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在西方审美经验观念史的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在西方审美经验观念史的第五章

【摘要】:第五章亚里士多德的形式“我可怜的是他的人,而不是他的品性。”[1]——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希腊相对和平的时期,他的“理念”世界也肃穆宁静。柏拉图去世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承了老师的衣钵,但亚历山大的声音必然回响在他的思想里。据说,柏拉图称亚里士多德是真正具有才智的人,如果他不到场,他就拒绝讲课。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

“我可怜的是他的人,而不是他的品性。”[1]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希腊相对和平的时期,他的“理念”世界也肃穆宁静。然而,理想的理智“观照”似乎注定要为严酷的现实付出代价。从公元前4世纪50年代开始,一个来自北方的势力对雅典虎视眈眈,公元前338年,马其顿王国国王菲利普和18岁的王子亚历山大率领大军南下,在科罗尼亚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雅典和底比斯联军,亚历山大公元前336年继承王位后,公元前334年击败波斯,公元前332年战胜埃及,回师东进攻陷巴比伦,足迹直至印度河流域,建立起一个空前庞大的马其顿王国,王国持续到公元前323年33岁的亚历山大在巴比伦去世。

血与火意味的不仅仅是战争,它更是对一个时代思想的严厉拷问。希腊的先祖一直生活在动荡的生活方式中,他们从不缺乏勇气和征服的欲望。然而,在对世界本原的探究里,在对稳定生活的向往中,他们开始抵制身上的感性欲望,企图建立一个充满和谐和美德的理想国度,并终于在柏拉图的“理念”世界里完成了对尘世的思维操控。只是,经验现实的主人,真的是在人之外的某种规则吗?当人拱手把自己的主权让给一个虚拟的造物,无论是水,是火,还是美德和理念,最终总会被现实从天国拉下,让它看清自己无非是生活的工具,而不是主人。(www.chuimin.cn)

还在亚洲大地上奋马扬鞭的亚历山大听人说起,亚里士多德正在希腊出版著作,他马上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老师:

亚历山大致亚里斯多德:敬候祺安。你将口授的奥秘之学撰写成书以后出版,实在有欠允当。如果你所教导给我的知识全部公开,那么我对别人又怎能稳操胜券?就我的立场而论,可以在此明确相告,宁可在学问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远较权力和统治凌驾众人之上,使我感到更大的满足。亚历山大顿首。[2]

知识故其所好,学问固然重要,但它毕竟要为个人所用。亚历山大的占有欲并非美德,却是真真确确的现实。柏拉图去世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承了老师的衣钵,但亚历山大的声音必然回响在他的思想里。在现实的力量铿锵作响时,高飘的思想必然会复归尘世,尽管有时并不情愿。

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深得自己老师的器重。他17岁那年从色雷斯来到雅典,[3]在柏拉图公元前387年创办的阿卡德米学院(Academy)从学二十年。据说,柏拉图称亚里士多德是真正具有才智的人,如果他不到场,他就拒绝讲课。当亚里士多德退出学园时,他还讲:“亚里士多德踢开了我,正如小雄驹踢开生养它的母亲一样。”[4]事实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正处于他的老师和亚历山大之间,他把老师的理念从天上拉返人间,又在现实的土壤上深埋下理念的种子。这使得他的审美经验观念具有浓重的现实气息,开始包容尘世的感性欲望,但又悄悄地把经验主体从理念交付到形式手里,继续着老师对审美经验的抽象。当然,是以一种隐蔽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