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越南经济管理体制与挑战-一路拾零.港澳台及国外篇

越南经济管理体制与挑战-一路拾零.港澳台及国外篇

【摘要】:越南经济欠发达,主要因素要归结于经济管理体制。从河内到胡志明市我第一次接触越南,是从河内开始。在越南与某省政府主席会谈后合影胡志明市是越南人口最多的城市,是越南的经济中心和 交通枢纽,也是亚洲最大的港口城市。虽然越南与我国有诸多相通之处,但越南也有反华噪音。在我国历代王朝,越南人对中央政权都有对抗。现在越南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加上西方势力蛊惑,其对抗更尖锐,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越南访问期间,我看到的是一个美丽的国家。越南有山有海,土地、矿产、林木、鱼类等资源都很丰富。

然而越南经济比较落后,有些类似于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状况。越南经济欠发达,主要因素要归结于经济管理体制。比如拿土地管理体制来讲,以前越南实行全部土地国有化,国民对土地有使用权而无支配权,这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禁止了土地自由流转,从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后来越南政府又矫枉过正,丧失了国家对土地的宏观支配,允许国民对承包土地有私有权,又导致了城镇边缘土地价格高涨,泡沫严重,这同样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不过,我也体会到,越南改革开放的总体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凭借廉价劳动力成本、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越南在吸引外资和创立民族品牌上的努力越做越好,也越走越远。

河内胡志明

我第一次接触越南,是从河内开始。

河内是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首都,是越南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一座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公元前3000年,这里就开始有人居住;公元前200年,这里始有名称曰“古螺城”,当时已属我们中国的领土;从汉朝开始,到隋、唐等朝代,我国中央政权都对这里行使行政治理权;1010年,李朝迁都于此,改名为“升龙”,从此,这里由地方军事重镇跃升为国家首都;1831年,因为城市位于红河大堤之内,这里被更名为“河内”,并一直沿用至今。

河内不像其他国家首都那样富于现代感,它给我最大的印象倒是古风浓厚。虽然由于以前兵荒马乱,战事频繁,河内很多曾经辉煌的宝塔、寺庙和皇城建筑等都被摧毁了,但依然还可以见到很多文物古迹。许多街道的名字也沿用旧称,比如皮行街、铜行街、糖行街、帆行街等等。有意思的是,这些古街道还“名副其实”,皮行街专门卖皮货,铜行街则专门卖铜制品。或许河内人对传统的执着,体现的正是他们对千年文化京都的骄傲。

然而河内人并没有固守传统,现在河内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拥有机械化工纺织、制糖、卷烟等工业部门,其中尤以机械制造为重点,这里精密度很高的工作母机和新型农机,享誉全国。

从河内出发,沿著名的1号公路南行1700公里,便到达胡志明市。

在越南与某省政府主席会谈后合影

胡志明市是越南人口最多的城市,是越南的经济中心和 交通枢纽,也是亚洲最大的港口城市。胡志明市首先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它的城市风貌与河内完全不同。由于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比较久,这里到处是法兰西文化风格的建筑。单看这些建筑,让人产生仿若行走在欧洲街头的错觉。

这里的经济也受西方影响较大,其工业体系在全国首屈一指,有很多化工、纺织、造船酿酒、制糖等大型工厂,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三分之一;郊区则是连片的稻田,是全国稻米主产区之一。

胡志明市以前叫西贡市,曾经是南越伪政权的首都。1975年,南越被胡志明领导的北越政府推翻,西贡便被更名为胡志明市,以纪念越南国父胡志明同志。

在巴亭广场西侧,有胡志明纪念堂,是胡志明陵墓所在地,胡志明的遗体就存放在这里。纪念堂主体由花岗岩砌成,形如莲花,简朴庄严,是越南和苏联建筑艺术的完美融合。

胡志明陵内部中央停放着保存胡志明遗体的水晶棺,陵墓免费开放,以供世人瞻仰胡志明遗体。我依照规矩,排队进入陵室,只见水晶棺中胡志明遗容安详,面色红润,头发胡须清晰可辨,仿若他刚刚结束繁重革命工作之后的安睡。

胡志明同志是越南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为越南的独立和自由操劳一生,在革命生涯中历尽艰险,受尽磨难。上世纪40年代,他在广西柳州地区发动和组织越南革命事宜时,受到蒋介石反动政府的拘捕,被关押了13个月,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当他在周恩来冯玉祥等相关人士的营救下终于获释出狱时,他满身疥疮,形容枯槁,牙齿脱落,头发变白并掉落大半,健康状况受到了严重损害。(www.chuimin.cn)

但他即便受难如此,在狱中竟然还写下了100多首汉文诗,结集成册,取名《狱中日记》,以宽广博大的胸襟和坚韧超然的精神,表达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贞、对独立自由的渴望和对祖国劳苦大众的深沉大爱。我至今记得他在狱中写的第一首诗:“身体在狱中,精神在狱外,欲成大事业,精神更要大。”字句虽质朴无华,精神却能感天动地。

越南人的习俗与性格

访问越南(前排左五为作者)

从我国秦朝开始,北部越南开始隶属于我国。汉、唐、清时期,中央政权则巩固了对北越的统治。

由于这些历史原因,现在在越南生活着大量说标准普通话的华人,很多越南本地人也懂中文,很多时候,我们沟通不是问题;与我国一样,越南同样会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的节日,而且其中也以春节最为隆重;越南人也习惯使用筷子,日常饮食,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地区的大致相似。明显与我国不同的是,越南佛教依然盛行,这让我依稀梦回1000多年前的唐朝

或许正是因为特殊的历史渊源,中国人对越南人只要坦诚相待,也总会获得越南人兄弟般的情谊。越南人一旦认定你是兄弟,说得江湖一点,他们就可以为你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当然,如果他们不信任你,情况则完全是两码事。

“断发纹身,重情义,轻死生”,是我国史书上对勾践时期的越国人的描述,但用在越南人的身上,也未尝不可。“重情义轻死生”的越南人,有顽强的生命意志力和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在这样的民族面前,法国人和美国人的先进火器曾经失去了作用。

有人说,一个民族的性格,往往首先体现在这个民族的女性身上。越南女人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性格是出了名的,这虽然与她们社会地位低下有一定关系,但骨子里的民族性格才是内在因素。

越南的反华噪音

越南与我国政治体制相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公有制私有制、土地承包等等,则成了我们经常与越南人讨论的话题。

虽然越南与我国有诸多相通之处,但越南也有反华噪音。在我访问越南的前后几年,越南排华情绪有所膨胀,民间和政府都有这种情绪。

其实,越南人对我们的抵触,历史上素有先例,甚或是成了一种习惯。在我国历代王朝,越南人对中央政权都有对抗。现在越南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加上西方势力蛊惑,其对抗更尖锐,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然而,抛开越南这边不谈,我觉得我们自身也有诸多反省之处。我与越南政府官员私下交流时,他们向我诉苦,说我们中国人历来都很瞧不起他们,历史上如此,现在也是如此,他们对此特别反感。他们说,我们中国人不应该摆出高高在上的态度。

就我经历的事实而言,他们有这样的想法也情有可原。比如我们有时候一个省级官员去越南访问,越南政府往往会盛情以待,以至于他们总理亲自接见也是常事。但越南官员来我国访问时,我们的态度总让他们感到不冷不热,高级别的接见不常见。

我想,越南民间这种不平等的感受,或许只是个别人的感受,并不能掩盖中越两国间平等友好的实质。但大国与小国间如何做到进一步平等友好,多倾听和尊重民间的声音,也必然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