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大学生的重生:从失败到成功

大学生的重生:从失败到成功

【摘要】:如果说高中的拼命补救了学习成绩上的失败,那么大学的折磨则补救了我性格上的失败和见识上的失败。这是我读大学半个月以来在自信上遭受的第二次毁灭性打击。我就是在这种性格的基础上开始痛苦的蜕变的。至于我为什么没有被内向、自卑这个魔鬼“废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在大二的时候谈了一场恋爱。每次当我在演讲中说到“因为恋爱所以我没变态”时,下面的人都会发笑,并且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在读高中的时候,原本以为只要过了高中,就脱离了苦海,前途一定会无限光明。等到了大学才发现,除了新生军训时懵着脑袋“激情”了一阵子以外,整个大学都是我人生最灰色的部分,世界上最坏的几个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我的大学——迷茫、孤独、压抑,以致于很多年之后,我都在假想:就算有人每天给我一万元,我也不会重过大学生活。
  如果说高中的拼命补救了学习成绩上的失败,那么大学的折磨则补救了我性格上的失败和见识上的失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自有它的道理。我从大一开始,花了六七年的时间,才将我那内向、自卑、胆小的性格卒过来,那种感觉,有如春蚕脱茧、凤凰涅槃、刮骨疗伤一般的痛苦。
  刚进大学,本着“猾入世”的精神,去竞选班长。站到讲台上的时候,发现原本准备好的竞选词忘得一干二净,站在台上心跳加快大汗淋漓,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讲了两句就摔下了台(在那么多人面前一紧张,这腿就不知道怎么动,所以下台时绊了一跤)。后面念选票的时候才发现,我的是零票。当时我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后来班长肯定没竞选上,我就退而求其次,去竞选寝室长,当寝室长是不需要投票的,就是整个寝室的人聚在一起,商量谁当寝室长,当大家在互相谦让的时候,我毛遂自荐,“我来当寝室长吧”,结果寝室一彪悍哥儿们哈哈大笑,说:“你不行,太猥琐了。”这是我读大学半个月以来在自信上遭受的第二次毁灭性打击。
  接下来,我不仅没有当上干部,而且因为没有才艺,在每次活动及班会上都只能当观众,但因为我不太喜欢张牙舞爪大呼小叫(就是喝彩、尖叫和拍椅子、敲桌子造气氛的意思,当时我称之为“张牙舞爪大呼小叫”),所以我连观众也当不好,所以经常性地觉得压抑,总觉得自己没法融入这个氛围,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人”。于是慢慢地,我班会也不参加了。但很明显,我心里是很渴望改变的。所以每次班会,我都会先拒绝参加,然后再躲在门外,用手把门推开一点点,从门缝里看他们是怎么happy的,并且会在他们发现我之前的第一时间“逃离现场”。很多年之后我都无法想象,一个男生可以内向、自卑到这种地步。
  因为总觉得跟别人没话说,所以经常性地出现这种情况——在上下课的路上,其他同学都是三个一拨、五个一群地走着,只有我一个人自成一组,真的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不仅如此,我还表现出很强的精神洁癖,那就是当我每次很晚自习回来时,就看不惯那帮“我早上出去时睡在寝室,我晚上回来时宅在寝室”的“糜烂鬼”(我当时对这类人的私下称呼)。很明显,那帮“糜烂鬼”也看不惯我,他们总是用很怪异的眼神看着我,感觉我像从火星来的。
  慢慢地,我变得自己都开始讨厌起自己来,每天都在不断地写日志“反省”,发誓要改变这种现状,最多的时候,我一天写五篇心情日志。但日志的内容基本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不能再这样子下去了,我一定要改变,改变——然后是连续五个笔画刚毅的惊叹号。
  我就是在这种性格的基础上开始痛苦的蜕变的。当然现在我在演讲中讲到性格专题时,很多同学并不关心我的“痛苦”,他们最关心的是在这种状态下,我怎么没有被“废掉”或者“变态”,因为他们知道有一个状态跟我差不多的人是已经被“废了”的,那个人就是马加爵。

每当他们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会跟他们讲“一个道理”,然后讲“几种为什么我没有被‘废掉’的理由”,以满足他们窥私的快感和以备“应急之用”(因为不能保证听众里没有和我当年症状类似的人)。
  这个“道理”就是,有人在内向、自卑中变态甚至死去,但也有人在内向、自卑中练出了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忍受力和看人看事的能力(现在我把它叫做情商或软实力),而我属于后者。为什么说我练就了一身忍受力?因为我在当年的内向、自卑中,每天都经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巨大的精神压力都没有将我压垮,反而增大了我承受的“容量”。在毕业后的创业过程中,有时候多少会有点逆境和压力,实际上这些东西对我来说一点感觉都没有,我认为这点挫折和困难就像我一日韧的小菜一样普通和简单,但我的很多伙伴甚至下属,他们很多人会在这点逆境和挫折的压力中崩溃甚至撤掉。所以我慢慢发现,人与人的差别很多时候不在于成绩高低和证书多少,这种承受力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至于我为什么没有被内向、自卑这个魔鬼“废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在大二的时候谈了一场恋爱。每次当我在演讲中说到“因为恋爱所以我没变态”时,下面的人都会发笑,并且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他们的“难以置信”首先是我当年那个德性怎么可能在半个小时之内追到女生,而且是系花。他们的“难以置信”其次是为什么“谈恋爱可以救命”。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不可能在演讲现场给他们演绎或者复原一遍,但我给他们的提示是,“我当时是一个内向、胆小的人,但并不是一个愚蠢的人”,并且我告诉他们,我还用“搞定系花”的故事搞定了我的工作——在我毕业时,我对着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讲了一个这样“追系花”的故事,他就让我进去了,道理你不知道,但他知道(会看人的人,通过一个小细节就知道你是什么德性)。
  关于第二个问题,谈恋爱确实可以救命。因为有了她的陪伴,我不再感到那么的孤独。我们一起自习,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一起谈人生谈理想谈未来。虽然这种相处方式在现在看来是不科学的,但那时候我却充分地感觉到了世间的美好,以致于多年之后我重返母校时,每到一处我都觉得无比亲近。她是一个很开朗的人,人际关系好得令人惊讶(也许这是美女的共性),在她的带领下,我的性格也一步步变得活跃和开朗。当然,在我蜕变的过程中,她是痛苦的,因为嘶得不忍受我的各种怪脾气,并且因此而屡次落泪。
  很多时候她都是我的精神支柱和奋斗动力,那时候我经常在想:“如果没有她,在这个迷茫而孤独的世界里,我还会不会活下去?”虽然毕业之后我们因为各种原因分手了,但我心里一直感谢她陪我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岁月——贫困、迷茫、孤独、自卑、压抑,并且我现在经常心生愧疚,因为我当年承诺的种种美好,都没有给她,在我变得稍微有点能力、性格开朗、事业有点起色的时候,她却已经不在身边了。
  就这样,因为内心有了爱,有了精神力量,有了动力源泉,并且被一个开朗的人持续不断地影响着,我的性格也在慢慢地蜕变,这就是我所说的“恋爱可以救命”的理论。当然说这些并不是让那些内向、胆小等想改变性格的人都去谈恋爱,爱情这东西不能这么功利,也不能因为无聊、空虚、寂寞而谈恋爱(很多人都会因此谈恋爱),因为我们都知道,有时候爱情不仅不能救命,而且会让一些人毙命。(www.chuimin.cn)

我性格的改变,除了部分原因是谈了一场恋爱以外,更多的是因为我在大学做了很多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比如在大一的时候就和寝室的同学在全市的高校里组织了一批大学生去桂林旅行,虽然后面没赚到什么钱,但是却积累了很多经验。毕业之后我们不会记得曾经上过的课,自过的习,但我们肯定会记得那几件疯狂而又大胆的事情。大二开始,我在学校开过洗衣店,开过复印店,还代销了各种书籍。这类事情都没让我赚什么钱,但对我商业思维的训练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做事的过程中,慢慢地学会跟别人交往交流,一步一步地改变着那被高考摧残得千疮百孔的性格。
  在大学做过的所有事情里面,做婚礼主持是现在我演讲时所有听众最不能理解的事情,他们共同的疑问就是:“你当年不是内向、自卑、胆小吗?怎么可能去做婚礼主持?”这时候我一般会告诉他们一个道理:“别用你的逻辑来理解我的逻辑。你的逻辑是,因为你不行,所以你不做。我的逻辑是,因为我不行,所以我才做。也许会失败,但失败之后就慢慢成功了。”我做婚礼主持的念头是参加了一个姐姐的婚礼,发现那司仪只不过讲了短短20分钟的话就赚了五六百块钱,我当时心想,这活我也能干。于是回去背了几遍婚礼主持台词,就踌躇满志跃跃欲试了。然后再去酒店找了一个婚礼主持的机会,在那么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就身着大红色西装“粉墨登场”了。然而当我站上台去之后,内心又开始发毛起来,因为台下是几百个老少不一的宾客,这种大场面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好不容易让台下的人安静下来,却发现原来背熟的台词竟然卡壳了,于是红着脸支吾了半天,最后阵脚大乱,以背书的速度结束了这次主持活动,然后顾不上讨要工钱,立马逃之夭夭。多年之后我都对这次主持心怀愧疚,因为我一直在想,人家一辈子就那么一次婚礼,被我主持成那个样子,我一直在祈祷,希望他们是最幸福的。
  不过,第一次主持失败之后,我又在外面找到了很多次主持机会,随着经验的积累,我的主持也越来越好了。现在想来,这些主持经历,对于我性格蜕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进一步印证了那些道理——一个害怕失败的人,永远都是失败的,因为他本来就躺在了那里,虽然不会有再倒下的可能,但永远也不会成功。
  后来,我总结了一下,发现内向、胆小、缺乏自信的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没有核心感,缺乏别人对自己的认同感,具体表现在:
  首先,没有所谓的“特长”,所以很多时候都没有被别人关注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核心感。
  其次,缺乏自信的人一般思维方式有问题,他们喜欢跟别人“比缺点”,也就是自己哪个方面不行,他们就会刻意去关注什么,结果就越来越自卑。比如一个长得矮的人可能经常注意观察高个子,一个长得不是很好看的人经常留心那些长得好看的人,一个英语差的人总是和别人比较英语,一个贫困的人总是和别人攀比消费,所以他们越来越不自信。而我观察过那些自信的人,他们并不是有多么的完美,只不过是他们经常看到自己的优点罢了,比如我见过一个英语老师,在其他方面什么都不会,但他就是很自信,因为他就只跟你比英语。
  其实,思维方式有问题的更本质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人自我认知和定位不明,在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导致自我评价标准的缺失。比如我当年看见别人有才艺之后,也傻不啦叽地去买了吉他,希望增长一种才艺;当我看见别人会唱美声之后,也去买了光盘和磁带,并且跑到荒山野岭咆哮吼叫吊嗓子。现在看来,那些所谓的“粗浅才艺”都是浮云,生活大部分时候拼的是“独家功夫”,在你的领域定位好你自己、做好你自己就行了,就相当于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程序员不必是主持人,主持人不必是企业家,企业家不必是歌唱家,歌唱家不必是魔术师一样。
  我一直认为,我的大学有“两座大山”,一座是性格上的内向、自卑、胆小,一座是见识上的孤陋寡闻,以及因孤陋寡闻导致的目标上的迷茫。当然,其中也穿插着一些“小山”,比如贫困和颓废,不过这对于我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