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也是直接脱胎于隶书。在形体结构方面,楷书和隶书则差不多。这都说明楷书是供人学习和运用的正规书体。但这些名称,都是后来楷书取得正规字体地位后才有的。其实,也不妨认为是早期的楷书,是一种隶楷过渡型的书体。图33 北魏灵藏造像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就是以楷书作为印书的主要字体的。在宋代刻印的书籍中,楷书被美术化,写得更加规矩而漂亮,称为“宋体字”。......
2024-01-26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早在殷商时期,就已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从商代到周代,统治者和贵族广泛利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主要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如鼎、鬲〔li立〕、豆、爵、尊、盘、钟、钲〔zhenq征〕等等。在这些器具上头,常常刻铸文字,表示持有者是谁,铸造器具的缘起、目的等。因为古代管“铜”叫“金”,用于这一类器具的青铜则叫“吉金”;所以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就叫 “金文”,也叫“吉金文字”。古人又以钟、鼎作为青铜器的总称,所以金文也叫“钟鼎文”。
跟现代的铸铁产品一样,青铜器的铸造一般也要使用泥制模型,叫做“陶范”。金文是预先雕刻在陶范上再铸出来的,也有少数则是铜器铸好后直接刻上的。由于陶范质地松软,雕刻比龟甲、兽骨更为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图绘性质更强,更为接近原始文字。例如“日”字,金文写作⊙,是圆圆的太阳中间有个黑点(有人认为黑点表示太阳黑子),而甲骨文由于在坚硬的质地上刻写圆形不方便,只能写成“曰”。又如钉子的“钉”,甲骨文写成○,金文写作,更像钉子的形状。
青铜器上所刻铸的文字,有许多是记名式的,即仅标记该器物的属主之名如族氏名、作器人名、受祭人名等,因此都很简短。早期青铜器上的文字较为原始,尤其是族氏名,可以认为是氏族的图腾,也就是族徽(图12)。这些族徽,有许多只是一种图形符号,还不是文字,当然也有不少后来经过或大或小的演变,成为汉字大家庭中的成员。
图12 青铜器上的族徽
和甲骨文一样,金文的形体也还没有定型化,同一个字常常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如:
金文中也有合文,例如:
金文中也有合文,例如:
(www.chuimin.cn)
青铜器在西周得到极大的发展,铜器上的文字也随之增多,由只有一两个字、两三个字的记名标记扩展到几百字的长篇铭文。如周宣王时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就有将近500个字,记述比较复杂的事件,是研究当时历史和社会的珍贵材料。(图13)
早期金文的形体,就繁简程度来说往往与甲骨文差不多,但金文本身的历史很长,形体结构在发展中常常发生简化。例如保卫的“卫”字,甲骨文写作,在商代金文中写作
, 口表示一个方形的城池,
或
表示保卫城池的武士的脚步,是一个很生动地表现该字本义的字。到西周后期,这个字常简化为
, 春秋时代就简化为
了。又如“文”字在甲骨文中常写成
、
,表示花纹,西周早期金文中还写成
等,到西周晚期就简化为
了。
与此同时,金文的形体也逐渐脱离图绘性而变为线条化、平直化,例如“火”字在西周早期写作,像一团跳动的火焰,到后期就演变为火了。
殷周的青铜器,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为学者所研究,包括金文在内,早已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到现在为止,青铜器上的金文发现的不同单字约有3000个,其中约有近2000个能正确释读。
图13 毛公鼎铭文(部分)
有关中国汉字源流的文章
楷书也是直接脱胎于隶书。在形体结构方面,楷书和隶书则差不多。这都说明楷书是供人学习和运用的正规书体。但这些名称,都是后来楷书取得正规字体地位后才有的。其实,也不妨认为是早期的楷书,是一种隶楷过渡型的书体。图33 北魏灵藏造像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就是以楷书作为印书的主要字体的。在宋代刻印的书籍中,楷书被美术化,写得更加规矩而漂亮,称为“宋体字”。......
2024-01-26
新的字与原先的那个字,在时间上有古、今的差别,所以称为古今字。但是《说文》中确曾收录了一些现今意义上的古今字,如知—智,昏—婚,反—返,错—措等。这也可见所谓“今字”,有不少已拥有悠久的历史。如前所述,许多今字(新字)是在古字上增添部件,因而造成形声字,原先的古字成为今字的声符,这种情况最多。所以古今字之间,多数是既有读音上的联系,也有形体上的联系。......
2024-01-26
汉字的整理和规范,主要包括规定每个汉字的正确形体,清理同一字中的异体字。秦始皇废除六国异体,推行小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进行的汉字整理和规范工作。这股思潮中的一个分支,是认为要使中国富强,就要“开发民智,普及教育”,而繁难的汉字对此是最大的障碍,因此就要“改革汉字”。现代意义上的“汉字改革”,就是由此起步的。......
2024-01-26
这种单音节的特点,简直可以说是汉语所独有的。汉字适应于汉语的这种特点,我们在本书中是要反复强调并说明的。这也注定了汉字直接表词的性质和汉字的独特面目。因此,在现存的世界文字中,只有汉字的性质是独特的,它的发展道路也必然是独特的。......
2024-01-26
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存在一种“塔布”现象。进入封建社会以来,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观念和等级制度的尊严,更是注重汉字运用的“塔布”,制订并推行各种“避讳”规定。封建社会中的避讳,主要指的是不得直书当代君主及其尊长的名字,必须用各种方法加以回避。本来自然界有一种长尾巴的鸟就叫“雉”,为了避吕后的讳,改叫“野鸡”,一直用到现在。......
2024-01-26
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给汉字的前途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和图景。对现代汉字的初步要求是实现汉字的标准化,即“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二是“字有定形”,就是统一汉字的形体,使汉字字形规范化,这主要包括废除异体字,使用统一规定的简化字等。目前,对于汉字在近数十年来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的变革,对于汉字的现状中的某些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
2024-01-26
表示“季节”的“季”,就是“禾”的“子”,即幼小的未成熟的禾。以代表农作物的“禾”字作为基本部件构成的汉字还有不少。例如“秉()”字表示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株禾苗,所以它的基本意义就是“持有”、“拿着”。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秦”字,现在只能从它的下部存留的“禾”看出与农业有关了。一直到汉朝,西域各国还称整个中国为“秦”。现在世界各国称中国为China,这个名称的语源,正是“秦”字。......
2024-01-26
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在楷书(见下节)产生之后,草 图28 章草《急就章》(片断)书在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但笔画之间可以钩连,上下字之间也可以连写,隶书笔画的某些特征也消失了,这样形成了另外一种类型的草书,叫做“今草”(图29)。我们今天使用的一些简化字,如“东”、“为”、“长”、“书”、“专”等,原来都是草书的形体。......
2024-0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