“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我看”为题,创作一首表达形式相近的诗歌。写诗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创作的过程,也是一个锤炼生活的过程。前两节句式、结构一致,富有节奏和韵律。可视为“我”在表明决心,思想积极向上,情真意切。......
2023-08-16
必须全面地考察价值或者承诺、影响、权力、货币、物资五个层面的博弈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乃至博弈均衡路径之外的“其他变数”。多层次博弈之间的制衡关系,形成了政府官员的“类新教伦理效应”,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
2023-12-02
不过在洪武末年与建文时期,明代诗坛又曾稍显活跃,明初所倡导的正大高昂的诗风在方孝孺等人那里有了较充分的体现。如果一定要论高下,恐怕赞成高启为明诗第一人者要占多数。他的“诗人之诗”与“士君子言志之诗”的概括,不仅抓住了高启与刘基二人的最大区别......
2024-01-11
(一)《鲁诗》《鲁诗》为鲁人申培公所传。申公,鲁人,是《鲁诗》的鼻祖,他与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同出浮丘伯之门。这是《鲁诗》有明确记载的传承关系。班书明言“元王亦次之《诗》传”,且元王与申公俱事浮丘伯,同一师门,汉人极重师法,所以《元王诗》与《鲁诗》应同属《鲁诗》一系,是毫无疑问的。《鲁诗》因浮丘伯传于申公、楚元王两个系统,是长安《诗经》学中传播最为广泛者。......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