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本人是周朝的柱下史,《易经》必然会成为他的思想资源。略加对比就会发现,老子思想多与易理相合。《老子》第二章讲的便是二元对立,所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第四十二章更有“万物负阴而抱阳”的说法,其与易理的关系更为明显。至于物极必反,《老子》第四十章说“反者道之动”,这与阴阳转化的易理同出一辙。老子之道与《易经》的原理全无二致。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2023-11-24
六、生与死无法分开来认识
生与死是一对对立的范畴,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但两者又是有联系的,可以向对立面转化。世上的一切事物均有生有灭,有死才会有生,如从地球资源和空间的有限性来说,只有生没有死,那就会有一天存在的生物占满了世上的一切角落,而不容新的生物类型或个体再生,只有老的类型或个体死去,腾出空间,新的生物类型或个体才能出现。
心理学家认为,通常大多数人在儿童时代(八九岁时)开始萌生了死亡意识,与此相应,亦有了生存意识。生死大事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正是因为它是一个人“存在”还是“不存在”的难题。生意味着“存在”,我活着,思想着,活动着,我是“存在”的。与此相反,死则意味着“无”,意味着“不存在”。让一个活生生的、存在着的人去想象、去思考自己的死、自己的“无”、自己的“不存在”,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令人无法接受、令人尴尬难堪的事。
既然如此,那么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变换一下对死的态度,既不逃避,也不企图直接思考死本身,而是去思考死对人生的意义,思考那由漫无边际的虚无所衬托出来的短暂的人生,那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做人真难,但是做人真好。作为一个人而存在,这意味着与自然万物不同,你能知善恶,辨是非,明事理,爱众生。上天入地,建功立业,知晓过去,把握现在,探索未来,游戏于天地之间。不仅如此,肉体上的欢乐与痛苦,和精神上的欢乐与痛苦也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肉体的欢乐与痛苦总是暂时的、外在的。而精神上的欢乐与痛苦则是较为持久的、内在的。所以,即使是主张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快乐或幸福的哲学家也承认,精神的快乐远高于肉体的快乐。(www.chuimin.cn)
人是一种有限的理性存在。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他与自然万物一样有生有死,只有短暂生命的他存在于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之中,他是有限的,他终有一死。然而,人不仅有生命意识,不仅应该正视生死难题,而且也必须能够形成“超越生死”的观念。道理很简单,人生的意义问题要求我们对人生作整体的透视与思考,而人生以死为界限,正是死将人生限制成为一个有限的整体。因为有死,人生才产生了意义问题,我们才会追问人生的意义。人生苦短。不管人生之中充满了怎样的烦恼与痛苦,若与人不免一死相比,这些烦恼与痛苦都实在算不了什么,甚或简直变成了幸福与欢乐。人生是短暂的,那么在经历了这短暂的人生之后,我们将归于何处?死是什么?死意味着什么?因此,“未知死,焉知生”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面对生死难题,必须先知死然后知生,认识死亡乃是认识人生的前提。
由此可见,人生的意义本身其实是相对的、不确定的,它完全取决于我们对死亡的态度。换言之,我们对死的态度决定着我们对人生的态度。不知死,就不可能知生。因此,当我们说“思考”死亡、“直面”死亡时,只是说将死当作人生的界限来反观它对人生的意义,而且归根到底对死的意义的认识乃是以生为前提的。只有活生生的人才能去“知”死,而一个活生生的人“知”死,总是以生为其立足点的。人生的意义问题源自人的有限性,因而我们不可能离死而谈生,也不可能离开生而论死。可见,人生的意义问题源自人生的缺憾。只是由于人终有一死,我们才生发出在这短暂的一生当中究竟为什么生活以及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既然如此,我们实在无法离开死而谈生,或离开生而论死。
有关超越死亡的文章
老子本人是周朝的柱下史,《易经》必然会成为他的思想资源。略加对比就会发现,老子思想多与易理相合。《老子》第二章讲的便是二元对立,所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第四十二章更有“万物负阴而抱阳”的说法,其与易理的关系更为明显。至于物极必反,《老子》第四十章说“反者道之动”,这与阴阳转化的易理同出一辙。老子之道与《易经》的原理全无二致。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2023-11-24
自序2生命的价值——读《张謇传》有感前几天和几个朋友提起张謇,竟都不知道他为何人。张謇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我们这些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总是喜欢思考些东西,比如“生命的价值”这类问题就一直萦绕在脑海中。我也常常对生命、对生命的价值加以思考,得出的结论和张謇非常相似。孙中山靠革命救中国,张謇靠实业救中国,虽然结果并不如他们所计划的那么理想,但他们努力过,求索过。......
2023-12-06
但真正会为无人机带来颠覆式影响的,将是更加智能。这是无人机的发展路径,未来人工智能将在后两个层级上赋予无人机以更多的自主性。智能化是无人机值得探索的未来。在应用层面上,无人机集群化已经得到了军民的共同认可。无人机也不是独立存在的行业。无人机正处于一个由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领导的更大的环境之中。......
2023-07-23
植物和人,与低等动物一样,都要历经生死。植物的生死,是经过渐进、持续的过程,到达特定生长阶段的结果。人们观察到,植物和其他高等有机体一样,会生病、发生意外、受到伤害,很可能在任一时刻,被切割下来,提早结束它的生命。德国西北部威斯特伐利亚的农人向离家最近的一棵橡树正式宣布家人离世的消息,固定的用语是“主人死了,主人死了”。......
2023-10-21
沉睡中的生命生命不但能在高温高压、冷暗、缺氧、冻结的环境中保持,而且还能突破时间这个“禁区”,在令人难以置信的长时间中保持下来。这些沉睡千年的动植物是靠什么来维持生命的呢?“生命禁区”内生命的发现,打破了人们对生命存在已有的常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启迪了人们的思维。而生命如此顽强,能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那么地球绝不是生命诞生的唯一场所,也不只诞生于与地球环境相似的星球。......
2024-05-13
时尚主体的诞生是时尚与主体交互构造的结果,其动力来自主体意向性、主体间性及其超越性,而这些都可以作为时尚生命现代性的表征方式和有力支撑。笔者认为这三个要素同样是时尚生命现代性得以生成的动力机制,为时尚的周期性循环再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2023-06-18
或许,这些生命已到访过地球,却在返乡之后走向了毁灭。人类及目前推测出的大约870万种地球生命,在这浩渺宇宙中,在这有限认知内,成了一棵绝无仅有的“独苗”。然而,这棵独苗是否能继续存在,前景尚不明朗。最起码,我们应当明白,人类之于万千物种,不过是沧海一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对自然怀有敬畏,牢记人性之本,明天才会更加美好。[1]一个地质学上的概念,开始于地球形成之初,结束于38亿年前。......
2023-10-28
减速器箱体按其结构形式不同分为剖分式和整体式,大多采用剖分式结构。剖分式箱体由箱座和箱盖两部分组成,如图15-1所示,用螺栓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剖分面与减速器内传动件轴心线平面重合,有利于轴系部件的安装和拆卸。图15-3~图15-6所示的四种减速器均为剖分式箱体。为了保证箱体的刚度,在轴承处设有加强肋。整体式箱体重量轻、零件少、机体的加工量也少,但轴系装配比较复杂。......
2023-06-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