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学分制的本质与形式:新课程问题解析

学分制的本质与形式:新课程问题解析

【摘要】:学分制的形式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是学分制管理的两种基本形式。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都以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学习课时量为标准来获得学分。所不同之处在于,学年学分制规定了学生每学年必须修满的最低学分数,不鼓励学生多修学分提前毕业,而完全学分制则允许学生跨学年修习并可提前毕业或者延缓毕业。

41.什么是学分制,学分制本质与形式什么?

学分制概念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也叫学业管理制度。它是由选课制、弹性学制、导师制、重修免修制度等更为灵活的管理制度构成,其核心内容为选课制。

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其内涵是: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任何科目或课程,获得某种证书、文凭或达到某个级别,都会有相应的学习量的规定。学生完成某项科目或课程所需要的学习量,并得到合格的评价,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对学分所代表的学习量各国有不同的规定。在美国,学分获得一般按“卡内基单位”来计算,每单位代表一个学年至少120小时的课堂教学日本高中课程标准规定,1课时为50分钟,35课时可获1学分。

我国高中课程标准规定,1课时为45分钟,18课时可获1学分。

学分制的本质

①弹性学制(一般2—5年)。

②自主选课(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课时间、修读方式、学期修课门数等,可适当调整学习内容、速度和方法,又可以设计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极大的学习自主性)。(www.chuimin.cn)

目标管理(以考试来衡量教学结果和进行学籍管理)。

④发展个性(尊重个性化,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分制的形式

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是学分制管理的两种基本形式。

——学年学分制规定以学年为单位,对学生所修习课程进行管理。学生每学年必须获得规定的学年最低学分,方可进入下一学年的学习。

——完全学分制则打破学年界限,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度和学习内容,学生根据课程设置的规定,修习规定的最低的总学分,即可准予毕业。

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都以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学习课时量(经考核合格)为标准来获得学分。所不同之处在于,学年学分制规定了学生每学年必须修满的最低学分数,不鼓励学生多修学分提前毕业,而完全学分制则允许学生跨学年修习并可提前毕业或者延缓毕业。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以学习的选择权、主动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向和学习能力与条件选修不同的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