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战争·苦难---肖凤文集,战争与和平的共同理想

战争·苦难---肖凤文集,战争与和平的共同理想

【摘要】:战争·苦难众所周知,20世纪曾经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他多次负伤,是战争的幸存者。人道主义作家的善良用心和真诚呼吁,阻止不了战争狂魔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又有无数的德国青年到战场上去送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仅是战败国的作家如雷马克写出了反思战争的作品,同时,战胜国的作家,也写出了不少反思战争的作品。应该说,歌颂和平,反对战争,追求人类走向大同的结局,是一切伟大的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的共同理想。

战争·苦难

众所周知,20世纪曾经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除了人所共知的一些历史事件之外,在烽火硝烟之中,还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这就是德国作家雷马克。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写出了数部闻名世界的长篇小说,给全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天真的青年,在当局所谓的“爱国主义”,实则是军国主义的宣传蛊惑之下,他走上了战场,成为一名普通的士兵。但是,他在前线看到的真相,与当权者的虚伪说教,完全不同。于是,他开始用敏感的眼光和聪明的头脑,观察与思考自己目睹的一切。他多次负伤,是战争的幸存者。战争结束以后,他终于写成并发表了反映这场战争的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这是一部被千万名后来人阅读与引用,并被好莱坞搬上了银幕的作品。他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真实地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和恐怖,他让读者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学生,如何被从教室送至军队,而等待着他们的,只有死亡和毁灭。

虽然有像雷马克这样的反战作家,在呼唤和平,呼唤人性的复苏,但是,若干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又爆发了。人道主义作家的善良用心和真诚呼吁,阻止不了战争狂魔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又有无数的德国青年到战场上去送死。面对着这场新的战争,雷马克痛心疾首,“二战”结束后,他又写作并发表了思想更为深刻的长篇小说《凯旋门》和《生死存亡的年代》。他在这两部小说里,告诉全世界的读者朋友,希特勒的法西斯政权机器,不仅给遭受他们侵略的诸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把德国引向了痛苦的深渊;无论你是哪一个国家的人,是被占领国家的百姓,还是被派去侵略别国的士兵,战争带给普通人的,只有不幸、噩运、仇恨和生命的消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仅是战败国的作家如雷马克写出了反思战争的作品,同时,战胜国的作家,也写出了不少反思战争的作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及60年代的,那一大批反映前苏联人民艰苦抗战的文学艺术作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要推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和根据它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还有影片《雁南飞》、《士兵之歌》、《晴朗的天空》、《人与兽》等等。虽然这些作品的作者不同,但是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人民大众、普通老百姓,为这场战争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他们遭受的,是精神和肉体的被折磨,以及家庭的离散、亲人的死亡。(www.chuimin.cn)

从古至今,正直的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们,一直都在企盼着全人类都能走向和平与大同。早在两个世纪之前,列夫·托尔斯泰就在他的《战争与和平》里,寻找过避免战争实现和平的药方音乐家贝多芬也在他的《第九交响乐》里,通过高唱欢乐女神的颂歌,表达了他向往世界大同的心愿。可以把雷马克和肖洛霍夫等人看做是他们的继任者。应该说,歌颂和平,反对战争,追求人类走向大同的结局,是一切伟大的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的共同理想。

可惜的是,虽然像雷马克这样的人,有着仁慈的心灵,但却无力阻止杀戮的进行,因为他们只有高尚的思想,而没有手中的权力。

如果,有一天,生存在地球上的绝大多数人,都能认同反战的观念,那么,共同的努力,也许会为大家创造比较幸福的生活。

(原载《河北日报》2003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