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现的原始氏族墓地已有数百处,其中规模最大的是70年代发掘的姜寨墓地、王因墓地和柳湾墓地。这一墓地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保存完整,发现墓葬180多座。史前同性合葬墓最早发现于关中地区的仰韶文化中,而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则是地处黄河下游的王因墓地。二人合葬墓大都是成年男女合葬,男的仰身直肢埋在棺内,女的侧身屈肢埋在棺外。多人合葬墓中,棺内的男性骨骼一般较为完整,而棺外的骨骼大多残缺不全,有的仅剩头骨。......
2024-01-28
我国的早期村落,由于年代久远,都已湮没于地下。1954—1957年,我国首次对西安半坡遗址的大规模发掘,为了解我国距今6000年前的村落,启开了一扇窗户。
西安东郊的半坡村落址,面积约30000平方米,已发掘了约10000平方米。村落由一条深五至六米、宽六至八米的大防卫沟环绕,房子和大部分的窖穴、家畜圈栏以及小孩瓮棺葬群集中地分布在村落中心,并以一条小沟区分为两片,每片里有一座大房子和若干座小房子。大防卫沟以外的村北是公共墓地,烧制陶器的窑场则在村子东头。
半坡村落址没有全部发掘,但它的发现为日后发掘完整的姜寨村落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姜寨村落址位于半坡村落址东北15公里,临潼县城北约一公里的临河东岸上,南依骊山北麓,遗址总面积约50000平方米。1972—1979年,历经八年11次发掘,揭露17000多平方米,在遗址的最下层,发现了一个保存基本完好、距今约6600—6400年的原始村落址。这一村落址是经过前后多次增建、扩建,最后形成的村落址,分为居住区、公共墓地、窑场等三个部分。
居住区位于中部,呈椭圆形,面积约26000平方米。东、北、南三面挖设大壕沟环绕,作为对外的防御设施,西南部则以临河作为天然屏障。壕沟内侧,每隔一定距离设一小房子作为哨所,以瞭望村外情况。居住区的正门通道在西南部,那里紧靠临河。临河是当时居民日常生活的水源,制作陶器的作坊和烧制陶器的窑场也设在河旁。
居住区中央为一空旷的广场,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集体活动的公共场所。靠广场西边,设两处面积约50平方米的家畜圈栏。环广场四周,分五个方位建造房屋五组约100座。每组房屋约20座,以大型房屋为主体,周围环绕中、小型房屋,每座房屋的门都开向中央广场。大房屋平面呈方形,面积近百平方米,最大的一座达124平方米,室内设灶坑、灶台,置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这种大房屋除作为居舍外,可能还是当时的议事中心。中型房屋平面亦呈方形,面积一般在20—40平方米,室内亦有灶坑及日常生产、生活用具。小房屋数量最多,平面有圆形、方形两种,面积约15平方米,同样设有灶坑,放置着生产、生活用具。中、小型房屋都是当时的居舍。储藏食物、用具的窖穴大都在房屋附近。
公共墓地位于大壕沟以东,由北而南发现了三块。墓地中埋的都是成年人,而婴儿大都装入大型陶器中埋于房舍附近。三块墓地共埋入170多人,这些人数与村落的规模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可能另有其他几块墓地已遭破坏。
姜寨村落址的再现,为研究黄河流域、距今6500年前后的村落形式及其体现的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研究者推测,村落中以大房屋为主体的一组房屋,其居民可能是当时社会最基层的生产、生活单位,而五个这样的社会基层单位组合成这个村落集体。姜寨村落址的总体布局,充分体现了当时按组管理、众心向一、共同劳作、平等分配的原始大农业的生活场面。这种村落形式,在距今6000年前后,可能散布于黄河流域。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黄河流域以及北方地区不同,其村落的布局形式可能也不相同,但迄今尚未揭露出完整的原始村落址。1972年,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长屋的发现,为了解长江水系、距今约5500年前后的村落形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信息。
下王岗长屋为地面建筑,座落在淅川县城西南35公里的低岗上,东、南、北三面丹江环绕。长屋大体呈东北—西南向排列,宽约八米,长约84米,有房29间,另在长屋东端向南拐出三间。整个建筑分作20个单元。每个单元都设一个户外门道,室内布局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一个门厅、一个内间,第二种是一个门厅、两个内间,第三种是一个门厅、一个外间、一个内间,第四种是一个门厅、一个外间、两个内间。每个单元房的室内面积约15—39平方米不等,灶都设在内间。长屋的大门都面向东南,东端向南拐出的三间房屋的大门面向西南,门宽约56—125厘米,有的还设有门槛。屋墙以木柱架荆笆建成,壁面用草拌泥抹平。室内居住面垫上土,并铺设竹片编物。地面和墙都经火烧烤,比较坚硬。长屋前后有用红烧土铺成的硬面,作为活动场所。
下王岗长屋的平面结构,已具有相当先进的房屋设计原理,体现了一种较为进步的社会组织结构。研究者推测,这栋长屋的居民是当时的一个社会活动集体,可能就是一个大家族成员的居所;而各个单元则是一个独立的生活单位,可能就是大家族下各个家庭成员的居舍。
1983年,甘肃秦安大地湾发现一座属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殿堂式建筑。该建筑址坐北朝南,有主室以及左、右、后三室组成,前面设附属建筑和宽阔的场地。主室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6米,进深约八米,室内面积约131平方米,朝南设三个门,正门设在正中间,并设有内门道和外门篷,其左右两侧各开一旁门。值得注意的是,主室的地面是采用料礓石烧制的人造轻骨料与胶凝材料铺设的,经检测,其地面还相当于现今100号砂浆水泥地面的强度。整个建筑面积约420平方米,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形成一个规模宏伟、结构复杂的建筑群体。它不仅体现了距今5000年前具有的令人惊叹的设计工艺成就,而且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组织机构已达到了空前发展的地步。
与大地湾大型殿堂式建筑的年代相当,但规模更大的建筑址,于1994年在甘肃省西峰市南佐疙瘩渠遗址发现。疙瘩渠大型房址为西北—东南向的长条形,南北长35米、东西宽约18米,室内面积约630平方米。南边为敞开式。墙体为平地板夹夯筑,板宽约0.35米,长2.3米,残高2.6—2.8米,墙体内外壁均烧烤,东墙与西墙顶端均为人工转角抹光。室内经垫土夯筑,高于室外地面。室外北、东、西三面墙基下修有散水面。此外,还发现有四座房址围绕这座大型房屋分布。这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板筑墙体的房屋建筑,体现了早在距今5000年前仰韶文化所具有的建筑技能。
(www.chuimin.cn)
有关中国重要考古发现的文章
我国发现的原始氏族墓地已有数百处,其中规模最大的是70年代发掘的姜寨墓地、王因墓地和柳湾墓地。这一墓地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保存完整,发现墓葬180多座。史前同性合葬墓最早发现于关中地区的仰韶文化中,而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则是地处黄河下游的王因墓地。二人合葬墓大都是成年男女合葬,男的仰身直肢埋在棺内,女的侧身屈肢埋在棺外。多人合葬墓中,棺内的男性骨骼一般较为完整,而棺外的骨骼大多残缺不全,有的仅剩头骨。......
2024-01-28
西周时期的考古工作,以当时的政治中心周原、丰镐两地区的发现与发掘最为重要。周原遗址 周原,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都城名京,立国为周。文王、武王迁都丰镐。至西周末年,西戎入侵,遂成废墟。为此,周原地下埋藏十分丰富的西周遗物。周原遗址,横跨扶风、岐山两县北部,东西约七公里,南北约七公里。瓷豆的火候高达1200℃以上,吸水率低于1%。据推测,早期基址建于西周初年,晚期基址建于西周中期。......
2024-01-28
邺城遗址,在河北省临漳县境内,现今漳河横贯其间,可分为邺北城与邺南城。对邺北城与邺南城的形制,平面布局和城墙、城门、城壕、街道、建筑基址有了基本了解。邺北城金明门至建春门这条唯一的东西大道将城址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大于南区。邺北城街道已探出六条。城址内,仅存地面上的遗迹有铜爵台、金虎台遗址。邺南城,经勘探,城址东西2800米,南北3460米。邺南城内道路笔直,形成网络。......
2024-01-28
南唐,偏安于江南一隅的小朝廷,建都于今南京。先主李昪〔biàn便〕死后与其妻宋氏合葬于今江宁牛首山南麓,称为钦陵。中主李璟死后与其妻钟氏也合葬于牛首山,称为顺陵。二陵相距约50米。1950—1951年对南唐二陵进行发掘。二陵依山为坟,都是砖石结构的多室墓。前、中室布局与钦陵前、中室相同,只是中室内无双龙戏珠图与武士像。作拱立或抱券,持剑或持盾状。李璟墓内无舞蹈俑。顺陵出土石哀册40片。均出于后室棺床上下。......
2024-01-28
古灞桥遗址,位于西安市东郊灞桥镇,原横跨灞河之上。此桥总长约达数百米。蒲津古渡 蒲津古渡,黄河著名要津之一。唐时,蒲津渡浮桥成为唐王朝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是年十二月,增修蒲津浮桥,“絙以竹苇,引以铁牛”。铁山两座,分布于四尊铁牛中间,其作用是加重地锚的重量,起到固桥作用。蒲津渡东岸渡口遗址发现的铁牛、铁人、铁山等珍贵文物,已按“原地、原位、原貌”永久性保护起来。......
2024-01-28
汉魏洛阳故城,在今洛阳市东约15公里处。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都城遗址。据文献记载,汉魏晋时有12座城门,北魏时有13座城门。应是《洛阳伽蓝记》中的司徒府、大尉府、太庙等遗迹。城南的重要遗迹有刑徒墓、灵台、太学和城内的永宁寺等。有棺,有的遗骸上可看出骨折或病变痕迹。灵台是迄今我国最早的一座天文观测台遗址。永宁寺,建于北魏熙平元年,是洛阳城中最大的一座寺院。......
2024-01-28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丰富多彩的稻作农业、家畜饲养业以及手工业遗存,展示了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7000年前后即已拥有充分发展的农业文化成就,而1986年以来发现的良渚文化的土冢、祭坛、中心聚落址与神徽玉器则进一步表明这一地区在距今4800年前,其原始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后世的神权与王权意识在这里已经有了初步而形象的反映。......
2024-01-28
富水寨,位于京山县东北部宋河镇大富水中游的秦关村3组和4组的交界处。富水寨历史悠久,其寨城就是原富水城遗址。富水寨依托唐代的富水城旧垣而建,当始于明末。现存的富水寨城实际呈不规则的方城,周长总计1735米。富水寨南护城河遗址2009年9月23日,我们考察富水寨是从古寨北门进入的。可见寺内原有不少记载富水寺历史的碑刻,惜至今一块未存。据秦关村的老支书秦保发讲,富水故城远近闻名。......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