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麻烦是留给活人的,舒适是留给死人的。想一想,很多对付拖延症的办法,归根结底就是强加限制和减少选择。例如你在一个房间里工作,在这个房间里有很多会让你分心的东西,那你就把它们都处理掉。只是,如果你每天固定抽出一段时间强制剥夺你贪图安逸和庸碌生活的自由和权利,你的自制力会变得越来越强,你将有很大的机会做成你最想做的那件事,成为你最想成为的那种人,过你最想过的那种生活。......
2024-02-01
原来我不明白为什么每晚写日记简单记录当日所做之事并且时常自我反省两句会有助于治愈拖延症。后来坚持记录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忆这段时间,会有一种没有虚度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增强我的行动力,并让我渐渐养成每晚纪录完当日所做之事后自然而然地计划明天具体要做什么的习惯,而不断自我反省则有助于帮助我渐渐改掉一些坏习惯。
在国内作者写的关于时间管理方法的书中,原来曾在新东方当过老师的李笑来写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挺有影响力的。读了这本书,我发现书中的一些理念和我的上述观点不谋而合。
在这本书的前言里,李笑来首先批判了“时间管理”这一说法:“书店里总是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时间管理’书籍,多半于事无补——至少这是我自己的经验。读过许多这方面的书,尝试过许多办法,然而我依然每天疲于奔命。面对时间无情的流逝,我还是束手无策——跟绝大多数人一样。恶性循环早已经开始:时间越来越珍贵,时间越来越紧迫;时间越珍贵就越紧迫,时间越紧迫就越珍贵……要做的事情总是太多太多,可用的时间却总是太少太少。终于有一天,当我意识到‘管理时间’的说法有多么荒唐的时候,我已经35岁了——还好,并不是很晚。”
李笑来认为“管理时间”或“时间管理”某种意义上只不过是很多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因为时间根本就不会、也从来未曾听从任何人的“管理”。“没有人可以做到让时间慢一些流逝,也没有人可以做到让时间快一点溜走。这连上帝都做不到”。
虽然李笑来对时间管理这种说法很反感,但我相信大多数读者还是会给他的这本书贴上“时间管理”的标签。的确,时间只会不停地流逝,我们能管理的只是自己如何运用时间的行为模式。只是所谓的“时间管理”,肯定并不是像李笑来说的那样让时间听从人的“管理”,这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而已。而李笑来之所以批判这一说法,可能是想让他自己提出的“和时间做朋友”的相关理论看上去很有颠覆性。
只是当我看完《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之后,我并没有在书中看到什么很有颠覆性的理论,我看到的只是一些很简单的理论。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否认这本书的价值,恰恰相反,我一直都认为,那些最简单的时间管理方法反而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只是这样的方法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这是大多数人无法做到的,所以他们总想找到一些可以投机取巧的方法,但这样的方法十有八九都是无效的,甚至还有可能把他们的一生都葬送了。
接下来我将与你分享一下我看这本书时记的一些读书笔记,这些读书笔记也是这本书里我个人看来最有价值的一些内容:(www.chuimin.cn)
首先养成记录你每日时间开销的习惯。所谓记录时间开销,就是记录你每天做了哪些事。不记感想和感受,只是记录事件本身以及做这些事各花费了多少时间。“从今天开始,养成记录你每日时间开销的习惯吧。这是第一步,其他的很多良好的时间使用习惯都会因此自然地养成。如果你已经习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记录一下当日的时间开销,那么,第二天早上就会很自然地开始在脑子里规划全天的时间了——不信你就试试看!”李笑来说记录每日时间开销有这样几个好处:可以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可以避免轻易地原谅自己;遇到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它会让你对于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关于最后一个好处,我对此深有体会。很多时候,我会因为焦虑而不断拖延。而我之所以会感到焦虑,是因为我总是犯“欲速则不达”这个错误。而当我养成了一个类似于“记录时间开销”的习惯之后,根据以往的记录,我可以越来越准确地判断我将要做的事大概需要多少时间,这样我就可以制定更有可行性的计划。而不是再次犯这样一个错误:因为盲目求快,导致精力和体力透支,与此同时,已经完成的那部分工作成果的质量也很烂,基于这两个原因,我开始不断拖延,直至半途而废。
其次是养成每天制作时间预算的习惯。李笑来说:“在开始一天的活动之前,花费15至30分钟仔细制作你当天的时间预算绝对是特别划算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制作一个列表,把你今天需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为了表达方便,以后我们把这些列表中的事情称为‘任务’。”当你给自己罗列任务时,你肯定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任务太多,无法全部完成。这时怎么办?要事第一,永远最先去做最重要的那件事。几乎所有时间管理书都会给出类似的建议,但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永远都是极少数。
另外在李笑来看来,想要成功,只能靠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李笑来说:“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我是说,大量的时间投入。相对于坚持,方法有多重要呢?很多时候,哪怕说不重要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其实也并不是特别过分。所以,有那么多的人在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是件非常可笑却又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
总的来说,《把时间当作朋友》是一本好书,会对很多人有所启发。只是有个别观点,我个人不太认同。例如李笑来在书中一边说要和时间做朋友,一边又会给出这样的建议:“强迫自己理智一些,就会知道,无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有趣都不应该去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无趣,你都应该做。”除此之外,李笑来还说:“我觉得兴趣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你没办法对那件事情没兴趣。”
对于李笑来的上述观点,我有不同看法。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一直坚持做一些无用但非常有趣的事,他可能会因此达到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而如果一个人一直坚持做一些有用但非常无趣的虐心之事,他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会渐渐枯竭的。
至于李笑来说的如果一个人能把一件事儿做到比大多数人好,他没办法对那件事没兴趣。关于这一结论的反例太多了,举一个例子,在中国,很多孩子会在父母的暴力强迫下做一些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事。小时候,迫于父母的淫威,这些孩子可能会因此把这些事做到比大多数人好。只是当他们长大后,这些事可能不仅不会成为他们的兴趣,反而有可能是他们最痛恨的事。
有关7天治愈拖延症的文章
简而言之,麻烦是留给活人的,舒适是留给死人的。想一想,很多对付拖延症的办法,归根结底就是强加限制和减少选择。例如你在一个房间里工作,在这个房间里有很多会让你分心的东西,那你就把它们都处理掉。只是,如果你每天固定抽出一段时间强制剥夺你贪图安逸和庸碌生活的自由和权利,你的自制力会变得越来越强,你将有很大的机会做成你最想做的那件事,成为你最想成为的那种人,过你最想过的那种生活。......
2024-02-01
选定一个极简目标,这是一种“大舍”的行为,但正所谓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一定要懂得舍弃,一定要敢于舍弃。你舍弃得越多,你节省的能量就越多,你达到的境界就越高,你将因此取得常人无法想像的成就。事实上,很多天才艺术家都在享乐时获得了大量灵感。......
2024-02-01
在得知这一信息之后,林登·约翰逊立刻决定,无论如何,一定要抱住理查德·拉塞尔的大腿。看完林登·约翰逊的故事,我心想:难怪这个出身贫寒的美国农村青年能登上权力的顶峰,成为美国第36任总统,一个人能用这样一种心计、手段和恒心去抱大腿,无论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是他应得的。当时博比·贝克在美国已经声名狼藉、臭名昭著,所以那些年轻学生都不愿接近这位美国政坛大人物。......
2024-02-01
只是如果每天都长时间对着电脑,我们的社交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弱。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我们总在电脑前耗着,我们用传统方式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少。利用互联网,中国年轻人可以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互联网会让我们变得不会思考,变得越来越浅薄?尼古拉斯·卡尔认为互联网必将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长远影响的一个最大的悖论是:互联网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只是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2024-02-01
虽然这是一本所谓的“成功心理学通俗读物”,但不得不说,这个老外写得还算比较严谨,书中有一些时间管理方法值得我们加以借鉴。很多人之所以成为拖延症患者,就是因为他们几乎没有长时间集中精力的能力。高度专注、锲而不舍地去做你打心眼儿最想做的那件事,这是一道“窄门”,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是一种看上去很难实施的时间管理方法,但同样也是一种能让你完成自我实现的时间管理方法。......
2024-02-01
原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流浪汉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在一次空战中,他的飞机在菲律宾上空被敌方火力击中,于是跳伞逃生。而他的救命恩人是菲律宾的“猴人”,这些“猴人”对他悉心照料,直至他伤势痊愈。这支美军小队的指挥官决定将他收编,并保证把他送回原来的部队。不知道你是否读过毛姆的小说《人生的枷锁》,毛姆写了几十万字,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人生毫无意义。......
2024-02-01
在这一期间,它们的体重会减轻三分之一,其中雄性海象更是会减掉一吨多重的脂肪。据科学家研究,人类的基因进化极其缓慢,现代人的基因和二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的基因几乎毫无差别。也就是说,我们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但我们其实是一群“摩登原始人”,原始人的生存本能和基因设置依旧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2024-02-01
很多病态完美主义者都是焦头烂额界的奇葩,是庸人自扰领域不世出的高手,是最适合送到全球最重度拖延症研究室里的小白鼠。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病态地追求完美是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一件事,病态完美主义就像一个心魔,它会彻底搅乱我的生活,甚至还会彻底吞噬我的生命。另外病态完美主义还会让他生活在持续不断的精神压力中,他有可能因此患上心脏病。......
2024-0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