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12月,山东滕州前掌大遗址发掘一处商末至西周早期贵族墓地。此次清理墓葬11座、殉马坑二座、祭祀设施和水井各一处。均为土坑竖穴墓。墓内北侧二层台放置铜胄10件,数量多,形制特殊。随葬青铜器60余件,其中铜礼器13件。这种墓内埋车的葬式,在山东商至西周早期考古中尚属首次发现。这批墓葬的发掘,出土青铜器、漆器、玉器等珍贵文物。为研究商周之际薛国的历史文化、埋葬制度,提供了完整的实物资料。......
2024-01-28
西周初年,周武王的两个弟弟——虢〔guó国〕仲与虢叔。虢仲之封地称为西虢,故城在今陕西宝鸡东。后平王东迁,西虢徙于上阳,故城在今河南三门峡。其支族仍留原岐地者,称小虢。公元前687年为秦所灭。虢叔之封地称东虢,故城在今河南滎阳东北,公元前767年为郑所灭。上阳之虢,兼有今河南三门峡和黄河沿岸山西平陆地境,与虞国毗邻。公元前655年,晋假道于虞以伐虢,虢国遂亡。
1955—1957年,三门峡上村岭发现并发掘了虢国墓地。这次发掘墓葬234座、车马坑三座、马坑一座,共出土文物9197件,其中铜器181件,带铭文的有14件。
墓地年代,下限与虢国灭亡的时间一致,上限则为西周晚年,即应早于平王东迁以前。主要是公元前9一前7世纪前期的遗迹。前后约百余年的时间。
墓地发掘的这些墓葬,都是没有墓道的竖穴土坑墓。绝大多数墓内死者头向北方。葬具可分为重椁单棺、单椁单棺、单棺三种。也有无葬具的墓。在葬制上有一定的差别。
墓的规模,大小不一。较大的墓占1/10,深8—9米、坑口长四米、宽2.5米以上。这次发掘以出土“虢太子”戈的M1052墓最大,墓深10米、长近六米、宽四米以上。随葬品以青铜礼器为主,间有兵器和车马器。在近200座较小的墓中,有50多座墓只出少量玉石饰或一件陶器,甚至无一随葬物。其余各墓中多随葬鬲、盆、罐、豆等陶器。随葬物的等级差别,甚为明显。青铜器的组合,规格最高的是七鼎墓,并葬有乐器。规格较高的是五鼎或三鼎墓。还有盘、匜、盉、二壶、一豆、一甗,并出兵器和车马器,另有附葬车马坑。规格低的为二鼎或一鼎墓,并同出盘和豆。
虢国墓地的葬制等级,连同M2001来看,大致可分为六等:
第一等:九鼎、八簋、八鬲。还有铜编钟8件、石磬10件。附近的车马坑,长达40米,宽5.2米。如M2001。
第二等:七鼎、六簋、六鬲。还有铜钮钟九件等。所出铜戈上铭:“虢太子元徒戈”。附车马坑,坑内10辆车,24匹马。如M1052。
第三等:五鼎、四簋、四鬲,无乐器。附葬车马坑,坑内五辆车、十匹马。如M1706、M1810。
第四等:三鼎、四簋、二鬲。也有车马坑(尚未发掘)。如M1705、M1721、M1820。另有一座三鼎墓,随葬车马器。如M1602。
第五等:二鼎或一鼎,将近20座墓。有的仅出一鼎,有的同出盘、匜,有的同出盆、豆、罐等陶器。
第六等:没有青铜礼器墓,将近200座。
上述第一等墓,是虢国之君墓,第二等墓是低于国君之墓。随葬七鼎墓,出土虢太子戈,应是虢太子之墓。墓的年代,推定为西周宣王时期。
1990年虢国墓地第二次发掘墓葬九座,车马坑四座。其中,九鼎墓一座,五鼎墓两座,三鼎墓三座。
一号墓(M2001),随葬九鼎、八簋、八鬲,等级很高。墓口南北长5.3米,宽3.55米。出土物达3200多件。计有铜、铁、金、玉、石、陶、竹木、皮革、麻布等九类。青铜礼器:鼎、簋、鬲、盨、盘、匜、豆、方壶、圆壶等56件。有铭文者30余件。乐器:铜甬编钟八件,铜钲一件。石磬一套10件。铜鼎和铜编钟,都有“虢季”字样铭文。
尤为珍贵的是一件铜柄铁剑,剑身铁质,长约33厘米。经鉴定,确认是人工冶铁制品。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人工冶铁实物。它将我国人工冶铁出现的年代至少提前近200多年。
出土的大量玉器中,尤以缀玉面罩最引人注目。玉面罩置于死者面部,其主体为玉制眉、目、鼻、口、耳、下颚、左右面颊等。是一件艺术珍品。死者身上还有一组大型人形玉组佩。这组玉佩是由小到大依次递增的玉璜,间以双排两行玛瑙琉璃串珠连缀而成。挂于颈部而达于膝下。死者头部又有五组玉饰,肩胛骨及骨盆处放置玉璧,躯干处还有戈、璋、圭等盖其上面。而且口中含玉,手中握玉、脚下踏玉、脚趾缝内也各夹有玉饰。这种葬玉,数量之大,玉器之精美,又为两周时代所罕见。另在死者的腰部有由12件金器组成的腰带组饰,也是很少见的。
墓主人,据铭文,应为“虢季”。从随葬礼器的基本组合为九鼎、八簋、八鬲,并有大量精美玉饰看,墓主生前身份很高。当为虢国某一代国君。其年代可推定为西周晚期。
1991年,上村岭虢国墓地再次发掘墓葬两座,又获重大发现。
九号墓(M2009),墓口长5.6米,宽4.4米,墓底略大于墓口,深约20米。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具为重棺单椁。葬式为仰身直肢葬。
随葬品达3000多件。铜器200余件,大型铜礼器中,大部分为实用器。多套礼器上均铸有铭文。四件铜盨铭文为:“虢仲作虢妃宝盨,子子孙孙永宝用”。其余均为“虢仲自作器”铭。
铜乐器,有甬钟一套八件。钮编钟一套八件。铜铙一件。经测音鉴定,均为实用乐器。钮编钟上铸有较长铭文,自铭为“宝铃钟”。石磬两套各10件,一套为实用器,另一套为明器。
铁器四件,铁刃铜戈一件,铁工具三件。
整件毛织衣物,保存完好,实为罕见。
皮马甲及盾牌各一件。这在同时期墓葬中是第一次见到。
遗册,是这次发掘中的重要发现之一。系用墨在10余片圭形片上书写而成。内容涉及送葬者姓名及所送物品。为目前国内发现的早期书法珍品。
在椁盖、内外棺盖、墓主人周身上下,均有精美玉器,数量大,品类多,制作精美。还雕刻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如玉狮、虎、豹、鹿、牛、羊、鱼、鼠、蜻蜓、海龟等。
墓主人面部覆有玉面罩,尸身上又有成组的玉佩饰。据铜器铭文,应为虢仲,也是虢国的一代国君。其年代应为西周宣王时期。
(www.chuimin.cn)
有关中国重要考古发现的文章
1994年10—12月,山东滕州前掌大遗址发掘一处商末至西周早期贵族墓地。此次清理墓葬11座、殉马坑二座、祭祀设施和水井各一处。均为土坑竖穴墓。墓内北侧二层台放置铜胄10件,数量多,形制特殊。随葬青铜器60余件,其中铜礼器13件。这种墓内埋车的葬式,在山东商至西周早期考古中尚属首次发现。这批墓葬的发掘,出土青铜器、漆器、玉器等珍贵文物。为研究商周之际薛国的历史文化、埋葬制度,提供了完整的实物资料。......
2024-01-28
晋侯墓地,位于山西省翼城县与曲沃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地境。其中,八位晋侯,九位晋侯夫人。M8附有长20.1米,宽15米大型车马坑,规模之大,实属罕见。M13墓主女性。两墓被盗,随葬器物几乎被洗劫一空。玉石器数量多,总数达4000余件。M31墓主女性,出土铜器、陶器、玉石器等1000余件。M64墓主男性。其中,两件鼎及簋上有“晋侯邦父”铭文。......
2024-01-28
琉璃河西周城址,坐落在遗址中部的董家村一带。推定为燕国早期都城遗址。这些发现表明,此是燕国早期的贵族墓地,有的墓主也就是某代燕侯。这是琉璃河墓地规模最大的一座墓,并且是唯一有四条墓道的大墓。随着北京琉璃河燕墓发掘的进展,喀左铜器与西周早期燕的密切关系可以看得更加清楚。喀左地区出土的“伯矩”甗和“圉”簋,与琉璃河燕墓所出的“伯矩”鬲和“圉”方鼎等器为同一族的组合器。......
2024-01-28
西汉时期分封的梁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其王室陵墓均在商丘市东的永城芒砀山上。1987—1991年,在河南商丘地区永城芒砀山梁王陵区调查与发掘。位于保安山东半山腰中的梁孝王墓,是芒砀山目前已发现的梁国王室墓中规模最大、建筑结构最复杂的石室墓。1992—1994年,在永城芒砀山梁王陵区内发掘,发现梁孝王寝园基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10米,东西宽60米。是我国目前发现唯一的一处保存完整的西汉诸侯王寝园建筑基址。......
2024-01-28
我国发现的原始氏族墓地已有数百处,其中规模最大的是70年代发掘的姜寨墓地、王因墓地和柳湾墓地。这一墓地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保存完整,发现墓葬180多座。史前同性合葬墓最早发现于关中地区的仰韶文化中,而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则是地处黄河下游的王因墓地。二人合葬墓大都是成年男女合葬,男的仰身直肢埋在棺内,女的侧身屈肢埋在棺外。多人合葬墓中,棺内的男性骨骼一般较为完整,而棺外的骨骼大多残缺不全,有的仅剩头骨。......
2024-01-28
南唐,偏安于江南一隅的小朝廷,建都于今南京。先主李昪〔biàn便〕死后与其妻宋氏合葬于今江宁牛首山南麓,称为钦陵。中主李璟死后与其妻钟氏也合葬于牛首山,称为顺陵。二陵相距约50米。1950—1951年对南唐二陵进行发掘。二陵依山为坟,都是砖石结构的多室墓。前、中室布局与钦陵前、中室相同,只是中室内无双龙戏珠图与武士像。作拱立或抱券,持剑或持盾状。李璟墓内无舞蹈俑。顺陵出土石哀册40片。均出于后室棺床上下。......
2024-01-28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因此,法门寺塔地宫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地宫。这次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经鉴定,一枚灵骨,三枚影骨。第一枚佛指,藏于地宫后室。贮于唐懿宗供奉的八重宝函内的四门金塔。第四枚佛指,藏于地宫前室汉白玉阿育王塔内铜浮屠中的银棺之内。在金银法器中,最罕见的是,迎真身银金花四轮12环锡杖,全长1.96米,重2.39公斤。在地宫文物中也可算是一个突破性的发现。......
2024-01-28
西周时期的考古工作,以当时的政治中心周原、丰镐两地区的发现与发掘最为重要。周原遗址 周原,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都城名京,立国为周。文王、武王迁都丰镐。至西周末年,西戎入侵,遂成废墟。为此,周原地下埋藏十分丰富的西周遗物。周原遗址,横跨扶风、岐山两县北部,东西约七公里,南北约七公里。瓷豆的火候高达1200℃以上,吸水率低于1%。据推测,早期基址建于西周初年,晚期基址建于西周中期。......
2024-0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