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开发区与城市互动整合评价:长三角实证分析

开发区与城市互动整合评价:长三角实证分析

【摘要】:表5-1基于公共产品配置的开发区与城市外延整合评价指标体系续表5-1开发区的开发指数反映开发区的投资建设强度和基础性公共产品供给情况,主要包括土地开发率、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均基础设施投资等7个指标。本章节以上海为例,对上海市开发区与城市外延整合水平进行评估。表5-3简化后的开发区外延整合评价体系计算结果见表5-4。

“外延整合”是开发区和主城之间通过功能定位的整体把控、发展机制的互动协调,弥合不同主体之间的非合作博弈,促进主城与开发区形成系统有机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因此开发区与城市外延整合的评估应能够体现开发区与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差异性。

5.2.1 评价模型的构建

1)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各指标的内涵及其数据获取方式的差异性,可将外延整合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子系统(表5-1)。

表5-1 基于公共产品配置的开发区与城市外延整合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5-1

(1)开发区的开发指数

反映开发区的投资建设强度和基础性公共产品供给情况,主要包括土地开发率、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均基础设施投资等7个指标。本子系统相关指标可通过开发区相关统计年鉴获得。

(2)开发区的通达指数

反映开发区与中心城区的通达程度,包括公共交通可达性、开发区与中心城区距离两个指标。从公共产品的严格意义上来讲,本子系统应当归并至服务指数系统中。但公共交通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其供给水平不仅反映了开发区在本区域内享用公共服务的程度,还反映了其享用中心城区优质资源的便利程度;开发区与城市通达指数得分越高,说明开发区与城市一体化程度越高。因此,本书将本子系统指标单独列出。本子系统无可直接引用的数据,需通过空间数据转化。本研究借助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将公共交通线路图、开发区空间分布图、城市行政边界图进行矢量化,提取空间距离数据转化为数值数据。

(3)开发区的服务指数

这一子系统反映的是开发区在本区域内所能享有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人均教育经费支出、教育机构密度、医疗卫生机构密度等20项指标。就笔者实地调研和文献检索的结果来看,目前我国开发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水平缺乏相应的统计口径,为确保指标体系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本子系统的相关指标数据采用该开发区所在区(县)的相应指标进行计算。

2)数据处理方法

为了消除各项指标之间量纲不一致的影响,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标准化后的数据均值为0,方差为1。为体现开发区和主城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差异度,本文采用主城供给水平作为数据标准化基准指标,具体的标准化公式如下:

其中:X′ij表示第i个开发区第j项指标标准化后数值;

X ij表示第i个开发区第j项指标原始数值;

X j表示第j项指标主城区平均值。

该评估服务水平综合得分为:

其中:F表示该评估单元综合得分,得分越高说明该开发区与城市外延整

合程度越高;

A j表示第j项评价指标权重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1]进行权重计算。考虑到各地区统计口径不同,在实际运算中,指标体系选取必然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有所调整,指标权重也应随之转化。为保证本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推广性,本指标体系权重计算采用弹性计算方法,即当评估区域有指标缺失时,在保持各子系统分权重不变的前提下,根据调整后的指标体系对权重进行换算(表 5-2)。权重运算步骤如下:

表5-2 外延整合评价体系各子系统分权重计算

首先,计算各子系统分权重;

其次,将分权重用同样的方法分解至指标层,即得到各指标的参考权重;

最后,实际权重换算与参考权重换算,根据实际选取的指标调整指标体系对权重进行换算得到实际权重。(www.chuimin.cn)

其中:A′ij表示指标调整后第i个子系统第j个评价指标的实际权重;

A ij表示第i个子系统第j个评价指标的参考权重;

A i表示第i个子系统分权重;

θ表示存在度,如该项指标存在,θ=1,不存在,则θ=0。

5.2.2 开发区与城市外延整合评价

由于开发区与城市外延整合水平是一个相对概念,同时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书选取同一城市的不同开发区进行横向比较。上海市作为我国开发区最集中的城市,市域范围内共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2]和26个市级开发区。本章节以上海为例,对上海市开发区与城市外延整合水平进行评估。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3],将表5-1的评价体系进行简化(表5-3)。

表5-3 简化后的开发区外延整合评价体系

计算结果见表5-4。

表5-4 上海市开发区外延整合评估一览表

续表5-4

依托ArcGIS空间分析软件,以各开发区所在位置为源点(point),分别以开发指数、通达指数、服务指数和综合整合指数得分做插值图。

从开发指数插值图(图5-2)来看,开发区开发指数得分主要受开发层级影响,国家级开发区的开发指数得分普遍比市级开发区高,其开发强度和投入强度等指标均较高,基本实现了其作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的职能。同时,位于市域西南远郊的上海化学工业园区、枫泾工业园区等开发区的开发指数得分也较高,承担城市远郊增长极的作用。

图5-2 上海市开发区外延整合开发指数插值图

图5-3 上海市开发区外延整合通达指数插值图

就通达指数而言(图5-3),开发区通达指数得分呈现明显的沿主城向外圈层衰减和沿地铁公交线路指状延伸相叠加的态势。同时从开发区的现状空间布局来看,边缘型和近郊型开发区基本都临近地铁站点和主要对外交通廊道设置,体现出明显的公交导向特征。

从服务指数分布(图5-4)来看,明显可分为三个圈层:临近中心城区的闸北区、普陀区、浦东新区的开发区由于受主城强力辐射,服务指数得分最高,与主城基本实现整合发展、一体化配置;南汇区、闵行区、松江区等位于城市近郊的开发区依托公共交通辐射,与主城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其自身的服务指数得分较低;而位于城市远郊(如普陀区、金山区、奉贤区等)的开发区由于离主城较远,公共交通相对不便,公共服务配置以自给自足的模式为主,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远郊独立发展特征。

就综合整合度来看,上海市国家级开发区普遍比市级开发区的综合整合程度高;同时开发区距离主城越近,交通越便利,其综合整合程度也越高(图5-5、图 5-6)。

图5-4 上海市开发区外延整合服务指数插值图

图5-6 外延整合指数与空间距离相关性

5.2.3 基于公共产品配置的开发区与城市外延整合类型

将前面计算所得的开发强度指数、通达度指数和区域服务水平指数导入SPSS 13.0 for Windows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由聚类树形图(图5-7)可以看出,可将上海市31个开发区分为三种类型:

(1)边缘融入型:这类开发区大多位于城市边缘区,受到主城的强力辐射。随着中心城区范围的不断扩大,逐步纳入主城公共设施一体化发展的范围,外延整合程度较高。如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市北工业园区等。

(2)交通依赖型:这类开发区大多位于城市近郊区,公共服务水平较城区低,居民职住分离现象较为明显。如新杨开发区、宝山开发区、嘉定开发区等。

(3)远郊独立型:这类开发区大多位于城市远郊,由于距离中心城区较远,与主城实现设施共享难度较大,需独立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常依托远郊的卫星城镇配置,形成功能相对完善的新城,以满足居民发展的需求。如上海化学工业园区、青浦工业园区、崇明工业园区等。

图5-7 上海市开发区外延整合聚类分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