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时有谣传说斯大林在国内的地位不稳,因此邱吉尔对与斯大林达成的协议能否落实还不放心。斯大林打开各种酒瓶。斯大林再次举杯,祝邱吉尔回程一帆风顺,邱吉尔也举起酒杯,感谢主人的好意。莫洛托夫见斯大林亲自请自己陪酒十分高兴,入席以后便殷勤地为邱吉尔劝酒,邱吉尔也不推辞,几人又一杯接一杯地喝了一阵。不多久,莫洛托夫也喝得面红耳赤,斯大林和邱吉尔的酒意更深了。......
2023-08-07
如果现在来谈儒家的哲学,这是在我之前已有数千位中国学者写过的课题,我只能写出我自己对它的悟解、评价和阐释。我没有接受什么见解,也没有认为什么见解是当然成立的,我喜欢剥去孔子及儒家某些早已被曲解的见解和信仰。我的天性近乎道家,甚于因信仰而造就的儒家。那些新儒家已透过佛教徒的眼来看孔子的教训,为什么我不可以透过道家的眼来看孔子的教训?儒家与道家被视为中国思想中对立的两极:孔子是一个实证主义者,而老子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孔子最关切的是人,而老子最关切的是宇宙的神秘和性质;孔子视宇宙为人的一部分,而老子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但从近距离来看,问题仍不是这样干脆和简单的。我认为,孔子对上帝与上帝意旨的关心、对宇宙的灵性性质的看法,已被儒家通常的实证主义所蒙蔽。因为道家有意深入,而儒家一切都在表面上,至少是假做如此。道家的思想家较能欣赏孔子及其教义的某些方面,且帮助他避免只注意显著的德行与生活的实际问题。我想考察孔子对死、上帝、上帝的意旨及人的灵性等较大问题的态度。
孔子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私生子。他的父亲是鲁国三大名将之一,从下面这个故事中可见其勋业之一斑。有一次,他带鲁国的兵去攻一座城。当他的军队已有一半进入了敌人的城门,而另一半仍在外面的时候,敌人突然把城门放下。孔子的父亲看出敌人有诈,一手将城门举起,让他的军队全部退出。
孔子的父亲六十岁以后才娶了一个少女,即孔子的母亲,她是三姐妹中最小的。儒家的清教徒曾想尽方法来解释这段历史,以说明孔子并不是私生子,但我认为不必这样做。非婚生的子女常是很聪明的,这是自然的。“一切孩子都是自然的”,如一个法国贵妇所说,但我以为私生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为自然。意思是,这个孩子常是服从男女互相吸引的自然律、热烈的罗曼史的结果。其他记录似乎也支持这个说法,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孔子父亲死时,孔子尚幼,他的母亲不愿意告诉他父亲坟墓的所在(他的母亲想瞒着他)。等到孔子的母亲死后,孔子已长成时,他才从一个乡下老太婆的口中知道父亲是谁及他坟墓的所在,使他可以把父母合葬在一处。孔子被描写为九尺六寸高,古代的尺是长一指距,或八英寸,那么用现在的尺来量是高六尺四寸。无论如何,他的绰号叫做“长人”。
孔子童年为季氏牧牛羊,所以严格地说他是一个牧童,曾经学习做过许多粗鄙的事。但由于自修,他仍成为当时第一流的学者。五十多岁的时候,他被任为鲁国的中都宰,升迁为鲁司寇,且摄相事。在这里他有机会将他关于社会和政治的学说付诸实施,但因把握实权的鲁国贵族们对他失望而被罢免,正如柏拉图被西那库斯的暴君戴奥尼夏罢免一样。后来他辞职,离开他的祖国到外国(城邦)周游,共历十四年之久。像柏拉图一样,他想再度从政,但失败了,因为在他心中有他的革命理想,且相信只要他有机会,他知道怎样将它实现。这个失意的时期,同时也是孔子成就最高的时期。他常陷入困境,被人嘲笑、拒绝,数次被逮捕及拦劫,但他却始终保持温良恭俭让的态度,有一位伟大的儒者曾指这一点为他性格中最感人的一面。因为在这个时期,他显示出他真正的力量。没有一个国君愿意认真接待他或授予他权柄,门徒们都灰心失望,但孔子仍乐天安命。当他被逮捕或拘留时,他习惯唱诗或朗诵,而且自弹一种乐器来伴奏。他继续研究历史。经过多年的浪游,他最后回到祖国,当时他的几个门徒都已在政府做事。因此他以一个“大老”——官吏老师的身份回乡,在他七十二岁那年去世。就在他生命中最后的四五年里,他着手做最伟大的工作,即专心编辑古代的作品,写下他一生对历史的研究。这些书留传下来,就是儒家的五经。
新儒学的清教徒们总是尝试把孔子描绘成一个拘执小节、具有尊严的圣人。他们把他弄成一个缺乏人味、完美的圣人。事实上,孔子是他那时候的塞缪尔·约翰逊6博士,最怕受人尊敬。根据《论语》的记载,他曾做过几件使那些正统批评家骇异的事。那些正统家惊呼:“一个圣人,一定不会做这样的事,这些经文显然是后人窜入的。大哉孔子!”我只提及一个记载在《论语》中的事例。孔子对那些佞人与伪善者的反感就像耶稣对法利赛人的态度一样。一天,有一位这类学者来见孔子。孔子吩咐仆人告诉那位来访者他不在。然后,为表示他对这个叫做孺悲的人的深恶痛绝,他做了一件很无礼的事。当那个来访者仍停在门口的时候,他拿起自己的弦乐器来唱歌,“使之闻之”。孔子曾一再地说,“乡原,德之贼也。”“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有一次,他描写当时从政者为“斗筲之人”。又有一次他真的拿起一根杖去打一个他非常不喜欢的人的胫,且称他做“贼”。这是孔子礼貌的标准。
孔子就像石头一样坚强,生而有不竭的精力,能忍受工作上极度的紧张,他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善感,而且多情。《孔子家语》记载说:
孔子适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脱骖以赠之。子贡曰:“所于识之丧,不能有所赠,赠于旧馆,不已多乎?”孔子曰:“吾向入哭之,遇一哀而出涕,吾恶夫涕而无以将之,小子行焉。”
可见他对心腹弟子友善而温柔。他写了一本书,名为《春秋》,是令当时统治者们惧怕的标尺。他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春秋》在统治阶级的圈子里面引起了很大的骚动,因为他对篡位者作了严厉的裁判。在这样的环境中,当一个人和他的时代不能协调时,孔子显示出一种坚强不屈及对自己的可笑处境保持幽默感的混合性格。周游列国时,孔子和弟子们被某座小城的官吏拘留,甚至绝粮数天,因此实际上陷于饥饿。数天之后,许多跟随者都饿得不能起来,但孔子仍继续奏弦乐自娱。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知道弟子们心中愤愤不平,于是他把子路召入。
(子)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
子路愠,作色而对曰:“君子无所困。意者夫子未仁与?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与?人之弗吾行也。且由也,昔者闻诸夫子: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今夫子积德怀义,行之久矣,奚居之穷也?”(www.chuimin.cn)
子曰:“由,未之识也。吾语汝,汝以仁者为必信也,则伯夷叔齐不饿死首阳;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见剖心;汝以忠者为必报也,则关龙逢不见刑;汝以谏者为必听也,则伍子胥不见杀。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晋重耳之有霸心生于曹卫,越王勾践之有霸心生于会稽。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
子路出,召子贡。告如子路。
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
子曰:“赐,良农能稼不必能穑,良弓能巧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不必其能容。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赐,尔志不广矣,思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问亦如之。
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欣然叹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吾亦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孔子似乎很难和女人处得来,他休了妻。他有一次说过一句贬抑女人的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在其他方面,孔子并不是一个容易服侍的人。他太太发现他有许多奇怪的癖性:他要右袖比左袖短一点以便于工作,他坚持睡衣必须长过他的身体的一半。他对食物吹毛求疵,使他的太太感到为难。《论语·乡党》篇对孔子的习惯有详细的描写,据说孔子不吃这样,又不吃那样。我想每餐一定都使孔太太大伤脑筋。素菜可能不够多,肉可能切得不够正。这些事情,如果她有时间,她倒可以注意。但他坚持要饮家酿的酒,吃家制的干肉。有一天家里的肉脯已经用完,她不得不急于在外面买,却发现他拒绝吃现成的肉脯时,她已经打了一半主意要离开这位“伟大”、难以侍候且好吵闹的学者。等到她再发现她的丈夫因为她忘记把姜放在桌上而拒绝进食的时候,更坚定了她离开的决心。但当有一天她发现这位好人因为肉切得不够方正而拒绝食用,她只有走开,让他去找每次切肉都能切得四四方方的女人来服侍他。他是一个对食物多么挑剔的人(这不只是欣赏美食方面的挑剔,而同时坚持它要弄得适当地送上来)。
刚巧,孔子和他的儿子、孙子,都曾出妻。由于孔子的独子和孙子都面临一个高难度的技术问题——人对出母应守丧多久,从而使我们间接知道孔子孙子的儿子也曾面临相同的问题。曾子——谈孝道的大哲学家,孔子孙子子思的老师,也曾为他的妻子没把饭蒸熟得罪了婆婆而把她休了。无论如何,在孔子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过的是单身汉的生活。
孔子信天和天命。他说自己五十岁的时候已知天命,且说:“君子居易以待命。”上帝或天,如孔子所了解,是严格独一的神,但在民间信仰中,则有许多神祇。有一次,有人问他:“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而孔子回答说:“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孔子有一次病得很厉害,有人建议他“祷尔于上下神祇”。孔子回答说:“丘之祷久矣。”他很注意祭祖,他说“祭如在”。大家都知道孔子不大注意死后的生活,至少他教训中的主调是如此。另一方面,《论语》一再记载他对死者同在的敬畏和虔诚之心,同时也记载他所最“慎”的事情是“祭”与斋。换句话说,孔子假定神是高高在上的,用神秘微妙的方法来领导人事的进行,他对《易经》的兴趣显示他深信命运。他一生注意对古代宗教祭祀方式的历史研究。我们必须假定宗教祭祀这个主题曾对他有很大的魔力。例如他说:“知其(禘礼)说者之于天下也,如其示诸斯(掌)乎?”
他的思想中还有美学的一面,他对音乐的挚爱显示出他性情的敏感。他差不多每天都唱歌,而当他喜欢别人所唱的一首歌时,他“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说他小时候在邻邦齐国听到一篇伟大的作品,“三月不知肉味”。这可能有点夸张,但它确能指出他对音乐的爱好。他曾形容音乐为教育的金顶,这正足以显出他是那一类的哲学家,他常常显现出对人心世道不可见的影响力。
有关从异教徒到基督徒的文章
但当时有谣传说斯大林在国内的地位不稳,因此邱吉尔对与斯大林达成的协议能否落实还不放心。斯大林打开各种酒瓶。斯大林再次举杯,祝邱吉尔回程一帆风顺,邱吉尔也举起酒杯,感谢主人的好意。莫洛托夫见斯大林亲自请自己陪酒十分高兴,入席以后便殷勤地为邱吉尔劝酒,邱吉尔也不推辞,几人又一杯接一杯地喝了一阵。不多久,莫洛托夫也喝得面红耳赤,斯大林和邱吉尔的酒意更深了。......
2023-08-07
其实,教师要学会放下“教师”的架子,做回“真实”的自己,这样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容易让自己在生活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真实的教师才能教育出真实的学生,真实的教师才显真性情,才能让学生为之倾心,为之动容,尽情绽放自己的青春魅力。做教师亦当如此,不忘记初心,不忘记本真,不仅为自己,更为了我们的学生。......
2023-07-26
可是,帮助他人难道不是因为对方需要而帮助吗?显然,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助人者即便帮助了他人应该帮的忙,这种“助人”行为真实的意义也不是助人,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让自己更完美的一种表象。那么某些想偷懒的人,每次从你这里得到好处,便会形成不断向你索取的习惯,口里一面不断吹捧你是个崇高的人,乐于助人,同时诱哄你来帮助他,依赖你而让他不劳而获。......
2023-11-30
导读本篇记述了孔子针对子贡的发问,辩察“政之所欲”,故以“辩政”名篇。由开头的“子贡问”章可以看出,孔子回答问题“各因其事”,齐君、鲁君、叶公均为“问政”,孔子对病发药,答以崇尚节俭、以民为本,知晓臣下、君臣同欲,悦近来远、天下大同,等等。2子西:楚国执政官,楚平王庶长子。......
2023-11-01
公闻之,越席⑦而起,促驾⑧召颜回。春秋诸侯国鲁国第二十五任君主。定公听了,离开坐席站了起来,赶紧让人驾车去召见颜回。原文孔子在卫,昧旦晨兴①,颜回侍侧,闻哭者之声甚哀。原文颜回问于孔子曰:“臧文仲、武仲孰贤?”......
2023-11-02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那么,如何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呢?......
2023-12-01
《家语》称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按伯鱼年五十,先孔子卒。据《正义》说,孔子出妻殆为定论。此后夏炘著《檀弓辨诬》,以《檀弓》之书是墨者之徒伪托以讥孔氏,故诬孔子三世出妻。盖孔子蚤年尝为卑官,亦惟勤其职务而已。其慎也,盖谓夫子再三审慎,不敢轻启父墓也。盖唯鄹曼父之母能道其殡之详,是以信其言,启殡而合葬于防。度孔子其时年非甚少,大抵在三十岁前后。孔子既终三年之丧,而犹不胜其悲哀......
2023-11-21
因其中有“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之言,故以“执辔” 名篇。孔子主张“以六官总治”,而六官犹如马缰绳,天子要控制好六官,“与三公为执六官,均五教,齐五法”,对官吏要“考德正法,以观治乱”,并视之为“治国之要”。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3也。君者,人也;吏者,辔4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