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骨粥材料:羊棒骨2根,粳米100克,姜、盐、陈皮各适量。迷迭香煎羊骨材料:羊小排300克,土豆1个,洋葱半个,迷迭香、料酒、黑胡椒粉、盐各适量。做法:1.羊小排斩断,用清水冲洗干净。......
2023-08-15
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郊,有一个村庄,叫小屯。自古以来,这里居住着世世代代辛勤耕作的劳动人民。那是100多年前的事了,他们耕地的时候,忽然发现在犁耙翻起的土块间,混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坚硬骨片,捡起来一看,不少骨片上都有些像是刀刻的道道,有的还带点暗红色。“刨到龙骨了! ”村里的人们都这么说。老人们还说这东西可以当药,磨成粉能治刀伤、打摆子什么的。于是大伙儿都去捡拾这种骨片,卖给城里的药铺。而一斤只能卖几文钱。
有一天,村里来了个山东的商人,姓范。他问村民们可有什么地里挖出来的新奇东西,他要出好价钱收买。大家就把这种骨片拿出给他看,他也好奇地买下了一些骨片。
姓范的原来是个古董商,专门到农村贱价收购古董,再到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以高价卖给那些有钱有势的大官阔佬。这次见到了这些带刻道儿的骨片,他也不知道是什么玩艺儿,不敢多要,买了一点,跑到北京,找了一个相识的大官,是他的山东老乡叫王懿荣,请他给鉴定鉴定。这位王懿荣是位相当有学问的京官。他看到这些骨片,十分惊奇,仔细观察上头刻划的那些道道,认为是一种已经失传的古代文字,非常珍贵,不但出大价钱把它们全买了下来,还叮嘱这位姓范的商人赶快再去收购,他全要,而且要刻字多的骨片。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终于知道这些骨片其实并不是什么“龙骨”,而是乌龟的甲壳和牛、鹿等的骨头,于是后来学者们把那上面刻划的文字,命名为“甲骨文”。
王懿荣接触到甲骨文的这一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
甲骨文的发现,轰动了海内外的学术界。
这以后,人们在小屯村及其附近进行了多次科学的发掘,得知这地方原来是距今大约3000多年前的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根据古籍记载,商王是经常迁换国都的,不过自从盘庚(汤的第九代孙) 十四年迁都到安阳以后,一直到帝辛(即纣王)共八代十二王再没迁徙过,所以安阳小屯一带一共作了大约273年的商王朝都城。安阳当时叫做殷,因此商代又被称为殷。商被周王朝所灭亡,这里毁为废墟,后人称为殷墟。
商王非常迷信,特别崇尚鬼神,无论大事小事,如年成、征伐、生育、出游乃至田猎等等,都要进行占卜,专门设有一种官职 (后世称为贞人)主管占卜。有时商王还亲自动手占卜。当时占卜用的主要材料和方法是: 使用经过整治加工的乌龟腹甲或兽类(主要是牛)的肩胛骨,在反面挖或钻出圆形和椭圆形的槽;占卜时用火在这些槽内烧灼,使正面相应的部位出现裂纹,根据裂纹的数目和形状(叫做“兆”)推断卜问事项的凶吉和结果。在整个占 卜活动及事情的进行结束之后,就把上述情况用文字写刻在龟甲或兽骨的一定部位,作为验证。这些文字,称为卜辞,所以甲骨文又常称为“殷墟卜辞”。
一条完整的卜辞,是由四个部分构成的,叫做前辞、贞辞、占辞、验辞。
前辞,又叫叙辞或述辞,记叙占卜的时间(有的也记有地点)、贞卜人的名字;
贞辞,又叫命辞,记叙该次占卜所要问的事,有时要从正反两方面发问,叫做“对贞”;
占辞,记叙商王或占卜者根据卜兆的情况,作出吉凶祸福的判断;
验辞,记叙占卜后的结果即应验的情况。
这些部分有时契刻在甲骨上的不同的部位,根据一定的顺序才能通读出来。
下面举一条属于殷墟甲骨文早期的武丁时期的卜辞(图9)加以说明:
癸巳卜,争贞:今一月雨?王[冂字中加占]〔zhan沾〕曰:丙雨。
癸巳卜,争贞:今一月不其雨?
旬壬寅雨。甲辰亦雨。
这条卜辞的构成和意思是——
前辞:癸巳卜(癸巳这一天占卜),争贞(贞人名叫争的卜问)。
贞辞:今一月雨(现今一个月之内下雨吗)?
占辞:王[冂字中加占]曰(商王看了卜兆后判断说):丙雨(逢丙那天将要下雨)。
验辞:旬壬寅雨。甲辰亦雨(结果,在下一旬的壬寅日下了雨。第二旬的甲辰 日 也下了雨)。
图9 《殷墟文字丙编》第368片摹本
文中的 “癸巳卜,争贞: 今一月不其雨”,是从反面卜问,与上文的 “今一月雨” 组成对贞。
这条 卜辞在龟甲的反面还有 “己酉雨。辛亥亦雨” (己酉日下了雨。辛亥日也下了雨),也属于验辞,与上连读。
但是,有许多的卜辞比较简化,不见得这四个部分都完全具备。
殷墟卜辞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殷商时期的社会状况,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说是最可靠的第一手史料。例如,以卜辞中所见的商朝祖先、商王的名称、世系与汉代司马迁所编著的我国第一部大型通史《史记》的有关记载相对照,大多可以符合,证明了《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可信的。同时,又可使用卜辞的记载,对《史记》一类史籍记载不准确甚而错误的地方加以纠正,这样就使我们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有更加全面而准确的了解。
从卜辞中还发现了大量有关古代天文、气象及农业、畜牧业等科学技术的材料,例如武丁卜辞中就有好几次关于月食的记载:“六日[甲]午夕,月(有)食”、“月
食,闻,八月。”“闻”就是“昏”,指月全食而天地昏黑。这些科技材料,对于各个相关学科的探讨与研究,自然也是意义重大。它们的价值,不但属于中华文明,而且属于整个人类文明。
也有的甲骨文不是用来记录占卜情况的,例如有一种刻辞刻写的是把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的60个干支名称的“干支表”(图10)。这种干支表是当时的人们用来查检、推算干支纪日的日期的谱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日历。
此外,在殷墟之外的一些地方如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山西省洪洞县,山东省济南市,陕西省长安县、扶风县、岐山县以及北京市昌平县等地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后来也都陆续发现有甲骨文。
图10 甲骨文干支表
其中,在陕西岐山、扶风发现的甲骨文,叫做周原甲骨文。周原是这一带地区的古地名,也是周王朝的发祥地。
周原甲骨文,目前主要发现的是卜甲,共有300片左右。时代大致是从商代后期至西周前期。这些带字卜甲,都是残甲,面积都只有现在通用的一分或二分硬币那么大。上面所刻的字体极为纤细,需用五倍以上的放大镜才能辨识,可谓世界微雕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图11 周原甲骨文摹本
图11是我们选取的周原甲骨文中字数较多的一条卜辞的摹本,释文为:
癸巳,彝文武帝
乙宗。贞:王其[刀阝]〔zhao招〕祭
成唐。鼎(贞):禦,
[报字去扌]〔fu扶〕二母,其彝
血[羊土]〔mu亩〕三豚三,
囟〔si斯〕又正。
全辞大意是:癸巳日,在文武帝乙的宗庙里举行彝祭。问:王隆重地祭祀成汤。举行御祭,用两个[报字去扌]国的女性人牲,彝祭的牲血用三头公羊、三头小猪,可以贞问吧。
周原甲骨文的发现,是甲骨学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扩大了我们对甲骨文的研究范围。无论是对西周历史的研究,还是对汉字历史的探讨,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1899年发现甲骨文到现在,经过初步统计,大约出土了10万多片甲骨。在这些甲骨片中见到的全部单字的总数,约为4600—4700个,其中所能确切辨认的,目前还不到1800字。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发现的自成体系的一种最古老的文字。它和埃及的圣书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差不多同时,但是后面几种文字都早已消亡了,和这些国家或地区现在使用的文字没有渊源关系; 只有甲骨文与现代仍在使用的汉字关系密切,可以说它是现代汉字的老祖宗。
甲骨文有不少字是容易辨认的。这些首先是表现自然界各种事物形状的字,叫象形字,例如:
月字,像月牙儿的形状。
雨字,像天上下雨的样子。
龟字,像乌龟的形状。
鱼字,像鱼儿的形状。
衣字,像古人穿的上衣的形状。
木字,像树木的形状。
人字,像侧着身子的人。
有时把两个象形字组合起来表示一种较为复杂而抽象的意义,比如有几个与人的象形字有关的字:
从字, 一个人跟在另一个人后头,是跟从的意思。
北字,两个人背对背,就是“向背”的背字的古字。
休字,人靠着树,表示休息。
并字,表示两个人并排着站在一起(底下的一横划表示地平面)。
像以上这些“月”、“雨”、“木”、“人”等整个儿地由一个不能再行分解的形体构成的字,叫做“独体字”;而像“休”、“从”这些由一个以上(一般是两个)的独体字构成的字,叫做“合体字”。于是独体字“人”、“木”就分别成了合体字“休”、“从”的一部分,我们把它们叫做字的“部件”,好比一部机器的零件。当然也有的部件不一定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字。这几个术语是我们以后经常要使用的,所以先在这里介绍一下。
现在我们再回到甲骨文。应当指出,更多的甲骨文形体具有与后世汉字不大相同的特点,否则就不会有将近2/3的甲骨文至今还不能辨释出来了。这些特点主要有:
(1) 甲骨文的形体往往不固定。这表现为:
a 部件的位置比较自由,如:
“牝”、“物”分别由牛、匕和牛、勿构成,两个部件左右、上下怎么搁置都可以。
b 同一个字可以使用不同的部件,如:
(www.chuimin.cn)
“牢”在甲骨文时代是关牲畜的地方,等于我们今天的牲口棚。表示关牲口的围栏,里头可以关牛,也可以关羊或马,因此
(牛)、
(羊)、
(马)都可以成为“牢”字的部件。“逐”字在甲骨文时代表示追赶野兽,下边的
或
表示猎人的脚步,上边可以用
(豕)表示追赶的是野猪,也可以用
(鹿)表示追赶的是鹿。
c 同一部件可以有笔画繁简的不同,如:
“齿”字像牙齿的形状,上下牙可以多表示几个,也可以少表示几个,甚而只有下牙,没有上牙。“丝”字像两把束好的丝,有的圈数多,有的圈数少,有的带丝头,有的不带丝头。
部件笔画的繁简多少,对于了解汉字形体结构的变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部件笔画由少向多发展的,叫做 “繁化”; 由多向少发展的,叫做“简化”。
d 部件的刻写方向可以有正反的不同,如:
“即”字表示一个人靠近食物旁边,采用跪着的姿势,在左边在右边是一样的。“尹”字表示一只手拿着一根笔,左手拿右手拿也是一样的。
(2) 甲骨文中有较多的“合文”,就是把两三个字挤着写刻在一个字的位置。例如:
人名用字:(报乙)
(盘庚)
(祖辛)
数目字:(十三)
(十五)
(四千)
(十二月)
常用语:(上下)
(黄牛)
周原甲骨文的形体,主要保留着作为中央王朝文化代表的殷墟甲骨文的特点;同时,由于也受到周部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带来的影响,多少有所发展。这种发展在整个汉字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一批汉字的形体,是在周原甲骨文中产生或定型的,如后世常用的“城、夜、舍、则”等字,始见于周原甲骨文;“更、蜀、追、咎、逐、祠、师、贞、车、受、见、队、毕、庶”等字,比起殷虚甲骨文,有较大的变异,而当周部族夺取了中央政权后,这些变异的形体成为规范,为西周金文、小篆等所继承。因此,周原甲骨文在汉字演变历史中的作用,是值得重视并研究的。
甲骨文一般是先用朱砂或黑墨写在甲骨上,然后再用刀将笔画刻出,也有的是直接刻成的。因为是用刀刻,所以笔画瘦劲刚硬,较少圆转,就雕刻的精美来说,十分令人赞叹。
有关中国汉字源流的文章
羊骨粥材料:羊棒骨2根,粳米100克,姜、盐、陈皮各适量。迷迭香煎羊骨材料:羊小排300克,土豆1个,洋葱半个,迷迭香、料酒、黑胡椒粉、盐各适量。做法:1.羊小排斩断,用清水冲洗干净。......
2023-08-15
由于情势紧急,他们一怒之下,忽地变成了九条牤牛,昼夜不停地用犄角豁,用四蹄刨,一直把洪水引到涧河,泄入渤海。他们开成的河,就是现在从水库流过唐山市区的陡河。后人为纪念他们牺牲奉献、造福乡里的精神,就把这条河起名叫牤牛河。至今,当地仍把陡河上游称为牤牛河,榛子镇大桥叫牤牛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陡河村有一庙宇,庙门有副楹联是:“黑水牛蹄国,万丈陡牛河”。可能是人们对牤牛开河的一个纪念和颂扬。......
2023-06-18
牛弘年少生活流离,为官后依然俭朴,侍奉皇帝尽到礼节,对待下属宽容仁厚,不善言谈却恪尽职守,史载“学优而仕,有淡雅之风,怀旷远之度,“被称为”大雅君子”。但牛弘听了,神色丝毫不变,随口说道:“那就做成牛肉干吧。”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射牛不问”的故事。牛弘知道弟弟射死了自己珍贵的牛,仍然面不改色,不多问,平静地交代应该做成牛肉干以便食用,对弟弟的过错并不打算追究,可见豁达宽容之心!......
2023-11-27
长颈鹿生长在非洲,它在目前世界上4000余种哺乳动物中是最高的动物。据赴非洲进行科学考察的动物学家实地测量,成年的雄性长颈鹿,身高一般都在5米以上,特别高的可达6米,雌性稍矮一些,但身高也有5米左右。有些动物的武器是利剑似的牙齿,有些动物是自己的长而坚硬的双角,长颈鹿的武器则是它那长长的脖子。非洲的野生动物特别多,其中有不少是肉食性的猛兽,这些猛兽对跑得慢的长颈鹿是很大威胁。......
2023-11-22
利用CorelDRAW软件中的“智能绘图工具”、“形状工具”、“填充工具”、“椭圆形工具”,设计制作乌龟造型。图6-16 乌龟色稿设计乌龟组合设计选中小乌龟,用步骤的方法再复制一个小乌龟;把一只小乌龟放在大乌龟的背上,另一只放在大乌龟的后面。......
2023-10-21
甲骨文是商周时代书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有系统的文字,距今已3000多年。而刘鹗和罗振玉都是甲骨文早年出土时期对甲骨文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他对甲骨学研究所做的贡献主要是:第一,在甲骨文的搜集和保藏方面,罗振玉用力最勤。......
2023-08-20
东汉石牛显风采范晓东在酒泉市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厅内,陈列着一件非常引人注目的东汉石雕卧牛。该石牛1959年出土于酒泉东关外一东汉墓中,之后一直被博物馆收藏并展出。这个传说,无疑是勤劳质朴的酒泉先民祈求征服自然灾害的一种美好愿望。酒泉东关外汉墓出土的石雕卧牛,是镇墓之神兽,而非镇水之卧牛。它以其规整敦实、质朴简练、神气活现,给人以美的遐想、力的感受,堪称为酒泉先民智慧的结晶和艺术创造的瑰宝。......
2024-10-17
岳飞的部将牛皋是员猛将,也是员福将,他醉酒破敌的故事广为流传。岳飞即以大将余化龙、杨虎领兵解救汜水关;自己则亲提大军,以大将牛皋为先锋,急救藕塘关。金节看牛皋已有八九分醉意,又见外边的军士来报:“金兵来犯关了!”金节无奈,只得取来一坛陈酒,放在他面前,牛皋双手捧起吃了半坛。家将慌忙将剩下的半坛酒送到牛皋面前,牛皋双手捧着乱吃。......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