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水蛭引种技术:蛭体消毒与湿运法

水蛭引种技术:蛭体消毒与湿运法

【摘要】:蛭体消毒是一种防病的有效措施,将水蛭密集在小容器中,用较高浓度的药液短时间浸洗蛭体,达到杀死蛭体表面病原体的目的,一次放入所需药量,待药物充分溶解后搅匀,然后将水蛭倒入药液中,按一定时间浸泡后移入养殖池(表8)。湿运法放养时,可先用上述消毒水将蛭体冲洗消毒后,把容器直接放入水中,让其自由活动,个别的若吸在容器壁上,不要生拉硬拽,易拉伤吸盘,应让其自由地爬入水中。

(二)水蛭的引种

1.选种

水蛭野生品种较多,最常见的是泥蚂蟥,体形小,多生长在稻田地里,不宜养殖。人工养殖应选择个体比较大、繁殖多、生长快的宽体金线蛭作为种用。

种用水蛭应选择健壮无伤残,每千克100~180条为好。一般体格粗壮厚实,肌肉发达,用手触摸迅速缩成一团,手握富有弹性,放开后,活动能力强,表面光滑,体表黏液较厚,背面颜色较浅(颜色深的个体年龄较大),在水中游动迅速,能很快找到隐蔽场所的金线蛭为优良品种,这样的种蛭成活率高,产卵量高,孵化率也高。

种蛭选择可到大规模的养殖场家去引进,切勿到一些炒种单位去引种,因为炒种单位首先对技术没有一定把握,很难引导养殖户成功,另外,由于炒种单位的种蛭经多次倒运后,种蛭体内组织已受破坏,在养殖中容易导致大量死亡。

2.引种

引种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如果水蛭池是旧鱼池改造的,首先将老池排干,每亩用60千克生石灰化水后满池泼洒,可杀死水生昆虫(包括野生水蛭),对水蛭生长有利,但要经过10天后碱性消失才能放种。

对于排水困难的水池进行消毒时,应增加生石灰或漂白粉的用量,一般生石灰90千克左右,漂白粉8~10千克,用水化开全池泼洒。生石灰要避免久存吸湿成粉末而失效。漂白粉拆封后应立即使用。投种要等药性消失后进行,生石灰一般一星期后消失,漂白粉3~5天消失。消失时间一般干池快,带水消毒慢;晴天快,阴天慢;水温高时快,水温低时慢。如果是新建蛭池可以不消毒。

(1)备好饲料。水蛭放养前一星期每公顷投放畜禽粪便3 750~7 500千克,投放时应分点布匀,切忌大面积撒开,使其堆放在池水中即可,同时避开进水口,以防被冲散造成池水混浊,透光性差,不利于水中微生物生长。这种备料办法只适合于大面积池塘养殖,若是小规模池养,或集约化养殖,应准备繁养一定量的田螺、蚯蚓等为好。

(2)调制水质。为了使水蛭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蛭池内应放养丰富的浮游植物,如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使水生植物生长连片,占池水面积的1/6~1/5。水生植物不仅给水蛭提供了隐蔽场所,而且可以吸收水中肥分,净化水质。

另外,必须检测酸碱度,水和土壤的pH值不大于8,否则要排出池水后加入新水。

(3)掌握引种时间。水蛭在春、夏、秋三季都可放养,这时购种放养后很快就能繁殖,能得到明显的经济效益。夏季高温不利于长途运输,但做好降温处理后,也可引种。

(4)搞好水蛭运输。水蛭运输好坏对水蛭放养成活率关系很大,目前运输的方法有干运法和水运法两种:①干运法。将活水蛭装入预备好的30厘米×40厘米、80目的尼龙网袋中,高温季节每袋装3千克,春秋季节每袋装5千克,然后装入相应规格塑料箱或纸箱内,纸箱两端应钻有通气孔,底部盖上塑料薄膜,在放袋前先放少量水草于箱底,种蛭放好后上面再覆盖一层水草,保持箱内潮湿,一般运输24小时较为安全,如果运输超过24小时,每袋应少装些。若是用货车运输应防止阳光直射或靠近发动机,以免温度过高影响水蛭成活。夏季运输,最好用空调车或冷藏车。没有条件的,要放置冰块。大批量运输以干运为好。②水运法。将水蛭直接装入盛水的塑料桶内,装水10厘米左右,加盖扎紧,但盖上要留有多个透气孔。一般直径30厘米的桶可装运5~6千克。因水蛭有排泄物,水质容易恶化,如运输时间长,半途应更换新水,水运法一般适合于短距离少量运输。(www.chuimin.cn)

3.投种

将刚运输回来的种蛭,在投池前必须进行蛭体消毒,掌握好投种方法与投种密度是投种的关键问题。

(1)蛭体消毒。蛭体消毒是一种防病的有效措施,将水蛭密集在小容器中,用较高浓度的药液短时间浸洗蛭体,达到杀死蛭体表面病原体的目的,一次放入所需药量,待药物充分溶解后搅匀,然后将水蛭倒入药液中,按一定时间浸泡后移入养殖池(表8)。

表8 蛭体浸洗消毒参考表

注:①浓度配制:10千克水加入0.1克漂白粉,就是10毫克/千克的浓度。10千克水加入0.02~0.03克就配成了2毫克/千克或者3毫克/千克的浓度。

②浸洗时间要根据水温高低灵活掌握,水温高时浸洗时间短,水温低时浸洗时间长些,但必须在浸洗时间范围内调整。

③在池边就近浸洗,浸洗完后捞出立即放入池中。若距离太远,捞出后闷在一起,等于增加了浸洗时间,会造成水蛭死亡。

(2)投种方式。投种一般在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放养。特别应注意供种地和放养地池水的温差,温差不得大于5℃,温差若大于5℃应逐步调节温差后再放养,不然会造成应激死亡。

如果采用干运法运回来的种蛭,不能直接倒入放养池中,要先放到阴凉处,采用上述方法消毒后,把水蛭用净水冲洗,倒在产卵台上,用湿土覆盖一层,让体质较好的水蛭自然爬行到水中或钻入泥土中,体质较弱的水蛭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也可自行爬入池水中,若立即倒入池水中,易造成应激反应,体弱的水蛭易死亡。

湿运法放养时,可先用上述消毒水将蛭体冲洗消毒后,把容器直接放入水中,让其自由活动,个别的若吸在容器壁上,不要生拉硬拽,易拉伤吸盘,应让其自由地爬入水中。

放养第一周,水蛭会死亡2%~3%,主要原因是运输压伤或吸盘拉伤,表现为体内肿块、淤血、吸盘开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