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其形式哲学的现实基础。但是这四因又可以继续简化,“后三者常常可以合而为一,因为形式和目的是同一的,而运动和变化的根源又和这两者是同种的。”当然,这也是对柏拉图的一种反拨,并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唯名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形式和感性事物不可分离,但前者的决定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024-02-01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
“我可怜的是他的人,而不是他的品性。”[1]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希腊相对和平的时期,他的“理念”世界也肃穆宁静。然而,理想的理智“观照”似乎注定要为严酷的现实付出代价。从公元前4世纪50年代开始,一个来自北方的势力对雅典虎视眈眈,公元前338年,马其顿王国国王菲利普和18岁的王子亚历山大率领大军南下,在科罗尼亚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雅典和底比斯联军,亚历山大公元前336年继承王位后,公元前334年击败波斯,公元前332年战胜埃及,回师东进攻陷巴比伦,足迹直至印度河流域,建立起一个空前庞大的马其顿王国,王国持续到公元前323年33岁的亚历山大在巴比伦去世。
血与火意味的不仅仅是战争,它更是对一个时代思想的严厉拷问。希腊的先祖一直生活在动荡的生活方式中,他们从不缺乏勇气和征服的欲望。然而,在对世界本原的探究里,在对稳定生活的向往中,他们开始抵制身上的感性欲望,企图建立一个充满和谐和美德的理想国度,并终于在柏拉图的“理念”世界里完成了对尘世的思维操控。只是,经验现实的主人,真的是在人之外的某种规则吗?当人拱手把自己的主权让给一个虚拟的造物,无论是水,是火,还是美德和理念,最终总会被现实从天国拉下,让它看清自己无非是生活的工具,而不是主人。(www.chuimin.cn)
还在亚洲大地上奋马扬鞭的亚历山大听人说起,亚里士多德正在希腊出版著作,他马上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老师:
亚历山大致亚里斯多德:敬候祺安。你将口授的奥秘之学撰写成书以后出版,实在有欠允当。如果你所教导给我的知识全部公开,那么我对别人又怎能稳操胜券?就我的立场而论,可以在此明确相告,宁可在学问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远较权力和统治凌驾众人之上,使我感到更大的满足。亚历山大顿首。[2]
知识故其所好,学问固然重要,但它毕竟要为个人所用。亚历山大的占有欲并非美德,却是真真确确的现实。柏拉图去世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承了老师的衣钵,但亚历山大的声音必然回响在他的思想里。在现实的力量铿锵作响时,高飘的思想必然会复归尘世,尽管有时并不情愿。
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深得自己老师的器重。他17岁那年从色雷斯来到雅典,[3]在柏拉图公元前387年创办的阿卡德米学院(Academy)从学二十年。据说,柏拉图称亚里士多德是真正具有才智的人,如果他不到场,他就拒绝讲课。当亚里士多德退出学园时,他还讲:“亚里士多德踢开了我,正如小雄驹踢开生养它的母亲一样。”[4]事实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正处于他的老师和亚历山大之间,他把老师的理念从天上拉返人间,又在现实的土壤上深埋下理念的种子。这使得他的审美经验观念具有浓重的现实气息,开始包容尘世的感性欲望,但又悄悄地把经验主体从理念交付到形式手里,继续着老师对审美经验的抽象。当然,是以一种隐蔽的形式。
有关西方审美经验观念史的文章
这也是其形式哲学的现实基础。但是这四因又可以继续简化,“后三者常常可以合而为一,因为形式和目的是同一的,而运动和变化的根源又和这两者是同种的。”当然,这也是对柏拉图的一种反拨,并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唯名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形式和感性事物不可分离,但前者的决定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024-02-01
审美经验观念的“抽象化”阶段指从古希腊时期到中世纪结束这段时间。在这三个阶段的具体演化过程中,最明显的现象是审美经验价值观的升跌。这三个阶段的划分只是考虑到审美经验观在各个时期的主流走向,当然不能涵盖所有对审美经验的具体看法。......
2024-02-01
亚里士多德既然重视审美经验行为的完整性,既然承认感性因素在经验行为中的存在价值,就不可能不在形式结构中给审美愉悦安排一个位置。其二,他对审美快感的来源也没做限制。这主要是指悲剧引发的快感。......
2024-02-01
概括说来,实证主义者基本上是在认识论范围内谈论经验的,认为超出经验,人就不可能获得知识;而且这种知识也只涉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属于或然的知识,这种看法和休谟与康德一脉相承。不过,实证主义者并没有一成不变地延续二人的不可知论和怀疑论的倾向,而是把经验现象界之外的因素悬置起来,不予理会,或者是给予了明确的界定。......
2024-02-01
第三章人的权利“性格是人的守护神”[1]——赫拉克利特从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开始,希腊开始向自己最强盛的时期迈进,无论是政治、军事、文化、哲学还是艺术。这一切为希腊的民主制度铺平了道路。希腊全面走向自己的辉煌时期。几乎不停歇的战火、毁坏的城郭、征服者的荣耀不断在唤醒沉睡的记忆,引发出对毕达哥拉斯主义的怀疑。......
2024-02-01
第八章抽象的主体“只有在需要满足后,才能在人群中分辨出谁有鉴赏力,谁又没有。”尽管休谟承认理性认识在审美经验中具有“精确”的作用,但其作用无非是帮助创作主体更准确地把握对象的秩序与结构,目的是在审美同情。[2]休谟针对的正是理性主义的观念。兴起于世纪初洛可可艺术是对巴洛克风格的一种纠正。......
2024-02-01
由这种观点出发,叔本华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只能在经验世界即表象世界内活动,而不能达及实在的意志世界。在叔本华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痛苦的最终根源在于生存意志。除了涅槃和死亡之外,叔本华认为只有审美经验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后者采取了一种观照的认识方式。......
2024-02-01
从经验主义的不可知论原则出发,休谟首先肯定了审美经验与客体的属性无关,只存在于人的情感和想象当中。但是,他讲的最多的还是想象问题,是休谟第一次明确把审美快感和美本身等同起来,认为美就是审美快感。在此之后,休谟还规定了审美快感产生的条件。......
2024-0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