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国外普高课程特点及疑难问题解析

国外普高课程特点及疑难问题解析

【摘要】:英国的第六学级课程为使学生达到一定专深水平具有一定的特色。如美国技术教育中就包含了家庭经济、实业教育、职业、工业技术课程等。英国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中决定在第六学级增设技术性职业性课程。日本37%,美国50%,英国70%。而我国对于中、初级人才的需求量较大,面对这种国情,我国普通高中的课程模式就要考虑灵活性和多样化的形式。

18.国外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有何特点?

世界各国在内容设置上注重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从而满足学生升学就业和为国民素质打基础的需要。同时照顾到个性特长和个别专业的基础性,主要表现为既重视工具基础性学科,又体现知识的全面性和专业基础性的特点。

(一)为了保证高中教育的普通教育性和基础教育性,各国充分保证工具基础性学科的地位和比重,要求每个学生每门学科都具有一般的基础。工具基础学科总授课时数大于知识性(文理科),学科总授课时即1350>886,超出464课时。就我国来看,工具基础性学科总授课时数为1125,知识性学科授课时数为932,二者相差不到200课时。说明我国工具基础性学科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外语上要增加授课时数。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国外语授课时数低于各国的平均数,(相差近100课时),除了高于法国外,都低于其它几个国家。而且因为加强外语教学是时代发展、国际间广泛交流对现代人素质的要求的表现。

(二)为体现大学预备教育的性质,各国强调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专业基础性,为学生今后的大学专业教育做好准备。首先,在文理科结构比例中,注重社会知识的学习,表现为文科授课时数明显多于理科授课时数,即536>350,二者的比例为6∶4。文科占全部学术性课总课时的百分比为24.4%,理科占学术性课时的百分比为15.93%。我国是文科少于理科授课时数,即422<510,比例为4.5∶5.5。文科占学术性授课时数的百分比为20.51%,理科为24.79%。国外表现为重文轻理,我国则相反重理轻文。如美国社会学科知识不论是作为毕业要求,还是做为一般升学要求,都要学习540课时的文科知识。英国在近几年来所进行的第六学级课程改革中,在保证学生具有一定的专深水平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拓宽学生知识面,以解决学生因分科过窄而使其他基础知识不足的弊端。采取了由原来的三门必修课改为二门必修加二门选修的作法,如侧重理科的学生由原来只选三门理科方面的学科,改为选两门理科方面的“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的课程,另外,选修二门文科,职业教育方面的学科。这样,总学习量不变,考试成绩也不变,但是知识面进一步拓宽了。文科也是一样,这样为学生提供的课程范围的日趋宽泛。我国在90年进行的高中教学计划调整后,文理科比例趋于合理,文理科的课时所占总课时的百分比由原来的相差13个百分点(即13.3%∶26.3%)缩小到4个百分点(即18.8%∶22.7%)。这个文理科课程结构比例的变化,将使重理轻文的倾向逐步得到纠正,文科教学得到加强。(www.chuimin.cn)

其次,在保证学术性课时要求基础上,增加实用性课时比例,以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如美国,学术性课程毕业学分达到11学分,相当于1980课时,实用性课程则为10学分,相当于1800课时。二者比例趋于1∶1。英国则为2∶1,日本为3∶1,我国则不足于3∶1。各国实用性课时平均为1059课时,我国则低于近400课时。这反映出我国实用性课程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整,以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持长得到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学生知识的较专深水平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大学专业教育做好准备。表现在文理升学要求上,以较多的授课时数保证学生有较充足的学习时间,同时,照顾到学生升学的不同需要,必修学科分为不同难度水平的课程,以利于学生不同基础,能力发展的需要。如美国,各校分为4-5个不同难度水平的课程,即包括:基本水平(针对基础差的学生),一般水平(标准水平、中等水平),先进水平(较优秀学生),高级水平(大学水平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学习能力和需要,在教师指导和家长帮助下,在这些学科中分别选择不同的水平。英国的第六学级课程为使学生达到一定专深水平具有一定的特色。某一学生在高中阶段想报考哪类性质的大学,就选学这类学校所需求的三门“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的课程。如文科学生选学国语(英语),外语和历史三门学科,二年总课时就达到1640课时,高于我国工具基础课和社会课总课时之和的1547学时,而且集中精力主要学习这三门课程,使学生专业知识达到了较专深水平。就我国高中而言,针对文理偏科,考试科目既多又偏的弊端,应当考虑在保证毕业会考制度前提下,适当减少考试科目,同时改变考试科目的形式,以语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为必考的基础科目,在此基础上,再加考一至二门专业课(与报考科目有关的多种课程)。这样做,即不影响对高中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又利于高校对人才的选拔,有利于学生进入高校后更快地适应,更好地发展。

(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以利于学生就业发展的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在现代社会现代学校,不只是具有实用意义,而且已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基础教育。英、法、德等国已经把技术课列为必修课程,美国虽没有列为必修课程,但技术教育的课程已普遍开设。有些技术课,如工业世界,基本工业技术,技术原理,电子计算机等,在新技术革命的时代,显然是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的。在课程门类上表现为多样性。如美国技术教育中就包含了家庭经济、实业教育、职业、工业技术课程等。英国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中决定在第六学级增设技术性职业性课程。目前,与第六学级有关的两次技术职业教育计划正在实施,一是“技术职业教育初步”计划,二是已决定在学校系统中增设城市技术学校。计划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企业教育,生产技术教育,以及个人和公共团体服务的教育,方法上以综合课程的单元教学为主,途径是由中学与企业界和继续教育学院合作进行。就我国高中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高中升入大学的比例较低,一般为20%左右。日本37%,美国50%,英国70%。而我国对于中、初级人才的需求量较大,面对这种国情,我国普通高中的课程模式就要考虑灵活性和多样化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