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德找我看病时是30岁,过着隐士一样的生活。特德告诉我,他的心理问题开始于18岁。特德原本在一所私立寄宿学校就读,而且成绩优异。特德认为,他的心理问题应该与性爱有关,因为他的问题好像都源于恋爱的失败。治疗进行到第六个月,特德厚厚的心灵盔甲,才出现了小小的裂缝。当时,我和特德正在讨论他缺少激情,对一切都没有兴趣的问题。......
2024-01-25
前面举出的例子,都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信仰上帝,是否是一种心理病态?要消除童年时的传统观念与迷信思想的束缚,我们就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从上述事例可以发现,答案不止一个。有时候,答案是肯定的,譬如,对于天主教会和母亲灌输的信仰,凯茜当初照单全收,这阻碍了她的成长。她对信仰提出质疑,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才过上了更洒脱、更满足、更具活力的生活,让心灵找到了成长的自由。有时候,答案又是否定的,譬如,马西娅的心智变得成熟,才脱离了童年时狭隘的小宇宙,进人更辽阔、更温暖的大宇宙,某种崭新的信仰,也在其灵魂深处生长。同样,特德的心灵重新焕发生机,与找回信仰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答案亦是亦非,我们该如何面对呢?探求真理是科学家的天职,但科学家也是凡人,和普通人一样,他们在潜意识中,也希望为最复杂的问题找到最简单、最明确的答案。这样一来,他们探索宗教与信仰的问题时,常常会陷人两种陷阱:一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采取排斥和摒弃的态度,即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股脑儿地倒掉;另一种则是画地为牢,不肯承认在熟悉的个人小圈子以外,还存在更值得深人探索的神秘事物。
不夸张地说,在真实的上帝周围,其实流淌着大量肮脏的洗澡水:残酷的圣战、宗教审判、动物牺牲、活人献祭、极度的迷信、愚民政策、教条主义、极端无知、伪装虔诚、自以为是、顽固不化、焚烧书籍、把女巫处以火刑、阻碍人类的思想进步、制造恐惧感、强迫服从、病态的原罪、疯狂的朝拜等等,可谓不可胜数。那么追根溯源,所有这一切,究竟是上帝有负于人类,还是人类对不起上帝呢?人世间无数信仰,皆以毁灭性的教条主义为特征,这方面的证据不计其数。那么,问题是出在我们过于信仰上帝,还是我们天生就容易流于教条主义呢?熟悉顽固无神论者的人都知道,他们从不信仰神灵,他们以打破神灵崇拜为荣,乃至到了独断专行的程度。他们实际上不比狂热的宗教信徒好到哪里。那么,我们该摒弃的是信仰本身,还是教条主义呢?
科学家容易把婴儿和洗澡水一道泼掉的原因,还在于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刚刚接受科学启蒙的新生代科学家,其狂妄和偏执的程度,可能丝毫不逊于基督教十字军,或者安拉(伊斯兰教所信仰的神)的勇士。他们的家庭或文化背景,假如原本就具有信仰造成的无知、迷信、顽固与伪善成分,狂妄和偏执就可能更严重。在破除原有的信仰崇拜上,我们的动机不仅有知性因素,也含有情感的成分。科学家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意识到,和其他任何宗教一样,科学也可能流于教条主义。
我坚定地认为,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科学本身也很容易成为文化偶像,我们亦应保持怀疑的态度。
我们的思想可能很成熟,成熟到足以摆脱对上帝的信仰,与此同时,我们也可能成熟到去信仰上帝,即接受宗教信仰。充满怀疑色彩的无神论或不可知论,未必属于更高范畴的世界观。我们甚至可以相信,尽管世界有各种谬误的神灵观念,但必然存在一个真正的“神灵”。著名的神学家保罗?迪里奇曾提出过“神外之神”的观念;某些睿智的基督教徒,也曾欢欣鼓舞地宣布:“上帝已死。上帝万岁。”心智的成熟,意味着走出迷信,进人不可知论,再脱离不可知论,真正认识神灵的存在。九百多年以前,杰出的伊斯兰教智者阿华凯尔,走的便是这样的道路,他在一首诗歌中写道:少有人走的路直到学院与清真寺光塔倾覆,我们神圣的职责才算大功告成。
直到信仰变为排斥,排斥变为信仰(www.chuimin.cn)
真正伟大的穆斯林才会显形。
我们无法确知心智的成熟之路是否经由充满怀疑的无神论或不可知论,逐步通向对上帝真正的信仰,但是可以肯定,像马西娅和特德这样经治疗而使心智成熟,开始采取怀疑立场的人,似乎全然朝着信仰上帝的方向迈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们培养的信仰,和凯茜摆脱掉的信仰截然不同。宗教不但分为很多种,信仰层次也分为很多种,对于某些人而言,某些宗教可能误人子弟,有的则未必有害,甚而可以造福民生。
具备上述认识,对于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大有必要,毕竟,他们要直接面对病人心智成熟的问题。对病人宗教体系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心理治疗者以理性为前提,他们即使没有继承弗洛伊德的衣钵,也至少属于怀疑主义者,所以他们常把狂热的信仰视为病态的表现,这就很容易导致彻头彻尾的偏见。
不久前,我接触过一个大四学生,他几年前曾考虑到修道院出家。他在一年前接受心理治疗,目前治疗仍在持续。他说:“有关我的信仰以及我想出家的想法,我一直不敢告诉医生,我认为他不会理解我。”我对这个年轻人的了解有限,无法准确评估其信仰的本质。我不知道他曾打算出家的想法,是否表明有着神经官能症倾向,不过我很想告诉他:“你应把想法和感受告诉医生,坦率地说出一切,这样,治疗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更何况,治疗本身对你又那么重要,你应该给予医生充分的信任,相信他能采取客观的态度。”但是,我没有对他说这些话,我不能确定他的医生能否保持客观,能否通过宗教和信仰的观念,进一步了解他的病人。
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对宗教过分简单化,会使病人处于不利境地。不管是坚持认为宗教大有好处,还是把宗教一律视为致命的魔鬼,都会造成程度不同的问题。以保持中立或以客观为幌子,对病人的宗教问题一概回避,同样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在这些问题上采取平衡、客观的立场,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我真诚地希望,心理治疗者面对病人的信仰,能够采取更成熟、更稳妥的态度,而不是不屑一顾或敬而远之,甚至如遇水火,避之惟恐不及。
有关《少有人走的路》的文章
特德找我看病时是30岁,过着隐士一样的生活。特德告诉我,他的心理问题开始于18岁。特德原本在一所私立寄宿学校就读,而且成绩优异。特德认为,他的心理问题应该与性爱有关,因为他的问题好像都源于恋爱的失败。治疗进行到第六个月,特德厚厚的心灵盔甲,才出现了小小的裂缝。当时,我和特德正在讨论他缺少激情,对一切都没有兴趣的问题。......
2024-01-25
经验一次次地证明了培根的一句著名格言:“略知哲学,人的心灵倾向于无神论;深入哲学,人的心灵导向于宗教。”在培根写出上述至理名言的同时,他忘记加上:深入哲学而带给心灵的上帝完全不同于略知哲学而远离的那位上帝。知识必然是互相联系的,而各种宗教正像语言必然是互相对立的。因此,任何有活力且健全的宗教都有一种标志性的特质。习惯往往以哲学和宗教是否真实来对它们进行判断,而这个方面正是哲学和宗教的弱点。......
2023-12-04
历史与宗教是两个最重要的文学之源,也是实用信息向娱乐信息转化最重要的过渡。历史给予了文学现实主义的素材,宗教提供了文学浪漫主义的想象;历史给文学提供了人物和故事,宗教给文学提供了虚构与幻想。在没有小说的时候,神话、历史、民间传说都在提供着让人类着迷的故事。故事可以源于真实事件,也可以是虚构的。[2]故事可以是真实的,但虚构却给故事插上了自由的翅膀。......
2023-11-03
只是看到宗教的目的在于信仰神,这是很可悲的。他们称神为最高的本质和原因,而事物的最初本质是质料,最初的原因是被当作工具。在神的信仰中,有些所谓的本质和生活之道的确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可以从中得到磨炼和教化。荷马史诗中有关神的故事根本不可能给会背诵它们的年轻人以教化。当自然现象被想像成神的外化时,人会进一步通过这种想像扩大自己生活的范围,并使之成为宇宙的生活。......
2023-12-04
欧洲宗教改革时期,西班牙成为西欧各国的眼中钉。在养病期间,他沉浸在宗教书籍中,并对当时天主教会在海外的传教成果产生了质疑。西班牙全境分11个教区,其中托莱多教区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佩德龙是个只有3000多人的小镇,这里有许多宗教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圣地亚哥大教堂,还有许多巴洛克式建筑、大祭坛和圣殿等。......
2023-12-03
孩子拥有自由的心,拥有智慧和生命力,放手让他接触自然并自然成长是对恐惧的极大挑战。放一匹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无惧无畏的心啊!他会担心小马在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出现那样这样的问题。这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爱与支持。每一个父母都需要在放手的道路上去体验,去改变,去成长。......
2023-08-12
第六章中国的多宗教国情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各种宗教源远流长,国际联系广泛。中国的五大宗教,除道教外,均由国外传入,与国外宗教有着历史渊源和不同程度的联系。第一节道教、佛教一、道教在中国的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许多人称其为“本土宗教”。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道教与佛教并称为两大宗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
2024-01-25
正是这次培训,颠覆了我的观念,当时的想法是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课堂,摆脱传统的樊篱进行教学改革,变成“新教师”。组建小组、培训组长、建立评价体系、编写导学案等一系列的课改行动紧锣密鼓地进行。或许这就是我对什么是“新教师”的最好的诠释和实践的总结。为此,我把“信仰学生”视为课改的终极目标,在高效课堂上竭力践行。“信仰学生”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2023-11-16
相关推荐