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技术评审TR流程及参与人员

技术评审TR流程及参与人员

【摘要】:产品开发的技术评审体系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技术评审TR。图6.10技术评审TR流程示意图如图6.10所示,技术评审TR的参与人员及其分工如下:1.PDT经理,对技术问题做决策。应有本次TR的相关功能领域评审专家参加,但人数不宜过多。评审会议应作出结论。技术评审TR与决策检查DCP的主要区别是,技术评审TR不能因评审发现的问题而做出终止项目的决策。在技术评审TR的最后阶段,PQA应进行评审度量,做为评审质量评价的依据。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评审可以集中专家智慧,发现设计方案和各种交付的问题和风险,改进其质量。尤其重要的是,相对于测试而言,技术评审是一种事前质量控制方法,对于提高设计质量,减少因设计返工造成的项目拖延有重要意义。事实上,评审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质量控制和改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掌握有效的技术评审方法,没有制定合理高效的技术评审流程,就容易导致技术评审流于形式,走过场,评审效果会大打折扣。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评审可以在各个层次上进行,分别对项目阶段性工作、业务领域阶段性工作、重要项目交付进行评审,以使得质量控制和改善的工作更为扎实。产品开发的技术评审体系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技术评审TR。这是集成产品开发阶段流程中规定的正式评审点,对项目阶段性工作进行整体的质量评估。TR的评审结论为开发项目决策检查DCP提供决策依据。TR由PQA和PSE负责组织。关于产品开发过程中各次TR的评审目的和评审内容,详见本书第3.4节。

2.子评审。这是集成产品开发功能级流程中规定的正式评审点,对业务领域阶段性工作进行质量把关。例如,对设计、测试、工艺设计等等业务领域都有子评审。子评审的评审意见也可为上一级的TR提供参考。子评审由各核心组成员或扩展组组长负责。

3.内部评审。这是针对重要的项目交付,例如设计文档、图纸、软件代码进行的同行专家评审。举个例子,针对某块电路板的电路设计方案进行的评审,针对某个软件模块的源代码进行的代码走读。内部评审不是流程中正式规定的评审点。

在上述三个评审层次中,与TR相比,子评审只针对一个业务领域的阶段性工作,范围较小,因此子评审可以参照TR的评审方法和评审过程。

技术评审TR的评审方法

技术评审TR过程的要点是要在评审会议前由评审专家进行预审,评审会议则专注于确认问题和风险,评审会议之后要确保问题和风险的跟踪解决。图6.10是技术评审TR的流程示意图

6.10 技术评审TR流程示意图

如图6.10所示,技术评审TR的参与人员及其分工如下:

1.PDT经理,对技术问题做决策。PDT经理通常应参加TR1、TR2、TR3的评审会议,其他评审会议可选择参加。

2.PQA产品质量工程师,担任TR的“过程主持人”,保证TR过程符合流程要求,保证TR的过程质量。

3.PSE产品系统工程师,担任TR的“技术主持人”。

4.PDT核心组,代表本功能领域提出专业意见,并代表功能部门承担责任。

5.评审专家,不限于PDT项目成员,应来自各个功能领域,贡献个人经验和才智,不承担直接责任。为了保证评审专家的评审资格,产品开发相关功能部门都应建立TR评审专家库。

TR的第一步,是组建评审团队,主要是确定本次TR需要哪些评审专家参加。应有本次TR的相关功能领域评审专家参加,但人数不宜过多。第二步是组织相关项目成员按照本次TR的评审要素表进行自检,要避免在评审材料中含有明显问题和差错。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的各次TR都有特定的评审目的,以及相应的评审要素表。第三步是准备评审材料,PQA准备过程指导性材料,如《评审报告模板》、《评审要素表》等。PSE负责准备技术性材料,如TR2的《产品设计规格书》、《产品包需求》等。

6.10中的第四步是专家预审,应至少提前2天将评审资料发给核心组成员和评审专家进行预审。预审时各位核心组成员和评审专家应主要关注本功能领域的问题和风险,而不是做全面预审。完成预审后应在评审会议前提交所发现的问题和风险。

6.10的第五步是TR评审会议。评审会议的基本过程是简要介绍本次TR的评审目的及相关背景资料,然后针对专家预审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讨论、确认。注意,评审会议中不要过多谈论这些问题和风险的解决方案。评审会议的会议时间应控制在1~1.5小时为好。

评审会议应作出结论。技术评审TR与决策检查DCP的主要区别是,技术评审TR不能因评审发现的问题而做出终止项目的决策。技术评审TR的结论可以是如下几种:

1.继续:没有遗留问题,或者遗留问题的改进计划的执行没有任何风险,并且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www.chuimin.cn)

2.带风险继续:遗留问题的解决有一定风险,但不影响下一步活动的启动。

3.修正:遗留问题影响到下一步活动的启动,必须首先解决。PQA准备评审要素表和审计报告。PQA确认不符合项以及因此造成的风险和规避措施。

评审会议之后,应制定评审报告,由PQA生成评审报告初稿,PSE根据评审会议意见增加改进计划内容,由PDT经理审核。正式的评审报告还应交由评审专家和核心组成员会签后生效,相关责任人按评审报告中的改进计划执行。

在技术评审TR的最后阶段,PQA应进行评审度量,做为评审质量评价的依据。TR的评审度量分为评审过程质量度量和交付质量度量。TR评审过程质量度量包括评审周期、评审工作量等。TR的交付质量度量包括缺陷率、缺陷排除率等。

内部评审的评审方法

针对某块电路板的原理图、某个软件模块的源代码、某个部件的工艺设计方案和工夹具设计等,都可以进行内部评审,以便于对开发项目的各项交付进行深入的技术和业务讨论、完善。参加内部评审的人员以技术人员为主,而非管理人员。

内部评审的常见形式包括评审、检视(inspection/formal review)、走读(walk through),它们在正式评审会议之前的准备工作和之后的后处理工作过程是类似的。设计方案类文档的内部评审通常采用评审方式,软件源代码采用走读,电路原理图、结构设计图等采用检视。

走读和检视都强调对评审对象的逐行检查,因此在评审会议上都要逐行朗读或查看被评审的工作交付,结合评审专家的预审意见进行讨论。走读和检视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人员培训方式。

如图6.11所示,内部评审的参与人员及其分工如下:

6.11 内部评审流程示意图

1.作者:准备好待评审的工作交付并按评审要素表自检。

2.PQA:负责评审后处理工作,保证作者已按评审会议要求进行了修改,并提交评审报告。若修改较大,还可向组织者提出再次评审。

3.评审专家:至少2人。应至少提前2天将评审资料发给评审专家进行预审。完成预审后应在评审会议前提交所发现的问题和风险。

4.组织者:负责内部评审全过程的组织工作,没有技术上的职责,保证评审按流程进行。组织者可以由PQA担任。图6.11中未单独画出。

5.讲解员、记录员:讲解员是内部评审的技术主持人,要保证评审会议把焦点放在有争议的问题方面。若是评审,那么作者不能兼任讲解员和记录员,若是走读和检视,作者可兼任讲解员和记录员,讲解员和记录员仅在评审会议上出现。图6.11中未单独画出。

为了帮助评审专家、讲解人更好地理解被评审的工作交付,可由组织者确定是否召开一次介绍会议,一般由作者进行0.5小时左右的讲解。

正式的评审会议一般应控制在1.5小时左右。评审会议以确认问题为主,避免陷入问题解决方案的深入讨论。评审会议由讲解员简要讲解被评审的工作交付和专家预审意见,讲解过程中展开讨论。作者在评审会上一般保持沉默,除非讲解员要求其做出解释。

3小时会议主要讨论评审会议上无法确认的问题,必要时包括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可由作者与组织者协商确定是否召开第3小时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