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峰。楼船是汉朝有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发展也是造船技术高超的标志。据考证,这是秦汉时期的造船遗址。此外,在今陕西、四川、安徽、浙江、江西等地,也都有秦汉的造船工场。如长安城西的汉朝昆明池造船基地,周长达40里,有时池中有近百艘高大的楼船。秦汉造船业的发展,为后世造船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国造的战船,最大的上下五层,可载3000名战士。......
2024-01-25
明朝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达到了第三个高峰。由于元朝经办以运粮为主的海运,又继承和发展了唐宋的先进造船工艺和技术,大量建造了各类船只,其数量与质量远远超过前代。元朝初期仅水师战舰就已有17900艘。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下令造战船5000艘,操练水军七万人。过了三年,又下令增练水师五六万人,再造战船3000艘,仅这两次就造了战船8000艘。元军往往为一个战役就能一举建造几千艘战船。此外还有大量民船分散在全国各地。意大利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原黄河入海口处(今江苏宿迁县以南70公里处)见到“有属于大汗之船舶逾15000艘,盖于必要时运输军队赴印度诸岛者也,缘此地距海仅有一日程”。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为在济州河运粮,一次建造粮船达3000艘。元朝还在江海水陆要地设水驿站424处,共有邮递专用船5921艘。这些都充分说明元朝造船能力之强。元朝时,阿拉伯人的远洋航行逐渐衰落,在南洋、印度洋一带航行的几乎都是中国的四桅远洋海船。中国在航海船舶方面居于世界首位,它的性能远远优越于阿拉伯船。元朝造船业的大发展,为明代建造五桅战船、六桅座船、七桅粮船、八桅马船、九桅宝船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迎来了我国造船业的新高潮。
据一些考古的新发现和古书上的记载,明朝时期造船的工场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配套之全,是历史上空前的,达到了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最高水平。主要的造船场有南京龙江船场、淮南清江船场、山东北清河船场等,它们规模都很大。如龙江船场年产就超过200艘,它还以建造大型海船而著称。1957年在南京宝船场遗址出土一个全长11米以上的巨型舵杆,令人叹为观止。再如清江船场,有总部四处,分部82处,工匠3000多人,规模也甚为可观。明朝造船工场有与之配套的手工业工场,加工帆篷、绳索、铁钉等零部件,还有木材、桐漆、麻类等的堆放仓库。当时造船材料的验收,以及船只的修造和交付等,也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正是有了这样雄厚的造船业基础,才会有明朝的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远航壮举。郑和船队的宝船,大者长达44丈,宽18丈。明朝用的尺比我们今天的市尺短些,但即使按一丈合二米半计算的话,这种宝船的长度也超过100米。船队中,即使是中等船,也有37丈长,15丈宽。难怪有位目击者形容宝船“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还有的说,船上风帆有12张之多。当时先进的航海和造船技术包括水密隔舱、罗盘、计程法、测探器、牵星板以及线路的记载和海图的绘制等,应有尽有。郑和的第一次远航船队,据说就有62艘这样的船。
郑和的宝船属于沙船类型。中国历代专家,根据不同水域的地理特点,以及船的不同用途,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建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船只。经过春秋战国以来二三千年的不断发展、改进和完善,到了明朝,各种古代船只已经完全定型。中国古代的船型种类和名目繁多,但是大体上说,从船首形状来分,可以分成尖首和方首两大类;从船底式样来分,可以分成尖底和平底两大类。在历史的演变中,福船是最著名的尖首、尖底船型的代表,沙船是最著名的方头、平底船的代表。沙船的历史可追溯到遥远的年代,在出土的独木舟及甲骨文中就可以看到它的平底、方头、方艄的特征。在山东日照等地有许多沙船,相传是越王勾践由会稽迁都琅邪时遗留下来的船型。这都可说是沙船的前身了。据康熙《崇明县志》载:“崇明县乃唐(高祖李渊)武德间(公元618年—626年)涌沙而成”。又载:“沙船以出崇明沙而得名。太仓、松江、通州、海门皆有。”可见沙船是产生于唐代的。沙船的特点是宜于行沙防沙,可安然“坐”在滩上。“江南沙船之往山东者,恃沙行,以寄泊,船因底平,少搁无碍”(《日知录集释》),所以又称“防沙平底船”。沙船的甲板面宽敞,干舷低,具有宽、大、扁、浅的优点,适宜在浅水航道航行,稳定性比较好。船上采用大梁拱,使甲板能迅速排浪,船舱也采用水密隔舱结构。船舷采用大□〔lie列〕,大中型沙船每侧有四到六根大?从船首直压到船尾,以增加结构的强度。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即是沙船中的佼佼者。一般来说,这种沙船较多见于杭州湾以北的港口和内河沿海航线上。福船,还有广船,则是以产地而得名,是适应我国南方海阔水深多岛屿地理环境的两种船型。福船船型首尖尾宽两头翘,尾封结构呈马蹄形,两舷边向外拱有护板。舷侧用对开原木厚板加固,强度较大。船舱是水密隔舱结构,船体底尖上宽,尖首尖底利于破浪,吃水深,稳定性好,并且容易转舵改变航向,便于在狭窄的航道和多礁石的航道中航行。有些船首尾的舱是活水舱,也叫浮力舱或防摇舱。随着船首尾的上升或下降,活水舱中的水可流出或流入,减少船的摇摆,保持船的平衡。福船的用材主要是就地取福建盛产的松、杉、樟、楠等优良木材,它们在杭州湾以南的港口和沿海航线上多见。广船船型首尖体长,吃水较深,梁拱小,甲板背弧不高,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较大的续航力。船体结构的横向是以密距肋骨与隔舱板构成;纵强度依靠龙骨和大?广船的用材多采用广东的荔枝木、樟木,还有乌婪木,主要航行于我国南方港口和南海航线。同沙船和福船一样,广船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优良船型。
总之,在经过秦汉时期和唐宋时期两个发展高峰以后,明朝的造船技术和工艺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登上了我国古代造船史的顶峰。明朝造船业的伟大成就,久为世界各国所称道,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只是到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现代机动轮船出现以后,我国在造船业上享有的长久优势,才逐渐失去。
作为我国古代舟船史的尾声,是我国自己第一艘轮船的诞生。19世纪中叶,我国一些接受西方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曾先后试制过轮船。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吴趼〔jian减〕人,就曾作过种种尝试。1862年,江苏无锡人士徐寿、徐建寅父子和华蘅芳等人到了安庆,一面学习,一面动手制造发动机。三个月后,一台蒸汽机造成了,试车结果,“甚为得法”。第二年,他们又试制一艘螺旋桨推进的小轮船,但没有成功。1864年,徐寿等人在南京“金陵军械所”继续努力,终于造出了我国第一艘轮船“黄鹄〔hu胡〕”号。这艘船由华蘅芳负责设计和绘图,徐寿负责发动机和船体的制造,“全用汉人,未雇洋匠”。当时年仅19岁的徐建寅,也“屡出奇思以佐之”,积极协助父叔辈工作。据上海《士林西报》记载:“黄鹄”号“船重25吨,长55华尺,高压引擎,单汽缸”,“逆水时速16里,顺水时速约28里”。这艘轮船的制造成功,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很大社会反响。
(www.chuimin.cn)
有关中国古代交通的文章
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峰。楼船是汉朝有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发展也是造船技术高超的标志。据考证,这是秦汉时期的造船遗址。此外,在今陕西、四川、安徽、浙江、江西等地,也都有秦汉的造船工场。如长安城西的汉朝昆明池造船基地,周长达40里,有时池中有近百艘高大的楼船。秦汉造船业的发展,为后世造船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国造的战船,最大的上下五层,可载3000名战士。......
2024-01-25
早期的人类以捕鱼、打猎为生。禹为了指挥治水工程,需要造一只大型的独木舟。禹乘坐这艘独木舟指挥治水工程,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治服了洪水。在我国各地考古发掘中,先后出土的独木舟已达20多只。除了由两只船体构成的舫外,在历史上还出现过由多只船体构成的船只。这种船行驶平稳,上面可以建造庐舍,成为统治阶级出游时候的专用船。木板船航行时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它的抗风能力较差。......
2024-01-25
唐宋时期为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到了唐宋时期,无论从船舶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体现出我国造船事业的高度发展。唐朝内河船中,长20余丈,载人六七百者已屡见不鲜。可见唐朝有极强的造船能力。唐朝舟船已采用了先进的钉接榫合的联接工艺,使船的强度大大提高。宋朝造船修船已经开始使用船坞,这比欧洲早了500年。南宋杨幺起义军使用的车船,高二三层,可载千余人,最大的有32车。......
2024-01-25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现了“车同轨”。最宽处甚至可以当作现代化中型飞机起飞降落的跑道。汉朝时期在秦原有道路上继续扩建延伸,构成了以京城为中心向四面辐射的交通网,如自西汉京城长安而东,出函谷关,经洛阳、至定陶,以达临淄,为东路干线;自长安而北,直达九原郡(包头市),为北路干线;自长安向西,抵达陇西郡,为西北干线。......
2024-01-25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古代交通已有所发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法令,把过去杂乱的交通路线,加以整修和联结,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车辆可以畅行各地。汉朝在秦朝原有道路的基础上,继续扩建延伸发展了以京都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的交通网。唐朝京都长安发展为国内外交通的重要枢纽和中心,变成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日趋衰落。......
2024-01-25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把铁路等新型运输方式作为侵略工具传入了中国。中国第一条铁路是英国商人1876年修筑的淞沪铁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筹办的第一条干线铁路,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主持设计和施工,并于1909年建成通车的京张铁路。汽车运输要求修筑路面坚硬的公路。中国的电信业,也是帝国主义控制和掠夺的目标之一。在初步了解古代交通历史线索的基础上,我们将把古代交通方式和工具划分成九个专题,在后面逐一加以介绍。......
2024-01-25
据史书记载,邗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有确切纪年的第一条大型运河。泗水与济水很近,只要在两河间开一条运河,吴国的军队就可以从淮河进入泗水,通过运河转入济水,上溯济水,可达中原腹地。最先进行变法的魏国成为这一时期七国中最先强盛起来的国家。迁都后,魏国多次动工开凿以大梁为中心的运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沟。......
2024-01-25
第二种意见认为,1876年由英国怡和洋行在吴淞和上海之间擅自修建的公开运输旅客和货物的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铁路。最后,这里所指的我国第一条铁路,并不是单指标准轨距来说的。唐胥铁路,虽然是一个小区段,但它是大动脉中的关键线路,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也是我国铁路建设的伟大开端。......
2024-0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