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俄罗斯:一个博大而复杂的国家

俄罗斯:一个博大而复杂的国家

【摘要】:虽然俄罗斯一直在努力改革和扬弃苏联遗留下来的东西,但苏联超级工业大国的成就,无疑是今日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长袖善舞的资本。2003年11月,我第一次访问俄罗斯,心中装着一份对苏联“老大哥”的情感,和一份朝圣的敬意,但这份情感和敬意似乎并不是我们中国人通行俄罗斯的资本。莫斯科中山大学由俄国人鲍罗廷创建于1925年,地点在莫斯科沃尔洪卡大街16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所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大学。

对于苏联,我们国人无疑对她寄予了太多的感情。对像我这样的老共产党员来说,苏联更是一处信仰的圣地。但遗憾的是,历史没有给我朝圣的机会。1991年,苏联彻底解体。面对这样的历史剧变,我们共产党人显得无奈和惋惜。在我们心中,苏联的解体,不仅意味着我们失去了一位战友,一位同行的伙伴,更多的意味是,我们更有必要坚定地走自己的特色道路。

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开始走上世界舞台。除了政治体制,从其他很多方面讲,俄罗斯似乎都是苏联的继承者。虽然俄罗斯一直在努力改革和扬弃苏联遗留下来的东西,但苏联超级工业大国的成就,无疑是今日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长袖善舞的资本。

2003年11月,我第一次访问俄罗斯,心中装着一份对苏联“老大哥”的情感,和一份朝圣的敬意,但这份情感和敬意似乎并不是我们中国人通行俄罗斯的资本。

俄罗斯的官僚作风和老大心态

对俄罗斯的腐败和官僚主义作风虽然我早有耳闻,但当我们看到俄罗斯海关人员慢腾腾地花了几个小时才为我们办完各种手续时,心中的吃惊还是难以言表,没想到他们办事竟然如此低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压住心中的烦躁,坐在一边无可奈何地等待,同时还要忍受他们冷漠傲慢的脸色,和他们对我们的行李翻来倒去无休无止的检查。

过了海关,等我们一行人入住宾馆时,宾馆前台服务人员参照他们国家海关的办事效率,同样慢腾腾地花了几个小时才为我们办完一套在我们中国人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入住手续。在宾馆大厅等得不耐烦的我们提了些建议,但这帮由妇女、中年男人和老年人组成的前台服务队伍对我们的提议始终不屑一顾。

我们访问莫斯科大学时,同样也遭遇了不热不冷的对待。当时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副校长,他的冷漠和傲慢,让一场精心准备的访问出现了不少尴尬。

俄罗斯这一系列官僚作风和傲慢的老大心态,将我们心中对苏联“老大哥”的特殊感情成功地抹去。

与俄罗斯有关部长会谈留影

不过,我们前往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农庄考察时,见到的则是另 外一番景象。那些农庄主人基本上是苏联老共产党员,他们见了我们,非常热情,非常高兴,拿出很多好吃好喝的美味佳肴来招待我们,并关切地问起中国的现状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在他们身上,我们一行终于依稀看到了苏联的历史,心里涌现了对中苏两国过去的诸多回忆。

朝圣从列宁墓开始

如果说刚开始到俄罗斯的所见所闻,让我们感觉有些不适,那么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一个地方,则让我们体会到了久违的崇敬。这个地方就是神圣的列宁墓地

列宁墓位于红墙的西侧,由红色和黑色两种颜色的石头建成。当开始进入墓室时,管理人员要求我们留下相机手机和其他所有的旅游装备,唯一允许我们带进去的,就是一颗肃然和恭敬之心。

水晶棺里的列宁遗体,表情自然安详,就像刚刚睡着一样。在特制的柔和灯光照射下,他容颜不改,面部还焕着一层淡淡的光泽。这一切都是苏联高超防腐技术的功劳。虽然埃及木乃伊制作技术也很高超,但能让尸体历经百年而容颜不改的,应该首推苏联。

瞻仰过列宁遗体,我心潮难以平静。列宁生前创立的社会主义事业,在他死后不久,在他躺着的这片土地上就已经尘埃落定,但在我们中国,却依然在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

访问莫斯科中山大学

如果说拜谒列宁墓更多意义上是一种信仰追溯,那么访问莫斯科中山大学,则是对中国现代史的一次对话。

莫斯科中山大学由俄国人鲍罗廷创建于1925年,地点在莫斯科沃尔洪卡大街16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所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大学。当时正值中国国共两党合作的黄金时期,苏共政府愿意对中国的国民革命进行全力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莫斯科中山大学得以顺利创建。

莫斯科中山大学创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中国国民革命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培养干部,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目的,她对中国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这里走出的骄子,后来都基本上成为国共两党的风云人物。加入共产党的有王明 、博古张闻天邓小平左权、傅钟、李卓然等等;后来莫斯科中山大学还办了一个特训班,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何叔衡、叶剑英等都是特训班的学员。加入国民党的有蒋介石之子蒋经国、邵力子公子邵志刚、李宗仁内弟魏允成、张发奎弟弟张发明、邓演达弟弟邓明秋、于右任女婿屈武、黄埔一期生邓文仪等等。

创建莫斯科中山大学成了中苏良好关系的发轫,这里出来的人物,后来都成为维持中苏关系的纽带。这些风云人物所代表的国共两个政党,在中国现代史上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博弈。在我国历史上,从二战开始,到解放战争,再到社会主义初期建设,苏联都扮演了助推者和影响者的角色。中俄这种特殊历史关系的源头,其实可以上溯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创建。

无疑,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出来的学员对中国民主革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给中国民主革命造成了严重错误的影响,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王明。

王明,原名陈绍禹,1904年生于安徽金寨县一贫民家庭。1920年考入省立农业学校,受进步思想熏陶,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25 年6月,在武汉积极支持上海的“五卅运动”。同年11月,王明追随米夫,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任教,由于精通俄语,很快得到米夫的赏识。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很快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1931年,是王明政治生涯的转折点。这一年,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上被选入中共中央政治局,接着很快又补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几乎一夜之间,王明由一名普通共产党员,跃升为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

接下来的第二次国内战争期间,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很大危害,给我党带来了严重损失,曾经几乎一度把中国革命推到了毁灭的边缘。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王明路线开始受到批评。1945年4月,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作出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王明的错误路线。 至此,统治我党4年之久、影响我党14年之久的王明路线,终于被宣告结束。

1956年我党“八大”之后,王明远赴苏联养病,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祖国。

在莫斯科郊外的伏尔加河畔

从上世纪60年代起,直到“文革”后期,在苏联的支持下,王明使用化名,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歪曲历史,攻击毛泽东,攻击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与我党对立的可耻道路。

1974年3月27日,王明病逝于莫斯科,并被安葬在莫斯科市的新圣女公墓。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代风云人物,就这样走完了他虎头蛇尾的一生,孤寂地在异国他乡尘埃落定。

克里姆林宫的反思

克里姆林宫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是俄国历代沙皇的宫殿,十月革命后成为苏联的党政机关所在地,苏联解体后,她成了俄罗斯政府的代称,是俄罗斯国家标志之一。

对于我们中国而言,她不仅是一处扬名世界的古老建筑群,曾经也一度是我国政治的导向地。

苏联的成功,特别是斯大林模式的成功,给当时领导中国的我党指明了政治方向,于是,照搬苏联,就成为我党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思维定式。当我走在克里姆林宫奢华的走廊上时,心想,曾经就是在这里,苏共首脑们研究出来的治国方针,不仅指导了整个苏联,同样也影响到了中国。

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漠视市场规律,用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管理国家一切事务,它片面发展重工业,严重忽略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过度剥夺和限制农民的经济生活。在当时一定历史情势下,斯大林模式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它快速发展了苏联的工业水平,为反法西斯战争赢得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但这种高度集权的发展模式,弊端也是明显的。它导致苏联的轻工业和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甚至是停滞状态,导致政府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现象严重,并且导致国家腐败丛生,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1991年,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就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从克里姆林宫出来的斯大林模式,影响了我国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比如,中国“一五”计划严重偏向东北重工业,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1954年宪法通过“三大改造”,等等,都可以从中看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子。

中国追随苏联,我不知道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但中国不追随苏联,却肯定是历史的必然。实践证明,任何国家的建设,没有一种所谓的模式可以放诸四海而皆准。经过在错误中摸索,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重要道理,那就是“实事求是”。只有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尊重社会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才是国家建设的正确方向。

莫斯科的“部长楼”

作为一名老共产党人,我对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的肃反运动这一段历史,记忆尤为深刻。

苏联在这场全国性的所谓“肃清反革命分子和帝国主义间谍分子的大检举、大逮捕、大处决运动”之后,官方给出的数据是“500万人遭牵连、40多万人被处决”,而民间有另一个不同的数据是“2000万人遭牵连、700万人被处决”。我想,不管正确的是哪个数据,都足以让人颤栗。(www.chuimin.cn)

1988年,戈尔巴乔夫开始要求政府向全国人民还原斯大林时代肃反运动的真相。当苏联人读着一份份真相报道,看着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无一例外地开始冷汗涔涔时,才知道他们曾经的历史是多么的可怕。

当时,很多人不约而同地来到莫斯科河岸街的一栋公寓楼前,轻轻触摸着这座楼的外墙,禁不住潸然泪下,他们心中的悲哀难以名状。他们从官方披露中得知:在上世纪30年代,克格勃侩子手带人闯进这座大楼,大肆进行搜捕,结果,这座大楼里90%以上的居民都死于枪下。

这座楼,就是莫斯科赫赫有名的“部长楼”。当时住在“部长楼”里的人,都是苏联的国家干部以及他们的家属。

我公务之余,特意来到河岸街,找到这座大楼。只见大楼外墙已经被改造成了纪念墙,上面嵌满了密密麻麻的大理石碑,石碑上有人的头像浮雕和名字。我想,凡是知道这段历史的人,看了这些石碑,都难免不会动容。它浓缩了历史,见证了罪恶。

那天,在“部长楼”前,我伫立良久,然后默然离去。

与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马铁山同志在莫斯科中国商城视察合影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这是苏联著名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的歌词,我相信太多人对它耳熟能详。歌曲展现出的晶莹剔透的旋律、纯洁无暇的爱情、沉静质朴的情怀和积极奋进的力量,深深打动了中苏两国整整一代人的灵魂。

有人说,夜晚是感受一座城市的文化艺术魅力的最佳时刻。在莫斯科的一个晚上,我们一行大抵沿着莫斯科河,驱车徜徉在人工灯景之中,领略了莫斯科的另一种风情。

交谈中,不知不觉,我们就走远了。放眼四望,四周漆黑一片。借着车灯,我看到路边树林中有零星的独栋低矮小屋,它们显得有些破落,远不及欧洲发达国家郊区小屋的别致。

随行的当地司机告诉我们,这就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我曾经听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旋律成长,对于歌曲中的美妙意境,我想象了何止千遍万遍。当我真正看到莫斯科郊外的漆黑夜景和那些破旧小屋时,才知道现实终归是现实,艺术终归是艺术,两者之间画不上等号。

但同时我也明白了,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真正所歌颂的,不是一座城市的郊外,也不是一个羞涩少年的爱情,而是一种对祖国、对民族、对亲友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深沉的爱,所以,它从被吟唱那一刻起,就已经不再属于苏联,而是属于了全世界。

英雄城市圣彼得堡

我国有句成语,叫“人杰地灵”,它用在俄罗斯身上,也恰如其分。这个国度土地广袤,资源丰富,历史上也从不缺乏伟大的人物,比如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于1682年即位,于1689年掌握实权,被普遍认为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沙皇。他身材魁梧,精力充沛,长于权术;对治国安邦、外交伐谋、攻城略地等,他都具备杰出手腕和能力。从17世纪末开始,从西方考察归国的他开始制定并强势推行一系列西方化政策,很快使俄国从欧洲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世界强国,并一直影响至今。毋容置疑,他的改革眼光,先于其时代至少200年。

一个多世纪之后,恩格斯评价彼得大帝是“真正的伟人”,马克思则把他列为18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两位帝王之一(另一位是我国的康熙大帝)。

而伟大城市圣彼得堡,正是在这位杰出君王的命令下,于1703年开始建造,9年之后,它成为俄国的新首都。此后200年间,圣彼得堡一直是帝国的心脏。现在,它则以“俄罗斯第二大城市”而著称于世。

在俄罗斯签署相关合作项目

当我来到圣彼得堡,印象最深的首先是这里到处都有水道、运河和桥梁,仿佛身处“水城”威尼斯一般。圣彼得堡跨涅瓦河而建,城中包括近100个小岛,水道纵横交错,桥梁有400多座,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水城”和“桥城”景观。

另外让我感叹的是这里古典建筑和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像冬宫与皇宫广场、海军总部大厦、夏花园与夏宫、俄罗斯博物馆、圣伊萨克大教堂、斯莫尔尼宫、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要塞、十二月党人广场等等,它们建筑形式各具艺术特色,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无不显得美仑美奂。

我知道,圣彼得堡还是俄国历史上的一座英雄城市。

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在这里爆发。在涅瓦河边,我参观了曾经在十月革命中炮轰冬宫的“阿芙乐”号巡洋舰,它巨大的炮口依旧指着冬宫,将沉重的历史着实幽默了一把。

二战期间,圣彼得堡被德军围困了872天。在猛烈的炮火下,它被夷为废墟,其中60多万居民因寒冷和饥饿而丧命。但英雄的圣彼得堡人民挺立在废墟上,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法西斯军队。圣彼得堡人的精神,成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

然而圣彼得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非冬宫莫属,不仅因为它是十月革命的进攻对象,更是因为它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藏品。

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原为俄罗斯帝国的皇宫,属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上下3层,一共有1000多间房间,其内外装饰极其奢华。十月革命之后,冬宫被改成“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300万件艺术珍品,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

“十万大山”走进俄罗斯

中俄两国素有友好关系的历史,也有商贸合作的良好基础。我任广西农垦局局长期间,在自治区领导的带领下,多次随队赴俄罗斯考察,就农产品加工及物流基地建设等项目与俄罗斯相关部门进行系列商务谈判。

当时我们是想利用广西农垦局的优势产品资源,整合广西农垦国有企业集团的优势,结合俄罗斯市场优势和需求,在俄罗斯建立一个大型商品基地,进行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产品加工、产品贸易等集于一体的市场运作,并逐渐将影响扩展到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市场。

经过我们多方努力,2007年9月,由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俄罗斯十万大山农产品加工及物流基地建设项目终于在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州举行了奠基仪式。

与俄罗斯有各方面开展合作

当时我已经调离广西农垦,但听到这个消息,想到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开花结果,心中还是激动和欣慰不已。

广西农垦“十万大山”品牌走进俄罗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极大推动该地区农产品加工、贸易的同时,也必将多层次、多领域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要全面看待中俄历史关系

放眼整个中俄历史,其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综合全面地看待中俄两国的历史,可以让我们更清醒地与俄罗斯并肩行走。

在我国历史上,俄国人曾被称为“红毛子”,俄国被称为“俄国熊”。清政府懦弱无能时,俄国强占中国5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插手外蒙独立。当然,提起这些,我并不是有意算老账,只是觉得,全面认知这些历史,可以让我们永远记住“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老大哥”的称谓,其实更多意义上只是一种民间的单纯情感。

俄罗斯国土广袤,资源丰富,军事实力强大,航天技术先进。如何与这样一位超级邻居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国与俄罗斯有诸多相似之处,又有太多相异之处,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和优势互补,是现在两国需要重点考虑的地方。

当今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微妙复杂,互信机制建立起来相当艰难,互不信任却易如反掌。中俄两国存在着较为深厚的民间互信基础,深入挖掘和发展这些民间互信基础,似乎也是深化两国关系的一个良好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