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虽不曾谋面,但从李老师的教育故事中可以洞察到李老师的教育睿智,以及对教育的情怀。李老师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提出奇异问题的学生能细心呵护;李老师拥有教育睿智,能及时对学生的古怪问题因势利导,将其转化为闪光点;李老师教学民主,对问题不妄做定论,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次是用发现的方法探索真知。李老师不但用眼睛发现了美,创造了美,而且还利用了美,美哉!......
2023-07-18
“美”是什么?
这是一个哲学命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让我说,我就说:美,无处不在。问题是,你是否长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作者题记
大自然之美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她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食物;大自然也是人类的启蒙老师,她让我们认识了什么叫做美,而她本身,就是“完美”的展示。我们应该庆幸,能够生活在她的怀抱之中。
非常清楚地记得:30多年前的一个暮秋时节,我第一次来到了杭州的西子湖畔。我是世代祖居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市中心的一座四合院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而中学和大学时代,又都是在教室、图书馆和女生集体宿舍里度过的。这次到杭州,是我长大成人之后首次出远门。虽然早就在古人的诗句里,在报纸杂志上,见到过对于西湖的颂扬;可是,当我真的踏上了西湖岸边的土地,亲眼看见了曾被许多文人墨客赞赏过的西子湖时,我还是被她的美丽,惊呆了。
我站在那里,娜不动脚步,仿佛被“钉”在了地上。眼前的湖水、树木、鲜花、草地、天空、云彩、远处的山峦、偶尔驶来的只只小船,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动态图画。这幅图画,比任何绘画大师的临摹都更加完美。此时,北方早已是秋风萧瑟,遍地枯黄;而这里,却依然是杨柳依依,鸟语啾啾。原来,地面上真的有天堂。我被大自然拥有的神奇之美所震撼,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后来,我又有机会看到过桂林的漓江和阳朔,云南的石林和昆明,江西的庐山,福州的鼓山,海南岛的天涯海角,奔腾不息的长江和黄河,位于广西、河北等省某处地下的千奇百怪的溶洞,等等。哪一处美景,不是大自然母亲用鬼斧神工,创造出来的呢?
还有春天的繁花似锦,绿草芳菲;夏天大海旁边的金黄色沙滩;秋天的丰收和红叶;冬天晶莹纯洁的白雪。一年四季的变化无穷:朝露;旭日;雨水;温煦的和风;晚霞;彩虹;蔚蓝色的苍穹;青绿色的海洋;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湖泊;蜿蜒曲折宽窄不一的河流……又有哪一道风景,不是大自然母亲,恩赐给我们的呢?
大自然母亲对人类的爱,是无私而公正的。近几年,我终于能够走出国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韩国的雪岳山,釜山的海云台;跨越加拿大和美国两国边界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湖蓝色的密歇根湖水,到处长满天堂鸟花的迷人的夏威夷;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白夜,以及遍布在俄罗斯境内的大片大片幽深厚密挺拔的白桦树林和枞树林;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和大堡礁;地中海沿岸的摩纳哥公国;位于山巅、空气无比清新甜美的圣马力诺共和国;美丽的塞纳河,同样美丽的涅瓦河。总而言之,无论走到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能与大自然母亲制造出来的奇迹,不期而遇。
我是一名无神论者。然而,当我面对着无数的美景,目瞪口呆、瞠目结舌的时候,我几乎要相信上帝的存在了。可是,我心目中的上帝不是神灵,而是大自然本身。我要向她顶礼膜拜,向她表示我心中对她的敬畏与热爱之情。我还要向她表示感谢,感谢她,赐予我们美,教会我们感悟美的能力。
色彩之美
大自然教会了我们认识色彩的美丽。这些色彩都是天然的。其中,最奇特与最集中展现出来的色彩,应该算是那条偶尔出现在天空中的、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虹。
人类之中的爱美者,一方面惊讶于大自然的瑰玮,另一方面描摹着大自然放射出来的色彩,用人造的方法,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颜料。
红色,在国人的心目中,象征着喜庆和吉样,它代表着热情、热烈、欢庆、福气是过年、过节、办喜事、举行各种庆典时不能省略的颜色。至今,老人们还坚持着一个传统的习俗,就是小孩子生日的时候,尤其是本命年时,腰间一定要系一条红腰带。红色,还象征着顺利、成功、受欢迎、受重视。受广大观众欢迎的演员,被称为“红角”;相貌美丽的女子,被称为“红颜”;女性艳丽的装饰,被称为“红装”;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被称为“红男绿女”;光荣榜,被称为“红榜”;珠宝等贵重物品,被称为“红货”;额外的收入,被称为“红利”、“红包”。
黄,是一个含义丰富的字。在它的后面放上不同的字,就能成为意思大相径庭的词。其实,黄色也是一种很美丽的颜色。我们中国人,被称为黄种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勤劳、任劳任怨的人,被称为老黄牛;最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最悦目的分割方法,被称为黄金分割。在古代中国,黄色更被尊崇为“皇”色,电视连续剧《神医喜来乐》里,一件“黄马褂”,演绎出了多少喜剧的和悲剧的情节。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词组里,黄色又被赋予了反面的含义,比如,“黄色”常常比喻腐化堕落;而埋葬死人的地方,叫做“黄泉”。
这个含义丰富的黄色还有广泛的用途——如果它与红色化合,就会产生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既夺目又鲜艳的橙色。而如果它与蓝色混合,则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又一种颜色,这就是代表着勃勃生机的绿色。
绿色,是人人喜爱的颜色。尤其是在全世界都强调保护环境的今天,“绿色”,几乎成了生命、健康、环境优美等等,一切有利于人类生存的代名词。目前,只要一说“绿色”二字,我们就会联想到健康的无污染食品,联想到没有化学成分的天然肥料;继而,还会联想起绿茸茸的草地,联想起油绿油绿的树叶,联想起繁茂的树木和森林,联想起一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事物与景象。
青色,在那条七色彩虹中,是介乎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一种颜色。这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颜色。常常用它形容可爱的对象和行为,像“青山绿水”、“青草”、“踏青”。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叫做“青春”;正在享受着青春年华的生命段落,叫做“青年”;有出息、有成就的学子,叫做“青出于蓝”。汉语言的丰富多彩,在这个“青”字上,也有独特的表现—“—青天”一词,既是用来比喻天空苍穹的,在古代,又往往用来比喻执法的清官。
蓝色,是一种很高贵的颜色。它既是晴朗的天空的颜色—“—蓝色的天空”;又是最炫目的宝石的颜色—“—蓝宝石”。最美、最香、形态最别致的花,被命名为“兰花”。
紫色,其实也是一种合成色,它是由红色和蓝色加在一起调和而成的。使人类对紫色发生兴趣的重要原因,是“紫外线”的存在。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色光的外侧,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和化学现象。我们在观赏七色彩虹时,可以看见最下端的紫色及其向蓝色苍穹的延伸,但是却看不见影响人类生活的紫外线。
除了构成彩虹的七种颜色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很美的颜色。
白色,是雪的颜色,也是霜的颜色。它象征着纯洁、纯净、优美、冰清玉洁。西方人举行婚礼的时候,新娘要穿白色的婚纱。质量最上乘的玉,被称为“白璧无瑕”。从事着人道主义救护工作的人,被称为“白衣天使”(当然这也与他们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有关)。没有后台,没有背景的人获得了成功,被称为“白手起家”。白色是最基本的颜色,它可以与任何色彩搭配,效果都会出奇的好。而白色与蓝色的搭配,最能表现出“典雅”的气质,是色彩搭配中的最佳组合。
“黑”字,虽然常常用来组成负面的词组,如“黑暗”、“黑洞”、“黑糊糊”、“黑灯瞎火”、“黑道”、“黑市”、“黑心”等等,其实,黑色是一种十分美丽的颜色,它体现出来的精神,是庄严、肃穆、稳重、正式,还有高贵。尤其是,当你深谙配色之道时,黑色与其他颜色相配,会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效果——黑色与白色相配,是永恒的经典,表现了规范与高雅之美;黑色与红色相配,显得既庄重又热情;黑色与绿色相配,显得既活泼又郑重。黑色还可以与黄色、灰色、米色、蓝色等色相配,都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画家、摄影家、导演、服装设计师、造型师、舞台美术设计、园林设计师,也包括作家,都应该是精通“色彩学”的专家。领悟了色彩的奥妙,就能够欣赏美,感悟美和创造美。
建筑之美
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不过,对建筑学外行的人,如我,每逢看到一座“美”的建筑物时,更愿意把它当做一件艺术作品来欣赏。是啊,当我站在诸如巴黎圣母院这样的建筑作品旁边,向它行注目礼的时候,心里涌起的感动与联想,就像我在观赏一幅珍贵的油画,或者聆听一首美妙的乐曲时所产生的激动同样强烈。
童年时,第一次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看见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边那蜿蜒曲折的长廊,和高高在上的佛香阁,就被它们的广阔与巍峨所震慑。长大以后知道,这种风格叫做“雄伟”与“壮丽”。青年时代第一次南下苏州,拜访了“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园林,晓得了,这里有着与北方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的“秀美”与“细腻”。这些都是典型的中国式建筑。
当然,最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应属北京的四合院。作为一个老北京人,我认为四合院是非常适合人类家居的建筑形态。它蕴含着朴素的美,并且能够充分地表现出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价值观念,它让人觉得温馨、可爱、亲切,富有归属感。可惜由于人口的爆炸式增长,老百姓的居住空间,不得不向空中发展。现在,平民世代祖居的四合院,几乎已经消失殆尽。如果今天的新北京人、外地人、外国人,想要一睹普通四合院的芳颜,只能去参观鲁迅故居了,那是很典型的老北京百姓住宅。而如果想看看以往的达官贵人豪宅,就只能去老四川饭店(原黎元洪公馆),或者郭沫若故居(原为一王府,又为某国驻华大使馆)了,这两个院落,的确是四合院建筑的标准而完美的展现。
当然,在我国的土地上,也有外国风格的美丽建筑。那就是青岛海边的八大关和石头楼,以及上海外滩的大理石楼房。它们为喜欢欣赏建筑艺术的人,提供了一种别样的风情。
过了不惑之年以后,我终于有机会走出国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欧洲诸国、在美洲、在俄罗斯、在澳洲,亲眼目睹了众多精美的建筑,见到了所谓罗马式的、哥特式的、巴洛克式的、洛可可式的种种建筑形式的原版,真实的本来面目;以及它们的延伸和发展,极具个性的现代派建筑。实事求是地说,欧洲的建筑,以及起源于欧洲的现代建筑,从整体的布局看,从美学的角度看,都要比我国的建筑,美妙得多。
仅就我所看见过的建筑物而言,能够称得上“美轮美奂”的杰作,应该首推巴黎圣母院。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物。它庄严华丽,幽深肃穆,无论是从正面看,还是从侧面看,从里面看,从外面看,都会产生美不胜收的感觉。难怪人道主义作家雨果形容它是:“巨大石头的交响乐”,难怪它在法国民众心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而同样属于法国的另一座建筑物——位于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则是巴洛克风格的代表性作品,它也是世界公认的最辉煌灿烂的巅峰之作。尤其是它的后花园,把豪华、典雅、舒适、绿色与彩色、喷泉、雕塑等等,融合为十分和谐的整体,设计师在这里尽情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美学理想。它的绝美,引来了接二连三的模仿者,我在奥地利维也纳的美泉宫,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夏宫,都看到了凡尔赛宫的仿制版。
在我们大家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有无数美好的建筑物。除了古典风格的以外,许多现代风格的建筑物,也有无与伦比的瑰丽外观。如获得了“芝加哥学派称谓的,建设在美国芝加哥市密歇根湖畔的,多姿多彩的建筑群;如地中海岸边的摩纳哥公国境内,那一幢又一幢的精致房屋。“美”的建筑,是立体的绘画,是不流动的音乐。
当然,我也知道,建筑艺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凝聚了众多头脑的智慧,也使用了千万双勤劳的手。许许多多亲手盖出了华屋的人,也许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屋顶。我是一个不会盖屋而只会看屋的人,我愿向所有的建设者,所有创造美的人献上诚挚的敬意。
音乐之美
上小学时一年级有音乐课,老师教给我们乐理,从此认识了五线谱和蝌蚪文她还常常用十根细长的手指弹奏风琴,带领我们学唱一首又一首新歌。之后渐渐地长大,又陆续地认识了华美的施特劳斯、欢快的莫扎特、优郁的柴可夫斯基、热烈而雄浑的贝多芬、钢琴诗人肖邦等多位音乐大师的作品。我实在钦佩用音符宣泄情感和制造意境的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们,他们可以抛弃文字,表达出人类共通的感受。他们最能够超越时空,把他们的创作,变成全人类共同享有的精神财富。(www.chuimin.cn)
多少年来,美妙的音乐,不仅慰藉了我的心灵,给予我“美”的享受,它还慷慨地赐予我“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个夏日的上午,蓝天白云,我和我的同伴们来到了俄罗斯古城苏兹达里这座小镇远离尘嚣,安谧而僻静。看见的是辽阔的俄罗斯原野、森林和草地,农民的小木屋,还有一座又一座东正教教堂与修道院。
陪同我们的莫斯科姑娘古丽娅和当地的一位中年男子谢尔盖,把我们带进了一座非常古老非常著名的修道院。这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庭院。在繁茂的树木和幽深的小径的掩映之中,矗立着一座美丽的雪白色的教堂。正是在这座教堂里我听到了终身都会牢记的歌声。
那是一组由五位黑衣男子组成的唱诗班。他们站在教堂圆拱形的大厅中央不用扩音器,只用天然的嗓音,歌唱传统的宗教歌曲。他们的歌声,极其优美,其优美的程度,恐怕只能用“天籁之声”四个字来形容。我凝神静气地听着,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感动。脑海里的记忆之屏上,像蒙太奇一样地,显现出了老托尔斯泰笔下,那个在复活节捧着蜡烛的纯洁少女玛丝洛娃,还有屠格涅夫在长篇小说《贵族之家》里描写的教堂气氛,等等。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也听不明白他们都在唱些什么,然而,仅仅听听他们发出来的美妙声音,以及歌曲拥有的温柔而又舒缓的曲调和节奏,就能够领悟,他们一定是在歌颂善良,歌颂人道,歌颂悲悯,歌颂仁慈,歌颂人与人之间的爱心相连。他们的歌声,从我的耳朵里渐渐地流淌到我的心里,于是,泪水不由自主地涌满了眼眶。我从童年时代起至现在,一直喜欢听声乐,温可铮、迪里拜尔、帕瓦罗蒂、卡拉斯、萨瑟兰等人的歌喉,都耳熟能详;可是,我承认,只有今天这个黑衣男子唱诗班的歌声,才是我平生所听到过的,最无法忘记的歌声。虽然我根本不知道他们诸位的大名。
20世纪50年代末,一场触目惊心的所谓政治运动刚刚结束。那时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感到迷惑不解,内心很苦闷,又不敢对别人倾诉。我就读的古老大学旁边,有一围苗圃,葱郁而又安静。一个夏日的傍晚,我独自走出校门,来到苗圃中散步。当时这一带还是首都的北郊,人烟稀少,苗圃中没有第二个行人。我徘徊在郁郁葱葱的树林当中,心情郁闷得不可救药。忽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大概就是附近吧,传来了一曲悠扬的乐声,这是小提琴的揉弦。这个声音柔和、清新、悠远,仿佛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在不知不觉之间,就流入了我的耳中、我的脑中、我的心里。我的精神立刻为之一震,郁闷的心情逐渐地化解,转化成为一种既欣慰又惆怅的情怀。心灵感动得难以用笔墨来形容,眼睛里涌满了泪水。这是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演奏的曲子。原来音乐还是抚慰心灵的良药,它能够医治优郁、烦恼和痛苦,鼓舞人信仰光明、正义和真理。
《列子·汤问》篇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震撼灵魂的音乐,岂止是绕梁三日?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是属于终生的。
绘画之美
我是一个真诚的爱画者。
何香凝女士画的虎,徐悲鸿先生画的马,丰子恺先生画的童趣,丁聪先生画的人物漫画,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青年时代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去世界顶尖级的艺术博物馆参观,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梦想就等于痴心妄想。然而,历史是一位慈祥而且公正的老人,他终于赐予我机会,让我在过了耳顺之年后,陆续地实现了几十年前的梦想。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大概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油画作品了。那有着一双迷人的眼睛、一管端正的鼻子、两片永远微笑着的嘴唇,和一双线条柔和的手的女性胸像,先后受到了几亿人的观赏,它真正实现了艺术可以跨越时空的伟大理想。此画曾被窃贼盗走过,所以卢浮宫的管理者为它装上了厚厚的玻璃罩,画前还用不锈钢柱圈起了围栏,防止参观者们用手触摸玻璃,这种保护措施在整个卢浮宫里是绝无仅有的。我去参观的那天,围栏周围已经站满了人,层层叠叠,什么肤色的都有,我只能从人缝中找寻缝隙,透过玻璃镜框,欣赏大师的真迹。人们为什么这样喜欢它?是因为这位女性的长相标致,还是她的表情妩媚端庄,抑或是画家的笔法精湛?我说不出。其实,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许许多多的名画都具有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有的油画面积很大,几乎占据了一个大厅的整整一面墙壁,如大卫的《拿破仑加冕典礼》、委罗内塞的《加纳的婚礼》等。这里还有我多年前就在报刊上看到过的画作,像伦勃朗的《母与女》、安格尔的《女人》、基里珂的《沉船》等等。当我看见如此这般心仪已久的原作就在我的眼前时,心里真是激动不已。卢浮宫是全世界的画家和所有的爱画者向往的地方。记得多年前看过日本NHK拍摄的一部名为《卢浮宫》的纪录片,印象最深的镜头是参观者们的脚,肤色各异,穿着各种各样富有民族特色的鞋子——西方人的皮鞋,中国人的布鞋,日本人的木屐,热带人的凉鞋,林林总总,络绎不绝。
在莫斯科,我走进了一条安静而又雅致的巷子,看见了一座朴素而又独特的铁门,这里,就是我神往了几十年的特列季亚科夫画廊了。
列宾的名画《托尔斯泰肖像》、《伊万雷帝和他的儿子》,列维坦的名画《桥》、《金色的秋天》和《塘畔》,苏里科夫的名画《彼得大帝》、《反对改革的女贵族》,普提列夫的名画《不公平的婚礼》,别洛夫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三套车》,格恩的肖像画《托尔斯泰在写作》,等等,看着这些画作,仿佛老友重逢。
我钦佩画家,他们能够借用点点色彩和根根线条,把大自然的某一个角落,描绘得动人心魄;或者把某一个人的灵魂,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长着一双彩色的眼睛,他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我也钦佩特列季亚科夫兄弟这样的人,他们虽然是商人,却热爱艺术,用毕生的积蓄购买俄国画家的作品,并把全部私人藏品捐献给了莫斯科市,让美的东西得以流传。
美的人
人人都知道,人是万物之灵长,是最聪慧、最灵秀的动物。
我们喜欢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我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是美的?
我想,我们都喜欢看见俊男靓女,他们娱乐我们的眼球。我国古代就出现过不少美女,虽然她们的肉体早已经灰飞烟灭,可是她们的名字却流传至今,在现在的银幕或屏幕上,仍然有当代美女演绎着或附会着她们的故事。妲己、褒姒、西施、赵飞燕、杨玉环等人的名字,耳熟能详,即使是不识字的文盲,也可以通过看戏、听书、看影视,对她们的所谓“事迹”,了解一个大概。
外国的美女就更不用说了,她们的照片,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种满天飞的态势。英格丽·褒曼、费雯丽、奥黛丽·赫本、伊丽莎白·泰勒、德纳芙、苏菲·玛索、索菲亚·罗兰,还有小甜甜、库娃,等等,等等。
美男子也不少。这个名单里包括着各种身份的人物:屈原的弟子宋玉、西晋作家潘岳、孙中山、赵丹、孙道临、刘琼、唐国强等等。国门以外的就更多了,仅就我们看见过的而言,像好莱坞影星奥列弗、格兰特、派克、盖博、保罗·纽曼、梅尔·吉普森,法国影星钱拉·菲立普、阿兰·德龙,日本影星高仓健,等等。
外表美当然很好。可是,如果,当我们认识到,有的国色天香,让普通人羡慕不已的人物,不幸,他或她,其实只是徒有其表,“绣花枕头”,内里空虚,却害着不可救药的“自我无限扩张症”,你就会明白,其实一个人的长相,并不能完全体现这个人的真正价值。他或她的真正价值,只能体现在他或她的内涵里。
一个长相一般,甚至长相丑陋的人,如果他或她的心地非常善良、非常正直,或者是,他或她的志向非常高洁,学识非常渊博,教养非常到位,只要你了解了他或她,就会承认,他们是非常美的。记得我青年时代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书,看完了最后一个字,总会重新翻到前面的扉页上,久久地端详这位老者的画像,觉得他的苍老的面庞非常美丽,因为他是智慧和仁慈的化身,他的思想和道德都令我敬仰。再举个文学作品中的例子:《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加西莫多,外表奇丑无比,是个畸形儿,但是内心极其善良,与他身边的那个伪君子比较起来,他显得多么高尚,令好心的读者从心里喜欢他。
有时走在街上,或在某一种公共场所,会忽然看见一位衣着时尚、化妆前卫的时髦妙龄女郎,让爱美的我,眼睛突然一亮,不由自主地欣赏起她来。可是还没等我看够,那位女郎张口说话了,从她那张涂着流行色唇膏的性感的嘴里,吐出来的,竟然是一串新潮脏话。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她说这些话时,神态是那样地自然,脸一点儿也不红,仿佛只有这样说,才是她最熟悉的语言。此时,她在我的眼里,开始变形,由美变成了丑。
有时也会看见类似的男人,身穿名牌,脚踏名鞋,气宇轩昂,自我感觉良好。可是他在各种地点都能够随心所欲地随地吐痰,大声咳嗽,大声喧哗,这样的男人,就不仅是显得丑,简直是让人觉得有点儿讨厌了。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应该追求教养之美。
人道主义之美
为什么我们喜欢人道主义作家?因为他们在自己的作品里,写出了人性之美。
少年时代读过许多古典作家的作品,至今仍记得他们笔下的人物和故事。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曾经骄傲地宣布:“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整,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在喜剧《第十二夜》里,又把人类的生活,描写得既活泼又快乐。
雨果在《九三年》里,用一大段一大段的独白或叙述,表现人性中的善良,即使是那位保皇党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在听到了一位母亲的绝望呼救之后,他的人性也开始复归,明知自己会落入敌方的手里,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逃走的机会,从大火中救出了三个可爱的孩子。而雨果在另一部长篇小说《悲惨世界》里,塑造的卞福汝主教和男主人公冉阿让,心地的善良和待人的宽厚,都令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两个人物,可以说是文学史上人道主义的不朽典型。还有,在读者都很熟悉的雨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里,与“美”的化身艾斯米拉达相对应的,是“善”的化身加西莫多,雨果在外表丑陋而心地极端善良的加西莫多身上,寄托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
友谊的含义是什么?狄更斯在《双城记》里,为读者提供了珍视“友谊”的典范,这就是他笔下的人物西德尼·卡尔登。西德尼·卡尔登不是英雄豪杰,只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小人物,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令人既震惊,又感佩。
面对友谊和爱情,首先为对方着想,所表现出来的高尚情操,在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里,也有令人难忘的表现。他为我们刻画了三位新人: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和薇拉·巴甫洛夫娜。在这三个人物的身上,寄托着车尔尼雪夫斯基改造社会的理想。虽然这是作家在一百多年前写成的,但是这三个新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现在看来,仍然一点儿都不落伍。
在年龄很小的时候,我就钦佩这些人道主义作家。尤其敬佩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这不仅是因为,他写出来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无人可及;更是因为,他虽然“贵”为“伯爵”,衣食无优,却异常同情广大贫苦农民的生存状态。他一直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药方,甚至于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方式。他把自己当成全人类的兄弟,想用“爱”来解决世界上存在的所有问题——贫富悬殊,道德上的善与恶,真诚与虚伪,和平或战争,等等。他被法国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尊称为“俄罗斯底伟大的心魂”,“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以列夫·托尔斯泰为最伟大代表的俄罗斯作家群体,非常集中地体现出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崇高精神力量。这是因为,在沙皇专制政治的残酷统治之下,广大的俄国人民过着异常悲惨的生活,只有这些人道主义的作家们,才同情并描写了人民的惨状,他们是俄罗斯民族的良心。
看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长篇小说《穷人》里反映的俄罗斯穷人们的生存状况吧。还有他在长篇小说《白痴》里,塑造的那位天真、纯洁、善良的梅西金公爵,这位纯真的梅西金,与那些虚伪自私、心狠手辣的官僚,以及那些唯利是图、愚昧粗暴的暴发户商人,在思维方式和为人上,真有天壤之别。正是由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正直,才给自己招来了祸害,专制统治者甚至用“假处决”的方法,来凌辱他。
还有后来的高尔基,他从小就吃过很多苦,了解底层人民的处境。在他的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里,以及其他长篇小说、剧本和众多散文里,他都向读者表白了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他是一位至真至善的人。而真和善,就是美。人道主义的核心,是“善”。而善,是最“美”的。
2003年春—夏于北京静淑苑
(《团结报》2003年3月6日至10月30日连载;又载《电视艺术》2003年第4期)
有关肖凤文集.的文章
名师引领虽不曾谋面,但从李老师的教育故事中可以洞察到李老师的教育睿智,以及对教育的情怀。李老师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提出奇异问题的学生能细心呵护;李老师拥有教育睿智,能及时对学生的古怪问题因势利导,将其转化为闪光点;李老师教学民主,对问题不妄做定论,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次是用发现的方法探索真知。李老师不但用眼睛发现了美,创造了美,而且还利用了美,美哉!......
2023-07-18
沈从文先生送给肖凤的墨宝这件事需要从头说起。在会上邂逅的华裔女作家陈若曦,托林非给沈从文先生带来了一盒巧克力。林非请我给沈先生送去。接电话的是一个女声,估计是沈先生的夫人张兆和女士。沈先生坐在一张椅子里。那次的拜访,虽然是第一次,但是沈先生独特的性格,却给我留下了非常强烈的印象。不久之后,我收到了沈先生寄给我的一封信。打开信封一看,是沈先生送给我的一张墨宝。......
2024-02-01
肖凤说《红楼梦》一、百读不厌《红楼梦》曹雪芹的一部《红楼梦》,给国人提供了似乎是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可是我们中国,确实有非常专业的《红楼梦》研究所。也足以证明,《红楼梦》这部作品,在我国文化史上的价值。前些日子,关于《红楼梦》的话题又热了起来。目前,又相继有三支人马先后表示,要重新拍摄《红楼梦》电视连续剧,虽然上次重拍电影和初拍电视连续剧的出现,是并不久远的事。......
2024-02-01
李唯建先生写给肖凤的两封信及注释1981年3月8日肖凤同志:信悉。我问到庐隐的情况。庐隐问起我的文学爱好以及写作情况。关于庐隐的第二任丈夫李唯建先生,我已经从庐隐的作品里,了解了不少,知道他是一位诗人和翻译家。这次到上海,我也请程俊英教授和陆晶清先生,讲讲她们在半个世纪前对李唯建先生和庐隐结婚后生活状况的回忆。......
2024-02-01
散文概说一、什么是散文与其他的文学体裁相比,散文是一种包含着更为丰富内容的文学体裁。后来,到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期间,长期以来被排斥于正宗之外的小说与戏剧创作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而且随着西方近代文艺理论被介绍进我国,散文的概念也得到了新的确定,使它成为与诗歌、小说和话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所谓叙事性散文,顾名思义,它是以叙事为主的,当然,叙事性散文中也常带有抒情因素与议论因素。......
2024-02-01
萧红评传——应《中国现代作家评传》丛书之约而作“没有风格的作家——等于没有命中的箭。”——〔俄〕H.A.维亚席姆斯基一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虽然算不上是一位“大”作家,但却是一位独具风格的作家。在松花江发大水的一片混乱中,萧军将萧红接出东兴顺旅馆,送往市立第一医院,萧红生下了一个女孩。由于萧红产后病重,经济困难,萧军遂将女孩送给他人。......
2024-02-01
我眼中与心中的冰心先生我能够有机会与文学前辈冰心先生亲密地接触,缘于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约请我撰写《冰心传》一书。然而,我仍然觉得写作《冰心传》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任务,因为冰心先生不仅是一代才女,还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女学者,20世纪的几代中国读者都热爱她。在一座“高知楼”里,我找到了冰心先生住的单元。......
2024-02-01
再去美国2001年4月,我随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老教授学术交流团去美国。这回是第二次去美国,新奇感不如三年前那么强烈,可是因为走的地方较多——北边到了美国、加拿大边境,南边到了墨西哥边境小城,东边到了纽约,西边到了洛杉矶,虽是走马观花,却也很长见识。一位研究影视的华裔学者曾经指出,目前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已经跃居他们出口收入的第一位。......
2024-0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