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的考古工作,以当时的政治中心周原、丰镐两地区的发现与发掘最为重要。周原遗址 周原,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都城名京,立国为周。文王、武王迁都丰镐。至西周末年,西戎入侵,遂成废墟。为此,周原地下埋藏十分丰富的西周遗物。周原遗址,横跨扶风、岐山两县北部,东西约七公里,南北约七公里。瓷豆的火候高达1200℃以上,吸水率低于1%。据推测,早期基址建于西周初年,晚期基址建于西周中期。......
2024-01-28
古灞桥遗址,位于西安市东郊灞桥镇,原横跨灞河之上。桥址在今灞河河道下约两米处。
1994年,发掘出三孔桥洞,四座桥墩。桥墩系石条砌筑而成。造型呈船状,为南北方向分布。桥墩前后两端均呈尖状,为分水尖。上部安装石雕龙头装饰。
四座桥墩造型和大小基本一致。长9.25—9.57米,宽2.4—2.53米,残高2.68米。在四座桥墩之间,系三孔拱形桥洞,桥洞宽5.14—5.76米。这是一座多孔石拱桥。
在桥墩下,铺砌一层宽约17米的石板基础。在石板下夯满木桩,木桩上铺以方木,方木上再覆以石板。基础牢固。此桥总长约达数百米。
此桥的始建年代,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为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造。
此桥建成后,为东西交通之要冲,形成了“坦平箭直千人过,驿使驱驰万国通”的局面。进一步沟通了国内外商贸交往与文化交流。
蒲津古渡
蒲津古渡,黄河著名要津之一。集渡、关、桥为一体的要隘之地。此处早在春秋鲁昭公(公元前541—前510年)时期始设浮桥。隋代,“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达于京师,相属于路,昼夜不绝者数月”(《隋书·食货志》)。唐时,蒲津渡浮桥成为唐王朝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因而,蒲州的地位更显重要。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改蒲州为河中府,定为中都。是年十二月,增修蒲津浮桥,“絙以竹苇,引以铁牛”。此时,蒲津桥岸上已有铁牛。由于用竹苇为缆系舟,并不耐用,年年还须更换。“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改建,铸八牛,东西岸各四牛,以铁人策之。其牛并铁柱入地丈余,前后铁柱三十六,铁山四,夹岸以为舟梁”(《方舆汇编·职方典》)。这是建桥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建。铁牛代替了铁锚,起到固桥作用。
1989年7-8月间,在山西永济古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古道东岸,发掘出土渡口浮桥头的铁牛、铁山、铁人、铁柱。
铁牛四尊,座东朝西,皆作伏卧状。各铸于长方形铁板(长3.5米,宽2.3米,厚0.70米)之上。一牛的重量约15吨。每件牛的尾后有一根横铁轴緧〔qiū秋〕之。铁轴各长2.33米,直径0.5米。这轴是拴桥铁索用的。四牛共拴八根。每牛下并有四根大铁柱,入地丈余,坚固不拔。一号铁牛,身长3.3米,身高1.5米,脖围2.24米,尾长1.25米。其他三牛,基本相似。
铁人四尊,随着牛的编列,四牛的外侧,各布一个铁人。从其服饰和面部神态观察,每一个铁人各代表一个民族。一号牛外侧的铁人,应是回纥人,二号铁人应是蒙古人,三号铁人应是藏人,四号铁人应是汉人,他身着短袖大翻领上衣。可以看出唐代人的服装类似现代的西装。因而,可以说,西装本源于我国唐代,这四号铁人可为见证。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十分重视民族间的团结。
铁山两座,分布于四尊铁牛中间,其作用是加重地锚的重量,起到固桥作用。
蒲津渡东岸渡口遗址发现的铁牛、铁人、铁山等珍贵文物,已按“原地、原位、原貌”永久性保护起来。
(www.chuimin.cn)
有关中国重要考古发现的文章
西周时期的考古工作,以当时的政治中心周原、丰镐两地区的发现与发掘最为重要。周原遗址 周原,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都城名京,立国为周。文王、武王迁都丰镐。至西周末年,西戎入侵,遂成废墟。为此,周原地下埋藏十分丰富的西周遗物。周原遗址,横跨扶风、岐山两县北部,东西约七公里,南北约七公里。瓷豆的火候高达1200℃以上,吸水率低于1%。据推测,早期基址建于西周初年,晚期基址建于西周中期。......
2024-01-28
南唐,偏安于江南一隅的小朝廷,建都于今南京。先主李昪〔biàn便〕死后与其妻宋氏合葬于今江宁牛首山南麓,称为钦陵。中主李璟死后与其妻钟氏也合葬于牛首山,称为顺陵。二陵相距约50米。1950—1951年对南唐二陵进行发掘。二陵依山为坟,都是砖石结构的多室墓。前、中室布局与钦陵前、中室相同,只是中室内无双龙戏珠图与武士像。作拱立或抱券,持剑或持盾状。李璟墓内无舞蹈俑。顺陵出土石哀册40片。均出于后室棺床上下。......
2024-01-28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丰富多彩的稻作农业、家畜饲养业以及手工业遗存,展示了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7000年前后即已拥有充分发展的农业文化成就,而1986年以来发现的良渚文化的土冢、祭坛、中心聚落址与神徽玉器则进一步表明这一地区在距今4800年前,其原始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后世的神权与王权意识在这里已经有了初步而形象的反映。......
2024-01-28
邺城遗址,在河北省临漳县境内,现今漳河横贯其间,可分为邺北城与邺南城。对邺北城与邺南城的形制,平面布局和城墙、城门、城壕、街道、建筑基址有了基本了解。邺北城金明门至建春门这条唯一的东西大道将城址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大于南区。邺北城街道已探出六条。城址内,仅存地面上的遗迹有铜爵台、金虎台遗址。邺南城,经勘探,城址东西2800米,南北3460米。邺南城内道路笔直,形成网络。......
2024-01-28
汉魏洛阳故城,在今洛阳市东约15公里处。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都城遗址。据文献记载,汉魏晋时有12座城门,北魏时有13座城门。应是《洛阳伽蓝记》中的司徒府、大尉府、太庙等遗迹。城南的重要遗迹有刑徒墓、灵台、太学和城内的永宁寺等。有棺,有的遗骸上可看出骨折或病变痕迹。灵台是迄今我国最早的一座天文观测台遗址。永宁寺,建于北魏熙平元年,是洛阳城中最大的一座寺院。......
2024-01-28
汉长安城遗址,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郊,为西汉都城遗址。图7 汉长安城平面示意图 未央宫,又称西宫,位于城西南角。未央宫城内的建筑,以位居中央的前殿为主体。据推测,可能是后宫椒房殿遗址,即皇后的住所。遗址位于长乐宫与未央宫之间。长安城南郊,西汉仪礼性建筑群遗址,以明堂、辟雍和王莽九庙遗址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遗址在汉长安城南安门外大道西侧,与明堂、辟雍对应。......
2024-01-28
西安东郊的半坡村落址,面积约30000平方米,已发掘了约10000平方米。半坡村落址没有全部发掘,但它的发现为日后发掘完整的姜寨村落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姜寨村落址位于半坡村落址东北15公里,临潼县城北约一公里的临河东岸上,南依骊山北麓,遗址总面积约50000平方米。姜寨村落址的再现,为研究黄河流域、距今6500年前后的村落形式及其体现的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024-01-28
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是商代考古中最重要的新发现。偃师商城应为汤都西毫。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是1959年古史学家徐旭生调查时发现的。此墓年代与二号宫殿同属二里头遗址晚期。二里头遗址还发现数十座大小不等的墓葬。近年来,二里头遗址内又发现早期大型建筑夯土基址。在遗址的中部,经初步探测,发现二片大型基址。西南距二里头遗址约六公里。......
2024-0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