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昔日航海大国回顾,一路拾零:港澳台与国外篇

昔日航海大国回顾,一路拾零:港澳台与国外篇

【摘要】:对于西欧的复苏,葡萄牙则是无可争议的领跑者。1557年,海上霸主葡萄牙乘势取得了我国澳门居住权。明朝政府在澳门境内行主权之名,收取葡萄牙地租。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占领澳门,实施强行租借,开辟了欧洲在东亚的第一块殖民地。1999年12月20日,澳门主权重新回归我国政府,正式结束了葡萄牙对澳门的管理。其实,在以葡萄牙为首的西欧积极探索大西洋的同时,远在地球东方的我国明朝,也早就开始了探索印度洋盆地的航海活动。

在访问葡萄牙时,我们一行曾讨论过这样一个话题:哪些葡萄牙人在世界上特别出众?最后我们一致同意:最出众的葡萄牙人,非葡萄牙渔民和水手莫属。

在常年与大西洋狂暴信风和洋流的斗争中,葡萄牙渔民和水手积累了让当时世界其他国家人们都羡慕不已的航海经验。比如,在狂风暴雨中吃尽苦头之后,他们发现,使用“海上迂回”的策略,也就是说,绕开或者顺着风向和洋流航行,反而更容易到达目的地。这套方法看似笨拙,要航行很多弯路,却让葡萄牙人扬帆到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可能。

葡萄牙的国徽充分彰显了他们的航海成就:一个古老的航海仪器,名叫“浑天仪”的,被设计成了国徽的主体;另外,葡萄牙的国歌,也充分捍卫了葡萄牙渔民和水手在世界航海史上的骄傲地位,歌词第一句就唱道:海上英雄,高贵民族!

“大国”葡萄牙

纵览人类发展史,从14世纪初叶开始,当全球经历了一场毁灭性的瘟疫之后,有两个地方从废墟中最先迈开了复苏的步伐,一个是西欧,另一个是我国的明朝。对于西欧的复苏,葡萄牙则是无可争议的领跑者。而领跑葡萄牙的,则是一群野心勃勃的渔民和水手。他们在亨利王子的资助下,带着传播基督教和提高国家海洋影响力的双重任务,拉开了人类史上著名的大探险时代和海权时代。

地中海出发,到大西洋,经好望角,再到印度洋,当年葡萄牙渔民和水手就是沿着这样一条探险路线,把他们自己和国家的野心一一展现在世人眼前:他们快速开辟殖民地,大面积种植甘蔗,扩大奴隶贸易,控制海上贸易线,并且不顾一切地攫取黄金。

现在,葡萄牙是欧洲中等发达国家,人口一千万多一点,国土面积九万多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并不发达,属于世界小国。然而我知道,葡萄牙显赫一时的“航海霸主”历史,让世界无法回避。

比较东西方航海探险史

谈到葡萄牙的历史,我想起了澳门。1557年,海上霸主葡萄牙乘势取得了我国澳门居住权。明朝政府在澳门境内行主权之名,收取葡萄牙地租。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占领澳门,实施强行租借,开辟了欧洲在东亚的第一块殖民地。澳门从此离开祖国怀抱一百多年。1999年12月20日,澳门主权重新回归我国政府,正式结束了葡萄牙对澳门的管理。

从澳门的历史,我看到了当时东西方航海探险两种截然不同的目的和结果。(www.chuimin.cn)

其实,在以葡萄牙为首的西欧积极探索大西洋的同时,远在地球东方的我国明朝,也早就开始了探索印度洋盆地的航海活动。这些活动以郑和在1405年第一次率队远航为标志。当时,明朝的国力已经从肆虐全球的鼠疫元朝的废墟中复苏,永乐皇帝派遣郑和远航的目的是:协助帝国控制对外贸易,并向外族宣示大明帝国的实力和权威

郑和第一次出发时,指挥着300多艘宝船(这些宝船最大的长124米,宽51米,属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率领着将近3万武装到牙齿的精锐队伍,携带着威力强大的火炮,但他们所到之处,从来都是友好相示,也受到各邦友好欢迎。结果是,大明帝国并未掠夺外族一针一线,更未占领外邦一城一池。

显然,东西方国家在崛起的方向和结果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背后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陆地尽头

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向西出发,驱车约40公里,就来到著名的罗卡角。

资料显示,罗卡角位于北纬38度47分,西经9度30分,是葡萄牙国土的最西端,也是欧亚大陆的最西端。悬崖峭壁上有一灯塔,有一石碑。石碑上用葡萄牙语刻着那句举世闻名的句子: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立在峭壁上,放眼四望,眼前就是浩瀚无垠的大西洋。远处,海洋呈现出赤裸透明的蓝色,显得很脆弱,像精致的瓷器,仿佛一碰就碎。看到如此美丽的海洋景致,我心里也涌出了扬帆远航的冲动。近处悬崖下则波浪汹涌,在岩石上击起无数白色浪花。大西洋上吹来的风,强劲无比,甚至可以淹没我们的谈话声。立在悬崖上,我感觉随时都有被吹下悬崖卷入大西洋的危险。

在这里,乾坤比平常要更为宽广,更为苍茫。天空与海洋仿佛组成了一面巨大而特殊的凹镜,把海边所有人和物体都反射小了。岸上所有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好像都比平时来得瘦小。我知道,这不是一种视觉错位,只是一种处于辽阔天地间的心理变化罢了。

然而,海天越是辽阔浩荡,越能激发人的特殊情感。立在岸上,我不禁心生“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豪气;天地永恒,人生苦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是被时代打败了的无奈;真正的英雄,哪能在嗟叹中蹉跎了这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