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大学生的坟:揭秘吸血鬼的炼成过程

大学生的坟:揭秘吸血鬼的炼成过程

【摘要】:很多父母的钱都是用血汗、尊严甚至青春和生命换来的,但他们那些"败家仔"却一掷千金,表面上看起来用的是父母的钱,其实吸的是父母的血。用这个题目,是要引出大学生的用钱态度及如何培养好的花钱方式。与乱花钱的人相对的,是舍不得花钱的人,他们遗传了他爸妈, 甚至他爷爷奶奶的节约传统。

这个"吸血鬼"并不是恐怖电影中的吸血鬼,而是指那些只会找家里要钱且挥霍无度的人。很多父母的钱都是用血汗、尊严甚至青春和生命换来的,但他们那些"败家仔"却一掷千金,表面上看起来用的是父母的钱,其实吸的是父母的血。用这个题目,是要引出大学生的用钱态度及如何培养好的花钱方式。

花钱的人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不花, 不过这一类人很少;第二类是没有规划地乱花,这一类人最多; 第三类是抠门不花,这一类人也会很“完蛋”第四类是该花的不花,不该花的花。    我认识这么一个所谓的"富二代',读大学期间每个月的生活费要花掉一万多元。每天泡吧、KTV 、购物、抽烟、喝酒、赌博,生活极其廉烂。不过他有一个"血液"富足、很难"吸干"的贪污犯老爸(后来被查出来双规了).所以他有资本花,尽管你希望他们“富不过二代”,那也需要些时日。

"富二代"、"官二代"的人只有那么多,更多的是"市民二代"、"农民二代,这帮人也在傻不啦叽、没有规划地跟着花。我曾经问过很多大学生的生活费状况,有的说,好少的,只有一千多; 还有人说,不知道,只是花完了就问家里再要。比如有个来自经济并不怎么发达的小城镇的大学生,他一个月的生活费是两千元,不过他依然过得" 贫困潦倒一般是一个学期前半段时间里大鱼大肉, 后半段则到处借钱啃面包

乱花钱的人有几个原因,比如虚荣、攀比、跟风、没有理财习惯等。读大学时,有一个朋友,以前借我的钱还没还上,又接着向我借,因为她看了一档节目后,觉得上个月烫的头发落伍了,想去换一个更潮的发型。有很多大学生喜欢攀比和跟风, 看到别人上网,自己也去上网;看到别人游戏,他也去玩游戏;看到别人买品牌衣服, 他也跟着买品牌衣服;看别人过生日用了五百,自己过生日就想用一千。这种因为虚荣或者自卑而攀比和跟风的人,一般没有正确认识自己和定位别人:别人的爸妈月薪两万,你爸妈有两千吗?别人不学习是因为他毕业不愁工作, 你不愁工作吗?

与乱花钱的人相对的,是舍不得花钱的人,他们遗传了他爸妈, 甚至他爷爷奶奶的节约传统。节约本来是一种美德,但是你看了他们的行为之后,你会真正明白"中国人勤劳但不富有" 的真正原因。

有这么一位学生,家里条件一般,她想靠节省减轻家里负担,于是每天都有记账的习惯,每次记账都精确到每角每分,还经常为几毛钱和小贩吵得不可开交。尽管这样,她还是很苦恼:自己都那么节俭了, 为什么还是那么穷。

读大学时,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钱不是省出来的, 钱是赚出来的。"我一直都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我总觉得它是在骗我消费。但看了太多的"节省但不富有"的人,就觉得这句话有那么一些道理。因为我爷爷奶奶、我爸爸妈妈都很节省,但是他们一辈子也没富有,因为他们确实不会赚钱。比如他们手里有十万元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存到银行去,第二反应是按揭买房子,虽然说这两种都没错,但是价值未必最大化。如果是我,我就用来投资或者创业。这就是赚钱方式不一样。

当然, 极度舍不得花钱的人,还有另外一种心理上的缺陷一一他们总认为钱是看得见的,花一分就少分,却看不见因为不花钱而失去的东西,比如时间。我就经常反问这样的问题: 去印度的机票要几千元, 你觉得"我就是不想花钱买你的机票,我就是要用十年时间化斋过去"很明智吗?买件衣服需要几十元, 你觉得"我就是不想花钱买你的衣服,我就是要自己织布做衣"很明智吗?学习一门课程需要几百元, 你觉得"我就是不听你的经验,我要自己花十年的时间在摸索中前进"很明智吗?

    除了以上乱花钱和不花钱的两类人, 还有一类人的特点就是"该花的不花、不该花的花" 。

    我大一的时候,用我做家教攒的钱,花了一千元去参加一个培训班,结果被我们班上的人,尤其是女生"群起而攻之"。说我"被洗脑"者有之,说我"脑袋进水"者有之,说我"钱多得没处花"者有之,总之他们觉得太贵了。但我很奇怪地发现, 他们又不是没有花过钱, 比如我的上铺送给他女朋友的手机就两千, 隔壁寝室一哥儿们攒钱去海南旅游也两千,我班的团支书做了一个头发三百多,而且包包一学期就买了四五个。

我慢慢发现, 有这么一类人,他们是不太会花钱的。很多大学生,宁花三千买台电脑,不愿做一次小小创业, 宁花一千照套艺术照,也不愿培训一门技能,宁愿花三百吃顿大餐,也不愿做个职业规划,宁花十元吃个西瓜, 也不愿参加一次活动。(www.chuimin.cn)

我读大学的时候很穷,但也不怎么吝啬花钱,读研的时候我花钱就更厉害了,因为那帮读研的朋友大都是”学术派“,没什么经济收入,说实在的,比较“清贫”,而我一个人是“生意派”相对来说还" 比较富有" 。于是每月末我都请他们去餐馆喝酒, 并且我一直从这些请客中受益无穷,尤其是性格的进一步改变。比如我原本不太喜欢跟某些"学术型"的人打交道,也不太喜欢跟某些"狂野流氓型"的人打交道,还不太喜欢跟某些"太呆板型"的人打交道,因为那时候我自己本身就介于这几种人之间,但自从经常跟他们喝酒之后,我就很"享受"跟他们打交道了, 因为酒桌上大家话题基本一致,基本上都是"酒和女人" (嗯,你可能认为比较俗,我只是说了实话,因为确实是我们那时候的常见话题,而且据说男人之间喝酒时就这么两个话题),因为有了话题,所以就没有隔阂,而且酒后一兴奋,大家都变成了“兄弟”于是我有了很多院系的不同性格的兄弟。

到后来,我的花钱方式就有所变化了。

比如现在,我经常坐出租车, 经常“的来的往”确实花了不少钱,但这是我有意选择的,因为我可以节省时间,比如从我办公室坐公交车去火车站需要40分钟,而坐出租车只要10分钟,节省30分钟。这30分钟,我可以用来开会,可以用来讲座,可以用来讲课,可以用来和某位企业家一起交流,总之都会产生很大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就算没事干,我用这30分钟可以看几十页书,别小看看书, 我看书的"特异"功能就是“左手拿进来,右手用出去”,经济价值照样显著。

比如我现在去北京,会经常权衡一下:飞机比火车节省十多个小时,但是会比火车贵一千多元,这一千多元我可以买四五十本书,这四五十本书肯定会让我变得智慧,说不定可以赚儿百万几千万回来。于是我经常做"选择时间"还是"选择书"的选择题。

    我之所以说我的这几个细节,是想跟大家分享几个心得:

    第一,时间在不能干的人那里,是不值钱的。因为他们有的是大把的时间,他们都闲得慌;而很多能干的人,比如马云、史玉柱等企业家.每一分钟都很宝贵。有一个名人时间拍卖节目,史玉柱的一顿午饭时间都可以拍卖几百万。

   第二,花钱还是不花钱,取决于你投入和产出的比值。我不主张乱花钱,也不主张不花钱,但是我会看投出去的钱,能产生多大的回报。比如,假如我手上有一千元,我肯定不会去买套衣服,而想着怎么把这一千元作为投资变成一万元。

   第三,如啊对待虚荣与攀比。其实社会上有几句话讲的很好:“往往是没钱的人喜欢装有钱,有钱的人喜欢装没钱。" "看一个人炫耀什么,就知道他缺什么。"我觉得这些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见过很多老总,他们的衬衣都是几十元件。我本人现在用的手机,是一百八十元的,不是买不起贵手机,而是我把手机这个东西看透了——它就是个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工具。而且我从来不会因此自卑,经常拿着它出席各种场合,别人也不会说我什么。所以我觉得,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才是你内心强大的源动力。

    第四,对于一个"贫二代"来说,慎重使用你原本就不多的金钱。大部分学生家庭都不是特别宽裕,所以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对于一个“贫二代”来说,你不仅要赠养父母,还清贷款,还需要为买房娶妻而奋斗。这话很俗,但这是现实。当那些"富二代"们毕业就住进了爸妈买的新房时,你可知道,你可能在50岁时才能真正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也就是说,与你那些富裕的同学相比,你可能要比他们多奋斗30年,才能达到他们毕业时的生活状态。因为你作为个"贫二代"的起跑点,就是他爸爸或者他爷爷的起跑点,你必须要在有生之年尽力完成别人两代甚至三代人的路程,才能够保证,你和你的下一代不再落在别人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