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德育观和教师角色要随之发生变化。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2024-01-31
30.新课改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是什么?(以数学学科学为例)
新授课
说明:
一、自主探究
1.情境设计
目的: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素材。
操作要求:问题的设计要体现现实性、兴趣性、挑战性,并且给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合作、交流的空间。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来源于已有的数学知识,必须包含本节课中要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形式上可以是问题、活动,实验等。
2.自主学习
目的:针对情境设计提供的问题,让学生自主生成学习,达到体验探索、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目的。
操作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个别引导中下等生完成情境设计中的问题。学生要反思总结问题中所蕴含的知识与方法。
3.组内交流
目的:通过自主学习中所发现的知识点、方法、规律或疑问进行交流合作,达到知识生成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能讲、敢问、善思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
操作要求;学生组内全员参与,组长督促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规范要求。
二、尝试应用
1.自我尝试
目的:学生根据己生成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问题,能初步运用所学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操作卖求:题目设置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问题完全放给学生自主解决。
2.自我反思
目的:针对自我尝试所完成的问题,让学生总结问题解决时所用到的知识点、方法规律问题解决策略及易错点。
操作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并写出自己所反思的内容,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问题。
3.组内交流
目的:让学生根据自我反思、交流总结问题解决的方法、技巧、创新思路和未能解决的问题,为成果展示奠定基础。
操作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成果展示
目的:通过成果的展示,进行思维碰撞,点燃创新火花,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操作要求:以一组为主,其它组补充完善,内容是运用的知识、方法、规律,同时也可以展示典型问题、—题多解、一题多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总结提升问题解决的深度和广度。
四、补偿提高
目的:对前几个环节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提高。
操作要求:可在备课过程中预设部分问题。同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灵活设置问题。
注意:前两个环节教师只可做个别指导,不可集中讲解。
复习课基本流程
说明:
一、知识回顾
1.回顾练习
目的:通过教师所出示的问题,让学生回顾所要复习的知识点、方法及规律,从而唤醒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加深理解。
操作要求:知识点的出示要题目化,问题解决要自主化,题量适当、重点突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问题解决完全放给学生。
2.反思归纳
目的:通过回顾练习,让学生罗列所复习的主要知识点、方法及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从而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操作要求:根据学生的反思,进行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对问题解决的认识和方法,教师巡视并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www.chuimin.cn)
二、练合运用
1.自主研究
目的: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探究的习惯。
操作要求:题目设计一是要注意知识点和方法规律的运用,二是其中个别问题要有较高的综合性,每个问题处理之后,要让学生写出问题解决的反思。
2.组内交流
目的:让学生根据问题解决的思路和自我反思所呈现的问题,通过交流进而归纳出方法规律、技巧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下一步成果展示奠定基础,从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
操作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成果展示
目的:通过对问题处理的展示,揭示问题处埋的共性和发散性,从而对所复习问题的处理进行提升和拓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群体作用。
操作要求:以一个学习组为主,其他组补充完善。展示内容是以运用的知识、方法、规律、一题多解、开放性问题等为主,同时也可以展示出现的典型或共性的问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教师的调整为辅,同时教师要注意总结提升问题解决的深度和广度。
三、矫正补偿
目的:针对前面几个环节学生所出现的易错点和共性问题,通过针对性问题的出示进行矫正补偿,以达复习巩固的目的。
操作要求:通过备课中教师预设的问题,或根据课内所出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
四、完善整合
目的:通过学生对以上各个环节的完成,让学生进一步完善整合所复习的知识、方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操作要求;要求学生当堂自主或合作完成,形成知识方法体系。
评讲课基本流程
说明:
一、剖析自查
1.自我反思
目的:针对本份试卷的完成情况,让学生总结本章(节)问题解决时所用到的知识点、方法规律、问题解决策略及易错点,井检查自己对本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操作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并写出自己所反思的内容及问题中所蕴含的知识与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2.自我纠错
目的:通过对本份试卷的完成情况,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检查自己的错误之处并进行改正。
操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失分点,认真反思并通过查阅课本自行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特别关注中下等生的完成情况。
二、组内互助
1.帮助纠错
目的:通过自我纠错和查阅课本,对于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通过与组内同学的讲解和研讨,从而达到解决所有的问题。
操作要求:学生组内全员参与,组长督促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及时解决。
2.方法交流
目的:让学生根据前面几个环节,交流总结问题解决的方法、技巧,创新思路。从而进行思维碰撞,点燃创新火花,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找出共性问题,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
操作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共性问题解决
目的;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处理,提出典型或共性的问题,以运用的知识、方法、规律、一题多解、开放性问题等为主,揭示问题处理的共性和发散性,从而对所学习的问题的处理进行提升和拓展,教师要注意总结提升问题解决的深度和广度。
操作要求: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教师的精讲为辅。
四、补偿深化
目的:通过对本章(节)学生的完成情况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补偿深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提高。
操作要求:教师可在试卷分析中预设部分问题,同时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灵活设置问题。
有关新课程疑难问题解析的文章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德育观和教师角色要随之发生变化。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2024-01-31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中国清朝末年兴办近代教育之初,在各级学堂章程中有《功课教法》章,列有课程门目表和课程分年表。1912年1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此后,课程标准一词沿用了约四十年。课程标准的总纲部分,相当于中国现行的学校教学计划;它的分科课程标准,相当于曾经使用的分科教学大纲。......
2024-01-31
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以化学为例,初中化学分为4个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每个主题又分几个亚主题,如“身边的化学物质”又分为地球周围的空气、水与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日常生活中的化合物,然后在亚主题下分别陈述内容标准。......
2024-01-31
选课指南设计的基础:对制度的态度选课指南可分为文本与制度两个层面。首先,选课指南制定过程本身应该具有长远的规划意识。各校对这些问题应该先有个统一的规定,并且在选课指南中说清楚。......
2024-01-31
英语一直被视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英语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应该说这是对传统教学目标的一种根本性变革。时至今日,“三维目标”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但是,从笔者的亲身感受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正确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把握依然不够到位。......
2023-07-19
我国新一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设计也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性偏爱的需要,这在选修系列方面就是较为明显的反映。因此,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就业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因此数学课程的设计必须体现基础性的要求。同时,数学课程设计还应体现学生的发展性。我国数学新课程对三位目标的评价也正是反映出学生发展性的基本要求。......
2023-08-13
新课改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死记硬背机械的学习方式改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对学生提出高要求的同时,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 ,强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这就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材料。总之,新课改下的教学,必须改变原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学手段才能适应新形势,才能不被淘汰。......
2024-01-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