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情绪地图家人都知道我有个小小的习惯——喜欢洗头发。或者,用另一个说法来解释,就是身体提供了心理问题一个“宣泄”的窗口。因此,根据世界心理卫生组织的统计,大约有70%以上有心理障碍的人会以“攻击”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己的情绪困扰。由此可知,除了环境污染、饮食内容、卫生习惯等等为人熟知的因素之外,情绪压力绝对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2024-07-17
小贴士
压力下的身心反应
人们面临压力时会产生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反应。这些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机体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它能唤起和发挥机体的潜能,增强抵御和抗病能力。但是如果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可能导致生理、心理功能的紊乱。在压力下,通常表现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反应。
压力下的生理反应。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方面,例如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激素分泌增加、消化道蠕动和分泌减少、出汗等。加拿大心理学家薛利将压力状态下身体反应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警觉反应。这一阶段中,因刺激的突然出现而产生情绪紧张和注意力提高,体温与血压下降、肾上腺分泌增加、进入应激状态。如果压力继续存在,身体就进入第二个阶段,即抗拒阶段,企图对身体上任何受损的部分加以维护复原,因而产生大量调节身体的激素。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压力存在太久后,应付压力的精力耗尽,身体各功能突然缓慢下来,适应能力丧失。可见,压力下的生理反应可以调动机体的潜在能量,提高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适应能力,从而使机体更有效地应付变化,但过久的压力也会使人适应能力下降。
压力下的心理反应。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这是适应的心理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如在参加考试、竞赛的时候,适度的压力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但过度的压力会带来消极情绪,表现为焦虑、紧张、愤怒、悲观、抑郁等,使人的思维狭窄、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自信心减弱、判断能力下降等。
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当个体面临压力时会有各种行为变化,这些变化决定于压力的程度以及个体所处环境。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可分为直接反应与间接反应。直接反应指直接面对引起紧张的刺激时,为了消除刺激源而作出的反应,例如,路遇歹徒或与其搏斗或逃避。间接反应指借助某些物质暂时减轻与压力体验有关的苦恼,如借酒消愁。
成长链接
压力源的类型
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既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受个体性格、性别、认知、经验、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学家对造成压力的各种生活事件进行分析,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压力源。
躯体性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比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会引起生理压力和压力的生理反应。
心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以及与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心理性压力源与其他类型压力源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它直接来自人们的头脑,反映了心理方面的困难。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处处可见,面对同样的不理想或失败,有的人可能无动于衷,但也有人会长时间无法释怀。个体的性格、认知、经验等因素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社会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作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个人生活的改变常常会给人带来压力。1967年,心理学家托马斯•霍尔姆斯霍曼和理查德•雷赫对5000名病人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后,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其中列出了43种大部分人都可能经历的生活事件。通过400位不同职业、阶层、身份、年龄的人对这些事件产生的压力大小打分,发现其中24个项目直接与家庭内人际关系的变化有关。
文化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如转学、移民、出国留学),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若不改变原习惯,适应新的变化,常常会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甚至积郁成疾。例如出国留学,如果缺乏对环境改变所应有的心理准备,没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在异文化背景下就难以适应,无法交流,难以沟通。
对话自己
深呼吸有助于人们全身放松,恢复镇定、安静,并且增加勇气与自信。尝试以下步骤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吧!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以最舒适的方式坐着或躺着;尝试用鼻子呼气,腹部吸气;轻轻地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吸到足够多时,憋气2秒钟;把吸进去的气缓缓地呼出;配合呼吸节奏给予暗示和指导语——“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我现在很放松、很舒服”。
重复做20遍,每天两次。
悦读成长
科学方法缓解压力
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形成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包括多方面因素,如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父母和老师对升学的期望、同学之间不合理的攀比等;内因主要是自身心理发展水平与外界的实际要求之间的矛盾,如好高骛远、感情用事、意志力薄弱、耐挫力差等。
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肌体患病。现代生活的压力,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挤压着我们。那么,当我们出现心理压力时,应该如何去调整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
1.运动解压
运动可以让身体产生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腓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作“快乐因子”。腓肽效应让人感觉到高兴和满足,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都带走。所以运动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压力,让人保持良性的、平和的心态的方法。研究人员发现在经过30分钟的踏脚踏车的锻炼后,被测试者的压力水平下降了25%。去健身房,快走30分钟,或者在起床时进行一些伸展练习都行。
运动解压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对,不但对解压没有帮助,反而会导致压力更大。想通过运动缓解压力,可以先参加一些缓和的、运动量小的运动,使心情平静下来,再逐渐过渡到大运动量的运动。这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如果压力来源于工作与学习,那么可以参加一些集体运动,如篮球、排球等,在这些运动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合作的愉快。
运动环境对于解压有关键性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可以让效果更加明显。如经常在室内运动的人,到户外去爬山,到小树林里去跑步,会感觉更加轻松与愉快。在安静的地方,闭目养神几分钟,做几次深呼吸,可以达到最好的放松、减压的效果。
2.冥想解压
想象你所喜爱的地方,如大海、高山等,放松大脑;把思绪集中在想象物的“看、闻、听”上,如同身临其境,享受着那一份心灵上的放松。
3.饮食解压
饮食解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多人心理压力大时,会通过饮食来调整。如果你心理压力大,不妨多吃以下食物:
菠萝。菠萝中含有丰富的维他命b、c,具有消除疲劳、释放压力的功效。除此之外,菠萝中还含有酵素成分,能帮助蛋白质充分消化以及分解,从而减轻肠胃的负担。
瓜子。瓜子同样具有很好的消除疲劳的作用,这是由于瓜子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特别是其中的锌,能安抚情绪、消除疲劳。同时,嗑瓜子还能放松你的大脑,从不良情绪与心理压力中摆脱出来。
压力状态下,应该尽量少食用酸、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含咖啡因的食品也不宜过量。
4.学会放下
有一位讲师在压力管理的课堂上拿起一杯水,然后问这杯水有多重。有的说300克,有的说500克……讲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着压力一样, 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 到最后我们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 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再拿起这杯水,如此我们才能够拿得更久。
5.说出压力
有了困惑、痛苦等压力,千万不要闷在心里,把苦恼讲给可信赖的、头脑冷静的人听,以取得解脱、支持和指正。记日记或与朋友一起谈一谈,至少你不会感觉孤独与无助。美国的医学专家曾经对一些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或气喘的人进行分组,一组人用敷衍塞责的方式记录他们每天做的事情,另外一组被要求每天认真记日记,包括他们的恐惧和疼痛。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后一组人很少因为自己的病而感到担忧和焦虑。有人说,“一个痛苦两人分担,痛苦就减轻了一半”,这话确实有道理。
6.哭笑减压
健康的开怀大笑是消除压力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种愉快的发泄方法。“笑一笑,十年少”,忧愁和压力自然就和你无缘了。事实上,笑不仅能减轻紧张,还能增进人体的免疫力。
同样,“哭”也不是懦弱的表现。找个合适的地方,大声喊叫或放声大哭一下吧,流泪可使悲哀的情绪发泄,也是减轻体内压力的一种方法。
7.丰富生活
只有学习和工作的生活是乏味的,生活应该丰富多彩,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音乐、阅读、旅游等活动成为生活的调味剂。
轻松的音乐有助于缓解压力。读书可以说是最简单的轻松消遣方式,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还可使人增加知识与乐趣。短期的旅游也可以助你把忧愁和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因此,当局面一团糟、无法控制时,不妨放慢节奏,进行一次“冷处理”。读一篇小说,唱歌,啜茶,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干,坐在窗前发呆,你内心会有一种宁静,一种放松。
8.与人为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对别人期望过高,应看到别人的优点;不应过于挑剔他人的行为,应给他人留有余地,自己也往往更加从容。有时即使你完全正确,作些让步也不会降低你的身份。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要总认为什么事都应做得很出色,要明白哪些事可稳操胜券,然后集中精力去干。要允许自己的不足,即使事与愿违也要告诉自己:我努力了,已经尽力了。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最容易让自己压力重重。
9.沉着处事
一个人同时面对多件事情时,容易形成巨大的压力。学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以免弄得身心疲惫不堪。如果遇到很多需要处理的事情,可先挑出一两件当务之急的,一旦成功,其余的便迎刃而解。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有助于舒缓紧张压力。沉着也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
10.调整认知
错误的认知容易产生压力。对于中学生来说,“考试失败说明自己无能”“考不好丢面子”“学习不好对不起父母”“学习不好就是坏学生”等认知是压力的主要来源。换一种认知会让自己的心情豁然开朗,如“失败是成功之母”“读书是自己的事,只要尽力就可以”“学习好并不是人生成功的唯一标准,我有自己的优点”。
至理名言
顺境使精力闲散无用,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但是障碍却唤醒这种力量而加以运用。
——[英]休谟
换个角度的世界
耐人寻味
二战期间,年轻漂亮的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美国加州一个靠近大沙漠的陆军基地。丈夫奉命到沙漠里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屋里,不仅炎热难熬,而且没有人聊天,只有不会说英语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
塞尔玛实在受不了这种生活,就写信给父母说要回家。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字,但是这两行字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同时从牢房的铁窗口望出去,一个人看到泥土,一个人看到繁星。”塞尔玛把信“细嚼”多遍,感到非常惭愧,决心在沙漠里寻找自己的星星。她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人们对她非常热情;她对当地人的纺织品感兴趣,人们就把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送给她。塞尔玛研究那些让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观看沙漠的日出日落,还寻找海螺壳……两年之后,塞尔玛的《快乐的城堡》出版了,出版后一版再版。塞尔玛因此还成了美国著名的沙漠专家!她终于“看到了星星”。
千里知行
人们通常会把某些情绪或行为结果归咎于某些事件的发生,但为什么沙漠没有变,印第安人没有变,而塞尔玛的人生却发生了改变?是的,因为塞尔玛的视野从泥土转向了繁星,于是,原先的孤独与痛苦变成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与快乐。快乐与痛苦原本是一对孪生兄弟,不同的只是你的选择,正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言,“人们不受事物影响,却受到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情绪ABC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ABC理论:
A: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即事情的前因;B:个体遇到诱发事件时脑海中相应反映出的信念(beliefs),即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consequences)。
如上图,相同的前因A却可能产生不同的后果C,其间影响的因素就是个体对前因的信念B。ABC理论揭示,客观事物对人的影响,更多是受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所控制。合理、积极的信念引发理性、积极的情绪与行为反应,不合理、消极的信念引发消极甚至病态的情绪与行为反应。
相同的事件,解释、看法与评价不同,继发的情绪和行为也不同。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容易使人看到希望、增强信心、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于是,你的想法是一副眼镜,它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控制着你的情绪,决定着你的行为,影响着你的人生,而每个人的人生也就因此而不同。
体验一刻
11条不合理信念
心理学家艾利斯总结了人们可能存在的11条不合理信念。
1.生活中,每个人都绝对需要得到其他重要人物的喜爱与赞扬。
2.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在各方面至少在某方面有才能、有成就,这样才是有价值的。
3.有些人是坏的、卑劣的、邪恶的,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与惩罚。
4.事不如意是糟糕可怕的灾难。
5.人的不快乐是外在因素引起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痛苦与困惑。
6.对可能(或不一定)发生的危险与可怕的事情,应该牢牢记在心头,随时顾虑到它会发生。
7.对于困难与责任,逃避比面对要容易得多。
8.一个人应该依赖他人,而且依赖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
9.一个人过去的经历是影响他目前行为的决定因素,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10.一个人应该关心别人的困难与情绪困扰,并为此感到不安与难过。
11.碰到的每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正确而完美的解决办法,如果找不到这种办法,那是莫大的不幸,真是糟糕透顶。
对照以上不合理信念,有哪几条在影响着我的生活呢?
小贴士
针对以上11条不合理的信念,艾利斯作出了相应的解释。
1.人需要别人的称赞与喜爱,能够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与称赞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把这当作绝对需要的话,就是一个不合理信念了。因为它是不可能实现的。假如一个人相信这个信念,就会花很多心思与时间刻意取悦他人,以求得对自己的赞赏。这样不但会使人丧失自己,使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追求其他快乐,也会使人丧失安全感,结果只能令自己失望、沮丧。
2.一个有理性的人,凡事会尽力而为,但不会过分计较成败得失,因为重要的是参与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要求自己十全十美,或过分要求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成就,为自己制定不能达到的目标,只能让自己永远当个失败者,在自己导演的悲剧中徒自悲伤。
3.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责备与惩罚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会使事情更糟。所以对犯错误的人,要做的是接纳、帮助他,使之不再犯错误,而不能因此否定他的价值,对其采取极端的排斥与歧视态度。
4.一个有理性的人应该正视不如意的事,寻求改善之法;即使无力改变,也要善于从困境中学习。
5.外在事物并不能伤害我们,倒是我们对这些事物的信念与态度让自己受到了伤害。所以,只要我们尝试改变自己有关的非理性思维内容,就可以有效地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
6.考虑危险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计划如何避免,或思虑不幸事件一旦发生如何补救,不失为明智之举。但过分忧虑,反而会扰乱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使生活变得沉重而缺乏生气。
7.逃避困难与责任,固然可以得到暂时的解脱,但问题并没有解决,而且会贻误时机。所以,理性的人会通过实际行动增加自信,使生活过得更加充实。
8.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个人经历的多寡以及闻道的先后等原因,有时我们确实需要他人的帮助。此时,如为了证明自己的所谓价值而拒绝他人的帮助,反而是不明智之举。但这并不是我们时时事事都依赖他人的理由。在生活中,任何人都是具有独特价值的个体,在大多数时候,都需要独立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所以,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9.无可否认,过去的经历对人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影响还比较大,但这并不是说它们就此决定了一个人的现在与未来。人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客观地分析过去对现在可能存在的限制,善用自己的能力和机会,就可突破这种限制,使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充满希望与生机。
10.关心别人是人的一种美德,但我们无需为别人的困难与不安感到难过,需要的倒是帮助他们面对自己的困难与情绪困扰,使其早日走出阴影。
11.世界上有些事物根本就没有答案,凡事都要追求完美的解决办法是不可能的,完美主义只能使自己自寻烦恼。
老妇人 OR 美少女
智者释梦
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就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
后来,有一位大臣参见国王,他作出了另外一番解释,国王听了全身轻松,很快痊愈。假如你是这位大臣,你将如何向国王解释?
山倒了指:
水枯了指:
花谢了指:
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龙现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子呀!”
小贴士
积极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次机会中看到某种忧患。生活到底是糟糕的,还是美好的?其实全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它,快乐的钥匙一定要放在自己手里!
成长链接
换位思考——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人们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假如我们换一个角度,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
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有个心理学家为了了解婴儿为什么在人多的场合哭这个问题,就蹲下来从婴儿的位置来看世界。他发现婴儿没有办法看到别人的脸,只能看到大家的腿。这时他才知道婴儿处在一个满是脚的世界,怎能不哭呢?当家长或老师批评自己后,如果心里有气,不妨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们,碰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这样,就可以理解家长、老师对你关心、爱护的态度;也可以调节自己不高兴的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还可以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从而改正错误。俗话说,“将心比心”,也就是这样的。
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换位思考是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润滑剂。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嚎叫,强烈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嚎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捉你们,只是取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他人的失意、挫折和伤痛,我们应进行换位思考,以一颗宽容的心去了解、关心他人。
商场门口,走在前面的年轻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后面的老人进去后才松手。老人向她道谢,女士说:“我爸爸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这种时候也有人为他开门。”换位思考是基本的道德教谕。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中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们,说着大意相同的话。
换位思考的方法
作为人际交流中维护正常关系的一种手段,换位思考要求我们能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了解他人的难处和困惑之处,从而就可以更加理性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当有人冒犯你,当有人做了让你很不开心的事情时,你都可以换位思考一下,然后作出理性的选择。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换位思考呢?
学会站在他(她)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当自己无法理解别人的所作所为时,就应该试着想象一下,从别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来体验他人面对棘手问题时,所采取的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体验对方的生活,深入他人生活和学习的地方,通过亲身感受来提高换位思考的能力。不同的人,其生活环境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了解一个人,最好处于其生活环境中,这样才能更彻底地理解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加强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对方,才能更好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提高换位思考能力。
真诚相待,与对方达成共识,让对方对你产生信任感。同时根据遇到的问题,设法征求对方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从侧面来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等。
了解对方的处境,以及对方的性格特点,同时抓住问题的重要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换位思考。尤其是和别人闹矛盾的时候,更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当这样想的时候,问题就可以很好解决,双方的矛盾就可以及时化解。
对话自己
回顾一次人际交往中换位思考的经历,它给我带来了什么?
悦读成长
学会正面思考
有一次,A和B进行5000米赛跑。在中途,A心想:好棒喔!我已经跑3000米了;B心想:唉!还有2000米。
其实,正面思考,可以慢慢培养。
虽然每天闹钟响时我会懊恼,会拉棉被盖住头,但是我要感谢上苍,因为我能听得到。
虽然我还是闭着眼睛,厌恶清晨的阳光,但是我要感谢上苍,因为我能看得到。
虽然我赖床不想起,但是我要感谢上苍我有能力站起来。
虽然这一天刚开始就一塌糊涂,袜子找不到,感觉妈妈很唠叨,爸爸很严厉,每个人火气都很大,但是我要感谢上苍,我有一个家。
虽然我们的餐桌从来没有像杂志的图片那样,早餐也是拼拼凑凑,但是我要感谢上苍赐给我们食物。
虽然我感觉学习对我是一种考验,每天的生活看似千篇一律,但是我要感谢上苍,我有学习的机会,有改变命运的条件。
虽然我常抱怨、感叹命运不好,但是我要感谢上苍,感谢父母赐给了我宝贵的生命。
生活是美好的
作者:[俄]契诃夫
生活是极不愉快的玩笑,不过要使它美好却也不很难。为了做到这一点,光是中头彩赢了20万卢布、得了“白鹰”勋章、娶个漂亮女人、以好人出名,还是不够的——这些福分都是无常的,而且也很容易习惯。为了不断感到幸福, 甚至在苦恼和愁闷的时候也感到幸福,那就需要:(一)善于满足现状;(二)很高兴地感到——“事情原来可能更糟呢”。这是不难的。
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有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气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如果你的妻子或者小姨练钢琴,那你不要发脾气,而要感激这份福气:你是在听音乐,而不是听狼嗥或者猫的音乐会。你该高兴,因为你不是拉长途马车的马,不是寇克的“小点”(注:寇克是19世纪德国细菌学家,“小点”即指细菌),不是旋毛虫,不是猪,不是驴,不是茨冈人牵的熊,不是臭虫……你要高兴,因为眼下你没有坐在被告席上,也没有看见债主在你面前。要是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就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起来。要是你给送到警察局去了,那就该乐得跳起来,因为多亏没有把你送到地狱的大火里去。要是你挨了一顿桦木棍子的打,那就该蹦蹦跳跳,叫道:“我多么运气, 人家总算没有拿带刺的棒子打我!”
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从生活中看到的东西常常是你自己心态的映照。假如你的心态是暗淡的,那生活在你的眼里就会是暗淡的;假如你的心态是晴朗的,那生活在你的眼里就会充满阳光。如果一个人总是带着无奈、怀疑、恐惧、忧虑的心情去生活,那无疑是在煎熬生命。反之,一个人倘若能生活在充满生之喜悦的安详之中,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这样美好,心情就会一片宁静,不容易被事物所扰乱。从这个角度讲,善于积极认知的人是真地会享受生命。
至理名言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积极暗示换心态
耐人寻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前线战场上流行着一种因受炸弹爆炸的震惊而患的心理恐惧症——“弹症病”,轻者无法正常参加战斗,重者四肢瘫痪,丧失行动能力,但患者生理上并没有出现任何病情。此病无药可治,蔓延较快,令英国当局头痛。正巧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麦独孤当时作为随军人员参加了战时治疗,经了解后他发现这是种“心病”。首先,他让士兵们信任的上司亲口告诉那些患病的士兵,他是一名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医生,肯定能够治好他们的病。然后,他找来一支笔,在一个下肢失去知觉的士兵双腿膝盖以下若干寸各画了一圈,并以坚定的语气告诉患者,明天线圈以下部位一定恢复正常。第二天复查时,那个士兵果然觉得膝盖下方有了一些知觉。这样日复一日地提高画圈的位置,直到士兵痊愈。
千里知行
心理暗示
指通过语言、动作、氛围、环境等,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对他人或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活动过程。施加暗示影响的人,有的是有意识的,有的是无意识的;而受暗示影响的人,其心态改变过程一般是无意识的。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到超市买东西,回到家一清点,发现有一些是可有可无的,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会买这些小东西;上课时,一个人“打哈欠”,往往许多人跟着“打哈欠”;周围的人咳嗽,你的喉咙也会发痒;出门前提醒自己“千万别忘了带上什么”,但偏偏又忘记了;参加重大考试时告诉自己“别紧张,别紧张”,可往往脑中仍是一片空白……
心理暗示分为他人暗示与自我暗示。他人暗示是指某种观念或行为,通过语言等信号暗示给他人,从而达到改变情绪或行为的效果。自我暗示则是指自己把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促使自己的认知、情绪或行为发生改变。
体验一刻
成为自己的催眠师
在很多人眼中,催眠很神秘,也很神奇,但实际上,它就是通过语言暗示或者创设相关的环境,让你身不由己、心不由己,而这,你自己也可以做到。
找一个安静的,不会被打扰的地方;
两脚并拢站立,举起两只手臂伸直放平,掌心向上;
慢慢地闭上眼睛,排除杂念;
想象着自己左手上放着一朵玫瑰,微风出来,吹起了几片花瓣,左手随着花瓣向上飘起;
想象着自己右手上放了一本字典,又厚又重,把右手沉沉地往下压;
想象左手不断地向上飘起,右手沉沉地往下压……
反复五次以上,睁开眼睛,发现了什么?
小贴士
当一个人在无意识中接受一定的诱导时,会作出一些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或行为反应。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让大学生评价两部作品,告诉他们说,第一部作品是英国大文豪狄更斯所写,第二部作品是一个普通作家写的。结果,第一部作品获得了大学生诸多的赞扬,而第二部作品则受到了苛刻的挑剔。但实际上,两部作品都是狄更斯的佳作。由此可见,我们的情绪、行为会在无意识中受到言语、权威、环境等因素的诱导,产生积极的或者消极的作用。
废墟下的奇迹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有一个被埋六天的女孩在搜救队员的努力下,成功获救。经过医生检查,她的身体除了有些皮外伤和虚弱外,竟然无大碍,创造了生命奇迹。
随后有记者采访她,她这样回答:“我相信会有人来救我的,我没有失望,在心里我不断对自己说:我一定能活着出去!”这个女孩的回答,很好地解释了她能够坚持到被救的原因。实际上,在她身处绝境时,积极健康的心理暗示帮了她!
从医学角度讲,积极健康的心理暗示,不仅能使一个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且还能治病,能使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相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使一个人的精神崩溃,病情加重。
手术台上的“意外”
吉姆•吉尔伯特是英国一名著名网球明星,这个女孩子小的时候曾经经历过一次意外。一天,她跟着妈妈去看牙医,这本来是个很小的事情,她以为一会儿就可以跟妈妈回家了。但是我们知道,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的妈妈之前没有检查出来存在这种隐忧,结果让小女孩看到的是惊人的一幕——她的妈妈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
这个阴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也许她没有想到要看心理医生,也许她从没有想过应该根治这个伤痛,她能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远回避,在牙痛的时候从来不敢去看牙医。
后来她成了著名的球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有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实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劝她,就请牙医到家里来吧,咱们不去诊所,这里有你的私人律师、私人医生,还有所有亲人陪着你,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请来了牙医。
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正当牙医在一旁整理手术器械、准备手术的时候,一回头,吉姆•吉尔伯特已经死去。
当时伦敦的报纸,记述这件事情时用了这样一句评价:吉姆•吉尔伯特是被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的。
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一个遗憾能被放多大呢?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
积极心理暗示的五把钥匙
钥匙1:使用肯定句,避免否定和消极的词语
场景1:端着满满一杯牛奶
否定句:牛奶不要洒出来,不要洒出来。
肯定句:走慢一些、稳一点。
场景2:过独木桥
否定句:我不能掉下去!!!
肯定句:
场景3:考前晚上失眠
否定句:今晚不能失眠呀,失眠就考不好了。
肯定句:
场景4:考场上紧张
否定句:不能紧张,不要紧张,紧张就做不出来了。
肯定句:
钥匙2: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
场景1:出门前打碎了饭碗
积极想法:碎碎平安!
场景2:班级教室搬到了教学楼最顶楼
积极想法:
场景3:远远看着想要赶的公交车开走
积极想法:
场景4:模拟考试不理想
积极想法:
钥匙3:暗示的内容要可信,并且是自己希望的
你如果相信自己可以完成暗示的目标,就会朝着你希望的方面去做。反之,你觉得目标是不能完成的,你会无意识地拒绝暗示,这样的暗示也就没有用了。“可行性”的暗示语令你心理不会产生矛盾与抗拒。也就是说,暗示语的选择,要考虑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是否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经过努力办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去暗示。如果你觉得“我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排到班级前20名”是不太可能的话,选择一个你心里认同、能够接受的目标,例如:“我争取比期中考试进步10名。”
钥匙4:每次暗示确定一个问题
如果一次想完成很多改变,结果只会削弱暗示的效果。虽然完成两个不是不可能,可是没必要让自己负担过重。
钥匙5:重复信念
不断重复暗示自己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第二层是每日内多次进行;第三层是每次默念时,最好重复几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重复的态势。当你不想它时,其实它一直在你的潜意识中重复着,深深地扎根在你的心里。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说:“无论什么见解、计划、目的,只要以强烈的信念和期待进行多次反复思考,那必然会置于潜意识中,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
成长链接
积极心理暗示激发潜能
1.潜意识的能力不可低估
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意识活动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就像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而大部分心理活动我们是意识不到的,即潜意识活动,像海面下的冰山。潜意识虽然不为我们所知,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意识和潜意识,使用着不同的信号,如果两者能够融合在一起,其产生的心理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积极心理暗示激发“小宇宙”,心理暗示的特点,全在于一个“暗”字,它常常是不走“正门”,而从“后门”悄悄地潜入人的意识,直接对人们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自我心理暗示是一种常用的心理调整方法,具有一定的心理效应:
镇定作用。人的心理十分复杂,经常受到外界情境的影响。尤其是在对抗、竞争的条件下,对手的好成绩会造成你内心的紧张;即便实力超过对手,心理的紧张也会束缚你潜在能力的发挥。自我暗示在这时就能起到排除杂念、稳定情绪的作用。一位学生在考场上由于紧张而导致脑海中一片空白,他明白自己越紧张就越想不起来,便索性放下笔,闭上眼睛,默默地安慰自己:“别紧张,这只是一次考试而已,不是决定生死的战争,也不是我人生唯一的一条路,只是一种体验而已,我只要将自己知道的题目答出来就可以了。”睁开眼睛后,他试着镇定地看第一道题目,记忆慢慢浮现。
集中作用。一件事情的成功,总是离不开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一些人常常在注意力应该高度集中的时候不够集中。当你在紧张的备考过程中,被电视剧、游戏、上网聊天等诱惑的时候,学会自我暗示,或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你可以在心里默念:“电视剧只能让我消磨更多的时间,我愿意为梦想放弃暂时的娱乐!”就像鼓励一个朋友一样鼓励自己,你会发现,即使面对灯红酒绿,你也不为所动。
提醒作用。用这种自我暗示的方法,可以提醒自己不去做某种事情。如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总是想着自己掌握的知识还“差”多少,而应该想到自己现在已经“会”多少,从“补”的角度考虑,补一分就能多得一分。这种积极的心态会让自己充满信心。
2.积极暗示激发潜能的方法
学会和自己说话。最好是有声地说话,请“意识”调动内心深处的 “潜意识”。可以站在镜子面前,看着自己的眼睛,真诚地表述自己的愿望:“你马上要参加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了,我相信你的实力,只要肯努力,你一定可以成功的!加油!”初次这么做的时候,可能会感到难为情,觉得自言自语有点傻;但尝试之后会发现,经过这样的自言自语,你的心情会更加积极乐观,思维、行动的效率也会提高。这样的自我暗示可以每周进行一两次。
在想象中预演。在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中让自己彻底放松,并将希望达到的目标在脑海中进行清晰细腻的预演。比如,想象着自己考入了理想的学府,想象着自己在校园徜徉,想象着自己在实验室做实验等。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理想,我愿意为我的理想去奋斗!”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人就会有前进的动力。想象之后,脑海中会留下一个积极的记忆印痕;而在遇到真实的情境后,记忆就会被激活,从而指引人的思维和行动。
用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内省法”,就是让人冷静地观察自己的内心深处,然后将观察的结果如实讲出来。信心不足的时候,与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多交流,把心里话、苦衷都倾诉出来,这样会使心理上的压力得到释放。他人的安慰、鼓励和支持,有助于改变信心不足的状态。除此之外,可以经常看一些成功者的经验文章,看看他们是怎样在自信心不足的状态下走出低谷的。同时也对自己进行这样的鼓励:我们都会遇到“拦路虎”,既然别人可以打败它,我同样也行!
把每一次失败都当作是最后一次。在遭遇不顺和失败的时候,试着对自己说:“这是最糟糕的情况了,不会再有比这更倒霉的事情发生了。”“既然‘最糟糕的事’都已经发生了,那么以后就该‘否极泰来’了!”这样做会给自己以信心,增强心中的安全感。
不要总强调负面信息。不要总是给自己一些这样的提醒,如“昨天我有20个单词没有背下来”“这类题我总是找不到解题思路”“这种问题我肯定解决不了”等。越是这样,担心的事情越容易发生。所以,聪明人应该避免用失败的教训来提醒自己,而应该多用一些积极性的暗示,如“多背几遍我就能记住了”“这次知道错在哪里,下次做这类数学题的时候就有经验了”“尝试突破一下吧”,等等。积极的暗示和指导,比起强调负面结果,效果会好很多。
别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不要总是对自己说“我的能力实在不行”“我缺乏解题的技巧”“我就是学不好理科”“我不是读书的料”等这样的话。要知道,真正能够击倒你的人有时恰恰正是你自己。因此,不要给自己贴上“这不行、那不行”的 “标签”,而应该多给自己一些激励与信心,不断告诉自己“我有实力,我有能力,我会成功,我一定会成功”等。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我心理暗示不仅仅是以上直接的潜意识的沟通,还包括很多行为习惯方面的因素,尤其是一些细节。比如,走路时挺胸抬头,会觉得自己很有精神;出门的时候照照镜子,整理好仪表,会对自身形象有个积极的评价;工作或学习的时候整理好桌面,摆放好物品,会让自己感到很从容、很有条理;说话的时候清晰大方,会让自己感到自信沉稳……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地方,其实都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一个人的精神风貌。
对话自己
利用语言的自我暗示。用于自我激励的话,要有积极、肯定的意义。例如,“我是独一无二的”“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利用环境的自我暗示。环境的意义很广,可以是人、是物、是光、是声等。心情烦躁时可以听听曲调舒缓的音乐。
利用动作的自我暗示。紧张不安时,可以扩胸作深呼吸;心情烦闷时,可以反背双手散步。
利用自我“包装”的自我暗示。短头发使人年轻精干,长发披肩使人潇洒美丽。服装样式很少改变,暗示保持自己个性不随波逐流。
利用心理图像的自我暗示。消极悲观不如意时,可以回忆过去取得成功的愉快的情景;身处逆境、信心动摇时,可以想象成功人士艰苦奋斗的情景。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环境、动作、自我包装、心理图像等途径进行自我暗示。尝试其中的一两种方法,看看对自己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吧!
悦读成长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原神话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来到加州的一所学校,然后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
我们来看一下结果: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多。
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它告诉我们: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反之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一定会发生的。这种称为积极期望的态度是赢家的态度。事前就期待你一定会赢,而且坚守这种看法,即使你期待时所把持的资料是不准确的,仍然会得到你所期望的结果。在我们生活中,父母亲对我们的期望,领导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对别人的期望,以及我们对自己的期望,都是对我们生活是否愉快有重大影响的期望。假如你对自己有极高且积极的期望,每天早上对自己说,“我相信今天一定会有一些很棒的事情发生”,这个练习就会改变你的整个态度,使你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充满自信与期望。
将皮格马利翁效应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至理名言
积极的心理暗示,让我们积极向上,自信而主动,不为失去的而悲观,只为拥有的而快乐。
走出阴霾迎阳光
耐人寻味
小林上中学后,随着科目的增加,学习负担加重了。上课时,他跟不上老师的进度,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每天开夜车,学习效果却收效甚微。内向的小林不愿意和别人沟通,长期超负荷的压力,使自己过度疲劳,患了神经衰弱。
13岁女孩的父亲患肝癌晚期,花光了家中的积蓄,却找不到肝源。情急之下,女孩吞下200片安眠药自杀,遗书上面写着:“妈妈,对不起,我不能陪你了,我死后把我的肝移到爸爸身体里,救爸爸。”
调查发现,我国城市居民中,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处“谷底”。从12岁开始,心理健康指数逐年下降,高中阶段跌至最低,19岁后开始较快上升。
千里知行
花样的年华,多彩的青春,却也是一个人成长历程中充满危机的一段时期。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尔将这一时期比喻为人生航程中“疾风怒涛”般动荡不安的时期,因为在这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青少年需要适应生理发展的变化,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生存生活技能,需要完成中高考的升学任务,需要在种种困惑与矛盾中寻找到那份自尊与自信、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情绪困扰、学业负担、父母期望、家庭矛盾、同伴交往等,成为了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指当一个人面临突然或者重大生活逆遇时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失衡状态。一般而言,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而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就会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就会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紊乱的现象,这就是危机状态。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危机来源
丧失类。涉及人员、财产、职业、健康、爱情、尊严等的丧失。对于青少年而言,失去友谊、遭遇欺凌、身患疾病、青春期恋爱失败、考试失利、父母离异等是主要的丧失类危机源。
适应问题类。包括新生入学、动迁、新婚、移民等,多指面对新的环境或状态时需要重新适应的心理应激。遇到升学、转学、父母离异或再婚等事件后,青少年往往需要调动相当的心理能量以适应这些事件。
矛盾冲突类。指各种急需作出决断的矛盾或长期的心理冲突等情况,如家庭遭遇变故、现实与理想产生差距。
人际紧张类。严重的或持续的人事纠纷极易导致陷入心理危机。同伴冷落或排斥、亲子矛盾、师生关系、家庭纠纷等,成为青少年阶段的主要人际矛盾。
每个人对心理危机事件的反应程度会存在差异。面对相同的危机事件,有人可能镇定自若,应付自如;有人可能需要短暂的时间和精力来调整;但也有人可能无所适从,惶惶不可终日。这是因为对危机事件的反应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个体个性特点、对事件的认知与解释、身体健康状况、曾经的危机经历、社会支持状况、与危机相关的信息获得渠道和可信程度、危机的可预期性和可控制性、个人适应能力、所处环境等。
体验一刻
心情温度计
心情有时像天气一样,你想了解一下自己的心情吗?拿起心情温度计吧!请仔细回想最近一周,下面这些问题使你感到困惑或苦恼的程度,然后勾选一个你认为最能代表你感觉的答案。
评分方法:
完全没有=0分,轻微程度=1分,中等程度=2分,有些严重=3分,非常严重=4分。
得分解释:
第1—5项总分:
0—5分:看来你最近的状态不错,或者你还是个调整情绪及疏解压力的高手,继续保持下去吧!
6—9分:最近是否有些烦恼呢?试着注意一下自己的压力调适状况吧,多放松心情!
10—14分:最近的心情已经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了吧,试着把困扰告诉值得信赖的家人、老师或朋友,相信他们的经验会让你从中获益。
15分以上:看来你应该尽快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了,主动寻求帮助可以让你尽快找回快乐的情绪哦!
第6项(有自杀想法)单项评分说明:本题为附加分,评分为2分以上(中等程度)时,即建议寻求专业辅导或治疗。
小贴士
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也有可能“木知木觉”。一个自以为遵守某种习惯的行为模式的人,也有可能潜在着心理危机。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一般危机反应会维持 6—8周。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
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等。
情绪方面: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担心家人健康、害怕染病、害怕死去等。
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中转移等。
行为方面:呈现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社交退缩、逃避、不敢出门、害怕见人、暴饮暴食、不易信任他人、自残、自杀、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甚至危害他人等。
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可能经历心理危机。如果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顺利度过危机,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得以进一步提高;但如果对心理危机不进行任何干预、任其发展,或者不能采取及时的正确干预手段,则会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生活,甚至对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
处理心理危机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一般有四种结局: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危机反应无论在程度上还是在时间方面,都不会带来生活上永久或者是极端的影响。他们需要的只是有时间去恢复对现状和生活的信心,加上亲友间的体谅和支持,能逐步恢复。但是,如果心理危机过强,持续时间过长,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出现非常时期的非理性行为。对个人而言,轻则危害个人健康,增加患病的可能,重则出现攻击性和精神损害;对社会而言,会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秩序混乱,冲击和妨碍正常的社会生活。
测测“我”的社会支持系统
1.学校的老师和领导,你最喜欢谁?
2.如果商讨一个新观念,你会找谁?
3.郊游消遣的时候,你更愿意邀请谁同行?
4.经济拮据时,你会向谁开口?
5.被困孤岛的时候,你渴望谁在身边?
6.倒在病床上时,你喜欢谁照顾?
7.当你感情遭遇不顺时,你会向谁吐露烦恼?
8.若你与家人吵架,你会向谁倾诉?
9.当你获得成功,你会与谁分享?
10.若你考试成绩不理想,你会向谁说?
11.当你在功课上有问题时,你会向谁请教?
12.当你面临选择,你会向谁征求意见?
13.如你长期外出,你的用品会托谁照管?
14.搬家时,你找谁帮忙?
15.为完成一个重要使命,你找谁?
看看上面列出的问题中,你列出多少个人?
如果少于3人,你的社会支持系统很不完善。
如果3—5人,你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太完善。
如果6—8人,你的社会支持系统比较完善。
如果8人以上,你的社会支持系统非常完善。
小贴士
没有一个人有能力解决所有的问题,“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人可以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的,来自他人的情绪支持、信息提供、物质援助和服务等。完备的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成员、亲人、朋友、同学、老师、邻里、领导、同事、社区、各种社会服务团体或机构等,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关心和肯定的网络,更是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对于处于顺境中的人而言,良好、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增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使人生更为完满;对于陷入困境的人而言,社会支持犹如雪中送炭,带给人们温暖、安全和归属感,使人重振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由此获得的能量能帮助人们减轻心理应激、缓解紧张状态、激发潜能,以积极的状态渡过心理危机,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陷入心理危机是危险的,它可能会威胁到一个人的家庭和生活。当然,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掌握新的或者更好的应对困难的技巧,使心理平衡恢复到甚至超过危机前的水平,那么,危机也就成为了个人成长的机遇。
成长链接
心理危机干预如同下山时的一根拐杖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洪水、干旱、龙卷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高发;矿难、交通事故等人祸也频频出现,而且其严重程度、危害范围有扩大之势。面对各种自然灾害,人类的抗拒力显得如此弱不禁风。面对灾害,人们不仅承受着巨大的财产损失,更有亲人亡故的悲痛。因此精神上也必然遭受严重的创伤,经历过的人往往会出现焦虑、郁郁寡欢、易激动、噩梦不断、行为退缩等一系列身心变化。这种由非同寻常的威胁或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心理失调后遗症即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常见表现如下:
反复体验创伤事件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有关创伤的记忆不受意志控制经常凸现于日常生活中,给当事人带来强烈的痛苦体验。具体表现包括:闯入性思维、不由自主地回想创伤事件的经过、反复出现与创伤内容有关的噩梦和令人不愉快的梦境、反复发生错觉或幻觉、记忆闪回(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景而感到异常痛苦,并出现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等)。
警觉行为。过度警觉是生理和情绪记忆痕迹的症状表现。这些记忆痕迹使大脑对与威胁有关的感觉过于敏感,从而触发和再次触发警觉反应。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失眠或易醒、愤怒或易激动、过度警觉或过分担惊受怕。
麻木、回避和孤立感。这组症状表明个体没有能力表达内心的情感,或不能与其他个体保持正常的联系。这些症状可以看作是个体为了逃避与事件相关的痛苦体验而进行的自我心理保护,但它们会损害当事人的心理健康和环境适应。这组症状的主要表现包括:竭力不去想有关创伤经历的人与事,回避唤起创伤事件的活动或避免到可能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兴趣爱好减弱(回避个体在创伤事件前表现出的习惯或喜爱的活动),情感疏远和人际孤立(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选择性遗忘,对前途不乐观,丧失希望和信心。
创伤反应和症状造成的功能损害。在评估创伤反应或症状的严重程度时,主要看这些症状或反应是否明显干扰了个体的正常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包括个体创伤前及创伤后在工作或学习中的效率水平、家庭健康状况、社会联系、参加娱乐和体育活动的情况、坚持个人信仰或信念的能力等。
上述症状可以发生于任何创伤反应的初始时期,但只有持续一段时间即多个月以后(表现出延迟的特点)才成为PTSD的症状。在遭遇灾害时,如果能及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对当事人表示关怀、提供援助,可以有效地协助他们尽早摆脱困境,大大减少创伤应激障碍的发生。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帮助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中的人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事件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等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并学习应对危机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安全度过危机,增进心理健康。因此,它有时也被称为情绪急救。
2010年上海胶州路公寓发生火灾三天内,上海市卫生局就派出18个心理干预组54位心理专家对13个家属安置点、2个医疗救治点的伤员和家属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对有严重应激症状者干预45人次,开展药物治疗14人次;一般心理支持153人次。社会各方对心理援助工作的接受、配合和认可度不断提高,更多安置人员和散居亲属主动向心理援助人员倾诉或求援,心理危机干预宣传资料发放也受到受灾居民和工作人员的欢迎。不少火灾中的受灾居民通过心理干预,逐渐从悲伤中恢复,有的提出愿意以自己的经历和知识帮助他人。
心理自助小技巧
在遭遇重大自然或社会灾难事件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心理专业团队的救助。下面一些简便的自助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尽快恢复日常的生活状态。
1.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
2.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康复身体的保证。
3.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
4.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和朋友一同分担。
5.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痛苦,说出痛苦是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6.不要勉强自己和他人遗忘痛苦,伤痛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现象,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去分担痛苦。(www.chuimin.cn)
7.接受他人诚心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非专业人士的心理援助
作为不具备心理专业知识的我们,当他人遭遇灾难事件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送上生活必需品、捐款捐物、参加一些群众自发的援助活动等形式参与心理援助,给他人以关怀,甚至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受灾群众。在上海胶州路火灾中,上海大学中文系蓝凡教授4万多册书籍、约3.7万张光碟,以及家中6台电脑都付之一炬,其中一台电脑存有他历时15年、共计150万字的《电影艺术论》书稿。在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北京和昆山两家电脑硬盘生产企业等专业人士与机构的共同努力下,15年的心血意外获得“新生”。
而对于本身也处于灾难事件中的人来说,帮助别人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自己从客观的角度看问题,增进对困境的理解;同时,又有助于减少内疚感和孤独感,助人的过程也会成为自我疗愈的过程。
对话自己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篱笆三个桩”。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经意地遭遇到灾难或无以名状的忧郁、危机时,我将和谁倾心交谈?会向谁发出SOS呼救?能得到谁的帮助?
信赖的亲人:
信赖的朋友:
信赖的老师:
专业心理求助热线:
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其他求助资源:
悦读成长
青少年心理危机主要表现类型
焦虑危机。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冲突及个性缺陷等原因,常会使青少年学生进入焦虑状态,严重的会陷入焦虑危机。如他们总是过度担心学习问题或人际交往问题,如学习不如别人怎么办,考试不好怎么办,同学关系不好怎么办,别人为何不喜欢我……就容易形成学习焦虑和人际交往焦虑。有的青少年学生个性上爱较真,把任何挫折看得十分严重,太过于在意,一旦发生问题更容易陷入各种焦虑危机。
自杀危机。近年来,青少年学生中轻生自杀的人数呈上升趋势。2002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公布了历时7年的大规模自杀调查结果:自杀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5位致死原因,同时是15—34岁人口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其比例为相应人群死亡人数的19%。
国外将青少年自杀称为“黑发人”自杀。令人忧虑的是,目前我国“黑发人”自杀率居高不下,且呈明显的递增和低龄化趋势。而各地的心理咨询报告和心理测验结果表明,有潜在自杀危险性的青少年大有人在,青少年自杀意念阳性率很高。
失恋危机。当代青少年性意识早熟,早恋现象较为多见,特别是青年学生在校恋爱已较为普遍。当他们在恋爱方面遇到挫折,尤其是被对方拒绝或抛弃,则容易陷入失恋危机,容易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和羞耻感,情绪混乱,内心沮丧、愤怒、抑郁。持续消极的挫折体验将使其可能面临精神崩溃的危险,容易出现自杀、自残等自虐行为或伤人、杀人、毁物等攻击行为。
网络成瘾诱发危机。青少年学生上网玩游戏、聊天已成为普遍现象。虚拟网络带给他们的刺激和成就感,使之对上网极易成瘾。虚拟环境中的“我”与现实格格不入,稍遇挫折情绪上就会躁狂,与人交往沟通易发生障碍。
成瘾状态下的青少年学生对电脑网络产生强烈的过度依赖,一旦上网的欲望受到家人、教师的阻拦,愿望遇到挫折,就会烦躁不安,摔打东西,甚至与父母或老师发生冲突,出现攻击行为;有的还会逃学、夜不归家或离家出走。网络成瘾状态会引发种种极端事件,诱发心理危机。
人生之路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在这如花的季节里,也会碰上雨季的来临,让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共同为自己以及所有需要帮助的朋友撑开一片晴空,搭起一座金桥,携手走过一条条人生的忧愁河。
心理健康重在自我心理调节
对青少年而言,虽然心理状态受到各种各样生活环境的制约,但是,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消极的因素,维持与促进心理健康。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自我的心理调节。自我调节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青年时期是智力发展的高峰阶段,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科学地分析周围所发生的情况,冷静、妥善地对待问题,保证心理反应适度,防止心理反应失常。
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年轻人要正确认识自身的特点,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把主观要求同客观条件的限制结合起来考虑,选择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并不断反省自己,调整“现实我”与“理想我”之间的差距。否则,容易产生心理矛盾冲突,影响心理健康。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获得安全感。以善意的态度与人相处而不以敌意的态度对人,尊重他人而不强加于人,真诚鼓励与赞美而不是虚伪的恭维和奉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有时难免发生误会,宽容大度,会赢得尊敬,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保持健康的身体。加强个人的体魄锻炼,有利于调节人体各部分器官的生理机能,增进身体健康,保持旺盛精力,提高大脑工作效率。
保持稳定的情绪。稳定使人心境安定,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三者之间应富有节奏。有的人情绪极易波动,忽而兴高采烈,忽而愁眉苦脸,时间一长就可能失调,导致心理疾病。
改变不良的习惯。不良习惯是实施正确行为的障碍,不利于身心健康。改变的方法可分两步:第一步是习惯解冻,使自己与不良习惯的环境、条件、源头隔离,严格自我评判,设计新的行为标准;第二步是习惯转变,加强自我监督,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友善地与同伴、朋友交往,这样可以促进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体现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领会生活的乐趣。如果经常与集体隔离,易养成孤僻的性格,影响心理健康。
至理名言
如果你是强者,坎坷对于你,就像个吹火的鼓风机,只能是越吹火势越旺。如果你是个弱者,坎坷对于你,就像个害人的病魔,慢慢会致你于死地。生活如山路,向前跨一步,便可发现一条更好的路,使生活更充实,更有乐趣。
宽容是种品质
耐人寻味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从来都是所向披靡、无人能敌的。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找不到对手。
有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突然,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绊脚,海格力斯猛踢了一脚,那个袋子非但丝毫不动,反而膨胀起来,成倍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海格力斯无计可施,只好坐在路边唉声叹气。一位智者见此情景,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去路,与你敌对到底!”
千里知行
人生在世,难免产生误解、摩擦,如果肩上扛着“仇恨袋”,心中装着“仇恨袋”,生活就会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一个人,应该学会宽容。
宽容就是宽厚、能容忍,原谅、不计较。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有耐心,能容忍,不勉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11月16日举行了第二十八届大会,并将1995年定为“国际容忍年”,将每年的11月16日定为“国际宽容日”。
宽容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荀子曾经说:“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西谚曰:“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崇高的美德。
体验一刻
你对自己宽容吗?
下面是一些关于我们受到他人伤害或我们伤害了他人之后的想法,请评价这些叙述与你的情况相符的程度,并将相应的数字代号写在得分栏内。
得分解释:得分越高,则越容易宽容自己。
你对别人宽容吗?
下面是一些关于我们受到他人伤害或我们伤害了他人之后的想法,请评价这些叙述与你的情况相符的程度,并将相应的数字代号写在得分栏内。
得分解释:得分越高,则越容易宽容他人。
小贴士
宽容迎接快乐人生
说到宽容的对象,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使自己陷入糟糕的境界、不良的情绪甚至是惨痛人生的人,却往往忽视了另一个更重要的对象——自己。
反复揭开伤疤,伤口永远无法痊愈;深陷失败事件,心灵永远走不出暗室;过分追求完美,成长永远举步维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能在大大小小的过错编织而成的生活中学会自我宽容,那就善莫大焉了!
宽容自己的失败、宽容自己的过去、宽容自己的缺点,放下过去的包袱,开始新的征程,发扬身上的优点,轻装上阵,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宽,会越走越潇洒。上帝缔造了不完美的人类,其意义就是让我们能够找到生存的目标,让人生变得多彩。
宽容不是毫无原则的姑息迁就和放纵,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宽容是建立在原则上的适度的宽恕,从根本上说就是遵守法制与道德规范。宽容自己的同时找到进步的方向,宽容别人的同时提出宝贵的建议,这样的宽容才是有意义的。而对于自己或他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明知故犯,宽容就意味着纵容。宽容有原则,有限度,不要把不值得宽容的东西用你的仁厚去面对,这是一种人生的浪费。用于丹的话讲,这是一种“资源浪费”。
把握尺度,把握原则的宽容,快乐进步便是最大的回报。
一个人要做到真正的宽容是不容易的,宽容是一种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可以尝试下面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承认自我。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不足,积极地改进、完善,而不是垂头丧气、自怨自艾。
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自己也有缺点,为何无法容忍他们一时的错误呢?凡事将心比心,就事论事,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
感谢敌人。感谢敌人是高境界的宽容。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智;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中伤你的人,因为他砥砺了你的人格;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感激所有使你坚强的人。《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说:“这第三碗酒,朕要敬给朕的死敌们,鳌拜、吴三桂、郑经、噶尔丹,还有那个朱三太子,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啊。他们造就了朕啊,他们逼着朕立下了这丰功伟业。朕恨他们,也敬他们,唉,可惜啊,他们都死了,朕寂寞啊!朕不祝他们死得安宁,祝他们,来生再世再与朕为敌吧!”
感谢敌人其实是告诉我们从积极的角度思考某件事或某个人对你产生的影响。把“仇恨”“埋怨”一类的词从你的人生字典中删除清空!这些东西实在是不足取的,用电脑术语说就是“木马”“病毒”,不但伤不了敌人一根汗毛,却会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甚至让自己的生活变成“炼狱”!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仇恨的烈焰会烧伤自己”。只有放弃仇恨,人生才能更充实,更完美!
成长链接
宽容是开启健康之门的钥匙
宽容是一种美德。千百年来,宽容造就了中国人和谐友爱、宽厚大度的民族性格。香港红十字会会长邵逸夫曾说过,宽容是生活幸福的一剂良药,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善良的结晶,更是一把开启健康之门的钥匙。
有位心理学家说:“人类要开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学会宽容。”人的健康包括了身、心两个方面,只有心态宽容,才是机体和精神的最佳保健方法。如果经常愤怒或生闷气,不仅不利于解决矛盾和人体正常系统的工作,而且这些不良心理与生理异常会相互影响,更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削弱人体的抗病能力,诱发疾病。美国的威廉斯博士从1958年开始,对225名医科大学学生进行跟踪研究。25年后,他发现其中敌视情绪强的人死亡率高达14%,而性格随和宽容的人死亡率仅为2.5%。
人的一生不顺心的事很多,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绊绊,难免会有一些误解纠纷,有时甚至还会接踵袭来。每逢此时,要如何应对呢?最好的方法是宽容。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豁达精神。如果我们能常怀宽容之心,那么我们便能包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可从容地化解人世间的恩恩怨怨。
民间曾有“人到壮年万事忧”的说法。因为既要承受来自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又处于好强的年龄,这就势必会造成心理压力过大,最终导致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英年早逝。现代医学在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不仅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而且也越来越重视心理治疗的作用。其中,保持宽容的心态就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治疗方式。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长寿因素研究后也提出:人的健康与长寿,60%取决于自己。这一研究结果说明,人的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都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对话自己
宽容是一种美德,因而现在大家都愿意谈论它。但细究起来,宽容其实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宽容的世俗准则就是对各种不同意见和生活方式的容忍和理解,但它有个条件,就是你的这种意见和生活方式,无论表达与行使都不得损害他人。可问题在于,假如有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侵犯了他人的权利,还宽不宽容呢?假如有人为了一泄己愤而伤及无辜的生命呢?如果宽容,又该怎样宽容?
1991年11月1日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惨案。一位名叫卢刚的中国留学生,在他刚获得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学位的时候,开枪射杀了这所学校的三位教授、一位和他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这所学校的副校长安•柯莱瑞也倒在了血泊中。
安•柯莱瑞,爱荷华大学最有权威的女性之一。很久以前,她的父亲曾远涉重洋到中国传教,她成了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美国人,所以她对中国人有特殊的感情。她终身未婚,对待中国留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照他们,爱护他们,每年的感恩节和圣诞节总是邀请中国学生到她家中做客。而她,却倒在了一位中国留学生的枪口下……11月4日,爱荷华大学的28000名师生全体停课一天,为安•柯莱瑞举行了葬礼。
那一天,安•柯莱瑞的亲人以及卢刚的家人也来了。
面对卢刚的家人,安•柯莱瑞的亲人会说什么?会怎么做?
那一天,安•柯莱瑞的三位兄弟举办了记者招待会。他们以柯莱瑞的名义捐出一笔资金,宣布成立安•柯莱瑞博士国际学生心理学奖学金基金会,用以安慰和促进外国学生的心智健康,减少人类悲剧的发生。
她的兄弟们还在无比悲痛之时,以极大的爱心宣读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信。
致卢刚的家人:
我们经历了突发的剧痛,我们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候失去了她。我们深以姐姐为荣,她有很大的影响力,受到每一个接触她的人的尊敬和热爱——她的家庭、邻居,她遍及各国学术界的同事、学生和亲属。我们一家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不但和姐姐的许多朋友一同承担悲痛,也一起分享姐姐在世时所留下的美好回忆。
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个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的。
安最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的是要分担你们的悲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痛苦的时候,安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我们知道,在此时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会这样希望的。
诚挚的安•柯莱瑞博士的兄弟们
弗兰克/麦克/保罗•柯莱瑞
人们无法表达听完这封信后的内心的感受,给它取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名字——《一封让人难以理解的信》。但安•柯莱瑞的好友,德沃•保罗神父在对她的一生回顾追思时说:“假若今天是我们的愤怒和仇恨笼罩的日子,安•柯莱瑞将是第一个责备我们的人。”
安•柯莱瑞的家人是极度悲伤的,因此,他们更能明白,卢刚的家人也跟他们一样,陷于极度的悲伤中。毕竟卢刚是父母养育了二十几年的儿子,是家人的希望,也是家人的自豪……这已然是一场人间无法挽回的悲剧!宽容是安•柯莱瑞博士所具备的高尚品质,所以,她的家人及朋友希冀这种至高的品质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这一事件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宽容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宽容为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因为宽容,人们走出了阴影;因为宽容,人们又一次抬头挺胸;因为宽容,人们才会和平地与他人相处。
悦读成长
宽恕的力量
生活中总有些事儿让人心烦:父亲古板尖刻、唠唠叨叨,老板常任人为亲,配偶又对己不忠,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长时间难以磨灭的伤痕,我们开始不满、抵触,有时甚至是想到了报复。
实际上,要让自己心态平和不是报复,而恰恰是它的反面——宽恕,这也许是最有力的声明。
宽恕不是放弃而是放松。一旦宽恕了某个人,你将不会对他(她)给你造成的伤害耿耿于怀,生活会重归于自然。此举如此有效,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总是难以释怀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们想为当初受到伤害时自己的无能寻求一种补偿。但宽恕更是一种力量的体现。一个人在一次由于司机大意而引起的车祸中身受重伤,后来他说,“我不想再谈论那场噩梦,实际上我已宽恕了他,我不希望把伤痛再带给其他人。”他重拾信心,再度鼓起生活的勇气。由此可见,关键不在于别人是否值得你去宽恕,而是你应该让自己轻松一点。另外一个原因是很多人都认为宽恕意味着懦弱和屈服。更有人相信,“宽恕就是说别人做对了而自己却错了”。给你带来伤害的人并非不应受到责备,而你自己也不应一点儿委屈都无法容忍。适时的宽恕能让你不因为婚变、未被提拔,抑或是未被邀请去赴宴而在心底埋下报复的种子。很多时候,伤害过你的人甚至没有意识到做过什么,你自己却愤愤不平,寝食难安,大可不必这样。
宽恕无论是对你的心理还是生理都是有益的,使自己深限于不满不快中而无法自拔是健康的大敌。沉迷于过去只会让你的心脏承受巨大的压力,这可能导致高血压、冠状动脉血栓及其他疾病。
诚然,伤害在瞬间形成,宽恕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最初你会经历痛苦、失望或羞辱,接着你判断这一切对你的伤害程度或者设想一些让自己平和的条件,最后你可以换种方式来审视给你带来伤害的人,渐渐地在你眼中,他(她)也是人,也会懦弱、无知……于是你就会平静不少。
也许有些人一辈子都无法做到彻底的宽恕,特别是在幼年时代那些他们曾经敬仰、信任的人在他们心灵布下的阴霾使其很难完全释怀。即便这样,一定程度的宽恕也是不无裨益的。
宽恕可以即刻开始,以下是一些建议。
不要锱铢必较。你或许曾经被售货员、出租司机“宰”过一回而心有不快,试着去淡忘、去宽恕,小事儿上的经历会让你在大的痛苦面前更加坚强。
释放心情。找人聊天、谈心,排解郁闷。一个阳光的午后,一杯醇香的咖啡,置身于那种氛围,你可以很容易地释放心情,不会有去做傻事的危险。情绪不佳,还可常去踏青、旅游,亲近自然。另外要避免开车时心不在焉,以及踢门、摔东西等发泄方式。
寄一封信给曾伤害过你的人,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不评价,不责怪,使用第一人称——“我感觉……我不明白……”可以希望有回音。需要寄出这封信吗?如果有机会一劳永逸的话,可以这样;如果那人已亡故,或者几乎没有可能读到你的感受,不如将此信付之一炬,化为灰烬。
不必树敌。实际上,你根本就没有必要去面对给你带来伤害的人,即使那样,宽恕也能自然而然地形成。别人可能也没有意识到伤害过你以及你已经宽恕了他。你可以把他想象成酒鬼,喝得酩酊大醉,根本不知道你说什么。其实重要的是,你已经不在乎了。
用一颗同情心去倾听,有可能的话,听听别人为什么那样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或许能让你很快释然。
宽恕不是遗忘。痛苦的经历会让我们吃一堑,长一智,避免同样的事再度发生;同时也教育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适时地展望未来。看看未来,我们能够站在更新的高度来审视问题,并且受益颇多,而不是被动地去等待时间流逝。一位女儿长期照顾患病且行动不便的母亲,住在外地的妹妹只是时常寄一些钱物过来,渐渐地,姐姐就对妹妹不满了。她问自己这样做是为什么,最后她得出答案:“不光是为了母亲,还想同妹妹保持良好的关系。我所能做的就是达成理解和宽恕。”时至今日,她们可以心平气和地讨论母亲的问题,妹妹也更愿意常来探望母亲和姐姐,并且积极参与家庭其他事务。
宽恕让人心平气和。一旦你宽恕了别人,你将会心地微笑,对许多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良好的心情肯定是健康的福音——这就是宽恕的力量。
至理名言
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朋友的生活,才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其实,宽容永远都是一片晴天。
倾听讲究方法
耐人寻味
曾经有个小国的使者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使者不厚道,同时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解开此题的人都没有吧?
最后,有一位老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用三根稻草分别往金人耳朵里插。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插入第二个金人,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里,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千里知行
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人们都渴望表现自己,因此有时会忽略他人的感受。于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就会出现希望对方能够专心致志地聆听,但有时自己却会在对方侃侃而谈时心不在焉。
倾 听
倾听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倾听不仅仅是要用耳朵来听说话者的言辞,还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在谈话过程中所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
学会倾听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文明礼貌;学会倾听给人以得到赞美与鼓励的感觉,也是一种帮助他人建立自信的方式。心理研究显示:人们喜欢善听者甚于善说者。如果你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他们会立即觉得你和蔼可亲,值得信赖,彼此间的感情也会得到迅速加深。因此,听别人说是一种修养,是人际交往能力的体现!听别人说是一种艺术,需要耐心、细心、用心、虚心!
体验一刻
你会积极倾听吗?
有人说倾听是一门艺术。当我们在思考该说些什么的同时,也要好好地听对方到底在讲些什么。你是否记得上次你和某人说话时,他“半心半意”地听你说话,弄得你好沮丧?良好的倾听者,不仅是听别人说了些什么,还需要传达你的兴趣和理解。为了清楚你的倾听能力,请做下面的测试。
评分方法:
回答与下列答案相符的,每题得1分,然后计算总分:1.是;2.是;3.否;4.否;5.否;6.否;7.否;8.否;9.否;10.否。
得分解释:
8分或以上:你的倾听能力高于平均值。朋友们有困难需要找人商量时最有可能找你,你很可能在社交聚会上大受欢迎。
5—7分:你的倾听技巧一般。你同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你认真倾听,有时你可能心不在焉。所以,改进的空间还很大。
0—4分:坦率地说,你不是最好的倾听者。你拒绝的次数比倾听的次数多。
小贴士
倾听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心不在焉地听。倾听者心不在焉,几乎没有注意说话人所说的话,或心里考虑着其他毫无关联的事情,或内心迫不及待地想表达。这种层次上的倾听,往往导致人际关系破裂,是最糟糕的倾听方式。
第二层次——被动消极地听。倾听者出于尊重或不好回绝等原因而倾听,虽然可能会通过点头示意来表示正在倾听,但仍然会错过讲话者通过表情、眼神等体态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只被动地听对方讲述内容,而不积极响应,容易导致误解、错误的举动,失去真正交流的机会。
第三层次——选择性地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只关注自己希望得到的内容,忽略谈话者传递的其他信息。这种模式只专注在谈话内容的某一细节上,而不是在对方所要表达的整体意义上,一般只能看到事物的局部,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第四层次——主动积极地听。倾听者主动积极地听对方所说的话,能够专心地注意对方,能够聆听对方的话语内容。这是积极的倾听模式,也是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的。
第五层次——同理心地听。同理心也叫同感,这不是一般的“听”,而是用心去“听”。这种倾听者能找出交流中的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适当地提问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这种倾听者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能够换位思考、感同身受;这种倾听者不仅听,而且还通过观察对方的举止并结合谈话的内容进行信息综合判断;这种倾听者善于总结,并且能够进行适当的反馈。他们带着理解和尊重积极主动地倾听,是真正的、优秀的倾听者。
同理心能力测试
同理心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同样时间、地点、事件,而当事人换成自己,也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体谅他人。
评分方法:
1—8题,总是符合得5分,一般符合得4分,偶尔符合得3分,一般不符合得2分,总不符合得1分;
9—10题,反向计分。
得分解释:
分数越高,表示同理心能力越强。
小贴士
提高同理心能力的建议
1.在路上、餐厅里、公共汽车上,观察他人的表情、动作,推测其心理状态。
2.看电视、录像时关掉声音,想象剧中人物说什么,关注他们的情绪和相应的行为表现等。
3.弄清楚自己在某些状况下为什么会有特定的反应,了解自己的行为背景,有助于理解别人。
4.和别人讨论事情,遇到对方意见与自己的完全不同时,要想想其中的原因。
5.不要光凭外表来看一个人,要多收集对方的信息,明白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6.学会耐心听完他人的意见,即使你不赞同,也要听对方说完。
7.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尽量不受干扰地判断一个人,不要在情绪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作出判断。
8.尊重和重视他人的感情、欲求、愿望。
成长链接
倾听人生
大自然在赐予人类无尽的能源时,也赐予了人类学会倾听的耳朵和心。
走在路上,你需要倾听风一路吹过路旁小草发出的“簌簌”的响声,它在向人们诉说春的生机和生命的多彩多姿。你只有用心去听,才能听懂无言的传递。
在树林小道上,你需要倾听,倾听第一缕阳光洒进树林的温和、安详,倾听第一声鸟鸣的悦耳动听,倾听刚接受阳光洗礼的树的低语。此时,你将明白,倾听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走进校园里,你需要倾听,倾听莘莘学子琅琅的读书声,倾听辛勤园丁们孜孜不倦的传递声。倾听这些,你便会明白是谁指引我们打开文学的大门的,明白我们读书的目的……
花儿的枯萎,河水的浑浊,像一位沧桑的老人流泪向人类倾诉环境的恶化;鱼儿的减少在无言中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只有用心,你才能听到,才会明白人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否则你倾听到的只有沙尘暴的呼啸,洪水的肆虐……
生活中需要倾听,精神上也少不了倾听。
用心去倾听好朋友一个善意的提醒,一个严厉的批评,将使你改正错误不致偏离原来的目标。
用心去听父母的一次唠叨,一次对话,你将会明白,生活之中处处充满关爱,使你在爱的润泽下健康成长。
一次次的倾听,带来一次次的收获;一次次的收获,促使我们再一次学会倾听,促使我们珍惜身边的一切事物。
倾听,是连接友谊的桥梁;倾听是学会关心的前提;倾听,是享受生命的开端。
倾听就是人生,错过了倾听,你就错过了人生,而收获了倾听,你也就收获了人生。
对话自己
当父母唠叨时,尝试倾听,然后记录后续发生的事情、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悦读成长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讲课、倾听同学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特别是思考别人的不同意见,才能博采众长,不断地完善自我。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十六个字值得细品。
如何培养倾听这一学习技能,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做法:
1.上课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要开小差。可以写个“用心听课,不开小差”这样的字条并放在醒目处,时时提醒自己;也可以请同桌帮忙,在你不经意开小差的时候提醒一下自己,以此提高听课效率。
2.不要用自己的喜好来评判老师。你可以不接受老师的其他方面,但是在功课上不要排斥。就算你认为老师不公正,说话刻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时尚,但是老师的课要听,布置的作业要做,提的学习方面的要求要不折不扣地达到。
3.试着改变一些习惯,不要急于表态。对别人的攻击性语言不要试图马上反击;对别人的批评意见,不要计较方式和态度,先想想人家说的对不对,冷静下来再进一步交流。
4.试着把自己固执的一些做事办法放一放,按别人的办法做一些事。
五个倾听技巧帮你赢得信任
会“倾听”,更容易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美国临床心理学者、人际专家拉库罗西博士告诉我们,聆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更要用“全身”听。下面的细节,尤其值得注意。
第一,面带微笑。看到亲切的笑容,紧皱的眉头不知不觉就会展开。灿烂的笑容不仅有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还能表达出你的真诚和热情,让对方放下戒备、敞开心胸。
第二,头部朝对方前倾约20度。听人说话时,头部微微前倾,能传达出“我对你的话题很感兴趣”的潜台词,给对方一种无形的信心和鼓励。
第三,端坐在对方的正前面。有些人聊天时喜欢歪着身子,或者跷起二郎腿,这种姿势虽然舒服,但可能让对方觉得你对他爱理不理。因此,与人交谈,特别是与不太熟悉的人在一起谈话,最好挺直背部,坐在对方的正前方。
第四,频频点头。有人担心“点头”显得夸张、造作,但事实并非如此。每一个说话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用力点头,有一种让人感到温暖的力量,会让对方更加乐于开口,对你的好感也会同时增加许多。
第五,80%的时间注视对方的眼睛。说话时看着对方眼睛才有礼貌,但如果一直盯着别人的眼睛,对方会有压迫感。因此,“80%的时间”是关键,可以适时将视线上下移动,保证谈话顺畅进行。
有效倾听的作用
兴致勃勃、态度合作、有效的倾听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首先,我们会得到更多的令我们感兴趣的或意味深长的信息——对方会下意识地对信息进行特别的调整,以适应我们的知识和背景。我们听得越仔细,并表现出自己有否理解,就越有可能获得含义清楚的信息,就越有可能记住所要听到的内容。举例来说,假如你以沉默来回应一个朋友关于最近一次旅游的描述,你的朋友肯定会缩短他(她)的描述。但是如果你适当进行回馈,那么他(她)将会更有兴趣地给你讲细节,你也就会对朋友的旅行了解得更加全面。
有效倾听的第二个作用是提高了我们自己的传播技巧。通过更密切地注意他人的传播行为和传播方式,我们能够更彻底地剖析自己的做法。譬如,我们可能注意到一个朋友在每句话的结尾都要说“你知道”,如果这干扰了我们的倾听,我们就会更加警惕自己用得过多的某些词。我们一旦注意这些毛病会多么分散别人的注意力,就会更乐于朋友指出自己意识不到的痼癖。我们还会发现,有效倾听的另一回报是扩大了朋友圈子,完善了人际关系,也会让我们成为更加坦率、投入感更强的人。
至理名言
学会倾听是你人生的必修课;学会倾听,你才能去伪存真;学会倾听,你才能给人留下虚怀若谷的印象;学会倾听,有益的知识将盛满你的智慧储藏室。
责任成就卓越
耐人寻味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颁奖式结束后,组委会通知马拉松沿途的服务站开始撤离,结果得到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消息:有个选手还在跑!
原来这个还在跑的选手就是阿赫瓦里,在跑出不到19千米后因碰撞而摔倒,膝盖受伤,肩部脱臼,但他并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继续向终点跑去。渐渐地,所有选手都将他远远甩在身后;渐渐地,围拢在街道两侧打气助威的人群已散尽。天色越来越暗淡,所有人都觉得马拉松比赛已经结束,只有阿赫瓦里本人坚定地跑着,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比赛远未结束。
又过了半小时,天色已全黑,阿赫瓦里仍在继续着。由于剧痛,他的慢跑比寻常人散步还要慢,他的膝盖不住地流淌着鲜血,嘴角也痛苦地抽搐。
不知什么时候,他的身边出现了一名男子,《三角洲天空画报》的记者。这位记者同情地看着他,不解地问:为什么明知毫无胜算,还要拼命跑下去?
阿赫瓦里显然毫无准备,他默默地又“跑”了好一会儿,才突然坚定地答道:“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被深深感动的记者不但向自己的杂志社发了稿,还立刻把稿件发回奥林匹克新闻中心。阿赫瓦里的名言不一会儿就通过广播回荡在墨西哥城上空,许多本已回家的市民纷纷赶到路边,为这位勇敢的选手助威、欢呼。在观众的鼓励下,阿赫瓦里拖着伤腿,顶着满天星星,走入了专门为他打开灯光的阿兹特克体育场,几乎是一码一码蹭到了终点线。
他被当作英雄般簇拥着,受到了远比冠军更隆重的礼遇。过于激动的人们忘了统计他的确切成绩(4个多小时),在奥运成绩册上只有他获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后的18位选手,都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场。
千里知行
虽然阿赫瓦里没有拿到奖牌,但作为坦桑尼亚历史上首位参加奥运竞技的选手,他没有辜负自己辛勤的付出,没有辜负国家的厚望,成为“最美的垫底者”。爱默生说过:“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的价值中处于最高的位置。”
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好的事,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生活中,我们有对自己的责任、对朋友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心,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最终无所成就;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责任心,就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体验一刻
我对自己负责吗?
1.在学习上我对自己负责任吗?
A.我对学习的态度比较认真,但需要爸妈和老师对我进行指点或安排,爸妈或老师经常帮助我
B.我对学习还算在意,不过没人提醒我的时候,我容易管不住自己,爸妈或老师需时不时地提醒我
C.我的学习很主动,完全不需要爸妈和老师为我操心
D.没有人帮助我、提醒我时,我就不学习。就算有人来帮助我,我也没有几分钟热度
2.我的作业质量如何?
A.我的语数英作业质量比较好,但其他科目的作业如果老师不严查,我会有懈怠的情况
B.我的作业会被老师批评,还会时不时有原因地欠交,但老师找我要时,我还是会想方设法交上
C.我的各科作业质量都很好,每道题我都会认认真真解决,还经常总结经验教训,以期获得更大的进步
D.没有人督促时,我不交作业,作业质量也很差
3.如果打扫教室时其他人都走了,我会怎么做?
A.粗略地打扫一下整个教室,使教室卫生勉强符合要求
B.打扫完本来属于我责任区域的那一部分,其他的不是我的职责范围,我认为我没有义务管
C.就算只有我一个人,我也会坚持把教室打扫干净再走
D.反正大家都跑了,我也不必留下来,要罚大家明天一起罚
4.如果我的好朋友或其他同学在做损害集体荣誉的事,我会怎么做?
A.如果是我的好朋友,我会提醒他(她)、劝说他(她)。陌生人我就没必要说了
B.批评别人吃力不讨好,我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C.不管是陌生人还是我的好朋友,我都会坚决地制止,并且想办法指正他(她)的坏习惯
D.这本来就不关我的事,而且有时我还可能和他(她)一起做
5.老师不在,教室里纪律不好时,我会怎么做?
A.我能管好我周围的人,远处的人就交给他们身边的人来管理吧
B.我做好自己就行了,别的人我也管不住
C.只要有人破坏纪律,我就会站出来维持班上的纪律,保证大家的学习氛围
D.我往往就是使教室纪律不好的那批人之一
6.在班级工作中,我的态度如何?
A.不管是职责内还是职责外的事,只要我看到了,都会负责到底,即使有人说我“多管闲事”
B.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很花精力,还容易被老师批评,又容易得罪人
C.职责内的事情我一定会严格做好;职责外的事,老师没说我就没必要做
D.我负责的部分都时不时地出点问题,我没有精力管别的事
7.我珍惜爸妈对我的付出吗?
A.我很感激爸妈为我做的一切,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学校好好表现,努力学习。在家里我也非常懂事,希望能使他们少一点烦恼
B.爸妈付出是天经地义的,我这么小,不需要对大人负责。我表现不好,是因为爸妈不管我/管得太多了
C.爸妈说的我都会听,我也希望能用好成绩回报他们,但有时候力不从心,我觉得是我的天赋不好
D.我有点管不住自己,老师会因为我的表现把我爸妈叫到学校谈话。谈话时我心里有触动,可过了几天老毛病又犯了
8.我来到学校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A.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会认真努力,积极配合老师,做好计划,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B.因为大家都来学校上学,我不知道我这个年纪除了上学还能干什么
C.为了不辜负父母、亲朋、恩师对我的期望
D.我不知道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进这个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一所好大学
9.如果遇到了我很想做但可能会带给我不好影响的事情,我会怎么办?
A.如果它阻碍了我实现理想的道路,不管它有多么诱人,我都会坚决拒绝
B.既然我很想做,那就去做吧,人生就应该过得潇洒
C.我很犹豫,然后会主动求助于老师、父母或好友,或者自己劝说自己之后我会拒绝它
D.我一开始会沉迷,但经过父母和老师的劝导,我会尝试放弃
10.在班级、学校的活动中,我往往是如何表现的?
A.积极报名参加,为班级争得荣誉。即使老师选不上我,我也为自己曾参与过感到骄傲,并帮助老师开展活动,真诚地为参加的同学加油鼓劲
B.这些事情从来与我无关,人多混乱的时候我就找机会开溜
C.我内心还是比较想参加的,但不会很主动地跟老师说。如果老师点到我了,我会积极努力地参与、组织,争取取得最好的成绩
D.老师要选人的时候,我尽量让老师看不见我。比赛时,老师让我们安静的时候我就安静,让我们鼓掌的时候我就鼓掌
评分方法:
1—5 题:A=7分,B=5分, C=10分, D=3分;
6—10 题:A=10分,B=3分, C=7分,D=5分。
得分解释:
85—100分:你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你的责任感表现在学习、生活、工作、交往等各个方面,你是个让人欣赏的孩子。希望你保持住良好的状态,踏踏实实向前走,必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70—84分:你是一个比较有责任感的人,但又很会“审时度势”,有时在一些事情的判断上并没有那么坚定。希望你坚定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朝更高的目标走去!
50—69分:你的责任意识不强,很多时候需要依靠他人的指引与帮助。希望你能提高责任意识,这样的学习与生活才能更主动,获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30—49分:你的责任感很欠缺!大多数事情对于你来说无所谓,懒惰和漠不关心经常打败你!你只有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才能获得更多的肯定和成绩!
小贴士
责任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是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是个人必备的道德修养。人生的自我责任感是在自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爱指爱惜自己的身体、人格、名誉,是对自己身心健康成长的负责。
有人做过统计,近20年来,在全球500强中,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经理或董事级别的有5000多名。为什么不是商学院培养企业领导人,而是西点军校呢?我们可以看一下西点军校对学生要求的标准——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这些都是任何一家优秀企业对其领导人要求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最值得挖掘和培养的素质。
世界上所有的优秀人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自己负责任。“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是信守承诺的,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是坚持努力的,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是永不言败的,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是善于思考、不断改进的,而这些正是成功必需的因素。
有了责任心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责任心就有了奋斗的勇气,有了责任心就有了意义的人生。一个人如果对自己都不负责,又怎能做到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
你对家庭负责吗?
在生活中,你是如何对家庭负责的?请选择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选项,可以多选。
1.外出是否跟父母说明去哪里,会做什么?
A.一般不想让家人知道 B. 说一下去的地方,但不说做什么事
C.总是先向父母说清楚 D. 没有父母同意不外出
2.出门在外,临时决定不回家吃饭,你会怎么做?
A.不告诉家人 B. 等吃完饭回家后告诉家人
C.马上打电话告诉家人 D. 什么时候想起来就什么时候告诉家人
3.在商场里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价钱不便宜,你会怎样做?
A.一定要让家长买 B. 自己借钱买
C.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再决定买不买 D. 向父母提出,由父母决定
4.当家庭气氛不太和谐时,你的态度或想法是什么?
A.心里害怕,尽量避开 B. 想说又不知怎么说
C.找亲戚或朋友来劝说 D. 自己尽力劝说让大家开心、和好
5.下雨了,家里的衣物还在外面露天晾晒,这时你有空,会怎么做?
A.装作没看见 B. 叫家里的其他人收进来
C.要大人提醒后才收进来 D. 自己主动收进来
6.你正要出门,发现家里没有人但电视机还开着,你会怎样做?
A.不是我开的,让它继续开着 B. 很不情愿地把它关了
C.主动关掉电视机 D. 装作没看见
7.假期里,父母上班或外出办事,中午很迟回家,你会怎样做?
A.等父母回来煮饭炒菜 B. 去餐馆一个人吃
C.煮好饭等父母回来炒菜 D. 做好饭菜等父母回家吃
8.假期你在家里帮助家长做了什么?
A.什么也不帮做,只做自己的事 B.做一些整理房间、搞搞卫生这样的事
C.打工补贴家用 D.其他杂事
9.你对做家务是如何认识的?
A.当然应该父母做 B. 父母会做,自己没必要做
C.帮父母做,父母应该付钱 D.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是应尽的义务
10.家人因病卧床不起时,你会怎样做?
A.因学习紧张几乎不管 B. 心里难受,经常看望但不知如何做
C.尽自己的能力照料他们的生活 D. 无动于衷
成长链接
对自己负责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没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你必须对你自己负责。”我对此感触很深,是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我们自己负责。
在这个世界上,有着许许多多的人,生活在各种不一样的环境里,有许许多多不同的经历和遭遇。其中,有好的,有坏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历程,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快乐的,忧伤的,辛酸的,感人的……
于是,对于生活、对于自己,人们都有不同的见解和态度。用哲学术语来说就是,人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不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在遇到不幸和坎坷时能有人来帮忙。但是,想归想,什么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人爱怨天尤人,认为上天不公平,一味地抱怨只能将美好的时光白白荒废,到头来一事无成。这是一种对生活消极的态度,是对自己不负责。有的人或许是很幸运的,从小到大没什么苦难,可以称得上一帆风顺,因此就得意洋洋,高傲自负,这也是对自己不负责。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学校的,社会的,于是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我们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有对自己的一份责任。正视自己的责任,才会让自己永远不会丧失进取心,才会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会有不断上进的进取心。
对自己负责,就是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如果我们忽视自己的责任,那么平淡的生活很容易流于平庸,美好的理想永远是天上星、水中月;面对现实的社会,美妙的梦就会在无情的现实面前被击得支离破碎,面对困难和挫折就会无力面对。
对自己负责,就是要抛开一切消极的思想,接受命运的挑战。对自己负责,首先就应该对自己有信心,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对话自己
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层楼房,该楼是英国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20世纪末,也即那座叫做“景明大楼”的楼宇在漫漫岁月中度过80个春秋后的某一天,大楼的业主收到一份函件。
函件告知: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1917年时设计,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
80年前盖的楼房,不要说设计者,连当年施工的人,恐怕也不会在世了吧。然而,至今竟然还有人为它的安危操心!操这份心的,竟然是它的最初设计者,一个异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请谈谈对此事例的看法。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觉得在以下方面比较有责任心:
在以下方面还需改进:
悦读成长
爱的教育——一位父亲的心里话
爱儿安利柯啊!你用功怕难起来了,像你母亲所说的样子。我还未曾看到你有高高兴兴、勇敢地到学校里去的样子过。但是我告诉你:如果你不到学校里去,你每日要怎样地乏味,怎样地疲倦啊!只要这样过了一礼拜,你必定要合了手来恳求把你再送进学校去吧。因为游戏虽好,每日游戏就要厌倦的。
现在的世界中,无论何人,没有一个不学的。你想!职工们劳动了一日,夜里不是还要到学校里去吗?街上店里的妇人们、姑娘们劳动了一星期,星期日不是还要到学校里去吗?兵士们白天做了一天的勤务,回到营里不是还要读书吗?监狱里的囚人,不是也同样地在那里读书、写字吗?
每天早晨上学去的时候,你要这样想想:此刻,这个市内,有和我同样的三万个小孩都正在上学去。同在这时候,世界各国有几千万的小孩也正在上学去。有的正三五成群地走过清静的田野,有的正走在热闹的街道上,也有沿着河边或湖边在那里走着的吧。在猛烈的太阳下走着的也有吧;在寒雾蓬勃的河上驶着短艇的也有吧;从雪上乘了橇走的,渡溪的,爬山的,穿过森林的,渡过了急流的,踯躅行着冷静的山路的,骑了马在莽莽的原野跑着的也有吧。有一个人走着的,有两个人并着走的,也有成了群、排了队走着的。着了不同的服装,说着不同的语言,从被冰锁住的俄罗斯以至椰子树深深的阿拉伯,不是有几千万数都数不清的小孩,都夹了书,同样地在学校里上学吗?你想象这无限数小孩所成的集体!又想象这样大的集体在那里做怎样大的运动!你再试想:如果这运动一终止,人类就会退回野蛮的状态了。这运动才是世界的进步,才是希望,才是光荣。要奋发啊!你就是这大军队的兵士,你的书本是武器,你的一级是一分队,全世界是战场,胜利就是人类的文明。安利柯啊!不要做卑怯的兵士啊!
至理名言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美]林肯
有关活出你的精彩:高中生必修的心理课的文章
身体的情绪地图家人都知道我有个小小的习惯——喜欢洗头发。或者,用另一个说法来解释,就是身体提供了心理问题一个“宣泄”的窗口。因此,根据世界心理卫生组织的统计,大约有70%以上有心理障碍的人会以“攻击”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己的情绪困扰。由此可知,除了环境污染、饮食内容、卫生习惯等等为人熟知的因素之外,情绪压力绝对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2024-07-17
如果适应障碍在6个月之内缓解,就称为急性适应障碍;如果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就属于慢性适应障碍。多种多样的压力应激源会导致适应障碍。目前,还没有对适应障碍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或其他的研究。适应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最常出现在门诊环境中。因此适应障碍的发病率难以评估,可能大大超出以上的估计。......
2023-12-01
杰拉尔德·波斯特玛教授认为,切断律师的职业行为与其个人道德经验之间的联系会引发诸多问题。再次,当律师的职业行为与普通道德经验脱节时,无论是在一般情况下还是在特殊情况下,律师对道德成本的敏感性都会减弱。在结论中,杰拉尔德·波斯特玛教授认为,有必要制定一套新的职业责任准则,因为现行准则允许律师忽略其行为的社会和道德成本,并以职业人士的身份做他们作为个人不会做的事。......
2023-08-04
青春期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心理相对比较脆弱,面对考试失利,自然是有一定心理压力的。实际上,我们不能否认,有些女孩考试失利,并不是因为知识积累不够,而是考试时的情绪所致,比如,焦虑。针对这种情况,女孩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在考试时放松心情,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青春期女孩们,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考试失利不过是命运对你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考验罢了。......
2023-11-21
第二种化解冲突的常见办法是合作解决具体问题,也就是鼓励你和另一方研究总结支持各自立场的基本利益,然后设计出最能满足这些更深层次的动机的协议。妈妈不愧是解决具体问题的高手,最后问每个宝宝:“你为什么要橙子?”我养了三个儿子,这三兄弟对于相互之间争来斗去简直无师自通,解决具体问题充其量只是一种临时性的解决方案。除非这些问题都得到正视和处理,否则解决眼前的问题也就只是暂时阻止了新的冲突。......
2023-07-30
身在职场的你一定对工作压力不陌生,压力是工作本身、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给我们造成的一种紧张感。巨大的压力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可能导致偏头疼、消化系统紊乱、皮肤疾病、高血压和心脏病,还会导致精神方面的疾病。调查发现,常见的职场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国外研究证实办公楼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压力,封闭的场所会使人精神紧张、容易疲倦。其中,难处的同事关系位列压力源之首。......
2023-08-08
从大量的心理学书籍中为你精选和整理了10本心理学入门读物:是关于如何处理生活中冲突、家庭和生活关系紧张?畅销多年,数次再版,第7版升级版,增加全新DSM-5心理障碍分类内容,四色全彩印刷,更添阅读趣味;斯坦福大学等数百所国际知名大学采用。......
2023-12-06
问题发现之后,是否能顺利解决,有赖于许多因素,我们了解一下这些影响因素将有助于了解某些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的原因,从而创造有关条件去解决问题。启发法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季克的故事为解决邓克尔的难题提供了良好的类比结构。但是对应也可能走向“死对”,如邯郸学步,似东施效颦,这反是思维僵固的表现,是不利于问题解决的。......
2023-1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