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城市社会学书籍:一声叹息之Loft空间变迁

城市社会学书籍:一声叹息之Loft空间变迁

【摘要】:一声叹息之Loft空间变迁一个时代总会有伟大的原创者,也会有庞大的追随者。德国的鲁尔区改造,也被认为是“Loft空间开发”的一种创新理解。这一模式在国外也称为Loft空间更新计划。这也就是中国城市Loft空间开发的发生学源头。798只是一个民间艺术家发现的个案,虽然经过了艰难的博弈,依然面临着在开发商与政府的共谋之下被驱逐的可能,但其Loft空间开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Loft空间开发的商业机会,将提供打破单面城市的契机。

一声叹息之Loft空间变迁

一个时代总会有伟大的原创者,也会有庞大的追随者

Loft空间[1]开发从引入到追捧,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共识”达成共识。中国的城市开发总是在一种思想采购与概念引进的基础上不断爆发出“创新”的火花,并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上演绎出各自的花样年华。

Loft空间开发,一个源自西方对于旧街区旧建筑空间的创新主体化利用模式,以期达到复兴社区功能与重塑社区活力的目标[2]纽约的SOHO区、第五大道,伦敦西区、波士顿北区等都可以寻找到Loft空间开发的雏形。德国的鲁尔区改造,也被认为是“Loft空间开发”的一种创新理解。就经济学理解看,Loft空间开发是通过对建筑的资源重估,根据艺术化的思维重构出建筑的价值空间,赋予建筑新的使用功能,最后通过对重塑后的建筑空间的主题提升,达到创造建筑的附加值与特殊品质。这一模式在国外也称为Loft空间更新计划。其表现的主要模式是把即将废弃的工厂仓库码头、矿区、历史街区、被废弃的大型机械构造设施如轮船、火车车厢、飞机等改造成为艺术创造室、SOHO式办公楼、工业博物馆、风情休闲场所、酒吧、画室、画廊等现代城市特色物业单位,从而达到吸引人气、创造人文氛围、保留历史建筑形态、提升空间商业价值、重塑社区活力的效果。

当下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因为经济理性的无限扩张,城市中心区的改造、城市工业厂房的外迁、城市原有工业设施的废弃等行为导致了诸如破坏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推倒历史街区、驱逐街区文化之类的城市拆迁与改造的客观结果。在这些城市建设的遗憾之中催生出对于少量还未被破坏与拆迁的“老旧建筑”的价值重估,同时也在各种文化界认识的压力下获得政府暂时“豁免”的这些老旧建筑被精明的商人发现商业机会。这些幸运的老旧建筑在越来越大规模的“城市抛弃”中获得了额外的增值的机会。

这也就是中国城市Loft空间开发的发生学源头。北京的大山子艺术区(798艺术区)便是一个突出的Loft空间开发的例子,艺术家们在北京酒仙桥一带的许多工厂聚集区发现了适合艺术创作与展览的闲置厂房。目前,有300多家艺术机构与个人聚集在此进行艺术创作、展览、展示,成立了很多画廊,并且吸引了一些咖啡馆、餐厅不断进驻其中,吸引了大量中外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访问,成为北京被评为世界新兴创意城市的主要原因。798只是一个民间艺术家发现的个案,虽然经过了艰难的博弈,依然面临着在开发商与政府的共谋之下被驱逐的可能,但其Loft空间开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Loft空间开发的概念不断复制,并具有很多新的子概念。如上海的多个创意聚集区,利用原有工业仓库空间与老建筑发展成为以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为主体的创意产业聚集区;杭州的Loft空间利用老建筑发展成为以广告设计、产品设计、时装设计为主体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南京的“世界之窗”办公区则利用老厂房改造成为了一个充满城市田园气息的绿色型办公室物业;成都的画家村是在传统的老社区直接聚集了很多艺术家、画家、设计师等传统延续型的聚落。这些新概念都将Loft空间开发发挥得淋漓尽致,并确实达到了一定的复兴建筑空间的效果。但是,Loft空间开发已经从内涵与外延上发生了变迁[3]

这种变迁在思想采购中获得了追随与创新的借口。中国130多个城市跟风的CBD开发模式,300多个城市遍地的城市中心步行街开发模式,还有上海石库门新天地的复制模式、城市中的“老街与古镇”开发模式等等“街区经济”,从Loft空间开发中获得了无限扩展的概念空间。而这些概念却与Loft空间开发越来越远,城市管理部门也倾向于把Loft空间开发遗忘,把街区经济搞活,因为这样政府可以经营城市,在收取巨额土地收益金之外获得新建筑景观,而传统意义上的Loft空间开发却总是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艰难地存在。(www.chuimin.cn)

Loft空间开发是否能在当下的中国城市中成为一个蔚为壮观的现象呢?远非如此!Loft空间开发在城市中仅仅占用极小份额,只是一个小空间,无法从实体上成为一个城市的主流空间。

Loft空间开发发展的下一轮机会在哪里?一是内涵与外延的适当拓展,通过对于楼宇的更为细致的价值发掘去整理其资源的可塑性,把价值链适当延伸成为一个可以产生内部循环的系统去挖掘Loft空间开发存在的更多经济理由。二是通过对城市文化政策与文化遗产的细致考察,找寻到城市土地空间与城市文化价值保存的平衡,从而获得政府的相应资源的支持。三是用商业化模式运作,培育更多的Loft空间开发的消费机构与群体,从而采取市场化的机制推动Loft空间开发发展的社会力量的发展。

从Loft空间开发的一声叹息中,我们可以更为清醒地为Loft空间开发寻找成长的土壤,因为一个城市不能没有历史空间,不能没有复兴传统社区的传统,不能没有个性文化的存在与创意生活的样板。Loft空间开发的商业机会,将提供打破单面城市的契机。

【注释】

[1]Loft就是利用厂房的大型不分层建筑,改建作为办公或居住的场所。而现在的所谓Loft指的是那些“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这种建筑形态以老式防火梯、陈旧的水塔、烟囱、高高的窗户、大空间、砖墙等为特征,具有工业时代遗留的痕迹,能够看出建筑本身的肌理。引自董翠,王敏.浅析Loft空间的自由与局限性——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2)

[2]班克斯,坦克里;范肃宁,陈佳良译.Lofts:空间中的生存.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53

[3]戴承良.创意地产.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