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认定是实施学分制的首要因素和关键,学校必须规范认定每一个学分,建立起科学的学分认定制度和学分互认制度。学校学分认定机构对任课教师提出的初步意见和学生相关资料进行复审,确定是否认定学分。学分认定机构负责人(校长)签署认定意见。③只因课堂表现不佳而不能获得学分的,一般延期认定。......
2024-01-31
41.什么是学分制,学分制本质与形式什么?
学分制概念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也叫学业管理制度。它是由选课制、弹性学制、导师制、重修免修制度等更为灵活的管理制度构成,其核心内容为选课制。
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其内涵是: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任何科目或课程,获得某种证书、文凭或达到某个级别,都会有相应的学习量的规定。学生完成某项科目或课程所需要的学习量,并得到合格的评价,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对学分所代表的学习量各国有不同的规定。在美国,学分获得一般按“卡内基单位”来计算,每单位代表一个学年至少120小时的课堂教学。日本高中课程标准规定,1课时为50分钟,35课时可获1学分。
我国高中课程标准规定,1课时为45分钟,18课时可获1学分。
学分制的本质
①弹性学制(一般2—5年)。
②自主选课(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课时间、修读方式、学期修课门数等,可适当调整学习内容、速度和方法,又可以设计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极大的学习自主性)。(www.chuimin.cn)
③目标管理(以考试来衡量教学结果和进行学籍管理)。
④发展个性(尊重个性化,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分制的形式
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是学分制管理的两种基本形式。
——学年学分制规定以学年为单位,对学生所修习课程进行管理。学生每学年必须获得规定的学年最低学分,方可进入下一学年的学习。
——完全学分制则打破学年界限,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度和学习内容,学生根据课程设置的规定,修习规定的最低的总学分,即可准予毕业。
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都以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学习课时量(经考核合格)为标准来获得学分。所不同之处在于,学年学分制规定了学生每学年必须修满的最低学分数,不鼓励学生多修学分提前毕业,而完全学分制则允许学生跨学年修习并可提前毕业或者延缓毕业。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以学习的选择权、主动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向和学习能力与条件选修不同的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有关新课程疑难问题解析的文章
学分认定是实施学分制的首要因素和关键,学校必须规范认定每一个学分,建立起科学的学分认定制度和学分互认制度。学校学分认定机构对任课教师提出的初步意见和学生相关资料进行复审,确定是否认定学分。学分认定机构负责人(校长)签署认定意见。③只因课堂表现不佳而不能获得学分的,一般延期认定。......
2024-01-31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中国清朝末年兴办近代教育之初,在各级学堂章程中有《功课教法》章,列有课程门目表和课程分年表。1912年1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此后,课程标准一词沿用了约四十年。课程标准的总纲部分,相当于中国现行的学校教学计划;它的分科课程标准,相当于曾经使用的分科教学大纲。......
2024-01-31
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以化学为例,初中化学分为4个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每个主题又分几个亚主题,如“身边的化学物质”又分为地球周围的空气、水与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日常生活中的化合物,然后在亚主题下分别陈述内容标准。......
2024-01-31
学分制的做法是将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换算成学分,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并达到要求,记相应的学分。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个别学校实行的是累计学分制。表现突出和参加学科竞赛、活动比赛等受到表彰的依等次记奖励学分。根据各学期的课程设置,确定各项学分分值。学生按时参加学习,遵守纪律,并达到基本要求的计基本学分。对学分结果的处理。学生取得学分情况,还是评价教师业绩的主要依据。......
2024-01-31
这是一名高一新生通过网上留言表达对课改的不满。新教材与习题,新教材与学生的教辅练习不配套,已经成为这次课改的一大突出问题。目前,教辅市场上,打着高中新课改的旗帜,各种配套读物琳琅满目,但内容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事实上,高中课改第一阶段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只是上述四个方面。尤其是高中课改,由于和高考的密切关系而显得尤为敏感。......
2024-01-31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核心是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改革目标。而课改目标又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设计的。在领会培养目标和课改目标时,要十分关注以下两点:一是课程应能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也是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关注点。这是我们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此次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的核心和关键。......
2024-01-31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德育观和教师角色要随之发生变化。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2024-01-31
新课改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死记硬背机械的学习方式改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对学生提出高要求的同时,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 ,强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这就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材料。总之,新课改下的教学,必须改变原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学手段才能适应新形势,才能不被淘汰。......
2024-01-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