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孤独的广场公共空间城市广场不仅是空间节点,更是一种心理坐标。在文化与商业作为现代城市生活的主旋律的时代,城市广场变得更加浪漫与热闹,成为了新型城市公共生活的舞台。城市广场将人们对社会的适应与公共群聚性的需求充分表达,并将这种需求融化在日常生活当中,而它又完全是一个真实的地理空间,一个可以触摸与踩踏的真实。......
2024-02-01
景观再造,古运河与城市意象的重生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2500年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春秋时代吴王筑邗城,开创了扬州的城市历史;汉代以广陵城为中心,发展出繁荣的区域文化;隋唐时代南北运河的开通,使这里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国际都市,当时的扬州是唐时期国家的漕运、盐、铁转运的中心,商贾如云,极尽繁华,与京都长安南北对峙,有“北长安、南扬州”、“扬州雄富冠天下”之称;宋元时代的战乱仍旧没有遮掩住城市生活的活力;明清漕运通畅与盐务兴盛,使扬州再度呈现令人炫目的都市繁华。而当代扬州,又在“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原则下焕发出了精致的时代魅力。
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是指一个城市的物理空间环境、制度、文化及行为等要素所表现出来并为人们所认知的特征和印象,“是由城市硬体与软体所共同构成的对于城市的视觉、感觉、直觉、知觉的综合印象。”[1]凯文·林奇强调城市意象的可读性即“每一个人都会与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某一部分联系密切,对城市的印象必然沉浸在记忆中意味深长”。[2]城市意象是生长生活于城市中的市民的一种体验与记忆,一种怀旧的载体。一个好的可意象的城市应该留给观察者一种审美的体验与机会,一种为城市创造独特印象与个性的载体。
扬州是一座文化地理学意义上典型的标本。扬州因水而盛,因帝王而贵,因水而衰,又因水而兴。
隋启扬州之兴,而大唐盛世之经济中心的城市定位又带来了文化的繁荣,鉴真东渡更开创了东亚交流新篇章。自始扬州成为了自隋以来中国城市地理版图中不可或缺的演员。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启发了乾隆下江南留扬州的诗情画意,而“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浪漫温馨给扬州带来了妩媚动人的气质。“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淮左名都”、“富甲天下”,扬州文化沉积之厚重堪比苏杭[3]。
扬州的城市意象始于文学作品。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描绘了烟花三月扬州的妩媚动人;小诗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刻画出了扬州城的风花雪月的浪漫与想象;唐代诗人徐凝的《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更是把扬州描绘得灵动、妩媚、浪漫、温馨;而宋代大词人柳永的“念扬州芍药,年年知为谁生”,更是将扬州的风花雪月咏叹得出神,并传颂至今。这些有关扬州城的诗词绝唱,将扬州的城市意象刻画得深入人心,从中可以看出扬州历来就是精致、妩媚、婉约、浪漫、奢华之地。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代重臣王安石在春天来临之际,在扬州、镇江对岸的长江边,写下了这首传颂千年的《泊船瓜洲》。一首诗描绘了三座城市,一条江,一个季节,一种复杂心情。有人、有山、有水、有绿、有城、有风、有月、更有心情。
下江南,能不下扬州?扬州,成为了文人骚客的笔墨倾注之魂。京杭大运河的漕运、盐运为扬州城运来了繁华若梦。扬州八怪、扬州园林、扬州瘦西湖、扬州琼花、广陵学派的声名自然也是流传四方。
扬州城市的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依然可见古代诗词所刻画出来的城市意象。人们认识扬州依然还是落在了各种诗歌、文学作品之中。再配以扬州著名旅游景点,如著名的瘦西湖二十四桥和五亭桥、何园、个园、吴道台宅第、大明寺等,为人们认知扬州的城市意象增加了现实感。扬州因为有园林、有瘦西湖,所以她是精致妩媚的,扬州城里水道众多,古邗沟、古运河、京杭大运河、瘦西湖、二道河、宝带河、新城河、还有“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长江意象,扬州城因为水而成为了灵动而婉约的城市。
所以扬州依然是精致妩媚、婉约灵动、烟花浪漫的城市意象。走到扬州的城内,看到古城里的白墙灰瓦、园林密布、杨柳青青,楼台亭阁、水系密布,整个城市的古典美的形象深入人心。这种意象成为了扬州的一种著名的旅游诉求点与形象传播点。
因此,始于诗歌文学作品中的扬州城市文化意象,成功地将扬州促销为世人“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当代城市旅行目的地概念。
扬州运河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就挖沟筑城,因此有了古邗沟,也是扬州历史上最早的运河。隋唐时期又另挖古运河从瓜洲入长江[4],再到20世纪50年代的京杭大运河的改直工程,扬州运河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穿城而淌的三条不同历史时期的运河,见证了扬州城的历史变迁。两岸的民居、寺庙、工厂、公园散落在古运河边,守望着扬州这个城市。虽然扬州的运河从内到外、从古至今,成就了三条运河,但其中最为瞩目的当数穿城而过的28公里古运河,被誉为“扬州城的母亲河,是扬州城发展史上的重要实物见证。”[5]曾经发挥了贸易、运输、对外交流等重要功能。可以说,古运河在承载扬州城市文明孕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的古运河也基本上成为了扬州城市的遗产廊道。遗产廊道是“一种线型文化景观,可以是具有文化的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等,亦可以指通过适当的景观整理措施,联系单个的遗产点而形成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绿色通道。”[6]扬州古运河沿岸的柳树青青、芦苇荡漾,形成了一条长长的蓝绿镶嵌的绿色通道。古运河沿途散落着近26处扬州历史文化遗迹。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吴道台宅第、东关古渡、普哈厅公园、禅智码头、瓜洲古渡等历史遗存。最值得一提的是,古时扬州很多寺庙亦大都分布在古运河两边:高旻寺、文峰寺、长生寺、天宁寺等等。古时的来往客人沿着京杭运河,客泊扬州需要去寺庙拜祭神灵,保佑自己。随着南来北往的客人增多,寺庙数量也渐多起来。旧有扬州车马少于船之说,概因扬州运河之发达。据考证说扬州城内曾经有100多所大小寺庙,今天看到的大明寺、重宁寺、天宁寺、高明寺、文峰寺、禅智寺、长生寺、仙鹤寺[7]、准提寺等,均分布在运河两岸,守护着船民与船客,更守护着扬州这座历史文化的古城。
古运河边的扬州,古城、新城截然分离,成为历史名城保护的一大典范。运河之西到城内的二道河,连同西北片的瘦西湖景区,整个老城完整地保存下来,站在瘦西湖里面,几乎看不到一点现代城市的影子,成为感怀历史的绝佳去处。而古运河的两岸,也因水岸风景的美,成就了“东关古渡”、“东门遗址”、“南门遗址”、“大王庙遗址公园”、“徐凝公园”、“观邸码头”、“东渡码头”等风情美景。虽然有一些工业化时代的厂房散落于运河两岸,但却同样见证了这座古城的现代化的努力和痕迹。历史在前进,工业进园区,这悠悠古运河的两岸,终将恢复到彼时无烟工业的时代。
扬州的世界运河博览会、运河城市论坛的开发,使得这条母亲河成为了一种历史文化的遗产,为扬州的今天打开了一扇文化交往的窗口。就如鉴真东渡日本的起航一样,扬州城把运河上的名城作为自己的城市发展基点,打造运河景观带、运河经济带、运河文化带、运河交往带。扬州市在打造历史文化遗产城市的努力中,开始了重新梳理运河之于城市的价值。这条千年的运河,在现代化的今天,将成为一种运送文化的河流、运送历史景观的河流、运送市民休闲的河流,为今日之南来北往的客人,塑造可以停驻的河岸风情。那些千年的寺庙,也将重新为忙碌焦虑的现代客,祈祷与守护着内心的安宁。
有了古运河,扬州就是一座灵动的城市。古运河在千年的流淌中,不断地散发出自己的魅力。曾经的车马少于船的运河盛景,将替换为今日之运河文化再现,期望透过运河景观点塑造,恢复昔日运河上游客如织的盛况。
沿河的两岸开发出来的景观休闲场所,成为了城市文化休闲的地标空间。扬州1912、东门遗址、南门遗址公园以及大王庙广场、官邸码头、东门古渡、牌楼公园等广阔的临水休闲空间,使得古运河焕发出了“创造城市休闲文化生活”的崭新风貌。
扬州现在重新开始了古运河的景观改造与规划,将古运河纳入到城市形态更新中的重要内容。在充分理解扬州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与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扬州必须利用古运河景观持续改造的机会,塑造“亲水城市”的城市意象、“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品格、“创造未来城市文化遗产”的城市文化品牌。
由城市意象、城市品格、城市文化品牌构成的城市文化“软实力”[8],必将成为未来城市竞争力的轴心。
在历经了30多年中国城市改革开放的大发展之后,中国的城市已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城市复兴时代。表现为城市经济增长、产业活力的扩展,城市文化艺术的日渐凸现,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的现代性要素的迅速累积,中国城市进入了一轮以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双轮驱动”的发展阶段。
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提升,促进了“中国式城市文艺复兴”[9]的来临。如果说14世纪欧洲城市文艺复兴是用人文主义、现代主义颠覆了封建主义与神权主义的话,那么当代中国的城市文艺复兴显然也是用丰富的人文主义、文化艺术、现代生活方式颠覆了传统保守主义、单调线性主义的价值理念与生活理念。今天的城市文艺复兴所带来的创意生活方式、创意生产方式、文化审美方式,正是我们迎接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
扬州城市更新中的运河机遇。扬州城市在建构了古城旧貌、新城新颜的城市主体意象之后,终于将目光转向了千年的母亲河——古运河,透过历史上运河的繁华,用今日城市文艺复兴的契机,建构出属于当代市民文化艺术特质的运河美景,去感悟扬州城历史的荣光与梦想,去体验当代扬州城的精致与妩媚,重新成就扬州古运河的熙熙攘攘,繁华似锦。当代中国的城市更新过程“集中体现了对于人文、历史、文化的尊重,对于人与城市环境的重新思考”[10]扬州在城市“一体两翼”东西扩展的城市形态变迁中,充分抓住运河改造的“以运河为轴”的亲水城市意象,坚持遗产保护原则,坚持保护运河两岸的整体风貌环境、特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现有社会生活结构,并逐步改善其各项设施,强化景观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的设计,使之满足现代生活之需。人们在认识历史、理解城市文化、改造城市空间过程中,建构出了城市历史文脉、特色文化、传统生活、现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结合。
今日城市文艺复兴的重要哲学基础便是如何塑造城市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和谐共生。从尊重人的需求出发,建构出经济、社会、文化的互动增长的链条。基于此,扬州古运河的改造,必然需要建立在对于城市、人际、空间的三位一体的把握上,才能描绘出一条人文化的古运河。
扬州古运河的“亲水城市”意象构建理念。水是扬州城市的母体。扬州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城市机理中的水,是扬州城的根。古邗沟的水、瘦西湖的水、古运河的水、京杭大运河的水,长江的水浇灌出了扬州的富庶。特别是现代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下”,便是一种顺水而下的意象。因此,扬州有水,便有风情。
亲水是一种人类生活的天然原始习性。水是生命的一部分,水是日常生活的责任。人们因为水才能有生命,城市因为水才能有灵气。关注水,关心水,爱护水,亲近水是城市人日常生活的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习性。亲水的城市意象必然使得人们尊重城市的水,感知城市的水,从中学习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体验城市生活方式。所以亲水形象,不仅将成为城市改造的目标,更应成为城市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之一。(www.chuimin.cn)
扬州古运河原本就是一首水的诗歌。今日的扬州古运河景观开发,必然要回归到扬州城市与水的关系,扬州人与水的关系的基点。古运河可以承载扬州城市人与水、水与城的关联。亲水需求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原始本能,有水才有生命的哲学意象以及“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文化意象,都诉说着“人与水”的亲密关系。
因而,扬州古运河必须透过“亲水运河”、“亲水空间”、“亲水活动”的开发,形塑出一个“亲水扬州”的清晰的城市意象,同时也为亲水休闲、亲水生态、亲水旅游开发建立物理形态的基础。
扬州运河的环境友好型修复原则。“环境友好型”城市发展理念要求古运河的改造必须建立在维护运河环境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环境友好型”指社会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害方式进行,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11]。古运河的生态环境已然遭受了工业化的粗放经营、居民生活粗放排污的破坏与污染。扬州古运河景观设计,需要从改造亲水码头、水岸联系体、水质治理、水岸植被、水质保护、湿地建设出发,真正抓住建设扬州古运河的亲水城市意象的契机。
古运河的改造必须以治理沿河生活污水排放、工业厂房搬迁减排、生态修复与涵养的方式来达到环境友好的标准。使得古运河借改造、整治、景观开发的机会,必须保障运河之水的清洁少污染。同时还需要从禁止旅游排污、休闲排污的层面强化行为方式的改进。这是景观改造所必须同时规约的行为改造原则。
古运河的环境友好型的改造理念,通过对工业布局、生活形态的优化、运河水治理、亲水活动实践,来强化塑造扬州城市的“人居环境改善”的城市品格,并融入到运河品牌之中,成为扬州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推手。同时,透过更多更持续的努力,力争使运河成为扬州走向世界的一种城市名片,成为人居环境改造的世界级典范。扬州古运河两岸的绿柳、芦苇、湿地、古树等等都是原生态的自然系统。运河改造首先还是要尊重人的居住,这种居住是以人和自然的联系为根本,建立一套循环社会的生活系统。从而打造出符合原生态自然与人的美好居住理想的“运河边循环社会型生态住区”,将运河还给老百姓,将运河还给原住民,将运河还给城市社区,将运河恢复为人们可以守望的流动空间。运河守望了扬州数千年,今日扬州人也将守望着运河,居住成长。享受运河带来的惬意和妩媚。
所以,如能将古运河的环境友好型理念贯彻到底,那么透过古运河的景观改造工程,对塑造扬州城市的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品格,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从景观城市主义到景观行为主义变迁。扬州古运河的景观创意规划,必定在景观城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的基础上建构景观的行为主义(landscape behaviorism)。景观城市主义需要将景观成为城市意象、城市功能、城市机理的一部分;而景观行为主义则可以建构出景观与人的互动关系,景观与社区的互动关系以及景观与城市的互动关系。强调“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要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12]通过景观与人际活动的内在联系,建立起景观对于人的行为的塑造,使得景观在引导人的行为、改善人的行为模式、形塑人的价值观中确立更重要的互动基础。古运河的改造透过景观行为主义来建立亲水景观、亲水空间与亲水活动的有机联系,从而能够使得运河真正地还给老百姓,并增进老百姓的日常行为改善。
创造未来文化遗产的愿景。扬州古运河的未来呈现,必须要有对历史人文的记忆。扬州古运河的人文禀赋是运河申遗的重要特色。必须从保护原住民,尊重运河的历史文脉,理解运河的原生态功能,保护运河的生态环境与留驻运河的人文历史风貌入手,将运河融入人类的记忆之中,成为一种流动的城市文化遗产。这种记忆可以是客观的景观再现,也可以是文化摹本的保存,也可以是流动的记忆——文化活动的呈现。扬州古运河的景观改造,必然面临着再现、保存、记忆的挑战,但冲破约束,结合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方向,挖掘现代城市文化特征,创造“未来文化遗产”[13],这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过程。比如建造运河画舫、运河工坊群、运河景观桥等,既保持运河文化特色的统一,也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扬州古运河的未来改造,从塑造现代城市意象、城市品格与城市文化名片中逐渐实现城市形态更新的“以水为魂,以人为本、以文为轴”的特色,构建出运河城市的经典意象,或者有可能使扬州成为世界运河城市的明星,成为一个在运河两岸实现城市发展理想的典范城市。将运河改造成为留下原住民、原生态要素的生态运河,人文运河,休闲运河,只有这样,古运河才能成为一条人民的运河,一条真正的母亲河。扬州城从运河中孕育,也必将随着运河的文化再生,走向新的城市文艺复兴。
【此文已发表于《城市》2008年第10期】
【注释】
[1]胡小武.论良好城市意象的构建——以新余市为例.新余高专学报,2006(2)
[2]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2
[3]薛长顺.发展运河经济繁荣商业文化[J].江苏商论,1997(12)
[4]刘捷.由唐至明运河与扬州城的变迁[J].华中建筑,2001(5)
[5]陈薇,刘博敏,刘捷.回归自然发展城市弘扬文化创造生活——扬州古运河东岸风光带规划设计[J].建筑创作,2003(7)
[6]王志芳,等.遗产廊道——美国历史文化保护中一种较新的方法[J].中国园林,2001(5)
[7]仙鹤寺始建于南宋德元年(1275年),历史悠久,建筑精美,保存完整,与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凤凰寺齐名,是中阿文化交流的杰出成果。参见:傅桂明.仙鹤飞来,清白流芳——扬州清真古寺仙鹤寺[J].中国宗教,2007(1)
[8]马修·弗雷泽.软实力: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8
[9]张鸿雁.中国式城市文艺复兴的发生与第六次城市革命[J].城市问题,2008(1)
[10]于立凡,郑晓华.保存城市的历史记忆——以南京颐和路公馆区历史风貌保护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4(2)
[11]杨华峰,张华玲.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J].学习导报,2005(7)
[12]罗华.景观环境设计理念——环境设计应重视人群行为及心理需要[J].园林,2003(1)
[13]魏小安,王吉平主编.创造未来文化遗产.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8
有关城市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文章
超越孤独的广场公共空间城市广场不仅是空间节点,更是一种心理坐标。在文化与商业作为现代城市生活的主旋律的时代,城市广场变得更加浪漫与热闹,成为了新型城市公共生活的舞台。城市广场将人们对社会的适应与公共群聚性的需求充分表达,并将这种需求融化在日常生活当中,而它又完全是一个真实的地理空间,一个可以触摸与踩踏的真实。......
2024-02-01
“建筑我权力”之不能承受之重建筑是一种伟大的权力,是对自然的征服,对大地的雕刻,对心灵的驾驭,它彰显出智慧、财富、政治与艺术的魅力。建筑我权力,是一种被建筑物承担的各种权力形态的具象,是人类获取各种权力的一个公开的角斗场,一场权力的博弈,也是一种权力的变异。当我们遥望大地时,我们是否可以感觉到大地之上无声的建筑,总是在一个个人类权力场中扮演其“不能承受之重”的角色?......
2024-02-01
中庭不可或缺的公共价值人类总有一种期待,那就是被群体所接受,不仅从行为上,也是从人格上被更多人所接受。而中庭对于社区,就犹如广场之于城市,媒体之于现代民族国家,是公共交往不可或缺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型楼盘的中庭,就将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思想核心,成为一个活跃的公共事务交流场域,一个社区政治参与舞台。......
2024-02-01
[1]以一种深度思考的品质,提出了社会学科的想象力命题。因此,借用米尔斯的“想象力”一词,取名叫做《城市社会学的想象力》。《城市社会学的想象力》中,秉持了我的一种学术理想,通过不断的观察、调查、体察与体验,去感知城市的特色与问题,去感受城市的角落生活形态,去捕捉社会生活的细节,去感知影像背后的社会意义。想象力源自感动。......
2024-02-01
上海老洋房的都市时尚上海城委实就是一座万国建筑博物馆。上海的洋房,像一个个贵妇人,懒洋洋地躺在这座东方大都会的城市中心,喝着咖啡、听着小曲、间或撩撩裙摆,让走过路过的人不免探视几眼,艳羡地投以好奇的眼神。据说,有人给上海的老洋房排了一个“十大”之最。今日的马勒别墅,早已是一个风情酒店,不断演绎着上海时尚风潮。而像马勒别墅这种顶级老洋房里的草地婚礼,更是一种精致别致的时尚。......
2024-02-01
网络中的这种讨论是无意识、无组织的行为,会由此形成若干个议论圈。议论圈是网络舆论传播的最小单位,比如在互联网上存在的大量的BBS论坛,就可以看作是这样的一个个群体舆论圈。局部舆论演化为社会舆论依靠意见领袖的引导,社会舆论形成的最后阶段是舆论领袖的言论提升意见的科学性和深刻性,聚合为一个完整体。因此,网上的“意见领袖”对某种观点的评价和指导,能够促成网上舆论的最终形成。......
2023-11-17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景观文化的这三个层面是融于景物一身无法分离的。它占据主导地位,向其他景观文化地域渗透和扩散。它的景观文化共同体数量占大多数,持续时间长,再生产容易。亚景观文化也并不是完全受主流景观文化的控制,它也有自身的独立性。那么,从当前出发,以景观文化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为标准,可以把它分为大众景观文化、乡土景观文化与边缘景观文化三种类型。......
2023-08-21
(一)城市景观的分类1.规模体系分类景观规模一般运用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予以衡量。这是城市景观的第一功能,同时也是城市景观其他内涵的基础所在。也就是说,城市景观是人类精神对自然的加工,是人类社会组织制度、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载体。而且,城市也是区域文化集中的代表。除了与生理需要密切相关,城市景观环境的设置还与包括人们交往方式在内的社会需要相吻合,否则就会产生问题。......
2023-08-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