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城市社会学:建筑地标的纵深思考

城市社会学:建筑地标的纵深思考

【摘要】:建筑,城市地标的纵深度当所有的“民间语文”都在讨论城市地标的时候,没有人真正关心城市地标的内涵品质。但建筑要成为地标,首先是要诠释出一种“美”,这种美既是物理外形之美,更是在外形之美中暗含的文化、观念和思想的深度之美,也叫智慧之美。所以,建筑要成为地标,就必须刻画、记录、诠释出城市的美。除此之外,城市地标作为公共建筑,还需要见证着一个城市的善与公正。

建筑,城市地标的纵深度

当所有的“民间语文”都在讨论城市地标的时候,没有人真正关心城市地标的内涵品质。作为城市的地标,不仅是“高度+外形”,更是一种基于地理空间基础上的文化认同感。一个街角处的百年老店,或许也能成为一个地标,比如巴黎左岸的Le Select咖啡馆,几乎全欧洲人都知道,虽然它很小,但它仍然是一个著名的Landmark。另外,从字面上解读,地标更多地传递出一种“记忆”的味道。因此,能够被绝大多数人记住的建筑空间,都能被当成地标。

地标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印象,一种大多数人共同经历、体验或者记忆的空间、场所或建筑。但建筑要成为地标,首先是要诠释出一种“美”,这种美既是物理外形之美,更是在外形之美中暗含的文化、观念和思想的深度之美,也叫智慧之美。好的建筑、能够被记住的建筑,首先是要刻画出一种真正的“美”。所以,建筑要成为地标,就必须刻画、记录、诠释出城市的美。悉尼歌剧院,有着“翘首遐观的恬静修女”之美称,堪称世界级的地标,就是一种公共建筑的由外及内的经典之美。

时值城市更新时代的中国,涌现了大量的巨型建筑——“鸟巢”、“大裤衩”、“鸭蛋”、“小蛮腰”等等,很多都依靠“巨型、怪诞、高大”而成为一种城市地标[1]。但在城市地标的“民间语文”的批评声中,我们不得不感叹地标被“恶搞”的“厄运”。城市地标如果真的能够让人肃然起敬地惊叹,而不是被恶搞,才是真正经典的地标。

从大处看,中国建筑规划中的一大显著的“传统”,就是里坊制模式。三国时的曹魏都城——建邺城开创了一种布局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2],从此开创了都市街区的里坊居住模式的“中式主义”典范,哪怕到了后来的唐长安城元大都故宫、紫禁城、上海的里弄、现代的小区,都能瞧见“里坊”风格的影子。因此,“里坊”形态应该属于中式主义的建筑文化。那么“新中式主义”的里坊街区,该如何表达文化的承继关系,既要体现现代生活方式的基本功能,又不被一眼望穿呢?

里坊建筑的核心形态是封闭与开放的融合。里坊四面皆有围墙,但四面也各开了一道门,通向外部的马路,并能连接其他的“坊”或“市”。这种里坊制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既满足了坊内的必要私密性,同时也提供了与外部沟通的便捷性。今天城市街区的更新,如果要以里坊文化作为基本格局的话,要保持对私密性的有效保护和对开放性的高效便捷的双重功能的尊重。再在此基础上展开与自然环境、地理地貌、外部街区的有效互动,街区功能扩充和内部细节的丰富,便能真正塑造出一种“新中式主义”的里坊建筑形态。

一个区域,也能成为一种地标。北京的八大胡同、后海,上海的新天地、南京路,广州的上下九、沙面,南京的夫子庙、总统府等都是地标,而且也是城市地标的经典符号——通过塑造一系列的“符号之美”,它们确立了自己的地标形象。所以,在城市街区改造中,如何通过对“符号之美”的挖掘,展现出建筑的文化深度之美,异常重要。除此之外,城市地标作为公共建筑,还需要见证着一个城市的善与公正。

古希腊的城邦时代,人们总爱集结在雅典卫城前的广场,热议城邦大事。雅典卫城因而见证了伟大的城邦民主时代。在那个自由而欢快的城邦时代,古希腊人在文化、艺术、音乐历史哲学心理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当我们再从历史的眼光追溯那“太阳下最美的童年”感觉的雅典,我们从古希腊的建筑遗产中,品味到了两千多年前的那种公民社会和公共文明的“善”。而这种善,才是孕育伟大雅典的丰厚社会土壤。(www.chuimin.cn)

今天全球皆知的雅典神庙——帕特农神庙遗址,以及散落周遭的“科林斯栏式”的建筑,表现出了一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建筑流派。神庙就是当时城邦的标志性的公共建筑。当然,在古希腊,除了神庙,人们还建造了许多公共性的建筑如剧场、议事厅、运动场、体育馆、商场、图书馆、音乐纪念厅……这些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在雅典伫立的公共建筑,亲自见证了那个古希腊民主时代城邦的伟大的善这种城市公共建筑的善,后来泽被古罗马帝国,再延续到了全欧洲、美洲,成为了现代文明公共建筑的经典策源。今天,遍布世界各大城市美轮美奂的公共建筑,都由衷地让我们惊叹、感动和激动。

一个善的城市,必定需要有大量的善的建筑。公共的善,是最高的善。所以一个城市如何建造更多的开放型的公共建筑,以吸收代表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观念的特质,从而塑造出可以传承的城市文化建筑,供一代代的市民学习体验和游览。

在建筑一个个城市地标的时候,也是建筑一个城市的善的开始。当代城市更新与建筑勃兴时期,更需要从社会哲学的层面,深度挖掘地标建筑的真、善、美的内涵。唯有如此,一个城市才能不断沉淀出厚重的人文气息,也才能见证一个伟大城市的诞生。

【注释】

[1]刘渌璐.地标解读——试论城市地标的定义与建设[J].南方建筑,2006(8)

[2]王维坤.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构造及里坊制的起源[J].中国历史地理论从,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