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肖凤文集《繁星》、《春水》导读

肖凤文集《繁星》、《春水》导读

【摘要】:不过,她的《繁星》与《春水》两部组诗,都是她青年时代的作品。《繁星》和《春水》相继在北京《晨报副镌》上发表时,她只有22岁,是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还是个年轻姑娘。难怪她在《繁星》、《春水》里反复吟咏着大海。

繁星》、《春水》导读

一、作者和时代背景

如今的青年作家冰心先生是“文坛老祖母”,这不仅因为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代作家,从“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就开始发表作品;还因为她的生命走过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她1900年出生,1999去世,是我国现代作家群里最长寿的老寿星。

不过,她的《繁星》与《春水》两部组诗,都是她青年时代的作品。《繁星》和《春水》相继在北京《晨报副镌》上发表时,她只有22岁,是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还是个年轻姑娘。

冰心,本名谢婉莹。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0月5日,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当时叫做闽侯县)。父亲谢葆璋先生是海军军官,在小冰心只有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奉命到山东烟台去创办海军军官学校,所以冰心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着父母离开了故乡福州,到了山东省烟台市的大海边。

冰心的童年很幸福。后来她在《寄小读者·通讯十五》中说:“我有快乐美满的家庭。”冰心的双亲都舐犊情深,又都很开明,冰心是父母膝下唯一的女儿,互相恩爱的谢葆璋夫妇给了小冰心足够的父爱与母爱。冰心还有三个可爱的弟弟,他们六人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而居家附近的大海,可以看做是童年冰心的伟大摇篮。大海以它博大的胸怀,和千姿百态、美丽奇幻的容颜,陶冶了童年冰心的性灵与情感。长大成人之后,冰心曾把大海比作她童年活动的舞台,而称她自己为这个舞台上的“独脚”演员。她在《海恋》一文中写道:

我是这个阔大舞台上的“独脚”,有时在徘徊独白,有时在抱膝沉思。我张着惊奇探讨的眼睛,注视着一切。在清晨,我看见金盆似的朝日,从深黑色、浅灰色、鱼肚白色的云层里,忽然涌了上来;这时,太空轰鸣,浓金泼满了海面,泼满了诸天……在黄昏,我看见银盘似的月亮,颤巍巍地捧出了水平,海面变成一道道一层层的,由浓墨而银灰,渐渐地漾成闪烁光明的一片……

这个舞台,绝顶静寂,无边辽阔,我既是演员,又是剧作者。我虽然单身独自,我却感到无限的欢畅与自由。

她在《往事·十三》一文中又写道:“我只希望我们都像海!”

由此可见大海对童年冰心的影响。难怪她在《繁星》、《春水》里反复吟咏着大海。

1911年,烟台海军军官学校发生了汉族学生与少数满族学生(都是北京的贵胄子弟)之间的风潮,北京派来了一个名叫郑汝成的调查员查办此事。郑是谢葆璋的老同学,他背地里告诉谢,近几年来一直有人到北京密告谢是乱党,劝他立即辞职,免得落个撤职查办的下场。谢葆璋同意了。这样,在1911年的秋天,谢葆璋便恋恋不舍地告别了他所创办的海军军官学校,带领全家,辞别了烟台的大海,南下回故乡福州去了。这是冰心懂事后第一次返回故乡。在祖父谢子修先生的大宅院里,在与堂姐妹们的接触中,小冰心换上了小女孩的服饰。过去,在烟台的大海边时,小冰心常常是一身男孩装束的。此时,在女孩儿群里,小冰心也学会了女儿态。正如她以后叙述的:“五色的丝线,是能做成好看的活计的;香的美丽的花,是要插在头上的;镜子是妆束完时要照一照的;在众人中间坐着,是要说些很细腻很温柔的话的;眼泪是时常要落下来的。女孩子是总有点脾气,带点娇贵的样子的。”(《梦》)“这调脂弄粉,添香焚麝的生活,也曾使我惊异沉迷。”(《冰心全集·自序》)

回到故乡之后,11岁的冰心考取了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第一次过上了正规的学校生活。不过她在这所学校里只读了三个学期。

1913年,谢葆璋接到了当时的海军部长黄钟瑛令他北上北京,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的电报,他就立刻启程北上赴任了。几个月之后,这一年的初秋,他的妻子也带着女儿冰心和三个儿子,由孩子们的舅舅杨子敬先生陪伴护送着,来到了北京。

冰心从13岁开始在北京定居,正如她后来在《我到了北京》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我对北京的感情,是随着居住的年月而增加的。”

初到北京时,冰心没有进学校,白天她在家中陪伴有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们,并开始学习着做女红和料理家务。唯一的消遣,是翻着母亲阅读的几本杂志,如《小说月报》、《东方杂志》、《妇女杂志》等等。读书是冰心所热爱的,她在烟台的时候就熟读了《三国志》、《水浒传》、《聊斋志异》、《西游记》等。所以,现在到了晚上,她就给弟弟们讲故事。

一年后的秋天,冰心考入了贝满女中,成了这所教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她发现自己的自然科学知识根底太浅,就下决心要学好一切数理化的功课。她后来在《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一文中写道:“我把精力都放在理科方面,什么代数、几何、三角……尤其喜欢几何,因为我父亲是学航海的,他常常告诉我,对于学航海的人,三角、几何都非常重要,所以我也就很喜欢这些学科。”

中学生冰心的志愿是做一名医生。她所以选定医生这个职业,主要的原因是她的母亲体弱多病。那时的女医生极少,而母亲对于西医男医生的听胸听背等诊断方法又极不习惯,所以冰心就决定长大了学医,好为母亲看病。父亲很赞成她的选择,对她说:“古人说,‘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东亚病夫的中国,是需要良医的,你就学医吧!”(冰心:《从“五四”到“四五”》)

1918年8月,18岁的冰心,以全班最高的分数,从贝满女中毕业,升入了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这既符合冰心本人要当医生的愿望,又得到了她的父母的支持。

正是在这里——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冰心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也是在这里,冰心迎来了震撼全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影响和改变了冰心一生的生活道路。正如她自己后来所说的那样:“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道路。”(冰心:《从“五四”到“四五”》)

众所周知,“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它还是一场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

那时候,各种各样的新思潮涌进了中国的大门——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博爱、无政府主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随着这些思潮的涌入,各种各样的刊物,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出来——《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晨报副镌》、《少年中国》、《解放与改造》、《觉悟》、《语丝》等刊物和报纸,先后创办和流传,给中国的文化界带来了新的气息。

冰心的一位表兄,名叫刘放园的,当时正在北京《晨报》当编辑。他不断地把新出版的《新潮》、《新青年》、《改造》等杂志拿给冰心,鼓励她多多阅读这些杂志和报纸,看看那些有思想的教授和大学生们,是怎样看待和分析社会问题的,尤其是让她多多阅读年轻人的新作,以便让冰心自己也鼓起勇气,努力写作。

冰心当时只是预科一年级的学生,在协和女大的校园里算不上是一名骨干分子,但却因为擅长作文,被选做协和女大自治会的“文书”。既然协和女大的学生会参加了北京女学界联合会,是女学界中活跃的一员,自然而然地,冰心也就成了联合会宣传股里的一名成员。当1919年7月,发生了段祺瑞北洋军阀政府操纵安福系的反动政客,动用警察逮捕积极参加“五四”运动的爱国学生,并导演了一出公审丑剧的事件之后,冰心写出了她的第一篇文章——《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这是一篇记叙文性质的杂感,记述的就是她在审判庭旁听的情况,以及她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从此之后,善良正直的女大学生冰心,开始走出家门和校门,观察社会,观察人生,并开始思索着、找寻着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她也就拿起了笔,开始写作她的“问题小说”。她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连载于1919年9月18日至22日的《晨报》上,用的笔名就是“冰心”。这一年,她19岁。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斯人独憔悴》、《是谁断送了你》、《去国》、《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等短篇小说陆续问世。因为冰心早期的每一篇短篇小说里都提出了一个在当时是很敏感的社会问题,所以她的这些小说也被称之为“问题小说”。

1919年的冬天,已经发表了若干“问题小说”的冰心,与她的大弟弟一起,在他们那个温暖舒适的家里,围炉而坐,欣赏着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弟弟对她说:“你不是常说有时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写成篇段么?其实也可以这样的收集起来。”于是,冰心就开始写作小诗,这就是后来结集出版的两本诗集——《繁星》和《春水》。

1921年暑假,冰心从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毕业。她接受了一些人士的劝告,改行入了文本科,还跳了一个年级。1958年,她回忆起这段往事,还说:“学理科有许多实验要做,比如说生物解剖这一类课程,缺了就很难自己补上。我因为常常上街搞宣传、开会,实验的课就缺了许多,在我对写作的兴趣渐渐浓厚了以后,又得到周围人的帮助和怂恿,我就同意改行了。理预科毕业后,我就报升文本科,还跳了一班。从那时起,我就断断续续地写作起来,直到现在。”(冰心:《回忆“五四”》)

升入文本科之后的第二年年初,《繁星》开始在北京的《晨报副镌》上刊登,从1922年的元旦连续刊登至1月26日,共164首小诗,后来结集,于1923年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是文学研究会丛书中的一本。

《繁星》的姊妹篇《春水》,共收入182篇小诗,从1922年3月21日开始在《晨报副镌》上发表,陆陆续续一直刊登至6月30日。后来作为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一,于1923年5月出版。

冰心写作《繁星》和《春水》的时候,正值“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高潮期至高潮刚刚过去之后。几年前,李大钊、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刚刚发表过“思想启蒙”和“文学革命”等主张。冰心比他们年轻,“五四”运动爆发时还是一名学生,她的家庭环境优裕,就读的又是教会学校。所以,她与当时活跃于思想界的男性作家们不同,她接受的思想除了爱国主义、民主主义之外,还有基督教教义和爱的哲学。在当时那种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社会环境里,冰心成了文学研究会中的一员。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创作主张,在冰心的“问题小说”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只有组诗《繁星》和《春水》,才能更直接地反映冰心这位青年知识女性内心的感触和情思。

冰心坦陈她的《繁星》和《春水》是接受了泰戈尔诗作的影响,这是她最早的两本诗集,也是“五四”时期出现较早的诗歌作品。《繁星》最初在《晨报副镌》与读者见面时,被认为是开一代诗风的郭沫若的《女神》刚刚出版五个月。然而,《繁星》和《春水》的艺术风格,却与《女神》的狂飙突进有着极大的差异。冰心的诗作温柔、细腻,微带着忧愁,微含着哲理,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韵味。

冰心既是一位小说家,又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散文家。她一生勤于写作,关心祖国和人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早期诗作《繁星》和《春水》,不仅是冰心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诗作的代表性作品,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所熟知。

二、内容提要

上面说过,《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地唱出爱的赞歌。

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

在《繁星·八○》里,她这样写道:

母亲呵!

我的头发,

披在你的膝上,

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

她看到了一朵小花,也会联想到母爱: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呵!

你是那春光么?

——《繁星·一○二》

她写了一首小诗,同样会联想到母爱:

母亲呵!

这零碎的篇儿,

你能看一看么?

这些字,

在没有我以前,

已隐藏在你的心怀里。

——《繁星·一二○》

冰心对母亲充满了挚爱与依恋的感情,而对长年生活在海上的父亲,则是又挚爱又崇敬,她对父亲唱道:

澎湃的海涛,

沉黑的山影——

夜已深了,

不出去吧。

看呵!

一星灯火里,

军人的父亲,

独立在旗台上。

——《繁星·一二八》

父亲呵!

我愿意我的心,

像你的佩刀,

这般的寒生秋水!

——《繁星·八五》

父亲呵!

出来坐在月明里,

我要听你说你的海。

——《繁星·七五》

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在《繁星·自序》里,她就说明这部组诗的写作和发表,都“经过三个小孩子的鉴定”。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在组诗《繁星》里,她是这样歌唱的:

青松枝,

红灯彩,

和那柔曼的歌声——

小弟弟!

感谢你付与我,

寂静里的光明

——《繁星·一六二》

小弟弟!

你恼我么?

灯影下,

我只管以无稽的故事,

来骗取你,

绯红的笑颊,

凝注的双眸。

——《繁星·八三》

弟弟呵!

似乎我不应勉强着憨嬉的你,

来平分我孤寂的时间。

——《繁星·一○一》

弟弟们渐渐地长大了,总有分别的时候,姐姐的心里,总在牵挂着他们:

松枝上的蜡烛,

依旧照着吧!

反复的调儿,

再弹一阕吧!

等候着,远别的弟弟,

从夜色里要到门前了。

——《繁星·四六》

这样深厚的手足之情,冰心和弟弟们相互之间保持了一生。

冰心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她的童年时代一直沐浴在爱的空气之中,她把家庭视为快乐的源泉:

“家”是什么,

我不知道;

但烦闷——忧愁,

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繁星·一一四》

冰心热爱自己的家庭。同时,她也希望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像她自己和她的家庭一样幸福。因此,她劝诫人与人之间要互爱:

人类呵!

相爱吧,

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

向着同一的归宿。

——《繁星·一二》

“五四”运动的浪潮,把冰心从她那个小家庭里,卷了出来,卷入了外面这个更广阔但十分庞杂的社会。这个大的、错综复杂的、充满了矛盾和问题的社会,与那个她所熟悉、所眷恋、所依傍的亲切温暖的小家庭,完全不同。在生她、养她、爱她的那个小家庭里,人和人之间,总是充满了爱护、关怀、信任,父母之爱、手足之情使这个家庭总是洋溢着欢乐、温暖、和谐的气氛。但是,当她从这种气氛的包围之中走出来,踏进了外面那个广阔的但却是庞杂的社会之后,心地善良的冰心,面对着种种尖锐的矛盾、冲突和不协调,常常感到困惑不解,有时甚至优郁烦闷。她在这两个环境、两种境遇中徘徊,她爱这个小家,也爱那个大社会。小家回报给她的,是同样深沉的爱;而社会回报给她的,却是排解不开的矛盾与问题。

她虽然用自己的问题小说,反映了社会上存在着的种种问题和痼疾。但是她一方面把诸如此类的问题写入了作品,另一方面,她自己的心里,却又产生出了更大的矛盾,那就是:客观的社会现实,与她心中向往的理想生活之间,存在着太大的距离——她的家庭里充满了温暖,而社会上却到处都有严寒和辛酸。泰戈尔、《圣经》故事,还有她所享有的母爱、父爱、手足之情,等等,都告诉她:世界是爱的;但是,社会上却又充斥着憎恶,甚至杀戮。那么,世界究竟是爱的,还是憎的?人生究竟是欢乐的,还是烦闷的?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年轻的冰心,常常静静地思索这样的问题。于是,她在《繁星·一三二》中这样写道:

我的心呵!

你昨天告诉我,

世界是欢乐的;

今天又告诉我,

世界是失望的;

明天的言语,又是什么?

叫我如何相信你!

她在《繁星·四○》中又这样写道:

我的朋友!

你不要轻信我,

贻你以无限的烦恼,

我只是受思潮驱使的弱者呵!

冰心很想从矛盾和烦闷中解脱出来,她便把希望寄托于纯洁的“童心”。冰心对童心膜拜,甚至于有点儿将童心神化: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繁星·三五》

婴儿,

是伟大的诗人,

在不完全的言语中,

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繁星·七四》

可是,理智的冰心也知道,其实可爱的儿童并不能够解决社会矛盾。所以,她在《繁星·五八》里又这样写道:

不要羡慕小孩子,

他们的知识都在后头呢,

烦闷也已经隐隐地来了。

人们长大了,有了知识,有了思想,烦闷就会接踵而来:

心潮向后涌着,

时间向前走着;

青年的烦闷,

便在这交流的漩涡里。

智慈的女儿!

——《繁星·一四三》

向前迎住吧,

“烦闷”来了,

要败坏你永久的工程。

——《繁星·一五一》

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

大海呵,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繁星·一三一》

坐久了,

推窗看海吧!

将无边感慨,

都付与天际微波。

——《繁星·九○》

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前面说过,《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地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与苦闷。她用微带着优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想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她在《春水·一六》中这样唱道:

心呵!

什么时候值得烦乱呢?

为着宇宙,为着众生。

在《春水·二六》中这样唱道:

我只是一个弱者!

光明的十字架

容我背上吧,

我要抛弃了天性里

暗淡的星辰!

在《春水·六○》中这样唱道:

流星——

只在人类的天空里是光明的;

它从黑暗中飞来,

又向黑暗中飞去,

生命也是这般的不分明么?

冰心长大成人了,她不再是一个小姑娘,童年时代的纯真的快乐,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远去,难道有了知识和思想,烦恼就会随之而来吗?仿佛是的:

经验的花

结了智慧的果,

智慧的果却包着烦恼的核!

——《春水·一四六》

她在纷繁的世界面前感到怅惘:

我愿意在离开世界以前

能低低告诉它说:

“世界呵,

我彻底的了解你了!”

——《春水·七九》

有时,她甚至感到悲哀:

我的心忽然悲哀了!

昨夜梦见

独自穿着冰绡之衣,

从汹涌的波涛中

渡过黑海。

——《春水·一七七》

怎么办呢?——冰心开出的“药方”是“工作”和“自信”:

寂寞增加郁闷。

忙碌铲除烦恼——

我的朋友!

快乐在不停的工作里!

——《春水·七六》

聪明人!

在这漠漠的世界上,

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

进行在黑暗里。

——《春水·九○》

她劝说写作着的诗人:

诗人!

笔下珍重吧!

众生的烦闷

要你来慰安呢。

——《春水·一九》

她希望年轻者:

青年人!

从白茫茫的地上

找出同情来吧。

——《春水·三四》

冰心像以往一样,在她寂寞彷徨的时候,也仍然把摆脱此种心境的希望,寄托在母爱身上:

寥廓的黄昏,

何处着一个彷徨的我?

母亲呵!

我只要归依你,

心外的湖山

容我抛弃吧!

——《春水·九七》

除了母爱之外,还有冰心一向热爱的大自然:

自然唤着说:

“将你的笔尖儿

浸在我的海里吧!

人类的心怀太枯燥了。”

——《春水·十四》

太空!

揭开你的星网,

容我瞻仰你光明的脸吧。

——《春水·三七》

春何曾说话呢?

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

已这般的

温柔了世界了!

——《春水·四三》

自然的徽笑里,

融化了

人类的怨嗔。

——《春水·四九》

冰心在《春水》里对大自然的赞颂,与她从前赞颂大自然的篇章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过去冰心常常单纯地赞美大自然的瑰丽,而她在《春水》里,却往往把大自然当做摆脱郁闷心情的一剂良药。

当然,如果能把母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该有多么好啊: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春水·一○五》

然而,过去被冰心认为是无所不能的母爱,现在也已经逾越过家庭的院墙,脱离不了墙外那个现实的社会了:

母亲呵!

乳娘不应诓弄脆弱的我,

谁最初的开了

我心宫里悲哀之门呢?

——你拭干我现在的

微笑中的泪珠吧——

楼外丐妇求乞的悲声,

将我的心从睡梦中

重重地敲碎了!

她将我的母亲带去了,

母亲不在摇篮边了。

这是我第一次感出

世界的虚空呵!

——《春水·一○八》

即使如此,能够令她相信的,仍然是“爱的哲学”:

我不会弹琴,

我只静默地听着;(www.chuimin.cn)

我不会绘画,

我只沉寂地看着;

我不会表现万全的爱,

我只虔诚地祷告着。

——《春水·九八》

能够令她羡慕的,也仍然是纯洁的童心:

婴儿!

谁像他天真的颂赞?

当他呢喃的

对着天末的晚霞,

无力的笔儿,

真当抛弃了。

——《春水·一八○》

婴儿,

在他颤动的啼声中

有无限神秘的言语,

从最初的灵魂里带来

要告诉世界。

——《春水·六四》

不过,我们惊讶地发现,在《春水》里,冰心有时写到童心的句子,也与郁闷联系在一起了,这是以往从来不曾出现过的:

未生的婴儿,

从生命的球外

攀着“生”的窗户看时,

已隐隐地望见了

对面“死”的洞穴。

——《春水·一六九》

既然生与死是如此地相近,那么,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暮色苍苍——

远村在前,

山门在后。

黄土的小道曲折着,

踽踽的我无心地走着。

宇宙昏昏——

表现在前,

消灭在后。

生命的小道曲折着

踽踽的我不自主地走着。

一般的遥远的前途呵!

抬头见新月,

深深地起了

不可言说的感触!

——《春水·一六三》

沉默着吧!

在这无穷的世界上,

弱小的我

原只当微笑

不应放言。

——《春水·一三七》

老年人的“过去”,

青年人的“将来”,

在沉思里

都是一样呵! 三六》

——《春水·

弦声近了,

瞽目者来了;

弦声远了,

无知的人的命运

也跟了去么?

——《春水·一二》

如此不可知的人生命运,是否只能皈依上帝了?

上帝呵!

即或是天阴阴的,

人寂寂的,

只要有一个灵魂

守着你严静的清夜,

寂寞的悲哀,

便从宇宙中消灭了。

——《春水·一四九》

倘若我能以达到,

上帝呵!

何处是你心的尽头,

可能容我知道?

远了!

远了!

我真是太微小了呵!

——《春水·九》

我怀疑地撒下种子去,

便闭上窗户默想着。

我又怀疑地开了窗,

岂止萌芽?

这青春之痕

还滋蔓到他人的园地里。

上帝呵!

感谢你“自然”的风雨!

——《春水·一七五》

总而言之,冰心在《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中,讴歌了母爱、童心、大自然、人类之爱,也即她信奉的“爱的哲学”;同时,冰心在这两部诗集中,也表达了她思想上的矛盾和苦闷,这是“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去之后,许多青年知识分子的共同感受。

《春水》出版后不久,同一年的夏天,冰心从燕京大学毕业。这一年的8月初,她告别了家中的亲人,远涉重洋,去美国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三年后的1926年,她学成归国,回到母校燕京大学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和丈夫吴文藻教授带领着三个孩子,跟随学校到了大后方。抗日战争胜利后,冰心又随丈夫去了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全家辗转回到祖国。

冰心自从“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登上文坛后,一生笔耕不辍。虽然她的人生经历与其他作家相比,尤其是与其他女作家相比,要平和富裕些,但是她有坚韧的人格和热爱祖国、关注人民命运的高尚品格,这种高尚的品格贯穿了她的整个人生,所以她就赢得了人民大众对她的爱戴和尊敬,也赢得了诵读她的作品的一代又一代读者。

三、分析与评价

上面说过,冰心写作和发表《繁星》与《春水》,直接受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她在发表《繁星》之前的1920年8月,曾经写过一篇名为《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的散文,她在这篇散文里如此写道:

泰戈尔!美丽庄严的泰戈尔!当我越过“无限之生”的一条界线——生——的时候,你也已经越过了这条界线,为人类放了无限的光明了。只是我竟不知道世界上有你——…

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的美感”的诗词,都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地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

泰戈尔!谢谢你以快美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感;谢谢你以超卓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

这时我把笔深宵,追写了这篇赞叹感谢的文字,只不过倾吐我的心思,何尝求你知道!

然而我们既在“梵”中合一了,我也写了,你也看见了。

当冰心读着泰戈尔诗中,那些关于太阳、月亮、星星、土地、大自然,特别是那些关于上帝、神、生命、死亡和不朽的爱等等富于哲理,而又十分清新美妙的词句的时候,这位年轻姑娘的敏感而又善良的心里,充满了虔诚的感动。

巧合的是,同样是在1919年的冬天,也就是冰心和弟弟围炉诵读泰戈尔诗作的同一个冬天,冰心在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这所教会学校里,学习了西方的“梵”学——《圣经》。她在1920年9月写作的一篇散文《画——诗》里,记述了《圣经》留给她的印象。

东方的哲理诗人泰戈尔的诗句,和西方的宗教教徒信奉的《圣经》,都对着年轻的冰心歌唱上帝的爱,神的爱,大自然的爱,人类的爱,不朽的爱;歌唱永生,死亡,幸福,受苦,沉默,等等。那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在上面生存的世界到底是欢乐的还是烦闷的?冰心常常思索这样的问题,同时也很想解答这样的问题。

《繁星》问世前的一年,也即1921年,冰心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超人》的短篇小说,它的主人公何彬是一个患着“厌世症”的青年人。冰心给他开出了一剂医治病症的药方——就是“母爱”和“童心”。为《超人》审稿的茅盾先生,在读过了这篇小说后,竟然感动得“不禁哭起来了”!茅盾先生把这篇小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并用“冬芬”做笔名,在小说的末尾,加了一个《超人·附注》。头脑冷静的茅盾先生,竟然能被这篇小说感动得流泪,可见冰心笔下的厌世青年,是如何的典型了。

在《繁星》问世的两个月之前,冰心还发表了一篇名为《烦闷》的短篇小说。其中的主人公“他”,也是一个患了“厌世症”的年轻人。冰心为这个“他”寻找的药方,仍然是“母爱”和“童心”。

像《超人》中的何彬和《烦闷》中的“他”这样的一批青年人,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中,急骤地觉醒,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认识,投入了乐观救世、改革社会现状的呐喊洪流之中。不久,就在中国特有的现实生活面前,到处碰壁,一直碰得头破血流,因而又急骤地跌入了悲观厌世,甚至是悲观恨世的深渊之中。其中有些痛苦得不能自拔的青年,就走上了与社会决绝,因而决心自杀的道路。翻开当时的报刊,有关这类青年自杀的报道,时有所见。

心地善良的冰心,看到了社会上的种种弊病,也看到了同时代人的痛苦和幻灭,她便想用母爱和童心,来医治社会和青年的疾病,使自己的同时代人快乐起来,并使社会朝着健康的方向,逐渐地走向进步。

虽然冰心本人也有着自己同时代人的烦恼和苦闷,她却能够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安慰和解脱。在面对着社会问题而寻求答案的时候,她就想用医治自己不良心绪的药方,来医治同时代青年的心病。冰心一直生活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她没有什么其他的妙法,只能从自己的善良愿望出发,把解决问题的途径,归结为童心和母爱,当然还有大自然。

不同于泰戈尔和《圣经》,冰心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创立了“冰心式”的“爱的哲学”——这就是对母爱、家庭、童真、大自然的顶礼膜拜和赞颂。

也不同于她本人在同一时期创作的小说和散文,是在分散地歌颂着母爱、童心、大自然。比如她在短篇小说《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爱的实现》等篇,和散文《最后的使者》等篇里,就把童真神圣化;在散文《宇宙的爱》和短篇小说《月光》、《遗书》等篇里,又对大自然充满了虔诚的崇拜之情,她说:“只有自然的爱是无限的”(《宇宙的爱》),只有大自然才是“永远”的(《月光》);而在上面提到的短篇小说《超人》、《烦闷》里,则把母爱当做解决青年知识分子思想苦闷的药方。

不同于这些散文和小说,冰心在她的两部诗集《繁星》和《春水》里,集中地唱出了她对母爱、家庭、童真、大自然的赞颂;同时,她也用冰心特有的那种满含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冰心式”的笔调,表达了她自己内心的困惑。

可以这样说:《繁星》和《春水》是集中地表现冰心的“爱的哲学”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最早面世的体现她的“爱的哲学”的作品。

《繁星》和《春水》的文字清丽,晶莹剔透,表现出作者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语调温柔娴雅,抒情气氛浓郁。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了作者内心的细腻感受,和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以及探索人生意义得不到解答的苦恼。作者自始至终讴歌“爱的哲学”,把母爱和童真几乎当成救世福音来膜拜,以求得到内心的平静,排遣忧郁的情思。

这样的小诗,很投合当时一代知识青年的心理需求,因此发表后,便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这种把刹那间的感受和思索捕捉到了,并用优美的诗句记录下来的“小诗”形式,在“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曾经风靡一时,而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就是这种诗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最优秀的作品。

冰心一生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登上文坛最年轻,而创作生涯最绵长的女作家。《繁星》和《春水》是冰心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我国“五四”新诗的代表性作品,还是我国现代文学作品画廊中的名著之一。

冰心先生,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女作家。

四、重要片段提示

《繁星》和《春水》都是诗集。上面说过,《繁星》收入164首诗,《春水》收入182首诗,两部诗集共收入346首诗。

冰心自己说过,她的《繁星》里记录的都是“零碎的思想”(《繁星·自序》);在《春水·自序》里,她也说,里面收集的,都是“零碎的篇儿”。《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里面的篇章数目虽然很多,共有346首,但是因为每一首诗的篇幅都很短,最长的诗篇不过十几句,最短的诗篇只有两句,而更多的诗篇是三句的或者四句的,所以总括起来,这两部诗集的字数并不算多。

而且因为它们都是“零碎的思想”,又是随时记录下来的,所以上一篇诗与下一篇诗之间,并不存在起承转合的关系,你既可以一气呵成地读完整部诗集,也可以一首诗一首诗地孤立着看,因为它们中间的任何一首都是独立地存在着的。可是在这346首独立地存在着的诗篇中间,又有一根思想感情的红线贯穿着,这就是冰心的“爱的哲学”。

《繁星》和《春水》不像某些长篇小说那样冗长,所以建议读者读完全部,如此才可以对“五四”时期的冰心,有个透彻的了解。

五、精彩语段撷英

冰心诗歌的语言清丽隽永,她既掌握了白话文的流利简洁,又吸收了中国古诗的凝练含蓄,能够在短短的诗篇里,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读冰心的诗句,可以陶冶情操,可以纯洁心灵。

《繁星》的第一篇就是如此有韵味,短短的六行诗,创造出太空中充满了暖意的氛围: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它们的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地互相颂赞了。

——《繁星·一》

讴歌大自然,冰心先生留下了如此美妙而又富有哲理的诗句: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

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繁星·一四》

故乡的海波呵!

你那飞溅的浪花,

从前怎样一滴一滴地敲我的磐石,

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敲我的心弦。

——《繁星·二八》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

——《繁星·三四》

弱小的草呵!

骄傲些吧,

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繁星·四八》

夜中的雨,

丝丝地织就了诗人的情绪。

准备着前后相催的波浪!

只能永久地寄在幻想里!

——《繁星·五六》

小磐石呵,

坚固些吧,

——《繁星·七七》

海波不住地问着岩石,

岩石永久沉默着不曾回答;

然而它这沉默,

已经过百千万回的思索。

——《繁星·一一六》

大海呵,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繁星·一三一》

白的花胜似绿的叶,

浓的酒不如淡的茶。

——《繁星·一五五》

太空!

揭开你的星网,

容我瞻仰你光明的脸吧。

——《春水·三七》

春何曾说话呢?

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

已这般地

温柔了世界了!

——《春水·四三》

“幽兰!

未免太寂寞了!

不愿意要友伴么?”

“我正寻求着呢!

但没有别的花儿

肯开在空谷里。”

——《春水·九九》

思索人生意义的诗句,启迪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扉:

命运,

难道聪明也抵抗不了你?

生——死

都挟带着你的权威。

——《繁星·九一》

我的心呵!

是你驱使我呢,

还是我驱使你?

——《繁星·九三》

指点我吧,

我的朋友!

我是横海的燕子,

要寻觅隔水的窝巢。

——《繁星·六三》

时间!

现在的我,

太对不住你么?

然而我所抛撇的是暂时的,

我所手求的是永远的。

——《繁星·一○三》

我的朋友!

真理是什么,

感谢你指示我;

然而我的问题,

不容人来解答。

——《繁星·一二二》

我要挽那“过去”的年光,

但时间的经纬里

已织上了“现在”的丝了!

——《春水·六二》

命运如同海风——

吹着青春的舟,

飘摇地,

曲折地,

渡过了时光的海。

——《春水·一三四》

然而,凡是思考者,大概都难以逃避心中的惆怅:

梦里采撷的天花,

醒来不见了——

我的朋友!

人生原有些愿望!

——《春水·一三五》

在模糊的世界中——

我忘记了最初的一句话,

也不知道最后的一句话。

——《春水·七四》

遨游于梦中吧!

在那里

只有自由的言笑,

率真的心情。

——《春水·一四○》

我知道了,

时间呵!

你正一分一分地,

消磨我青年的光阴!

——《繁星·九四》

正在写着诗作的冰心,对于“诗人”的看法,很是别具一格:

诗人,

是世界幻想上最大的快乐,

也是事实中最深的失望。

——《繁星·二七》

零碎的诗句,

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吧;

然而它们是光明闪烁的,

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繁星·四九》

诗人呵!

缄默吧;

写不出来的,

是绝对的美。

——《繁星·六八》

至于《繁星》、《春水》里写母爱、写童真、写人类之爱的句子,早已被一代又一

代的读者熟记于心。

比如上面引用过的,冰心给“家”所下的“定义”:

“家”是什么,我不知道;

但烦闷——忧愁,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繁星·一一四》

还如上面也引用过的,她对“人类之爱”的呼唤:

人类呵!

相爱吧,

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

向着同一的归宿。

——《繁星·一二》

她对童年的依恋: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繁星·二》

她对童真的赞颂:

真理,

在婴儿的沉默中,

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

——《繁星·四三》

还有她最热衷于歌唱的“母爱”:

母亲呵!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繁星·三三》

冰心这些诗句都是令人爱不释手的。我常常想:什么时候能有一位热爱冰心诗作的作曲家,为这些晶莹美丽的诗句配上音乐,让我们把吟诵变成歌唱呢?

[此文发表时,署名赵凤翔。原载《中学生必读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0年教学大纲规定),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应此书主编之约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