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南有皇族和文武大臣陪葬墓167座。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墓,位于陕西乾县北梁山上。乾陵东南方有陪葬墓17座。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次子。妻房氏与之合葬。是唐代侍女画的珍品。镇墓兽,狰狞可怖;镇墓俑,身穿胄甲;狩猎俑,驾鹰驮犬;乐俑,吹笛品箫。是研究唐代中西交通史与民族关系史的重要资料。......
2024-01-28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江西新干商墓与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为商代南方考古揭开了新篇章。
盘龙城遗址
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叶店乡盘龙湖畔。城址营建于公元前15世纪,属商代中期。1954年发现,1974—1976年发掘。
城址平面略呈方形,南北约290米,东西约260米。城墙夯筑技术与郑州商城相近,以每夯层厚约8—10厘米的夯土筑出主体墙。墙基宽21米。四面城墙的中部各有一个缺口,可能是城门。城外有宽约1.4米、深约4米的城壕。在城南壕沟底部有桥桩柱穴,可知当时是架桥通过壕沟的。这座城址的面积较小,城内仅有宫殿基址,实属宫城性质。城外则是居住区、手工业作坊区和墓葬区,反映了早期城市的形态。
发掘宫殿基址两座:
一号殿址,高出当时地面约20厘米,坐北朝南,平面长方形,长39.8米,宽12.3米。四周外沿各有一排大檐柱穴,檐柱径约50厘米,柱底垫有大柱石。整个建筑面阔38.2米,进深11米。经复原研究,为“四阿重屋”形式的殿堂。中心部位是四间东西并列的居室,四壁为木骨泥墙。四室通面宽33.9米,进深6—6.4米。中间两室较宽,各室南面各有一正门,中间两室北壁又有后门。在四室与檐柱之间,形成一周外廊。
二号殿址,位于一号殿址之南约13米处。平面长方形,东西27.5米,南北10.5米。建筑技法与一号基址相同。可能是一个大厅的“前朝”部分。在基址西侧还有陶管相接的地下水道设施。
在城址之南的王家嘴、城北的杨家湾、城西的楼子湾和城东的李家嘴等地,都发现同时期墓葬。其中,李家嘴二号墓规模最大。该墓墓口为3.67米—3.24米,残深1.41米。有精致的雕花木椁,外壁阴刻饕餮纹和云雷纹。阴线内涂朱,余者涂黑。椁内有棺,底有腰坑,原有殉人或殉狗。木椁之外,另殉三人,一被肢解,一为小孩,另一成人。有刀、锛、锯、凿等青铜工具和铜镞随葬,大概是工匠。墓主的随葬品有鼎、[左(上白下厶)右殳]、鬲、甗、盉、斝、觚、爵、罍、小盘、圈足盘等青铜器23件。钺、戈、矛、刀等青铜武器,还有戈、筓等玉器。陶器有鬲、罐、大口器及印纹硬陶尊、瓮等。铜器形态及纹样,属商代中期(二里冈上层)风格。该墓可算是湖北地区商代墓葬中规模最大、随葬品最多的一座墓。也可能是盘龙城的最高统治者之墓。
盘龙城遗址,无论从城墙夯筑技术,陶器特征、青铜工艺、玉器风格及埋葬习俗等方面,虽有一定的地方性特点,但与郑州出土的商代中期文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总的说来,属商文化系统。当地应是商王朝在长江之滨的一个重要方国。
新干商墓
本世纪70年代初期,江西清江吴城商代遗址的发掘,曾引起考古界的关注。出土遗物,虽在某些方面有它自身的特点,但大部分陶器与中原地区的商文化有密切关系,应是中原商文化南徙的一支。近年来,又在清江县南的邻县新干县发现一座出土大批青铜器的商代大墓(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商代祭祀坑)。墓内出土的各种陶器与吴城文化二期的同类器型完全一样,应属吴城文化。这对于重新认识殷商时期当地青铜文化的发展,及其与中原地区商文化的密切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
新干大洋洲大型商墓,是1989年发掘的。地面原有坟丘,墓坑东西向,椁室长8.22米,宽3.6米,出土物近千件。青铜器480多件,玉器100多件,陶器300多件。其中,青铜器最引人注目,数量之大,品类之多,造型之奇特,纹饰之精美,不仅在江南同时期墓葬所未有,在全国亦属首见。
墓内所出青铜器,有的具有商代中期风格,有的又与安阳殷墟同类器相似。铜礼器有:鼎、甗、鬲、罍、卣、簋、瓿、壶、豆、带把觚等,铜乐器有铙、镈等,共计60多件。铜兵器有戈、矛、刀、钺、镞、短剑、胄等250多件。铜农具和手工工具有犁、铧、臿、铲、镰、斧、锛、凿、锥、砧、刻刀、靴形器等120多件。其中,带把觚、短剑、单翼镞、靴形器、犁、铧等,在全国商墓中前所未见。尤其是青铜犁、铧的出土,把我国犁耕的历史提早到商代。在青铜礼器中,体形大的单耳铜甗,通高1.10米,重85公斤,为同类器中所仅见,被誉为“甗王”。还有方鼎,通高97厘米,重49.2公斤。体形小的,如:双耳铜鬲、扁兽足方鼎等,通高仅10—13.5厘米。有的铜器造型奇特,如:双人面形器、立鸟双尾青铜虎、卧虎扁足鼎、羊角兽面器等,均为罕见器物,纹饰华美,制作精巧,具有独特风格,突出反映了商代南方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在铜器组合中,未见中原地区常见的爵、觚、斝等酒器,也表现出浓厚的地方特点。
玉器:有琮、璧、块、环、簪以及绿松石、玛瑙饰品,均为精雕细琢的精品。
陶器:以鬲、罐为多,还有尊、豆、壶、钵等。有的带色釉,系原始瓷质。
这批文物,从器型、纹饰看,它与中原商文化相同或相近,显然与中原商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但又有着地方性特色。据推测,该墓年代约相当于中原地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该墓规模之大、出土物之精和数量之多,堪与殷墟王室相比。据此推断,墓主可能是商代南方一个方国的最高统治者,或为商王朝驻守江南一方的最高军事首长。
三星堆祭祀坑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县南兴镇北。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早在本世纪20年代末,这一地带曾出土大批玉石器,因而引起重视。1986年发掘了两个祭祀坑,出土大批珍贵文物。这批青铜器的形制风格,稍早的与中原同类商器相同,稍晚的,则与长江中下游及陕南地区的晚商器型接近。但在花纹上均略有不同,应是蜀地自铸品,展示了蜀国早期的灿烂文化。
这两个祭祀坑的面积虽不算大,但出土物却十分丰富,而且多是罕见珍品,共计800余件。
一号坑,平面呈长方竖穴式,长4.6米,宽3.5米,深1.6米。坑内出土金杖、金面罩、铜人面像、爬龙柱形器以及玉石器、骨器、陶器、象牙等共计300余件。还有海贝、骨渣等。
二号坑,平面呈长方竖穴式,长5.3米,宽2.3米,深1.55米。坑内出土方座大型立人像、人头像、人面像、神树、鸟、鹿、戈、罍、尊、铃、彝等铜器约439件。璋、瑗、环、戈、凿、刀、珠、管等玉石器约131件。
祭祀坑的年代,依地层关系,一号坑约相当于殷墟前期。二号坑稍晚,距今约3000多年。
现将两坑的出土精品分别选介。一号坑出土物:
金杖,残长1.42米,直径2.3厘米,净重780克。用纯金皮包卷木芯制成。杖上平雕戴王冠的人头像及鸟、鱼等精美花纹图案。在距杖头端约20厘米处,出有穿孔的铜龙头饰件。此杖可能原为金皮木芯铜龙头杖。
金面罩,高九厘米,用金箔模压而成。
铜跪坐人像,高15厘米,宽脸,方颐,高髻。
铜人面像,高6.5厘米,宽脸,大眼,尖鼻。
爬龙柱形器,通高40.5厘米。器顶有一龙,两后爪紧抓器壁两侧,尾上卷。
以上金杖、铜人头像、人面像、金面罩,均为国内首见。
二号坑出土物:
铜大型立人像,通高2.62米,重约180公斤。头戴高冠,粗眉大眼,鼻梭突出。嘴角下勾、方颐大耳。身着左衽长袍,赤足站在方座上。
铜小型人像八尊,通高13.3厘米。头戴平顶双角冠,高鼻梁,大嘴,身着对襟长服,右腿蹲屈,左腿单膝跪地。
人头像41件,最大的通高46.6厘米。高鼻梁,嘴角下勾,云纹大耳。
人面像15件,均半圆形,眼球突出眼眶外,鹰钩鼻、双耳若翅,通高65厘米。
铜神树,通高3.84米,重约160公斤左右。树由树座、主干和三层树枝及一条巨龙组成。在山形树座上,三簇树枝合为树干。树干三层,每层三枝斜弯而出。枝上有立鸟,枝端有花叶果实。在树干一侧,一条巨龙缘树而下。这棵神树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形体最高大的一株铜树。
三鸟三羊尊,通高41.8厘米。腹部饕餮纹,以云纹衬地,内装大量海贝。
八鸟四牛尊,通高53厘米。肩饰夔龙纹,腹上饰兽面纹,以云纹衬地。
这批珍贵文物的出土,展示了古蜀青铜文化的高度水平与艺术特点,是研究古蜀文化历史以及商周时期宗教、礼仪、雕塑、冶金等方面的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www.chuimin.cn)
有关中国重要考古发现的文章
昭陵南有皇族和文武大臣陪葬墓167座。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墓,位于陕西乾县北梁山上。乾陵东南方有陪葬墓17座。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次子。妻房氏与之合葬。是唐代侍女画的珍品。镇墓兽,狰狞可怖;镇墓俑,身穿胄甲;狩猎俑,驾鹰驮犬;乐俑,吹笛品箫。是研究唐代中西交通史与民族关系史的重要资料。......
2024-01-28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为商代后期王都遗址。周灭殷后,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近几年来,殷墟考古的重大收获,应是“匚”形宫殿基址和妇好墓。在以小屯村东北地为中心的宫殿宗庙区,已发掘夯土基址53座。这三排房基中,北排房基应为主要建筑。殷墟发掘的墓葬约近2000座。这在殷墟考古史上是仅有的。其中鹤、鹰、鸽、鸬鹚、螳螂的造型,在殷墟尚属首次发现。......
2024-01-28
然而,在东周数千座墓葬中,随葬品丰富而又十分精美的大墓,应首推曾侯乙、中山王两座大墓。秦公大墓则是已发掘的东周墓中最大的一座。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擂鼓墩,是战国早期的一座特大墓葬。墓主骨骸经鉴定为男性,年45岁左右,原本用多层丝织物包裹,周围置有玉、骨、角器及金器等物300多件。一号墓,在灵寿城址以西的西灵山下,有尚未发掘的二号墓在其东侧并列。......
2024-01-28
就算我年少时兴趣广泛,也不可能会对专门学习如何“挖死人骨头”动念的。在大一的必修课中,赫然出现了“考古人类学导论”。我花了一两个小时在图书馆翻了翻上学期的笔记,才明白,哇,考古人类学还真的是“挖死人骨头”的啊!考试成绩公布,我的“考导”真的“考倒”了,拿了62分,在班上排名倒数。......
2023-08-28
我国古矿冶遗址,在内蒙古林西、湖南麻阳等地东周遗址中都有发现。值得注意的是湖北大冶铜绿山和江西瑞昌铜岭古矿遗址。在古矿井附近并有冶炼遗址。瑞昌铜岭遗址 1988—1991年,江西瑞昌铜岭发掘一座商周时期大型铜矿遗址。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铜矿开采冶炼遗址。填补了我国商代矿冶考古的空白,是研究青铜时代采矿冶炼的新证据。......
2024-01-28
满城汉墓与南越王墓,墓室凿于山岩之中,都是“凿山为陵”的大型崖墓。满城汉墓 满城汉墓,位于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上。西汉一斤应合今250克。南越王墓 南越王墓,是西汉南越国第二代王陵墓,位于广州市区北部象岗山。据此,认定墓主系僭称“文帝”的第二代南越王赵眛。“文帝行玺”是目前最大的一颗西汉金印。......
2024-01-28
湾漳北朝大墓,在河北省磁县城西南滏阳河南岸,于邺城西北约25公里处。仪仗队手执戟盾、鼓乐、旄幡、伞盖等,表现了墓主生前的崇高地位。出土陶俑1000多件,其中大文吏俑高近1.5米,是北朝墓中所出最大的陶俑。墓室、墓道中的壁画内容以青龙、白虎为前导,后随50多人的仪仗队伍,显示墓主人生前的身份是很高的,具有王者气派。而这些壁画又是北朝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绘画艺术水平最高的一批壁画。......
2024-01-28
演奏宫廷雅乐的时候,每一种都不能少,叫做“八音齐鸣”。汇报省里、请示中央,就这样,发现了“曾侯乙墓”,一个巨大的音乐宝库被打开了。在这套编钟出土之前,学术界一直对文献中有关中国古代曾有双音钟的记载,持怀疑态度。因为在这之前,一些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还没有七声音阶,音乐作品中也不可能转调。因此音乐界有一个习惯做法,在表现中国特色时,愿意用五声音阶的曲调作为象征。......
2023-10-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