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理清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里要较深入地介绍现代学习心理学关于知识的心理实质的研究。知识的表征或知识的心理表征,是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不同表征形式所具有的共同信息称为表征的内容,而每一表征形式称为编码。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联结主义模型不能表征某些作为人类知识核心的关键信息。......
2024-01-21
佛法宗派大概,前已略说。
或谓高深教义,难解难行,非利根上智不能承受。若我辈常人欲学习佛法者,未知有何法门,能使人人易解,人人易行,毫无困难,速获实益耶?
案佛法宽广,有浅有深。故古代诸师,皆判“教相”以区别之。依唐圭峰禅师所撰《华严原人论》中,判立五教:
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显性教。以此五教,分别浅深。若我辈常人易解易行者,唯有“人天教”也。其他四教,义理高深,甚难了解。即能了解,亦难实行。故欲普及社会,又可补助世法,以挽救世道人心,应以“人天教”最为合宜也。
人天教由何而立耶?
常人醉生梦死,谓富贵贫贱吉凶祸福皆由命定,不解因果报应。或有解因果报应者,亦唯知今生之现报而已。若如是者,现生有恶人富而善人贫,恶人寿而善人夭,恶人多子孙而善人绝嗣,是何故欤?因是佛为此辈人,说三世业报,善恶因果,即是人天教也。今就三世业报及善恶因果分为二章详述之。
一、三世业报
三世业报者,现报、生报、后报也。
(一)现报 今生作善恶,今生受报。
(二)生报 今生作善恶,次一生受报。
(三)后报 今生作善恶,次二三生乃至未来多生受报。
由是而观,则恶人富、善人贫等,决不足怪。吾人唯应力行善业,即使今生不获良好之果报,来生再来生等必能得之。万勿因行善而反遇逆境,遂妄谓行善无有果报也。
二、善恶因果
善恶因果者,恶业、善业、不动业此三者是其因,果报有六,即六道也。
恶业善业,其数甚多,约而言之,各有十种,如下所述。不动业者,即修习上品十善,复能深修禅定也。
今以三因六果列表如下:
今复举恶业、善业别述如下:
恶业有十种。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言;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悭贪;九、瞋恚;十、邪见。造恶业者,因其造业重轻,而堕地狱、畜生、鬼道之中。受报既尽,幸生人中,犹有余报。今依《华严经》所载者,录之如下。若诸“论”中,尚列外境多种,今不别录。
一、杀生……短命 多病
二、偷盗……贫穷 其财不得自在
三、邪淫……妻不贞良 不得随意眷属
四、妄言……多被诽谤 为他所诳
五、两舌……眷属乖离 亲族弊恶
六、恶口……常闻恶声 言多诤讼(www.chuimin.cn)
七、绮语……言无人受 语不明了
八、悭贪……心不知足 多欲无厌
九、瞋恚……常被他人求其长短 恒被于他之所恼害
十、邪见……生邪见家 其心谄曲
善业有十种。下列不杀生等,止恶即名为善。复依此而起十种行善,即救护生命等也。
一、不杀生 救护生命
二、不偷盗 给施资财
三、不邪淫 遵修梵行
四、不妄言 说诚实言
五、不两舌 和合彼此
六、不恶口 善言安慰
七、不绮语 作利益语
八、不悭贪 常怀舍心
九、不瞋恚 恒生慈愍
十、不邪见 正信因果
造善业者,因其造业轻重而生于阿修罗人道欲界天中。所感之余报,与上所列恶业之余报相反。如不杀生则长寿无病等类推可知。
由是观之,吾人欲得诸事顺遂,身心安乐之果报者,应先力修善业,以种善因。若唯一心求好果报,而决不肯种少许善因,是为大误。譬如农夫,欲得米谷,而不种田,人皆知其为愚也。
故吾人欲诸事顺遂,身心安乐者,须努力培植善因。将来或迟或早,必得良好之果报。古人云,“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即是此意也。
三
以上所说,乃人天教之大义。
唯修人天教者,虽较易行,然报限人天,非是出世。故古今诸大善知识,尽力提倡“净土法门”,即前所说之《佛法宗派大概》中之“净土宗”。令无论习何教者,皆兼学此“净土法门”,即能获得最大之利益。“净土法门”虽随宜判为“一乘圆教”,但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即唯修人天教者亦可兼学,谓“三根普被”也。
在此讲说三日已竟。以此功德,惟愿世界安宁,众生欢乐,佛日增辉,法轮常转。
有关说佛(上)的文章
为了理清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里要较深入地介绍现代学习心理学关于知识的心理实质的研究。知识的表征或知识的心理表征,是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不同表征形式所具有的共同信息称为表征的内容,而每一表征形式称为编码。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联结主义模型不能表征某些作为人类知识核心的关键信息。......
2024-01-21
在备课中,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知识点、能力点相结合,形成教学设计。教师由传授者逐渐转换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倾向于解惑功能,在师生交流、讨论和碰撞中,在真实的语言情境和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解脱与提升,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输出者,在讨论碰撞的过程中,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也会有更新和突破。......
2023-08-06
下面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这些理论的渊源和发展脉络。他提出行为不是由单一的环境或个体因素决定的,环境、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与行为之间是交互决定的关系。另外,他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强调行为的自我调节以及认知过程。在这一时期,认知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种倾向: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认知结构理论。......
2024-01-21
我把这些问题仔细看了一下,觉得先生的疑问都是集中在一个“做”字上面。这是当然的,因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也是集中在“做”之一字。不如此,便不是在劳力上劳心,便不是做。做什么事便用什么器官。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遍的误解是以为:用嘴讲便是教,用耳听便是学,用手干便是做。我们主张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方面:对事说是做,对自己之进步说是学,对别人的影响说是教。这是教学做分家。......
2023-11-23
评学教系统指标体系的研发是以学科关键能力可视化研究成果为依托的。[2]学科能力分析体系由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育团队9个学科的专家团队联合研发,以课程标准中学科的核心主题及概念为抓手,按照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三个维度进行设计,融合了语文、数学、英语等9大学科相对个性的3×3学科能力分析体系,其核心概念围绕3×3框架,设计形成具体的学科能力指标体系,是“智慧学伴”的顶层核心理念。......
2023-08-06
故为说修净土宗者应注意的几项。观无量寿佛经亦云,欲生彼国者,应发菩提心。常人谓净土宗惟是送死法门。岂知净土宗以大菩提心为主。常应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众生之宏愿。修净土宗者,应常常发代众生受苦心。修净土法门者,固应诵阿弥陀经,常念佛名。因经中最胜者,华严经。故修净土法门者,常读诵此普贤行愿品,最为适宜也。关于净土宗修持法,于诸书皆详载,无俟赘陈。故惟述应注意者数事,以备诸君参考。......
2024-01-28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客观行为与强化,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大脑对行为的支配与调节作用。行为派的学习理论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的着重点是行为习惯、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等方面。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看来,是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
2024-01-21
这一理论适合解释那些要作为整体而快速执行的动作技能的习得和控制。他们把动作技能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说,动作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来判断。在阴极射线管的上方有一个伏特计,被试者用脚踏方向舵,使伏特计指针同样保持在中心位置上。......
2024-0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